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作者學習 修真介紹
道教指學道修行,求得[真我],[去偽存真]為修真。
修真者[1],借假修真也。藉此四大假合之肉身,修成吾金剛不壞之真身。古今天下,沒有不死的肉身,只有永恆的法身。所謂:本來真性號金丹,四大為爐煉作團。
**者,四大假合矣,雖曰父母恩賜,然父精母血本為凡俗之物,數十年後焉能不壞?何為四大?地、水、風、火,是也。地構成骨胳肌肉和臟腑,水構成身中之血液,風構成呼吸系統,火則構成身中之恆常體溫。
修真又分現實修真及修真。修真的名詞和境界不具備任何可行性,僅為家言.供人娛樂。
[編輯本段]一、修真門派
唐末五代以來,以內丹說理解《參同契》的流派逐步壓倒外丹派,成為仙學的主流。著名內丹學家鍾離權、呂洞賓、崔希范、陳朴、陳摶、施肩吾、劉玄英、張伯端等以內丹仙學度人,奉《周易參同契》為丹經之祖,《參同契》作為仙家修鍊秘典的價值被社會所公認。當時內丹仙學已發展到爐火純青的境界,開始形成一些各具特色的門派。這些內丹門派皆遠溯黃帝、彭祖、王喬、赤松,依託老子。
一派自稱傳自關尹子(唐代封文始真人),故稱文始派。另一派自稱傳自東華紫府少陽帝君王玄甫(漢代人),故稱少陽派。文始派以虛無為本,以養性為宗,法本《老子》、《莊子》、《文始真經》,屬最上一乘虛無大道,虛極靜篤,大徹大悟,盜天地虛無之真機,頓超直入,齊是非,同人我,進入無天無地的混沌境界,修性而兼修命。少陽派主張性命雙修鍊養陰陽,以有為法而至於無為法,分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諸步驟,次第分明,門派繁衍甚廣。
自唐末五代以來,少陽派有鍾離權、呂洞賓、陳摶、麻衣道者、火龍真人、劉操、張伯端等大開法門,歷經宋、金、元、明、清幾個朝代,逐漸形成南宗、北宗、中派、東派、西派、青城派、伍柳派等門派。因而內丹仙學中有以文始派最高,以少陽派最大的說法。另有元、明間張三丰真人,綜合了文始派和少陽派之所長,創三豐派(又稱隱仙派),既不執於有為,又不執於無為,於陰陽栽接中創一清凈法門,兼具南宗和北宗的特點。
這些眾多的門派,從功法上講,略分三類,其一是陰陽雙修的栽接法門,其二是清凈孤修的靜坐法門,其三是陰陽栽接派和清凈孤修派的結合體。
[編輯本段]二、丹道簡介
通過燒煉[金丹],服食來達到長生的外丹術已逐漸沒落。現修真界主要以[金丹大道]的內丹學,即丹道為主流,講究修鍊[神][氣]。
老子道德經曾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丹道即三返二,二返一,一合於道。其名詞為[鍊氣化神][煉神還虛](后又增添[煉虛合道][虛空粉碎]一說)即精氣神的返還過程。又因人精氣不足,又創出補足精氣的[[練精化氣],使人從後天補虧達到先天,以便開始修鍊。
[編輯本段]三、修真方法
根據門派不同,所持論調各不相同,每個人的情況又不同,功法亦千變萬化。
世俗修真門派以[東派][西派][南派][北派][中派]劃分。隱世門派為[古仙派]。(古仙亦有分別,此處不便多述)
簡而言之,修真方法無人引路不可私自修習,否則後患無窮,如今慕仙之士也要防止上當受騙。
入門之法
靜功之道
1、靜功的外在動作
道家修鍊,歸根結柢是要修鍊內在的精、氣、神三寶。因此外在姿式動作,並不重要。只求能夠做到頭脊正直、舒適自然,即是最大原則。
靜功的採取坐式、站式或卧式,或散步亦無不可。各種姿式的要點如下:
坐式,可以平坐凳上,小腿垂直於地面,或者交叉亦可;也可以盤腿坐在床上,盤坐困難者可先在座下墊個枕頭;兩手相疊,大拇指相抱成太極圖形狀,置於丹田即可,或者手撫兩膝亦可。
站式,自然站立,雙膝微屈,兩手疊放丹田,或垂於體側均可。
卧式,一般為側卧,一手曲肱枕頭,拇指與食指分開,耳朵置於虎口處,以使耳竅開通;另外一手置於胯上,或放于丹田;兩腿亦成一伸一屈之姿式,與兩手剛好相反。
散步之時,應當選擇在人少安靜的地方,公園或者大一點的庭院之內,沒有其他干擾,而且道路又比較平坦。緩步徐行,如飄雲端。散步之時,可以用靜功之中的聽息法,但是不要閉眼睛。
選擇一種姿態式做好之後,開始煉功。對於外面動作,行修要點如下:
(1)全身放鬆,無論採取何種姿勢,均須全身放鬆。這個放鬆,不是軟作一團,須要保持頭脊正直,以利經脈通暢;但也不要成為硬挺,變得僵直呆板,反而不利於放鬆,亦會阻礙經脈的暢通。放鬆的做法,首先要求雙肩下沉。一般人平時身心緊張而不覺察,動作上就不符合放鬆的要求;現在我們做修鍊功夫,首先從動作上調整過來,自然就能進入放鬆的狀態。
(2)雙目垂簾,垂簾即微閉之義。為什麼需要微閉雙目,因為睜開眼睛容易滋生雜念,全部閉上又容易昏沉入睡,皆不利於煉功。微閉之時的口訣,就是「睜三閉七」,即睜三分閉七分。具體做法從前皆是口傳,在這是明白說出就是眼皮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為度。
(3)舌頂上齶,兌為口,丹經上又謂之「塞兌」,即抿口合齒。舌頂上齶的做法,從前也是秘傳,要把舌尖反卷過來,以舌尖底面頂到上齶部位。因在人之上齶有兩個小窩,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故此煉功必須堵信如同嬰兒哺乳之狀。
(4)鼻息自然,即自然呼吸,但忌粗短。隨著靜功程度的為斷深入,鼻息應當逐漸做到深、長、勻、細、微。
(5)兩手抱訣,兩手的掐訣,,又稱「子午決」,兩手抱訣這時,左手食指和拇指畫圓,右手拇指放在圓內,右手4指放在左手4指下面從拇指方向看,就是一個「太極圖」的形狀。如此相抱,則人身之陰陽二氣,自然接通,片刻之後,兩手感到發熱發脹,奇妙無比,即是二氣接通之效。道家沒有男女之分。
