第三百零七章 皇帝決策

第三百零七章 皇帝決策

四月下,天氣日漸炎熱,皇帝離開太原,到汾陽宮避暑

裴世矩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決定把伽藍的建議密奏皇帝,試探一下皇帝的反應

裴世矩寫信給伽藍,本意是想讓伽藍深入了解帝國的國防和外交戰略,讓伽藍充分利用其現有的實力幫助自己實施和實現這一戰略,從而達到遏制北虜和穩定中土之目的,但出乎他的意外,伽藍在回信中極力勸說他實施積極防禦策略,並鼓動他與入侵北虜進行決戰最小說百度搜索「小說」

姑且不論伽藍對國防策略的「指手劃腳」已經遠遠出了他的許可權,僅就目前中外局勢來說,誰敢肯定大漠北虜一定會南下入侵?退一步說,就算大漠北虜正在積極進行南下入侵的準備,但帝國也沒有閑著,也在積極實施反制策略,這一策略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諸多歷史經驗證明,帝國有信心阻止北虜的入侵和化解這場危機,有把握推遲南北戰爭的爆發或者將其扼殺在「搖籃」之中

皇帝為什麼在接到薛世雄的報警后,斷然決策北上太原?原因很簡單,就是要做出攻擊北虜的態勢,向大漠北虜發出警告和施加壓力,從而達到阻止或者推遲北虜南侵的目的最小說百度搜索「小說」

如今,伽藍卻向皇帝和中樞發出了不同的聲音,做出了「危言聳聽」的預測,不但預測北虜一定會南下入侵,而且鼓動皇帝和中樞不惜一切代價與入侵北虜決一死戰,繼而達到逆轉中外危局之目的

伽藍的「預測」實際上就是「諫言」,就是獻計獻策,就是站在中央的位置上,思考如何逆轉帝國所面臨的一系列危局的策略

裴世矩認可了伽藍提出來的積極防禦策略值此危急關頭,唯有捨命一搏,而消極防禦策略並不能幫助皇帝和中央逆轉危局,最多也就是維持目前局面,使得危機不至於進一步惡化,但危機還是存在的還是嚴重威脅到了國祚的存亡和中土的統一既然如此,為何不博一把?為何不把帝國所面臨的中外危機,在一場戰爭中解決掉?

裴世矩向皇帝進言詳細闡述了消極防禦策略和積極防禦策略,並分析了這兩種策略的利弊,權衡了兩種策略給帝國所帶來的難以估量的影響今日帝國就如一個傷痕纍纍的巨人,外有強敵狂攻而來內有重傷日漸惡化,這時,巨人是用盡全部力量擊敗強敵,然後安心養傷,還是一邊與強敵周旋一邊養傷?這兩者的利弊一目了然,而其中的關鍵就是巨人的傾力一擊能否取勝?倘若不能取勝,則全力一擊后必然崩亡,反之,還能拖延下去,還有反敗為勝的機會

皇帝猶豫不決,難做取捨遂召集中樞核心大臣們商討此事

目前局面對帝國中央來說非常困難,此刻帝國就如一艘航行在驚濤駭浪中的大船隨時都有滅頂之災實在是經不起狂風暴雨的侵襲,所以蘇威、虞世基、裴蘊、樊子蓋等人一致求穩,不願意與北虜傾力決戰,而尤為關鍵的是,到目前為止,並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大漠北虜會南下入侵相反,倒是帝國皇帝親赴北疆坐鎮太原足以讓北虜把這一「動作」解讀為中土大軍正在積極準備北伐從這一推斷出發,不難估猜到大漠北虜不但沒有南下入侵的可能反倒會傾盡全力應付可能爆發的南北大戰也就是說,中土暫無外戰之憂,其主要危機源自內部,是中央和地方之間的衝突,是各地屢剿不平的叛賊

皇帝雖然猶豫不決,但對一擊而勝之後可以迅逆轉危局的好處卻是怦然心動

自他登基以來,中外局勢就日趨緊張了在外,東西北三大區域的外虜對帝國的威脅有增無減,中外戰爭迫在眉睫;在內,以中央集權製為核心的改革雖然穩固了中土的統一,增強了國力,倉廩富實,但中央、各貴族集團與普羅大眾之間因為權力和財富的分配日益失衡導致矛盾越來越激烈為了緩和國內矛盾,同時也是為了遏制外虜,確保中土之安全,皇帝和以他為首的改革勢力發動了對外戰爭然而,事如願違,雖然帝國在對外戰爭中捷報頻傳,但無助於緩解國內矛盾,相反,它激化了矛盾,國內危機日趨嚴重這種情況下,皇帝和中樞遭到了政治對手們的強烈譴責,對外戰爭也在口誅筆伐之下變成了「窮兵黷武」,中央越來越被動,越來越困窘

比如這次皇帝不顧勸阻,執意到太原坐鎮,說白了就是一句話,皇帝和中央失去了對地方的控制,甚至對軍隊的控制力也越來越弱,非常擔心地方勢力和邊陲鎮戍軍聯手合作,以北疆安危來要挾中央,脅迫皇帝和中樞放棄改革,甚至有可能藉此機會重建皇統,重建國策,那對皇帝和中樞來說就是一場恐怖的噩夢了

