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不一樣的二戰進程
這是后話,在中俄戰爭結束后數周,斯大林心情是舒暢的。聽到中國與蘇俄簽訂互不侵犯條約,正在抵抗蘇俄進攻的芬蘭抵擋不住,不得不逼割讓卡累利阿等地來換取和平。
而羅馬尼亞也無抵抗的決心與勇氣,宣布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割讓給蘇俄,以換取可能的和平。接著,斯大林精心構築所謂的東方防線,認為正是自己果斷決策,才與烏魯木齊組織簽訂互不侵犯條約,現在才有力量應對德國的可能進攻。
而德國再次顯示自己的強大,用6個周的時間竟然將號稱歐洲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及其盟國英國擊敗。
到5月19日德軍裝甲師已經抵達離英吉利海峽只有50英里處。
5月24日,德軍裝甲部隊已經逼近法國的北部港口敦刻爾克,但卻在這時接到停止前進的命令。這個命令被證明是致命失誤,被包圍的盟軍開始執行「發電機計劃」,即敦刻爾克大撤退(保留了反攻的有生力量)。
5月27日開始撤走了第一批士兵,到6月4日時已經有超過33萬人成功逃脫,其中23萬是英國遠征軍。這次的撤退雖為英國避免了全軍覆沒的悲劇,但也喪失了大量的物資和武器裝備,士氣亦一度低落。
1940年6月10日,德軍開始正式全面入侵法國本土,由於先前在低地國地區喪失了大部分的軍事力量,所以德國的裝甲部隊紛紛進行一場競速比賽,很快的就深入了法國中央。
6月17日,號稱歐洲第一陸軍強國法國首都巴黎被攻佔。
6月25日,為了羞辱法國人,希特勒選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停戰簽字的貢比涅地區的福煦車廂內簽署與法國的停戰條約。根據此項條款,法國中部和北部三分之二的領土疆域由德國武裝部隊來進行實質佔領,而南部地區則成立由貝當執政的附庸政權:維希政府。
佔領法國后德國空軍就在法國北部集中,準備可能的登陸英國(海獅計劃)。德國決定首先進行空戰消滅英國皇家空軍,這就是不列顛戰役。但事實上很多人認為登陸戰根本就不切實際,因為即使德國空軍能夠將皇家空軍趕出南英格蘭,剩餘的英國空中力量仍有可能在英格蘭中北部對德國登陸造成威脅,德國的登陸部隊很有可能被英國海空力量切斷,然後逐個消滅。
德國人在8月5日發動了「鷹計劃」,即對英國的大規模空中打擊,從而為陸軍登陸掃除障礙。在戰役的高峰,8月24日到9月6日德軍每天平均出動1000多架飛機,憑藉著數量上的優勢與已經十分疲勞的皇家空軍飛行員作戰,雖然英國擁有先進的雷達技術,他們還是損失了四分之一的空軍飛行員。
英國空軍也不時在夜間轟炸歐洲大陸。8月25日晚上皇家空軍第一次對柏林進行了轟炸。德國在關鍵時刻決定改變戰略。他們開始對英國的主要城市狂轟濫炸,希望能夠摧毀敵人的信心,令敵人迅速投降。這為英國的飛行員提供了喘息的機會。
但轟炸也對英國造成了嚴重影響,幾乎所有的英國工業重鎮遭到襲擊,倫敦更是從9月7日到11月3日連續57個夜晚遭受轟炸,其他受襲擊的城市還包括工業城市考文垂和伯明翰,以及一些港口和海軍基地等。
當時在歐洲大陸沒有大的地面衝突,因此空戰成了主要的戰事。不列顛戰役的最終結果是,希特勒在9月17日下令「無限期推延」海獅計劃,德國登陸英國的企圖宣告失敗。另一個令希特勒取消海獅計劃的主要原因,他已將戰略目標由西歐轉向了蘇聯。
而此時日本也看到英法等國構築的殖民體系崩潰在即,看到中國在中蘇戰爭中收回數百萬平方公里土地,看到希特勒僅僅6周時間就滅亡了歐洲第一陸上強國,但看到自己國土面積狹小,人口眾多,再次燃起侵略的氣焰。
在上次中俄戰爭中,日本看到俄羅斯抵抗不住,宣布參戰,從而佔領了庫頁島,隨後中國海軍旅長旅接管了北緯50度以北地區的管轄權,這讓日本感到跟從帶頭大哥挑戰強權所能夠獲得的好處。
現在,德國用6個月就擊敗了歐洲第一陸軍強國,這讓日本看到奪取他國領土的機會。
而在這個時候,德國雖然擊敗法國,但是在對英國大轟炸中,由於英國也掌握了雷達這種新式技術,以及希特勒戰略失敗,希特勒在這年6月宣布無限期放棄進攻英國的海獅計劃,將侵略矛頭轉向蘇俄;