2、靜功的內在法訣
(1)聽息。
靜功的目的,在於入靜。入靜的含義,就是指身心安靜下來。為了達到入靜的要求,首先必須去除一切雜念,這是靜功築基法最為關鍵的一大原則。
但是人們的思想習慣,大腦總是在不停地考慮問題,即使睡覺也會做夢,要它一旦停止不動,很難做到。為了達到入靜的目的,古代道家修士創立了許多法門,如聽氣、坐忘、守一、數息等等。比較起來,以道家莊子所講「心齋」之中,談到的「聽氣」法為最好。
所謂「聽息」,就是聽自己的呼吸之氣。前面我們說了,靜功要求自然呼吸。聽息的方法,就是兩耳內聽,即摒除外界一切干擾,如入萬籟俱寂之境,去聽自己的呼吸之氣。初步入手只用耳聽,不加任何意念。
注意:所謂「聽息」,要求兩耳返聽於內,好象是聽呼吸出入之聲。但是呼吸出入,本來要求無聲。所言「聽息」的意思,是求其凝神內注,專心養靜;並非死死去守耳竅,也不是去聽呼吸的聲音。「聽」的意思,就是為了精神集中的意思,只要隨著一呼一吸的路線,慢慢似聽非聽地去做,這就算是對了。至於呼吸的快慢、粗細、深淺、長短,都要順其自然變化,不要用意念去強行支配。
聽到後來,心息相依,雜念全無,連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漸也就到達「入靜」的境界。
(2)觀光
「觀光」之法,是道家秘傳的修鍊法門,從前秘而不授,皆為師徒相傳。觀光的作用,就是為了煉性。吾人之性,原為虛無一光,在下生之前,來自宇宙。因此這時煉性的根本方法,謂之性功。有人以為道家所講的「性」功就是道理,沒有功夫,是未得明師傳授性功之故。
性之根,在於兩眉中間之一竅。此竅來自吾人下生之前,因而稱為「祖竅」。
初先靜坐片刻,用前面所講的「聽息」法。身心入靜之後,即將兩目,似觀非觀,止於「祖竅」之前。這個「祖竅之前」,不在身內,亦不離身外,就在眼前約一寸二分的位置。
注意:所講「觀祖竅」之法,是為聚起自己的元性。元性聚起,自然就會見光。但是這個境界是自然的,萬萬不可追求;如果追求,也會見光,但為幻境,非為真性。許多鍊氣功的人士,往往就是進入魔境,不自覺察,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須要用「若有若無,似看非看」的意思,在無意有意之間,不可著意,又不可無意。自然而然,這就對了。
心神微微放於「祖竅」,就能出現自己的性光。初則點點,飄移不定,其光微弱,不要管億;開始似乎由外而來,發現之後,此時以心神稍微收攝之,凝定之,即以意照於白光中,此為聚性之功;繼之由點而漸漸凝聚成片,片片而來,由外歸內,慢慢聚起;再繼之則時聚時散,難以固定;如愚昧最後終於成為一片,而無波動,如此真性聚矣,而吾人已入大靜。
光是性有表現,觀光即知自大性的聚散。光散性即散,光聚性即聚,光定生即定,光滿性即滿,光圓性即圓。王重陽祖師當初描摹其形狀曰:「圓陀陀,光灼灼。」圓者,是言其沒有不規則的形狀,灼者,是言其沒有黑色的漏洞,這樣才能到達「性光*」的最高境界。進入這一境界,生死可了。但是如果不是深入大定,而且具備極高功德,就不可能達到。
觀光的功夫,雖用「觀」而其實不是在觀,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修鍊此功,須循序漸進,由光小而到光大,由弱而到光強,從波動鴯以光定,從片片而光聚。亦有人修鍊多日,兩眼漆黑,而從未見光,故不可追求。
注意:以上所言,「聽息」與「觀光」之道。雖似有為,其實無為;無為之中,無所不為。雖曰聽息,其實無聽;雖曰觀光,其實無觀。聽息無息,息聽於無;觀光無光,光觀於無。無息之息,謂之真息;無光之光,謂之真光。由此參悟真靜。
「觀光」的方法,在古代道書上面又叫「回光」;聽息之法,在古代道書上面又稱「調息」。因此此入所講的靜功修鍊法,古人又稱為「回光調息」。
《丘祖秘傳大丹直指》論述「回光調息」說:「其法自兩眼角收心一處,收到兩眼中間,以一身心神,盡收此處,所謂『乾坤大地一齊收來』是也」。
回光之法,還有另外的含義。是在觀光之後,還要將此光照入下丹田,進一步再去做鍊氣的功夫,這個須要和築基的第二步功法――吐納結合煉習,在吐納法中再作論述。
四、靜功止念法
靜功的關鍵,在於入靜;入靜的關鍵,在於止念。止念就是去除心中的雜念,然後一心一意地去做靜功。往往有的人,平時不覺自己腦海之中存有雜念,及至靜坐之時,什麼念頭都來了。只有通過靜功止念之法,去除雜念,才可能把靜功做好。
[編輯本段]四、修真典籍
自太古以降,修真漸由追求長生演變為冀望成仙飛升,作為修真理論的典籍也逐漸由質樸而趨於玄幻,明清之世更近於志怪者言。大略而論,下述典籍或可作為當時修真理論的代表作:
1.道德經(老子)、南華經(莊子)、列子、文子、關尹子、大學、中庸、抱朴子(內外篇)、清靜經、心印妙經
2.破迷正道歌、敲爻歌、百字碑、大道歌、靈源大道歌、青天歌、永嘉證道歌、陰符經、黃庭經、周易參同契、入葯鏡
3.張三丰全集、黃元吉文集、古書隱樓藏書、鍾呂傳道集、靈寶畢法、指玄篇、大丹直指、悟真篇、青華秘文、金丹四百字
推薦初學者看看田誠陽的《中華道家修鍊學》
道教的一個習慣就是「不得其人不傳」,故密室藏珍而不為人知者眾。另唐宋兩代,修真有成者甚多,惜未作系統論述,此處不便列舉。
修真,從字面解釋就是通過修行求得真我.但現在都被人給誤解成什麼成仙成佛的!修真就是通過對自身的不斷修行,不斷的找出自身的不足讓自己更了解自己.這就是修真.自己都還不能了解透自己還談什麼成仙成佛!道在心中!佛在心中!己心度人,人度己心!