所以,雖然中樞核心執意求穩,皇帝卻並不首肯,他的內心深處充滿了對權力的渴望和對理想的執著,而這種渴望和執著又誘惑著他不惜行險一搏,不惜進行一場豪賭,為此,他需要支持,需要身邊大臣們的幫助

皇帝又召集宇文述、來護兒、楊義臣、趙才等帝**隊的高級統帥們商討衛府大將軍們與中樞文臣們果然不一樣,他們個個都是身經百戰的老軍,與外虜打了幾十年的仗,對外虜非常了解,幾乎是異口同聲,支持皇帝實施積極防禦策略,把北虜誘進長城以內,與北虜決戰,給北虜以沉重打擊,並且個個都有絕對信心打贏這一仗

當然,軍隊是關鍵所在,這一戰需要多少軍隊?軍隊從何而來?又由誰來指揮?幾位高級統帥各執一詞,爭論得很激烈歸根結底一句話,軍隊的問題複雜皇帝所信任的將軍未必能勝任,而勝任的將軍卻得不到皇帝的信任至於徵召軍隊就難了,看看第三次東征就知道了,皇帝的徵召令形同虛設,各地衛府鷹揚利用各種理由百般拖延,直到東徵結束皇帝都沒有看到自己所需要的軍隊

皇帝得到了將軍們的支持,在心理上隨即對決策有了明顯的傾向性他召來裴世矩,把有關軍隊的複雜問題擺了出來若要決戰就必須把決戰用的軍隊拉到戰場上,那麼這支軍隊從何而來?又如何保證它對皇帝和中央的忠誠?如何保證它能始終如一地遵從皇帝和中央的命令?

裴世矩至此不再隱瞞,把伽藍及其決戰之策和盤托出決戰用的軍隊就是以燕北軍為主力的東北道鎮戍軍至於由誰來指揮這場決戰,裴世矩毫不避諱,直接推薦了伽藍第三次東征的勝利實際上就是源自伽藍和他的龍衛軍堅決執行了皇帝和中央的命令,這一點裴世矩清楚皇帝清楚既然伽藍能摧毀高句麗,也必能擊敗北虜裴世矩對此堅信不疑,皇帝對此也頗有信心事實證明凡伽藍出現的地方都能給帝國和皇帝帶來好運,楊玄感之亂如此,第三次東征也如此相信這次的南北大戰也能因為伽藍的存在而獲得空前勝利

「計將何出?」皇帝問計於裴世矩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裴世矩從容答道,「依臣看來,伽藍之計最為妥當若北虜入侵,則正好中計,可一戰而勝,顯陛下之謀略;反之,若北虜畏怯不戰此計無效但無人知曉,亦無損陛下之英明」

「善」皇帝撫須而笑,「密詔薛世雄和伽藍,便宜行事」

皇帝把全部希望寄托在薛世雄和伽藍身上,而負責指揮和協調的便是裴世矩然後皇帝依計行事,他對中樞隱瞞了自己的真正決策繼而選擇了兩步走的措施,先實施消極防禦策略打算在初秋時分北上雁門,巡視北塞以皇帝和中央的威權向北虜施壓,說白了就是虛張聲勢、狐假虎威;與此同時向全國各地尤其是富裕的江左和荊襄地區下令,調集大量的糧食武器等戰爭物資囤積於東都、太原和涿郡,並徵召各地衛府鷹揚,迅北上太原集結,做出北伐之態勢,一旦物資和軍隊全部到位,則實施積極防禦策略

皇帝和中樞的決策倒是穩妥,但關鍵在於地方官府和各衛府鷹揚是否遵從皇帝和中央的命令,是否支持皇帝和中央的決策,假若地方官府和各地衛府鷹揚陽奉陰違,尋找各種理由拖延推諉,以致貽誤戰機,則後果不堪設想

五月初,薛世雄和伽藍在同一時間接到了皇帝的密詔和裴世矩的密信,遂依計行事

薛世雄首先命令鎮戍高陽的王辯,務必確保河北水陸運輸的暢通接著他命令自己的兒子薛萬均負責向燕北運送糧草武器等戰爭物資薛世雄告訴薛萬徹,此事要秘密進行,要在秋天到來之前,完成此項任務

薛萬均很疑惑,詢問父親,假若把涿郡的物資搬空了,東北道的鎮戍怎麼辦?如今山東、江左等地叛亂迭起,大運河的運輸安全沒有保障,一旦江左和荊襄的物資不能按時送達涿郡,東北道鎮戍軍拿什麼度過漫長的冬天?

薛世雄只說了一句話,「中土之安危,與東北道之安危,孰重孰輕?」

薛萬均二話不說,轉身就走

第二天,薛世雄帶著兒子薛萬徹趕赴北平拜會右武衛大將軍李景,攜皇帝密詔向其調兵同時遣使日夜兼程趕赴遼東,攜皇帝密詔向楊恭仁調兵所調之兵都是以團為建制,小規模分批調動,一則動靜小,不會引起北虜諸種的注意,二則也不會損害到鎮戍將軍們的切身利益

同一時間,伽藍在燕北大力整肅軍紀,實施宵禁,竭盡全力緝捕盜賊細作,搞得燕北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人人自危,氣氛極度緊張

=……)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隋帝國風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隋帝國風雲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零七章 皇帝決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