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三章 死節從來豈顧勛

第八百零三章 死節從來豈顧勛

戰爭從有私財產和階級以來就開始了的,用以解決階級和階級、民族和民族、國家和國家、政治集團和政治集團之間的,在一定發展階段上的矛盾的一種最高的鬥爭形式

——本朝太祖……

隨著馬科米揚家族的大舉南遷,以及因為追隨過賽里斯人而被酬賞的,前亞美尼亞流亡者回到故鄉,並成為大大小小的新領主后。(無。,彈窗....шwщ第一,

從此,亞美尼亞人從地緣上被分為了兩個漸行漸遠的文化圈,高度商業化的山外(平原)亞美尼亞人,和農牧化的山內(高地)亞美尼亞人。

《西亞通史——亞美尼亞》

炎熱的白天和黑暗的夜晚,

離故鄉多麼遙遠。

已經經歷了重重的激戰,

沒有喘息的時候。

軍隊日夜不停的戰鬥,

我們向前突擊戰鬥,

忠實的戰馬和我們的戰友們團結在一起,

永遠首先痛擊敵人。

大唐擲彈兵,前進,向著勝利邁進!

大唐擲彈兵,前進,我們在進攻!

我們在南詔和吐蕃以及炎熱的沙漠,

每一個敵人都要面對死亡,

直到最後的城堡陷落,

敵人被徹底擊敗,

被大唐擲彈兵,大唐擲彈兵徹底擊敗!

無數黑髮黃膚的東土將士,身穿厚重明光,高舉槍戟,高唱唐朝版的《擲彈兵曲》,彙集成浩蕩的鐵流,繼續向西行。

歌聲中那種直盪雲霄的衝天之勢,連頑強積鬱在天空上的最後一點陰雲,也被他們涌動在歌聲中的雄壯身姿和鎧甲閃亮反光所劈開,露出灼熱的太陽和澄凈的天藍。

繼續西進的理由很簡單,就像我的參軍團所建言的那樣。「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弱則卑伏,強必寇盜,人面獸心,不顧恩義,其天性也。」

雖然這些作為緩衝的地區。並不在直接操控的計劃內。針對他們畏威不懷德,進行一次力量宣示性質的武裝進軍,確保一定時間的存在敢和威懾力。

才更好進行後續步驟的分化分治和政治生態的放養實驗。誰知道拜占庭人走了,會留下什麼後手或者說是麻煩。

從古至今那些能夠存續很久並且史上留名的契約和協議。都是依靠相應的力量或者說是共同的利益點,來維持和確保的。

心懷不軌的圖謀和憤怨,在絕對的力量面前,都是蒼白而脆弱的。

亞美尼亞人初步降伏之後,泰伯里—波斯和米迪亞的聯合兵團。就宣布歸還建制,各自行事,分別擔負起亞美尼亞高地的鎮壓和掃蕩,以及對亞塞拜然行省的全面壓制。

相信這一切初步完成之後,可以得到每天至少一兩萬名附庸軍的新兵源,其中預計以輕騎兵和山地步兵為主。

因此眼下,承擔起前驅和武裝開道任務的,是六大藩屬兵團之中的回紇—花剌子模兵團,這些來自東方草原的游牧騎兵。在來自鹹海當地低地沼澤的中亞步兵的配合下,高效率的清理著,後續大軍可能經過的一座座城市和村鎮。

清點和守衛當地的水源和物資庫藏,並且要保證有足夠的當地人,可以作為臨時徵發的徭役來源。

我也得以心情放鬆的。坐在輕紗帷帳籠罩起來的駱駝大車上,這架原本用來提供哈里發朝聖之類遠程出行需要的駱駝車,充分體現了作為統轄阿拔斯王朝這一個大帝國的至尊,所經營的奢侈享受和獨特品味。

作為要用四十隻駱駝才能拉動的。緩慢行進的小型移動宮殿,有兩層半高。最低一層是用來存放各種奢侈享受所需物資的儲物層,中間層才是主人日常活動的場所。

地面是用帶有熏香味的木材,上等的絲綢和說不出來理的珍貴皮毛堆砌起來的,按照前中后,分為半敞開的會客間兼校閱看台,日常生活起居室和卧房三個部分。

頂層是帶欄杆的露台,和用金銀刺繡的帳篷罩成的禮拜間,也存放著專供哈里發賞鑒閱讀的宗教和其他種類的書籍。

只要很簡單的改裝,就變成我的移動辦公場所和發號施令的行帳。

「渤海公的身體,已經漸見康復……」

「從慕州(木鹿)鎮,移鎮依法州(伊斯法罕)……」

「這樣我就可以把大後方,放心的交出去,做好眼前的事情了……」

和拜占庭人大城合議之後,我需要處理的,就剩下一些比較重要的瑣事,

比如,在平原地區的雨季的結束,作為道路工程配套的驛所和信號板傳訊站的深化施工,以及項目工程量擴大之後,如何控制技術流失和要點保密的請示。

比如南方兩河下游依蘭平原上,巴士拉省內的崑崙藩屬兵團和海外軍州的聯合督府,已經開始收穫了第一批速生種的土豆,不過種源並非隨軍從國內帶來的,卻是來自西天竺的天賜州,近岸屯田區的海外二三代品種。