也有修鍊其他的,比如說劍仙。劍仙之道,修鍊肺宮金氣,再轉入離宮,玄火鍛煉九天神劍。直到離宮」劍芒」鑄就,然後內聚五行真氣,外采天真地靈,外煉仙劍,誅敵於千里之外。可惜實在難修,我相信修鍊此道,必能驚天地,鬼神泣。
[編輯本段]五、修真概論
修真之名,古已有之,俗曰修道。它囊括了動以化精、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還虛合道、位證真仙的全部修持過程。何謂真?真乃真人之業位,真乃真仙,不是自封標榜,實乃空間上界所封也。真人乃修道人的最高境界,修持者均應胸懷大志,高瞻遠矚,終生勤奮,刻苦修持,德功並進,以求達到真人、真仙的上乘境界,故曰修真。
今之氣功,只在修真過程的初級範疇之中。氣功一詞,早見於晉朝許遜所著之《宗教凈明錄》里記載的《氣功闡微》篇。因其詞義狹窄,並未被廣泛採用。清代出版的《元和篇》中也有《氣功補輯》一章。氣功二字,在近一二百年之中,採用最多的是武術界。解放后、自五十年代劉貴珍先生的《氣功療法實踐》一書面世后,氣功二字才逐漸被人們所接受。但其概念迄今仍不完善,雖各家學說均對之加以闡述豐富,但仍覺其含義狹窄,無法包容修真的龐大體系。
氣在我們祖先的眼中,是一個哲學概念。氣是宇宙間、時空中,萬物生化的根本,是一種基本物質。《黃帝內經•素問》篇云:「氣始而生化,氣散而有形,氣布而蓄育,氣終而象變。」萬物的化生、生長、繁殖、消亡,都是氣貫穿始終,氣乃萬物的基礎和根本。「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中醫學中的氣化論將氣的概念分得更為詳細,例如,先天氣、後天氣、營氣、衛氣、宗氣、經絡氣、臟腑氣、元氣、混元氣、真氣等。修真之士,修持中所運用的這一基本物質實乃先天中的升華物質——元炁。古人為了區別一般之氣與修待之炁的區別,特以「氣」「炁」相分別,以區別其二者之間存在著質的差異。真氣中既有先天之炁,亦有後天水谷、天地之氣的精華。簡單地以氣代之,實難概括也。
氣這一物質,在不同修持階段,其質量存在巨大的差異,只是肉眼難以觀察而已。在「氣」達一層次,其密度低質量不高;在「炁」的層次,其密度、濃度、質量大大提高,表現出光的性質,稍加註意肉眼亦可能觀察到。在更高的層次,其光的性質就越明顯,呈五色態;更高者而返八十一陽天,而返三清虛無自然之界。
人仙不出小乘法,地仙不出中乘法,神仙不出大乘法。是此三乘之數,其實一也。用法求道,道固不難,以道求仙,仙亦甚易。法不合道,以多聞強識面炫,自生小法旁門,不免於疾病、死亡,還猶偽稱屍解,迷惑世人,互相吹捧,致使不聞大道。以旁門小法,易為見功,而俗流多得,互相傳授,至死不悟,遂成風俗,而敗壞大道。雖有信心苦志之人,行持已久,終不見堂奧、節序而入於泉下。嗚呼!
道本無問,問本無應,及乎真元一判,太極已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一為體,二為用,三為造化。體用不出於陰陽,造化皆因交媾。上、中、下列為三才,天、地、人共得一道。道生二氣,氣生三才,三才生五行.五行生萬物。萬物之中,最靈最貴者,人也。惟人也,窮萬物之理,盡一己之性,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全命、保生以合於道,當與天地齊堅固,而共得長久。
一、修真方法
有動而修者,有靜而修者,有動靜兼修者。
動而修者,其法兩途:
其一,依人為創編之功法套路,依式而動。古之八段錦,今之流行推廣的各家功法套路是也。許多愛好者東究西參,今朝學此套路,明日煉彼功法,以博學多家為炫耀,誠為可笑也。套路如套,有為所造,如不跳出,時光空耗。似這種修法,就如同讀書,這家小學轉到那家小學,如不猛醒,升學恐難望也。
其二為神動(亦稱靈動)而修者,此法靜極生動,識神靜寂,元性調動,而形體自動,其動受元神所指揮,不以主觀意志為動念,千姿百態,順應自然,乍看雜亂,實則有規。其功效較之有為編排之法優勝一籌。道法自然.此法頗合自然之旨趣,但此法宜先攢簇五行,和合四象,調和體內之陰陽,避免所出之神陰氣過重,易被魔控而入歧途。如能真知其理其法,此乃一上乘法門。動而修真者,其目的和效果,實乃鍊形化精,使谷化精,祛病除疾,疏經通絡,補漏健形之目的,屬於煉丹法中的起手「清地平基」法也。
神動而修者,此乃「清地平基」之捷法。人生處世,深受七情六慾之困擾,八邪病痛之侵蝕,臟腑受損,經絡阻滯。男子十六歲一過,半陰半陽之態被打破,上耗其性,下耗其命,元神、元氣、元精被天地萬物所奪,此乃常情。然修真者把握陰陽,形神兼修、性命雙修。修形必增壽,「返老還童有妙方,重壽則需只病通脈」。以動完成此步則速,以靜完成此步則緩。
去病氣通經絡,有為套路功法極難面面俱到、主次分明、先後有序,俗云:「有為般般假,無為處處真。」所以,動修仍以神動而修者為上佳之選。神動順應自然之法則,其理深奧,其動真實,其調準確,其序井然,其效迅速。而且其動中有靜,先天元神和後天識神同步協調而煉,起始已握性命雙修之門匙。諸同道可自行體悟,已有自發動經歷者,體會余之教當有所收穫,如再得吾之八脈神修金丹訣,則更能順水行舟,早登明心見性之階梯。
靜而修者,起始即靜坐收心放心,煉己採藥煉用,如得真訣,其成功一樣有望。但費時較久而已,以靜修入道香,性光易得,命火難求,特別是年齡稍長和身患陳疾者。
動靜兼修,此法較前敘之單一修法更完善,更合道之法則。動靜兼修之法,掌握了神形兼修,性命雙修之總旨。由靜而動,再由動而靜,即得整修和兼修之真趣,外動內靜,內動外靜,動和靜只是相對而言,此乃自然法則。例如靈動前的入靜,形靜而神動,繼而形動則神靜,特別是識神知而不守。靈動完畢後上坐存想,則是外靜而內動。動靜兼修,較之純以動而修者或純以靜而修者為佳,其功效明顯,其費時較短。智者修真,應選動靜雙修之法。人無後天之強健體質,焉有先天之精氣?沒有金剛之體魄,如何修鍊證仙之嬰兒?此理易明也。
修真之法,有性命雙修,有僅修命者,有僅修性者,依其得訣多寡之不同而有差異。上乘之法乃道家性命雙修之法,中乘之法乃修性之法,修命之法乃下乘之術。
僅修命者,未得真訣,不悟大道,枯坐頑強,日守干鍋,假烹假煉,不辨水源清濁,不明採藥法度,長期神入氣穴,死守不退,神被包,結成「死丹」一顆。求祛疾延年則可,最多煉至一鬼仙而已。民間得一訣得一法而修者,大部屬於此類情況。
有專煉性而不煉命者,這類修持者得訣不會,即使修性亦是性的淺層次。修持者靜坐有時,究道講經,穿透世事,滌去人心,復見天心,默證道心,再則存心養性。其修為只是涵養元性,誤以為性光閃現就是明心見性,而不知收光培神,不知調煉元神,不知以性入命,性命雙修。
