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出發
李世民不太理解李淵的那句錢能通神是什麼意思,更不理解為什麼要自己向吳正義要更多的錢糧。
似乎在李淵那裡,錢只是一種工具。
他沒有主動去問,他相信自己早晚會明白自家老爹的意思。
寫完回信,李世民把旺盛的精力都放到了朝政上。
作為一個帝國的皇帝,他知道自己很不成熟,需要大量的處理朝政來鍛煉自己。
相比李世民的自知之明,遠在瓊崖的吳正義就顯得有些剛愎自用了。
自從他想通了李世民究竟需要些什麼,他便在瓊崖一頓瞎折騰。
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向瓊崖百姓徵收稅款。
瓊崖百姓從吳永到來之後就沒有交過稅。
瓊崖百姓不交稅是吳正義提出來的。
主要是以前瓊崖百姓數量不算多,日子也不太好過,他不忍心增加百姓負擔,也看不上區區的稅款。另外大唐內部的局勢一直不算穩定,瓊崖就算是想給朝廷押解稅款錢糧都是個問題,索性也就不交了。
當然,吳正義不給朝廷交稅還有隱藏瓊崖的打算。
如今的情況不一樣了。
每個百姓需要繳納的稅款對於他們現在的生活也構不成什麼負擔。
而且李世民登基,外部給大唐的壓力大減,大唐必然會逐步加強對地方的控制,瓊崖和吳家暴露在世人面前,再隱藏下去已無必要。
在吳正義看來,瓊崖向朝廷交稅,是在事實上承認朝廷對於瓊崖的治權。
這一點很重要,所以他發布的繳稅令上便出現了讓人難以理解的措辭。
繳稅令上白紙黑字寫著:瓊崖治下百姓有義務向大唐皇帝陛下足額繳納錢糧。
整張繳稅令上沒有提及朝廷或是國庫這樣的字眼,全篇都在強調瓊崖百姓繳的不是給朝廷的國賦,而是給皇帝的皇糧!
繳稅令一出,瓊島三州的百姓全都懵了。
繳稅不就是給朝廷上交錢糧嗎?
侯爺怎麼只強調徵收的稅款是給皇帝的,難道還要另收一次稅款給朝廷?
百姓們倒是不反對繳稅,自古哪有不交皇糧國賦的?況且小侯爺收的稅也不多,就是按人頭每人每年繳稅一擔米和三百文錢而已,還不到一個港口苦力的五天的工錢,交了稅對自己的生活也沒有多大的影響。
商戶要繳納的稅款要高一些,是十稅一,比朝廷還規定的二十稅一高出一倍,但是沒有其他雜七雜八的攤派卡要,實際稅率並不高,還是從交給吳氏商行的保證金中直接扣除的,對商戶的日常經營基本沒什麼影響。
百姓們只是不理解小侯爺為什麼會只提給皇帝繳納錢糧,以前沒人如此做過呀!
關鍵是吳正義只是交代各州府去收稅,沒有給其他的解釋,這就讓人有些腹誹了。
不過出於對瓊崖侯府的信任,雖然都是滿心疑惑,百姓和商家們還是在不到半月的時間把錢糧給交齊了。
劉尋問過吳正義為什麼突然要收稅,也問過他為什麼點名要把收上來的錢糧交給皇帝。
吳正義只是敷衍了一句「讓瓊島三州更好的發展」就不了了之了,任憑劉尋與一眾各地的負責人如何追問他都不再回答相關的問題。
劉尋很是擔心吳正義搞出大麻煩來,苦心孤詣的來回規勸,讓他重新考慮一下把收上來的錢糧押解給民部。
吳正義讓老頭煩得不行,只好支開他,請他帶著李世民的傳旨特使到島上各處去考察,還聲明這件事情很重要,只能由老頭盯著自己才放心。
劉尋拗不過小吳,叮囑了他一番便開始了帶著皇帝的傳旨特使享受起環島旅行來。
搞定劉尋,吳正義又做了三件看著就很不靠譜的事情。
一是私自以太上皇的名義在崖州動工修建一座佔地一百五十畝的皇家行宮。
二是以吳氏商行最大股東的名義將吳氏商行進行拆分,把屬於皇室的那些業務全部單拿出來,成立了一家李氏商行。
三是把吳家衛隊的規模從原來的不到八千人擴大到一萬五千人,在瓊島三州推行全民整訓,要求所有十六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的百姓,無論男女,只要身體健康,每年都要分兩次接受總計一個月的基本軍事訓練。
這三件事除了拆分吳氏商行的業務比較正常,勉強可以用交還皇室資產來解釋,可私建皇家行宮和擅自擴軍這兩件事可就了不得了。
建立皇家行宮那是要皇帝和三省同意的,沒有皇帝和朝廷點頭,單就一個建築逾制的罪名就能要了人命。
私自擴軍更是誇張,與公開造反無異了!
尤其是還要搞什麼全民整訓,這妥妥是造反的節奏啊!
幾乎所有人都反對私建皇家行宮和擴軍的計劃。
不過吳正義像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不顧反對強行推動,把侯府上下搞的是人心惶惶。
也就是吳正義接手瓊崖這幾年做出的成績不錯,在瓊崖積累了很高的威望,吳家衛隊對他絕對忠誠,要不然他的計劃根本就執行不下去。
吳正義不聽勸,大家都開始質疑他的能力了。
不過他卻不當做一回事,做完這些就待在科研所不露面了。
黃善崀接到吳正義的命令,抽調船隻和錢糧,陸續把三百萬貫金銀銅錢和三百五十萬擔糧食運往揚州。
武德九年十一月中,吳正義收到李世民的回信。
看到信中大大的「得加錢」三個字,樂得鼻涕泡都出來了。
他請來劉尋和一眾瓊島三州的負責人開會。
會上,他解釋了一下自己最近的動作是怎麼回事,然後宣布過完年就去長安。
聽過他的那些解釋,眾人依然覺得不太靠譜,不過也能勉強接受了。
吳正義的幾個計劃開始加速實行。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武德九年便結束了。
貞觀的年號還沒有傳到瓊崖,但是侯府和吳氏商行的所有年節記錄上都已經開始用「貞觀元年」的年號來標註時間了。
其他人對此並沒有提出什麼異議,他們都認為是皇帝提前選好了年號並告知了吳正義。
沒人知道這個年號代表的意義,更沒人知道當李世民得知遠在幾千里之外的瓊島三州是與長安同時開始使用貞觀年號時會是怎樣的心情。
吳正義也不關心李世民會不會受到驚嚇,做足了準備之後,他於貞觀元年正月十六登船北上,出發前往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