這也意味著,所謂唐人屯墾團這些,自古天賦全部點在種田上的華夏耕戰民族,紮根西亞異域的第一步,有了一個好開頭。

又比如嶺西行台之下所有標誌性的山川、河流、城市,用以華夏色彩的重新命名的項目工程,最後就變成在廣大軍民中,採取有獎懸賞性質的命名徵集。

我又翻開一篇奏事,不由咦了一聲。

卻是嶺西兵曹判官轄下的軍前匠做司報告,從亞述都督府境內找到的十幾口石腦油井,和那幾處瀝青礦坑,已經有一半以上,開始恢復產能了?……

「這很好……」

作為礦物沉積相對貧乏的美索不達米亞大平原地區,這些油井和礦坑,算是了不起的例外出產了。

而無論是原油,還是瀝青分立物,都是龍武軍開發的軍事項目和工程建設中的重要原料成分。

而且作為後世最大的石油地質沉降區,當地那十幾口石腦油井的歷史,甚至可以上溯到第一波斯帝國時代,主要用來作為拜火教的燃料的使用記錄,而當地人使用瀝青的歷史。則可以追溯到更古老的巴比倫漢謨拉比時代。

本地出產的地面自流性質的原油,之所以被稱為石腦油,就是因為其相對澄凈易燃的特質,特別是比較國中已經開採成熟的靜邊、玉門、漢中那幾處的產量和品質,都有不錯的提升。

當地人只是簡單的水化蒸餾。就可以提取到接近半透明的所謂「石油精」。這也是當地,作為古典特色的火器投擲部隊的核心裝備。

和西方拜占庭帝國所依仗的,松香樟腦油等易燃物合成的猛火油——希臘火,正好是兩種截然相反的科技樹……

聖城麥加。所有穆斯林畢生的心靈家園和精神寄託,正在陷入某種痛苦和悲痛之中。

大名鼎鼎的前海盜兼走私犯子頭目,如今的義從校尉辛巴達,表情複雜的站在城外的土丘上。

在他視線的方向,來自阿克蘇姆王國的高原獵騎兵和努比亞步兵。以及科爾普特長矛手和弓箭手,猛烈的攻擊著這座半島上最神聖的城市。

正是他的牽線搭橋,引領著這些來自對岸非洲大陸的聯軍,一路長驅直入殺到這裡,

這也是他對唐人海外拓殖船團,所交上的最後一道投名狀,從此以後,他就算割斷了與舊日生涯的最後一點羈縻,徹底擺脫了榮譽唐人的特殊身份。正式成為一名能夠讓後代子孫,享受科舉教育和蔭蔽制度的大唐官人。

阿拔斯王朝覆滅的消息,也像是吹響了這些海外唐人拓殖船團,大踏步擴張和進取的號角,從波斯灣到紅海。沿海地區的城市幾乎是成片成片的,投入到這些東方人的旗幟下,尋求某種庇護和效力,……

最後連那些來自半島南方內陸地區的部落酋長和教長們。也也不得不低下高貴的頭顱,低聲下氣的希望能夠與這些來自海上的征服者和貿易家。建立某種更加穩定,並且密切的紐帶。

最強硬或是頑固的保守派,被自己的支持者所殺死,然後頭顱被裝在堆滿鹽的盤子里,奉獻給那些海外的征服者,作為某種誠意和姿態的象徵。

然後辛巴達所在的船團上層,接到了一個最優先的命令,作為位於東非之角(索馬利亞半島)的赤海州和西天竺出海口平原(巴基斯坦,卡拉奇)的天賜州,兩大船團組織的聯合行動,他們將成千上萬的,來自阿克蘇姆王朝的軍隊,運到了阿拉伯半島西南的漢志平原,然後在距離聖地麥加不過兩百多里的海岸線上登陸。