修真之學,實乃性命雙修,神形兼修之學。如求修真大旨趣,而歸於正覺,則必須走性命雙修之坦途。上面所舉的兩種修習方法,可以說是一種半偏殘缺之法,不足取也。
性命雙修之法,就是煉己和不漏的修鍊方法。具體說來,煉己就是明心見性,何為性?神即是性,炁即是命。心之根為性,性之根為神,神寓於心,其實三者為一,其卦象為離卦,其方位屬南,其五行屬火,火中真液為水。修明心見性乃修真的第一步功夫。修命的功夫,就是不漏。不漏有層次,首先修鍊精不漏,繼而達到眼、耳、鼻、舌、身均不漏,而達到漏盡通的境界。命即腎也,精也,鍊形化精,煉精化炁,以後天補先天之元炁,其卦象為坎,其方位為北,其五行屬水,水中真元為火,丹材全賴於此。
所謂不漏,就是斷淫根也,但是淫根並非一斷就可萬事畢,其不御女色,而自起遺精者,就需以法化之。而且淫心、淫根、淫身三者均須斷絕,不能修到不漏。不與妻室同房,不過斷淫身而已,其淫心、淫根猶未斷絕也,特別是淫心難斷。
從來修真,只此色字難斷。丹經所謂斷卻淫根即是仙,不漏即神仙也。色之一字最是難去,愈拒絕而愈深陷真中,一息猶存此念不會斷滅。經云:「食色者,性也」,無色則路斷人稀,種族無法繁衍。色之一字,誠為有之好,無之亦不好,有此不易戒,無此難修道。生我之門,死我之戶,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均終於此門戶也。蓋由色生愛,由愛生情,由情生淫,由淫生棺材,此乃相連而來。由情精順行生子,逆行成仙,常人以精順行與婦人交合而生子,精竭歸黃泉,而修道者乃是將此精斷絕,不與婦人交合,不漏出陽關,而將此精盡化元精,逆行歸入已身,龍虎會合而結聖胎。其順行生子者,乃是自己死後,有子孫代其而生。其逆行成仙者,乃不需他人代我而生,而是我代我生,金身不朽,與大道共存。此乃莊子「生生者不生,殺生者不死」之義也。
南派修真,倡先盡人道,后盡仙道,中年入道,性定欲平,將人情化為道情,經接命法清修補漏修爻,入道不難。晚年入道,元氣衰敗舊社會為求速效,多採用栽接法,今人難有此條件,仍以接命法修補為佳,雖稍多費時日,但亦穩妥。求人不如求已,免招非議,且雙修栽接之訣,雖極簡不繁,亦難筆之於紙。
青少年入道,以修性為主兼及修命為佳。青少年世事少經,修真大都是一時性情使然,或偶因失意失志而一時為之,並未克穿世事,如修命斷精,則恐日後回頭之苦也。不斷精修不漏,則難修真實之髓道通,髓道不通,則難登金仙之殿堂。今人大都以意通、經絡通誤認周天通,此大謬矣。無矢志入道者,則難習此法,不習此法亦難入性命雙修上佳境界,可不慎乎。
性修死,命修活。死者,乃凡心死、欲心死也,心死神活,道樞掌握也。活者,乃元精活、元炁活也,腎固不漏元精活,煉丹藥材自家多也。所謂降龍伏虎者,龍即指性,乃識性、欲性也;虎即指命,乃腎水、濁精也。心定龍歸海,情忘虎隱山。
研究道家修道之理論,一言概括,必須把握陰陽學說。陰陽學說在丹經理論中貫穿始終,無物不論陰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用者不見,見者不用。如龍虎、烏兔、鉛汞……等等,不勝枚舉,皆陽中之陰,陰中之陽。大而言之,都是修真性命雙修的基本物質。研究者、實修者只要高屋建瓴的研習,則不難綱舉而目張也。
修真要訣云:「大道無為本自然,功夫不到不方圓。三岔路口尋真種,八卦爐中煉性天。沒底法船能渡海,隨身藥物可延年。刑中藏德人難測,害里生恩心要專。四象調和歸本面,五行攢簇長金蓮。有增有減方為妙,知吉知凶始入玄。脫盡牽纏塵垢物,全成父母末生前。修仙作佛皆由此,餘二虛懸俱是偏。」
道家內功法術之研究,與內煉金丹術息息相關,「內煉成丹,外用成法」。外用者,主要是運用元神也,運用真炁乃是初級層次之法術。高級之內功法術,就是調煉元神和變神之法也。但出神必假於命基,命基不固,所出之神必然陰重於陽,不堪用。故修鍊法術,必重性命雙修之法,而偏重於煉性。但煉性之法中,由於調煉五臟以應外五行,故命功亦含於其中。此乃正宗功法中的主次分明,包容相間處也。
二、明心見性論
中國文字語言,內涵豐富,言簡意深。研讀丹經,必須注意其深刻的內涵,把握住陰陽學貫穿始終。道家學說始終將可見和不可見的物質囊括於一起論述,研究時切不可顧此失彼,只注意到可見之物,則丟失了高級的、根本的、實質性的不可見本原性物質。如果不注意掌握研究方法,則難得丹道和法術的神髓,理通法隨,不如此則難入修真之門。易曰:「窮理盡性,以致於命,是了性了命」。修真必需窮究性命之理,性命之理通徹,方能了得性命。若性命之理不明,認不得性是何物,而欲了性了命,豈不是盲修瞎煉。修真人必需以生死為大事,然後窮理性命之源根,若一毫道理窮究不徹,則一毫性命做不穩。知一分,做一分;知的十分,做的十分。
古來祖師大慈大悲,丹經於書千百比喻,流傳世間,欲人人成道,個個了真。其中藥物、火候、作用法則,無不俱備。可惜後世學人,或自作聰明,或糊塗冥頑,不自辨識,不費苦功修研,偶有一得,便大肆發揮,胡吹亂造,自創學說,害人誤己。亦有人自己吃不到葡萄,便說葡萄酸不可耐,自己沒有達到神修境界,便說別人都是假,古人全是非,要不就一頂封建迷信的大帽子同你罩來,看你能奈我何。如此種種可不悲乎?
縱觀當今知名人物中,窮理者眾乎?名噪一時的張香玉大師,以性功著稱於世,惜乎命功不足,無理論支撐,過言玄境,且斂財過重,必遭天譴而曇花一現,氣功熱潮亦進入低谷,令人感嘆。以山人觀之,目前出山於社會上傳道者中,窮理、盡性、了命者,唯嚴
新一人耳。其性命雙修,位證金仙,真人封號亦不為過。其報告委婉曲折,千比萬喻,以授明心見性之玄機。惜乎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大部分人仍未參透其調心篇中的玄機。其人實為修真界一位奇才,因其性命雙修,自仙而仙.所以雖有攻訐者、毀謗者,均未能將其撼動。立志修真者,均應從其出山、進入社會的坷坎經歷中,悟到性命雙修的重要性。
窮理、盡性、了命,實乃修真之必由之正路和坦途。勸君勿滿足於一法一技之得,勿僅沉溺於功法之中,而應高瞻遠矚,高屋建瓴,窮理、盡性、了命,自握智珠,則不難進入修真之大門。吾願更多的有德有志有緣人步入修真之門,是以直書明心見性之說。
明心見性,是性命雙修的入門之訣,是修性的直解總訣。
明心者,明白、知曉、掌握心的含義也。正如南宗祖師張伯端《青華秘文•心為君論篇》中所云:「心者,神之舍也。心者,眾妙之理,而宰萬物,性在乎是,命在乎是。若夫學道之士,先須了得這一個字,其餘留後段事矣,故為之傳」。所謂心,它包含了兩個大的概念,此概念中又分小的概念。兩個大概念,就是指形質之心和有形無質之心。
心藏神,就是指識神和元神。識神也就是後天獲得的思維,也稱欲神、慾念、識心、主觀意識等等。元神是指先天獲得的本來面目,它的初級態稱為元性,元神實質上是元性、元氣、元精三種高級物質的聚合體。未修鍊之人只能稱之為元性,修鍊之士儘管功力深淺不同,但元精、元氣、已經開始與元性聚合,較常人的元性陽性成份增多,可以稱為元神。
