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我的祖父是曹操》上線。
《漢末聖人》姊妹篇,《我的祖父是曹操》上線了。
在這個穿越者泛濫的大時代里,回到古代,所求為何?
若只是想王圖霸業,稱孤道寡,醉卧美人膝,醒掌生死權,那歷史豪傑何其多,又何必多我1個。
建安年間,時空旅人曹祜穿越1千8百年的歷史長河,成為曹操長子曹昂的遺腹子。
這是最壞的時代,天下分崩,9州幅裂,生民廢業,饑饉流亡,暴骨於野。
曹祜不知道能否拯救這個時代,可他願以1己之力,1腔熱血,消弭暴亂,安定內外,使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民有所依,民有所樂,為後世開創1個永久和平、繁榮的時代,哪怕粉身碎骨。
丈夫貴兼濟,豈獨善1身。安得萬里裘,蓋裹周4垠。穩暖皆如我,天下無寒人。
大丈夫以此生為燭火,照亮人世間。
本書無空間,無系統,無金手指,傳統歷史老白文,魂穿漢末,帶你進入那個壯懷激烈、血雨腥風的3國時代。
······
作者淺見:曹操、劉備、孫權所代表的權力階層
東漢末年,梟雄眾多,曹操、劉備、孫權3人乘勢而起,成為最後的勝利者。但是漢末這麼多的人傑,3人如何能笑到最後,那就要從他們背後的權力階層和支持者談起。
曹操的出身最好,但是成功的可能原本最低。
雖然曹操是大豪強,但是他是宦官之後。在那個時代,尤其是黨錮之禍和9月辛亥政變大決戰之後那個時代,絕對是屬於人人喊打的身份。
雖然曹操資本多,但他當皇帝,相當於納粹德國將領的後人在以色列當總統。
曹操前期不斷地向世家靠攏,以當袁紹鷹犬的身份,獲得世家大族的承認。
而曹操之所以發展起來,靠的是家族及姻親的豪強力量,和23流世家和大世家中的2流子弟、寒門子弟的支持。
當然大世家都支持袁紹、袁術等人了。
所以曹操當權之後,又是唯才是舉,又是懲治大豪強,其本質上維護的是中下層的世家、中下層豪強、寒門的利益,因為這是他的支持者,基本盤。
而隨著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對朝廷進行2十多年的經營,當初的中下層世家、中下層豪強、寒門已經依靠曹操成為大世家、大豪強,最典型的是荀氏,從1個2流世家1躍而成天下第1世家。
而曹操為了穩固統治,依然試圖維護中下層世家、中下層豪強、寒門的利益,使得之前的那群人不再是利益獲得者,而是利益受損者,以至於雙方鬧崩,矛盾不斷計劃,最終幾乎反目。
赤壁之戰後,整個曹魏內部,1直在進行政治鬥爭。最直接的體現就是荀彧之死和2子奪位。
其背後都是利益集團的相互鬥爭。
等到曹丕即位時,雖然改變了政策,維護大世家、大豪強的利益,但國家失去了廣大的利益獲得者,曹丕也沒有完成重建基本盤的任務,至此曹魏走向衰亡。
劉備出身寒門,即使他再自稱劉氏宗親,也掩蓋不了出身問題。當然隨著劉備成年,家族已經在向豪強發展,否則劉備是不可能完成私人募兵的。
不過劉備身份確實太低,1直到官渡之戰前,支持劉備的,只有1些投機者,譬如商人出身的糜竺,不成氣候。
劉備真正有了成規模的支持者,是在官渡之戰後,代表大豪強、大世家的袁紹失敗,而曹操也因為衣帶詔等事件和守舊勢力決裂,1部分大豪強、大世家、守舊勢力在這種情況下,不得不扶植起看起來比較像樣的劉備。
同時因為中央完成統1集權,威脅到地方勢力,像益州、荊州這些地方豪強不得不支持劉備,來維護自己的利益。
劉備先天不足,自始至終只能算個備胎。
整個蜀漢時期,政治鬥爭極為混亂,國家沒有強大的基本盤,就靠1群守舊勢力和地方割據勢力維持。而且因為要打東漢的旗幟,只得對政策進行修修補補,無法進行改革。
所以當魏國突破秦嶺天險,蜀國不能再保護這些守舊勢力、割據勢力之後,立刻被這些人所拋棄。
孫權出身小豪強,商賈加軍功家庭。
吳國政權比較特殊,與其說是1個國家,不如說是1個勢力聯盟。
吳國採用最傳統的「世兵」制度,每個領兵的人都是股東,其基本盤便是意圖割據的地方世家和豪強。
而且吳國的世家、豪強相對野心不大,所以大家為了1個共同的目標——割據江東,反而比較穩定。
其實曹、袁大戰之前,鬥爭的本質是大世家、大地主豪強和中小世家、地主豪強的鬥爭。而曹、袁大戰之後,是中央集權勢力和地方割據勢力、以及新世家地主和舊世家地主的鬥爭。
曹、劉、孫3家。
曹操是改革者,他是直接從舊勢力手中奪權,所為魏國各種制度是革新最多的。劉備是努力成為1個繼承者,他需要依靠舊勢力來奪權,所以蜀國基本上完全復刻了東漢的制度。至於孫權,與前兩者沒什麼可比性。沒有孫權,也有張權、王權、李權,他只是江東地方勢力向中央爭取地位的1個推出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