作為非洲大路上碩果僅存,最古老的基督徒,這些來自阿克蘇姆王國的士兵,用一種置身於聖戰和上帝榮耀之中的氣概和狂熱,瘋狂的毀滅和掃蕩著,這座被沙漠邊緣和山地所庇護的城市中,所存在的任何一絲異教痕迹。

在城破的絕望和失落下,那些被臨時雇傭來守衛城市的貝賈部落士兵,也放棄了努力和抵抗,自暴自棄的轉身加入到殺戮、劫掠、焚燒的盛宴中去。

於是,

聖地終於迎來了他最後的日子,除了被殺死和屈服,剩下最虔誠的穆斯林都聚集在了聖寺中,憑藉高達而堅固的建築群,拚死守護著最後的凈土。

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老人還是孩童,病人還是傷殘者,都在至高至大的感召下,爆發出難以想象的鬥志,他們用一切能找到的東西武裝自己,只有很少的人擁有弓箭,被安排在屋頂上,有刀劍的小部分人站滿每處入口,其他人就只能用木棍或是磚石土塊來作為武器。

但面對那些武裝到牙齒的敵人來說,這種抵抗是慘烈而且徒勞的,一把武器往往在短時間內轉手十幾個主人。在箭雨下,他們用身體相互掩護著,死者不停勉勵著生者。

婦女們脫掉衣服,衝進爆笑的敵人中間,為男人們的反攻創造機會,他們用不計犧牲的代價,讓敵人一次次被趕出聖寺。屍體鋪滿了通往內部的廊柱和過道,流淌的血水順著地勢在宮殿中彙集成一個個小池。

然後無計可施的敵人,開始放火,裝滿可燃物的容器被丟進人群並打破,熊熊烈火讓華美精緻的聖殿頓時失去了顏色,人群在哀嚎著,雖然不停的用沙土試圖撲滅四處流淌的火焰,但被稱為火神馬達茲的憤怒,還是接二連三的從宏偉的建築中,噴涌而出。

大火燒了一整天,然後被聖殿轟然坍塌的塵土所撲滅,殘存的過道和建築廢墟里,儘是被燒焦或是被熏死的人體,他們是如此緊密的堆成一團,以至於不得不象在濃密森林中伐木一般,用斧頭和大鋸,才能清理出一條通道。

所以的是,雖然經過大火的肆虐,聖寺最核心的部分,聖神天房,還是幾乎毫髮無損,但這不能有助於改變它即將遭遇的命運。

歡聲雷動的敵人擁進那些只有身份最尊貴的人士,才能駐足的禮拜間,瘋狂的掠奪所能見到的每一樣可能之前的東西,無論是貼牆的金板,還是鑲嵌在天頂上構成星座圖的璀璨寶石,甚至連用融灌的銀子在黑曜石牆壁上寫成的聖訓,也被粗暴的用小刀給刮下來。

然後牆壁被拉倒,地磚和基座被拆開,每一塊建材都仔細分類裝車運走,最終轟然一聲巨響,聖石連同雪花石的底座,在塵土中四分五裂。

關於聖石的最終下落,眾說紛紜,據說倖存下來較大的殘片有七塊,

其中最大的一塊,飄揚過海,來到了遙遠的東方,成為塞里斯皇帝收藏品之一,隨即又被賜予一座佛教寺院,成為了所有東方穆斯林的精神家園。

第二塊被安達盧西亞的二代哈里發希沙姆一世所獲得,和古萊氏族之鷹,開國君主拉赫曼的靈柩一起,供奉在科爾瓦特的大清真寺內,接受北非及西班牙穆斯林的朝聖,為此他付出一整隻船隊的香料和珠寶等貴重貨物,以及直布羅陀海外租借區的代價。

第三塊通過外國商人之手,輾轉來到了君士坦丁,被巧妙的雕琢之後,成為拜占庭皇帝大斗獸場中央天頂上的裝飾物。

第四塊出現在埃及,在亞歷山大的港口清真寺中長期展示,成為後來霍比王朝的皇家珍藏。

第五塊為馬格里卜的酋長手收藏,他們用數倍等重的珠寶來換取這件聖石的碎片。

第六塊據說在阿克蘇姆人的岩石教堂中出現過,作為皇家歷代武勛的戰利品陳列。

第七塊,被獻給了某位不能說名字的人,成為他眾多收藏品中的一件,又分散在眾多疑冢和藏寶傳聞中,等待後人去發掘。

還有更多微小的碎片和塵土,則混在真真假假的傳說,不斷在歷史中被反覆出售,最後在各種收藏家手中持有的記錄,達到了數萬條。未完待續……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幻之盛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幻之盛唐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八百零三章 死節從來豈顧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