修真理學認為,人將生時,元性始入。正陽真人云:「人之生,自父母交會而二氣相合,即精血為胎胞,於太初之後而自太質,陰承陽生,氣隨胎化,三百日形圓,靈入體,與母分離。」此一點靈光就是指元性。元性含有其自身許多年代的信息,非肉眼所見之物。
訣云:「凡人投胎時,元性居方寸,而識神則居下心。下面血肉心,形大如桃,有肺以覆翼之(魄),肝以佐之(魂)。假如一日不食,心上便大不自在,以至聞驚則跳,聞怒則悶,見死亡則悲,見美色則眩。腦為神腑,不見腦動而只聞心動。方寸中之真意,如何能動?到其動時,便不妙,然亦最妙。凡是人死時方動,此為不妙。最妙者,光已凝結為法身,漸漸靈通欲動矣。」此千古不傳之秘也。修鍊中,在元神出竅離體之時,必然有心動、心悸、心憋悶之感覺,山人身旁之學生中大多數都有這種切身體驗,年青人表現出的徵象更突出和明顯,此訣之言不謬也。
人體血肉之心,乃識神所依,屬於陰火。儘管現代醫學認為,意識活動在大腦,但那畢竟是有形質之學說。據報載,非洲一男子用措心置換心臟,出院后不久即變得愛鑽垃圾桶,喜歡雙手著地爬行,喜歡吞食殘湯剩菜.完全表現出豬的習性,其本人亦不能自主和控制這些行為。醫學界認為此乃一新的研究課題。這一例子充分說明,無形體的奧妙所在和氣功、中醫理論的玄妙。
識心、主觀意識,乃是進入修真之門的最大障礙。所謂明心,就是要修真人明白這一點,並且修德積善、陶冶性情、修持煉己、滌去凡心、復見元神真性。祖師訣云:「蓋心者,君之位也。以無為臨之,則其所以動者,元神之性耳;以有為臨之,則其所以動者,慾念之性耳。有為者,日用之心;無為者,金丹之用心也。以有為返於無為,然後以無為而蒞正事,金丹之入門也。夫神者,有元神焉,有欲神焉。元神者,乃先天以來一點靈光也。欲神者,氣質之性也。元神者,先天之性也。將生之際,元性始入,父母以情而育我體,故氣質之性每遇物而生情焉。今則徐徐剷除,主於氣質盡,而本元始見,本元見,而後可以用事。學人但能護元神,則超生陰陽外,不在三界中,此見性方可,所謂本來面目也。修真之要訣,總綱在制服凡心、識神、主觀意識。綱舉目張,繼以靜之一字為敲門磚,能靜則金丹可坐致也。」此兩點實乃修真入門之要訣。精、炁、神之所以能為我所使用,是因為心靜極則生動,元精動時,海底自開,元精自升直入炁中,如一著意,則不升矣,鐵門開矣。元炁動時,其炁自運於天地之間,上不過心,下不過陰,愈久愈足,如一著意,其氣自伏,難覓難尋。元神動時,無需指揮,自由神炁穴中升至心竅,心中一悸,砰然衝出體外,初時不知其從何而出,從何而入,豈能著意用心乎。
凡心一顆日夜磨,靜里覓真訣無多。如能參透此訣理,大羅金仙舍爾何。」明心之訣要全在此矣。常人急功好利,多求功法而不研求功埋,東究西參而自耗光陰,不識綱舉目張之道理,究小法而失**,如黑夜登程,車奔西撞,何日才能覓著正途。吾有數言勸諸君:「參玄悟空,萬法歸宗。收心入靜,法在其中。」
何謂見性?祖師曰:「天地視人如蜉蝣,大道視天地亦泡影,惟元神真性,則超元會而上之,其精炁則隨天地而敗環矣,然有元神在,即無極也,生天生地,皆由此矣。」所謂性,就是指真性,就是元神,就是本來面目。若見元神,必須先見性光,此光乃真性之光,是見真性元神的基礎物質。元神乃是元精、元炁、元性的聚合,性光乃精、炁、神的升華顯露,無光則難覓真性元神。
性光,有采觀法、送聚法、回照法等方法凝鍊。采觀法,就是外采入內,見則觀之。光之不足送入太虛,聚取宇宙之靈能。亦為回光內照凝鍊五行,洗魂煉魄以培元神。丹道以精水、神火、意土為無上之寶。精水就是指先天真一之炁,神火就是指性光,意土則為中宮之地,也就是臍輪後面虛無一穴。修鍊即以精水為基本物質和基礎,以意土為體,以神火為用。回光照于丹田氣穴,則五行攢簇,肝所藏之魂,心所藏之神,肺所藏之魄,腎所藏之志,脾所藏之意,在真意性光的統一號令下,凝聚一團達到煉魂、制魄、斷識、全神的煉功效應。煉盡陰滓以返純乾,消魄全魂、消陰制魄則元神陽氣充足,易出竅矣。元神之出竅,光弱者難以自見,其陰重質量不純之故,光足而全者則歷歷分明,可內觀到元神在體內的形成、成長、出竅等全過程。必須注意的是元神並非聖嬰,亦不是金身,不可混為一談。
見性之法,有內煉法,也有符咒法。道家以內煉為主,符咒為輔。元神初出,與識神並不同步協調,難以控制,也不必控制,以觀為主,所見所到,一定要重德,注意篩選信息,也不必害怕,非此假死一場,則難入道門。
明心見性,必須明真我,真我即元神,元神一出,真可謂勝券在握,得訣實修,仙業可望矣。詩曰:「未煉還丹先煉性,末修大葯先修心,性定自然丹性至,心清然後葯苗生。」要達到明心見性,應先知收心法,再言煉靜功,定其心神,方可言修真。定則靜,靜則生,不但要靜中能靜,必須做到動中也能靜,「鬧處煉神,靜中煉炁」。
所謂心動,並非心真動,實質是意念動。所謂神弛,並非元神外馳,實指識神外馳。識神、意念乃一物,而損精耗氣。意念的**多,能去此賊,則真性圓明。不欲何貪,不貪無求,心如虛空,煩惱妄想皆不為累,再加鍊氣,則明心見性可致。白玉蟾宗師云:「參玄宗不難得手,難從性宗參入,如從此入便得淵源,倘行錯路徑,則如虛空尋跡,披水覓路。」白師乃南宗五祖之一,此一言切中性命雙修中由性入命的關節處,誰雲南宗修命不修性?!由性入命,心宜虛空,神宜安定,能使心不動,便可立丹基。以養心為主,心動神疲,心定神閑,疲則道隱,閑則道生,胸次浩浩,乃可載道。收心當知儉之道,儉於目可以養神,儉於言可以養炁,儉於事可以養心,儉於欲可以養精,儉於心可以出生死,是儉為萬化之柄。儉於心乃修真了道的大關鍵。
制心當明內外三關。內三關,性不遷情,氣不化精,神不外馳;外三關,耳不淫聽,目不妄視,口不欺心。修道之心應如金玉之堅,只有這樣始能度一切煩惱、一切困難,而全身心歸於大道。修真人應慈悲為本,修德、守德為基,道功為根,酒、色、財、氣均需戒絕。古人謂酒色財氣乃水火刀兵,是修道人的四大魔關,不能降此四魔,則勿需修仙。須知「房屋是量人的斗,嬌妻是渡客的船,財帛乃流通之物,兒女是眼前的冤。」修真者不可貪錢財,自足安貧知樂。
性功深處道功全,福力圓時道力圓。解得真功歸上覺,世間法相總非玄。天心自與人心合,玄旨須從覺后參。四萬八千皆未法,無為妙有乃真詮。」天心即真性元神,無為妙有乃元神作功,識神同步修鍊。外煉、內煉皆依此做去,法術可靈金丹可得。較之有為修鍊,其時迅速,易進入自動修鍊狀態。
明心見性,前提是明心。明其概念,保持其光潔無塵,潔凈無塵垢,方可見性。見性者,先見其光,洗魂煉魄,繼見真我元神。元神培成,內外用功,性命雙修同步而進,修真可入門矣。
三、修德明道論