希特勒認為,中國僅僅以本國之力,集中220萬大軍就能夠輕鬆擊敗蘇俄,奪取遠東,西伯利亞、中亞近千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雖然這些土地在很多人眼中都是荒蠻之地,戰略價值不可能與富饒的東歐各國相提並論,但畢竟中國還是結結實實的擊敗了蘇俄。
要知道,中國陸軍很多軍官都受到德國顧問的訓練,中國學生就能夠擊敗蘇俄,那麼德國老師就更容易擊敗蘇俄了,當希特勒向高級指揮官透露出自己準備武力進犯蘇俄的時候,很多德國高級軍官都深信不疑的。
但要擊敗蘇俄,必須要避免後院起火,美國的除了經濟實力太強大外,另一個讓人頭痛的就是強大海軍,在華盛頓海軍裁軍會議上,美國取得海軍可保持與英國總噸位相同的海軍,因此,對美英兩國強大海軍,希特勒還是頗為顧慮的。
義大利雖然可以在地中海附近對英國艦隊構成威脅,但還是不夠,在浩瀚的太平洋、大西洋,遊盪著令人生畏的美英海軍力量。
希特勒渴望的就是徹底佔領蘇俄,再加上中德傳統友誼,就像楊興在接見駐華公使克里拜爾所說那樣,中國是重承諾的國家,在兩千年前中國對月氏人、對烏孫人有個友誼的承諾,在今天,我們也應該重視這種友誼。
在中國統一過程中,在中**隊現代化過程中,德國顧問團功不可沒,雖然那個時候屬於魏瑪共和國,但是友誼載體畢竟是德國,因此,希特勒認為,在自己進攻蘇俄的時候,中國不可能出兵幫助蘇俄。
若是有可能,自己取得全勝的時候,中國很可能帶領烏魯木齊組織對蘇俄進行討伐,佔領整個烏拉爾山以東地區,政治顧問一再告訴告訴希特勒。
因此,擊敗蘇俄,希特勒還是頗為自信,現在困難的就是英法海軍,環顧全球,希特勒找到了日本與義大利。
對希特勒伸過來的橄欖枝,再次品味到久違的擴張甜頭的日本感觸萬千,在中日戰爭失敗后,日本陷入經濟動亂,政府更迭局面,1936年,皇道派上台後,日本政局才逐漸穩定,經濟才慢慢恢復。
現在中國已經趕在自己前面,再加上有戰勝自己與蘇俄的勝利,這讓一干日本軍閥不敢再將主義打到亞洲大陸,畢竟巨人已經站起,在中國最軟弱的時候,都不可能吞併中國,何況今天。
在德國派出使者渴望簽訂德意日同盟條約的時候,首相近衛文麿興奮了兩天,當即找來外交大臣松岡洋右、陸軍部長東條英機與海軍部長吾田善吾進行商議,商討德意日簽訂三國同盟的問題。
如今由於中國崛起,佔領遠東、佔領西伯利亞、佔領中亞,日本再如歷史上那樣北進,侵略蘇俄已經不可能了。
看到中國與德國的成功,看到中國領土一下擴展到1600萬平方公里,在西部、在北部建立起自己的附屬國。看到德國基本上佔領了整個西歐,日本國內充斥著一股狂熱的法西斯思潮。
在陸相東條英機鼓吹下,日本叫囂中國是大陸國家,已經建立了自己的勢力範圍,那麼作為海上大國的日本,也應該建立自己的勢力範圍,日本認為自己勢力範圍包括東南亞。
在東條英機等人鼓噪下,日本國內叫囂著不要錯過最後公共汽車的呼聲,認為法國已經戰敗,英國正被德國圍困在英倫三島,現在能夠制約自己的只有美國。
東條英機認為,中國雖然在領土上取得巨大成果,但是受傳統思想影響,中國根本沒有認識到海洋的重要性,楊興不顧東南亞華僑的強烈要求,就是不派軍艦到東南亞進行訪問,在戰勝蘇俄后,在國內各個演講中,楊興一直鼓吹中國是大陸國家,中國的重心是在大陸,需要維護自己在大陸上的利益。即于海洋嘛,短視的楊興根本沒有看到大海的機會,聽說中國正在修建的1艘航空母艦,4艘排水量在1萬噸左右的戰列艦,用了4年時間,還沒有安裝龍骨,更不要說完全武裝化。
當然,在這次中俄軍事衝突中,一直鼓吹排除白人在亞洲影響的日本,支持中國對俄開戰,並且象徵性派出兩個師團進入庫頁島,將整個庫頁島從蘇俄手中奪回,隨後按照約定將北緯50度交換給中國,這項舉動毫無疑問的獲得中國政府的好感。
在中俄戰爭正酣的時候,中國一度將前任駐華大使,後來國會外交委員主席的汪精衛提拔為外務副總長,主管東亞、東南亞外交事務。
在汪精衛出任外務副總長后,提拔中日友好協會會長陳公博出任亞洲司司長,提拔自己親信周佛海擔任駐華大使。
可以說在中俄戰爭導致中日關係得到徹底改善,在這期間汪精衛作為總統代表多次訪問日本,從而使中日關係再次進入蜜月期,中國政府不顧前方交戰正酣,竟然同意增加對日本煤炭輸出量、鋼鐵輸出量。
因此,在法國荷蘭戰敗,英國英倫三島隨時可能遭到德國進攻的時候,法國與荷蘭留在東南亞的大量殖民地,簡直是上天賜予大日本帝國的禮物。
在這種狀況下,希特勒顯示出自己誠意,希望簽訂德意日同盟互助條約,這讓日本上下一片歡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