道的體性特徵是虛無、自然、純粹、樸素、簡單、平易、清靜、無為、柔弱、不爭等十種特點。這些體性特徵,從人身上體現出來就是上德。上德是道的人格化和倫理化,道體現於人謂之德。最高尚的德是自然的、無形的,無跡象可睹,無端倪可察。它是內在的、含蓄的,不顯山不露水,是無意的流露。道是什麼特徵,上德就是什麼特徵。
上德無心為德,下德有意為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有為而有以為。正如《清靜經》所云:「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明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則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道德經》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失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正如聖祖所云,所謂德,應當是唯道是從。沒有體悟到道的真境,沒有得道,失道而後德,才需要人們重德、修德、守德。失德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人們沒有得道,沒有悟到道,才必須講究德心、德性、德行的修持。修德萬日,就是為了悟到道、得道。有了道,德不德已不用考慮了,因為心身合乎於大道,萬事皆合乎自然,德化其中,不德而德,不需執德,是為上德、真德。還沒有得道,那就必須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重德修德、守德,直至得道。如果你連德也缺乏,那就要重視和修持仁、義、禮。道、德、仁、義、禮五者是修真者必須達到的修為。其最終目標是道,它是總綱,失德、缺德、無德者將永遠也達不到道的境界。德性、德心、德行缺乏者,則必須從禮、義、仁修持起,一步一個腳印,達到全德、有德、守德的狀態,繼而才能進入道之門。
聖祖《道德經》內容博大精深,包羅萬象,是道家哲學思想的基石和總綱。但是,其理最終可以概括為兩個字,即「道」和「德」。而最後高度概括,只有一個字「道」。千日修鍊,一日大徹大悟,這個大徹大悟就在於悟到道,並且得到道。在此境界,則一切繁文縟節都拋棄得乾乾淨淨,一切都透透徹徹,簡潔明了。宇宙萬物都是道之所生,道包容一切,得道則掌握了萬物的實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陰陽之分合、繁衍,萬象之變化,都是道的運行變化。人天相合,天之道即人之道,天下萬物皆是道的體現。得道則陰陽在乎手,變化由乎心。
明道、得道之唯一途徑,乃是明德、重德、修德、守德。何謂明德,明德就是要明白德的含意,德與道的內在聯繫,德與煉功的關係。不明此三者,則不能重視德性、德心、德行的修持。不重德,也就不可能很好地修德。不修德,也就無所謂守德。不明德、重德、修德、守德,則將終生只在鍊氣的境界,無法進入道門,無法進入氣功之「功」的境界。
德的含意是什麼?德就是真善,僅從字上解析,德乃眾人應該一心做到,或解為一心為眾人做到。十種善行,堅持四項行為準則。此十善,乃十心,就是忠孝心、好善心、慈悲心、平等心、博愛心、教化心、忠恕心、和藹心、忍耐心、勇猛心。有此十心待人處世,則十善備矣。四項行為準則就是非禮勿言、非禮勿聽、非禮勿動、非禮勿行。有此十心四禮,而且修持不輟,則德可全,德全且備則心靜,「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大道可至矣。
忠孝心者,忠孝乃人立身處世之大節,萬善之根源,古聖前賢垂訓諄諄,載於典冊備至,究而研之,貫以今世新義,遵循行之可也。好善心者,見人之危,則扶持幫助;見物之危,則救活解脫。盡己之力而為,如不能為則委曲求其全,設法周旋,用善心滿足而後已,不僅僅是表現在施財好義上,謂之善也。慈悲心者,天下人心雖然不齊,好惡有別,但皆存元性,皆吾一體,禽獸昆蟲、草木亦同此生機,必須愛而護之,憐而惜之,不可損傷,所謂盡己性、盡人性、盡物性是也。宇宙萬物皆可為師,乃師其性、得其助也。平等心者,心中無富貴,眼中無貧賤,言行無勢利,一視同仁,平等待之,則世俗之濁氣消除殆盡,和氣周流身心矣。博愛心者,以博大心胸,愛護世人及萬物,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尊老愛幼,仁愛廣施於人民和萬物,不以識心之好惡而區分是也。教化心者,見人之善行,則褒揚宣傳,倡其善行,揚
其善心;見人之惡,則苦口婆心,規勸其改惡向善,以己之行代為化解,以遏其惡。成人之善,如成己之善;去人之惡,如去己之惡,豈可小視耶。忠恕心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推已及人,視人如己,時時自省,以忠信寬恕之心待人處世。和藹心者,人無高低貴賤之分,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待人皆要和藹親近,勿存親疏,一視同仁。勇猛心者,凡是當為者,應該自己立定主見,見義勇為,為人排憂解難,拔困扶危,一直做去,勿為他人所阻,不必等待觀望,是為勇猛心也。
德與道的內在關係若何?德是道的人格化、倫理化,道體現於人體就謂之德,德是道的表現形式,德是道的一種可見、可觀、可觸及的具體表現形式。德是有形,道是無形。德是形,道是質,德是悟道、得道的基礎物質,無德、缺德則修真無法入門,鍊氣功無法
進入「功」的境界。今人鍊氣功者,大都只重視功法,而不重視明德、重德、修德、守德,著書立說亦只片言敷敘,此乃不明理也。如此修鍊,當然只能永遠停在鍊氣的水平,而無法達到神修的境界。德是道之入門金鑰匙,願人人自握。牢握此匙,登堂入室也非難事。
德與煉功的關係。德厚功高,此至言也。人之主觀意識、思想,也稱識神,它是從後天客觀世界獲得,此識心被物慾所染,七情六慾所困。人之元性、元神,乃先天獲得,「人之初,性本善」,乃實指此也。《清靜經》云:「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詩曰:「學道先從識自心,自心深處最難尋。若還尋到無尋處,始信凡心即道心。大道不遠在身中,萬物皆空心不空。(識)性若空時和氣注,氣歸元海壽無窮。欲得身中神(識)不出,莫向靈台留一物。物在身中神不清,耗散真精道難尋。一急動時皆是火,萬緣寂處即生真。」
人之七情六慾,是損德敗道之毒藥,是蒙蔽心性之霧瘴。修德就是去七情、斷六欲的根本**,修德是鑄慧劍,憑此劍斬斷七情六慾,而達到靈台無一物的境界,則道可致矣。修德是去人心、立道心的法寶。許多人以為修德與煉功並無多大內在聯繫,實乃無知也。要想真正進入修真的大門,非修德不能進道。
修德的效應表現在兩個方面。其內在效應,能去六欲斷七情,使靈台清凈,煉功易於入靜,心猿易鎖,意馬易拴。識心清凈,則真性易現,主觀意識和下意識之間才能和諧、統一和同步,才能真正體會到如何調心、調神。識神和元神之間,也是一個太極模式圖,識神為陰,元神為陽。吾有詩云:「說陰陽、道陰陽,陰陽中間隔堵牆。欲見真性化陰陽,需憑德器折此牆。修真明得此中理,九天下詔接仙郎。」
修德的外在效應,正應一句俗語;「得道者多助」。修真人在未得道之前,就必須信守「重德、修德、守德多助」的格言,積善為德,以德入道。這個多助是表現在多方面的,有空間信息界的幫助,也有物質世界人、事物的幫助。要取得三界所有的幫助,就必須廣結善緣,廣種佛田,對人如此,對動物、植物、事物亦應如此。你才能為自己修真製造一個良好的外在環境,古代亦稱之為修「外功」。很多人積德求報,而且希望現報,此乃執德,執德是無德的表現。修德者並非無報,其報在天,其報在道,報之於無形也。修鍊至調神境界時,這其間的因果關係就會逐步知曉。所以很多師傅說,功夫的提高,並不完生在「煉功」這二個字上,而在於修德上。
修鍊二字,修是根本**,煉是基礎之方。上乘境界乃修持所得。修為和堅持、行持乃進入上乘的根本之法。很多人鍊氣功多年,真氣頗足,但總感到功不上升,難入佳境,只以為是功法不理想。其實,法無定法,萬法歸宗,它歸宗在煉功的基本原則上。這個原則就是明心見性、修德明道。只要我們掌握了原則的要領,就可獲得最佳的修鍊方法。
調神的稍高層次買際上就不是靠煉的,而關鍵是在修德工,當你進主下意識狀態后,你自己才會明自。當你遇到特殊的情況,而出現了微妙或者奇妙的變化,或者化險為夷,逢凶轉吉,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題,出現了一個又一個的奇妙故事時,你仔細體悟,回憶自己所做過的善事、善行,就自真正明白神修的含意,就會明白「得道多助」的內在玄妙。修德的善行越多、越大,那麼你的心靈就越易凈化,元神就越活躍,主觀意識和元神之間的通道就越暢通,太極弦就會敞開,識神與元神之間就容易同步作功。修德明道的人,會在自己的周圍環境中形成一個有形和無形的強場,獲得有形和無形的幫助,特別是無形仙師們的幫助和各種信息的支持和扶助。
修德是修真的重要原則,也是修真的重要功法,特別是修性、明心見性的重要技術方法。古人用修真一詞而不用「煉真」之語,其玄奧也在於斯。修德之**,非此不能入室,非此不能進門。從前將此稱之為外功。經云:「太上曰: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此乃修真至言,非虛說也。修習內功雖然可以延己之命,祛疾增壽,以安享天年,但不能感格空間的上、中、下三界的各層次信息,獲得無形幫助有形的效應。只有內外兼修,性命雙修,內煉金丹,外積善德,才能感格天地而動鬼神,內外齊修,雙功並進,直趨修真之門庭,繼而登堂入室,完成修真大業。
總而概之,修真者,皆要謹記修真參道四大要訣:修神,修氣,修性,修體。
[編輯本段]六、最新和經典修真
修真分三類:
現代修真:此類修真,發生時代在現當代的東方修真體系世界。
《升龍道》《天鵬縱橫》《修真研究生生活錄》等
奇幻修真:此類修真,背景多架空或者非現實的環境。
《飄邈之旅》《人途》《星辰變》《寸芒》等
古典修真:多以古代或者類似中國古代為背景,人物、對話多偏古風。
《邪風曲》《天元》《誅仙》《七界傳說》《飛升之後》《道緣儒仙》《凡人修仙傳》《無極魔道》等
洪荒修真:多發生在洪荒封神,或者西遊時代。
《佛本是道》《巫頌》《重生混元道》《搜神記》等
[編輯本段]七、修真類遊戲
1、來源:北京完美時空網路技術有限公司開發的2款網路遊戲《完美世界》和《完美國際》是跟修真相關的遊戲。
2、修真設定:《完美世界》所有職業都擁有技能樹,而技能樹中每種技能都對應有修行要求,其中修真等級就是很重要的一個。《完美世界》中玩家的修真等級分為兩段,其中凡人段分8個階段,分別為築基、靈虛、合和、元嬰、空冥、履霜、渡劫、寂滅和大乘。在中國的仙俠文化中,修真者的修行之路一向是漫長艱辛,想要參透生死玄關直達天界,還需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在整個修真過程中,根絕任務的階段,修行被分為「築基」、「靈虛」、「合和」、「元嬰」、「空冥」、「履霜」、「渡劫」、「寂滅」、「大乘」、「飛升」等階段,當修行者達到「大乘」的標準之後才算是初窺天道。大乘是凡人段的最高階修真,任務開始等級為71級,任務完成等級為79級,為一個總共由大小10個任務組成的超級主線任務。通過該任務,玩家不僅可以了解到《完美世界》的故事背景,更能領會「大乘」期逆天的超凡感覺。進入大乘期后,玩家將可以做自己升仙入魔,脫離凡身的準備了。
3、修真任務:這是《完美世界》一個特色任務,也是主線任務。玩家要想得到不斷的修行提升,去完成更高的目標和追求必須要做好修真任務,而且隨著級別的提升,修真任務的難度也就越大。只有親身進入遊戲體驗,才能感受到中國古代神文化無窮的底蘊和魅力。在實力飛升之後選擇登天成仙或者入地為魔,善惡全在一念間,選擇自己的霸王之路,體驗不一樣的江湖人生。
4、修真背景介紹:仙魔的修行是中國古代神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充滿了無數的神奇和奧秘,多少人為此苦苦探索和追尋,追尋一種至高至純的境界,探索那無窮無盡的奧秘。國產史詩級唯美3D網游《完美世界》以中國古代神文化為故事背景,把神秘的修真任務升華,讓這種中國古文化仙魔之術達到了頂峰。
《完美世界》擁有無比強大的修鍊系統,能滿足玩家各種口味。當級別達到一定階段后,擺在您面前的多種修鍊選擇:想達到更高的修為可以選擇繼續修鍊;你也可以做人人敬畏的仙人或者是唯我獨尊的魔君。仙魔並沒有達到修鍊的頂峰,可以繼續修鍊直到在「封神之日」時,通過試煉取得「神裔之證」跨入神界,擁有偉大的神之力量,成為完美大陸的守護神。
在完美大陸,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當修真者達到「天仙」和「魔尊」的境界時,創世神會為這些修真者打開一條通往神境的道路。但是,這條道路充滿了困難和挑戰,能通過者萬中無一!這條路,被完美大陸的居民形象的稱為「封神之旅」!
當黃昏聖殿被攻破后,當一切都煙消雲散時、彷彿所有的秘密都已經被揭示時……神秘的「封神之旅」指引者告訴完美大陸的修真者,黃昏聖殿里獲得的戒指「群星隕落」是打開修真最高境界的關鍵之所在,可以藉此達到傳說中的「天仙」或者「魔尊」!
5、內容介紹:
當玩家拿到黃昏聖殿的最高戒指----「群星隕落」后,可以開啟修真最高等級----「天仙」或「魔尊」的任務,完成該任務后,可開啟「封神之旅」----黃昏聖殿的最高模式----封神模式
6、封神模式
難度極大的模式,每個BoSS都有非常強的實力,足以和神並肩。
在封神之旅中,玩家會遇到九次挑戰,九九歸一、元神歸依!
在封神模式中,玩家會見到傳說中的最高等級的仙魔技能書,這些技能書帶來的提升,比任何一件裝備都不遜色,足以讓學到的玩家笑傲完美。《完美世界》擁有無比強大的修鍊系統,能滿足玩家各種口味。當級別達到一定階段后,擺在您面前的多種修鍊選擇:想達到更高的修為可以選擇繼續修鍊;如果想挑戰修鍊的極限可以選擇轉世重生;你也可以做人人敬畏的仙人或者是唯我獨尊的魔君。仙魔並沒有達到修鍊的頂峰,可以繼續修鍊直到在「封神之日」時,通過試煉取得「神裔之證」跨入神界,擁有偉大的神之力量,成為完美大陸的守護神。
【修真】是一款仙俠題材的網頁遊戲,在這款網頁遊戲中,每一個玩家都扮演著一名修真者。
通過尋覓靈山福地、打通周身經脈、修鍊各種法術和製造層出不窮的法寶來增加自身的能力,進而與其他玩家周旋,使自己從中脫穎而出成為仙人,甚至掌控整個遊戲世界的毀滅.
修真界面《修真》這一經典題材在虛擬網路中吸引了絕大部分仙俠愛好者的目光。遊藝《修真》是一款修真求道類的遊戲,此遊戲完全模擬了古時候傳揚下來的五行之道為遊戲基礎屬性,經脈修鍊、淬鍊飛劍等等系統更是讓玩家們完全融入到純粹的中國修真文化當
《修真》不同於現在市面上火熱的三國策略類網頁遊戲,他主要以人物養成為主要特點,兼修內外功夫,經脈與本體來強化自身基礎,在強化自身基礎能力的同時,還可以選擇修鍊煉丹型,劍術型,術數型人物,不同的人物都有自己的擅長,千變萬化,你可以選擇做十步殺一人的劍俠,也可以做沉迷於紫砂朱汞的煉金師,還可以做看透世間萬物的仙士。告別千篇一律,不同的選擇,不同的體驗
[編輯本段]八、道家一些地址
道家七十二福地:
地肺山,蓋竹山,仙磕山,東仙源,西仙源,南田山,玉溜山,清嶼山,郁木洞,丹霞洞,君山,
大若岩,焦源,靈墟,沃洲,天姥嶺,若耶溪,金庭山,清遠山,安山,馬嶺山,鵝羊山,洞真墟,
青玉壇,光天壇,洞靈源,洞宮山,陶山,三皇井,爛柯山,勒溪,龍虎山,靈山,泉源,金精山
,閣皂山,始豐山,逍遙山,東白源,缽池山,論山,毛公壇,雞籠山,桐柏山,平都山,綠蘿山,
虎溪山,彰龍山,抱福山,大面山,元晨山,馬蹄山,德山,高溪藍水山,藍水,玉峰,天柱山,
商谷山,張公洞,司馬悔山,長在山,中條山,茭湖魚澄洞,綿竹山,瀘水,甘山,莫尋山,金城山,
雲山,北邙山,盧山,東海山。
道家十大洞天
第一王屋山洞,第二委羽山洞,第三西城山洞,第四西玄山洞,第五青城山洞,第六赤城山洞,第七羅浮山洞,第八句曲山洞,第九林屋山洞,第十括蒼山洞。
道家三十六小洞天
霍桐山洞,東嶽泰山洞,南嶽衡山洞,西嶽華山洞,北嶽常山洞,中嶽嵩山洞,峨嵋山洞,
廬山洞,四明山洞,會稽山洞,太白山洞,西山洞,小溈山洞,火氓山洞,鬼谷山洞,武夷山洞,玉笥山洞,華蓋山洞,蓋竹山洞,都嶠山洞,白石山洞,岣嶁山洞,九嶷山洞,洞陽山洞,幕阜山洞,大酉山洞,金庭山洞,麻姑山洞,仙都山洞,青田山洞,鐘山洞,良常山洞,紫山洞,天目山洞,桃源山洞,金華山洞
[編輯本段]九、修真境界
旋照、開光、融合、心動、靈寂(有是地方把心動和靈寂合作金丹期)、元嬰、出竅、分神、合體、渡劫、大乘代表作《飄渺之旅》蕭潛(運用在大部分修真,為修真境界之鼻祖)
引氣入體、鍊氣化神、煉神返虛、煉虛合道代表作:《佛本是道》夢入神機
入途,初窺,伏虎、騰雲、道固、胎成、瞭然、貫通、登峰、無雙、負擔、道隆、脫胎、霞舉、不墜、大道、莫測、斗轉、劫成、升仙、天一代表作《惟我獨仙》唐家三少
[編輯本段]十、古籍修真
1.道德經(老子)、南華經(莊子)、清虛經(列子)、文子、關尹子、大學、中庸、抱朴子(內外篇)、清靜經、心印妙經
2.破迷正道歌、敲爻歌、百字碑、大道歌、靈源大道歌、青天歌、永嘉證道歌、陰符經、黃庭經、周易參同契、入葯鏡
3.張三丰全集、黃元吉文集、古書隱樓藏書、鍾呂傳道集、靈寶畢法、指玄篇、大丹直指、悟真篇、青華秘文、金丹四百字
百度百科中的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諮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本詞條對我有幫助
1696
參考資料:
真正解析道門修真之術
擴展閱讀:
1.真正解析道門修真之術http://hi.baidu.***/daozhong99/blog/item/3fff4ade6ea40950cdbf1a43.html
2.《殘神》《煉陣》《百曉生手札》
3.遊藝《修真》官網:http://xz.yyge.***/
4.遊藝《夢幻奇游》官網:http://mh.yyge.***/
5.遊藝《夢幻奇游》百度貼吧:http://tieba.baidu.***/club/5283538/
6.遊藝《修真》百度貼吧:http://tieba.baidu.***/loginbar
7.遊藝世界百度貼吧:http://tieba.baidu.***/loginbar
8.遊藝世界天涯來吧:http://laiba.tianya.***/laiba/117615&reftoptopics
9.遊藝世界百萬玩家交友社群:http://yyge.***/
[我來完善]相關詞條:
更多
修道道術神明修真者
開放分類:
宗教,,仙俠,網頁遊戲,東方神話
更多合作編輯者:
大道永在、深淵蛇、wu289498992、54549848like、曲陌風、wang207kang、hucha0、mayingming1013、daozhong99、天真之才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需進一步完善,百科歡迎您也來參與編輯詞條在開始編輯前,您還可以先學習如何編輯詞條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約238524次
編輯次數:85次歷史版本
更新:2009-10-12
創建者:fzces0000
歷史上的今天
熱門詞條榜
©2009Baidu權利聲明推薦:在線看電影、電視劇、動漫就上,高清、高速、免費、無廣告(雲軒信譽保證)www.xsm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