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諸國莫能當之

第42章:諸國莫能當之

如果以旁觀者來觀看各自歸屬的軍隊推進狀態,會發現智氏和范氏的軍隊有相同點。

他們推進時不但隊列保持得整整齊齊,看上去還有那麼一點不慌不忙的意思。

與之相反,即便是作為山東霸主的齊國,他們的軍隊在運動狀態下,隊列很快就出現了扭曲的狀況,其餘鄭軍、宋軍、衛軍的陣型扭曲就更嚴重了。

晉軍這邊率先射箭,隨後聯軍進行了反擊。

各自軍隊打頭的士兵,絕大多數皆是手中持戈,他們面對落下的箭矢只能齊齊搖擺手裡的戰戈試圖擋住。

戰戈有好多種,步兵一般攜帶的是一種中等長度的戈,援(用於勾、啄的刃)加上柲(木杆)約是兩米長。

另外就是總長度不會超過一米四的短戈,還有長度超過三米的長戈,後者一般是戰車兵在用。

排列整齊又是雙手握住戰戈的姿態,齊齊搖擺還真能擋下一部分的箭矢,著實是無法攔下只能挨射了。

兩邊都在射箭,慘叫與痛哼開始頻繁出現,倒下的人卻沒有想象中那麼多。

是箭矢不利嗎?有點。

再來就是來自不同國家的軍隊,安排在前方的士兵基本都有穿甲,以縑帛夾厚綿製作的「練甲」最多,再來就是牛皮甲了。

像是犀牛皮、鱷魚皮做成的皮甲,一般是給甲士穿,普通士兵沒這個待遇。

身上有穿甲一般能有點擋箭的作用,哪怕是沒有徹底擋住也能阻緩箭鏃的穿透力。因此中箭不會立刻斃命,大多是中箭之後又連續激烈運動,沒有多久之後失血過多陷入休克狀態,沒有得到及時的搶救導致流血過多而亡。

「可惜了,沒有足夠的時間用來訓練『箭陣』啊!」智瑤看到已經發生白刃戰,不由那麼想。

不是很多人一塊射箭就叫箭陣,描述起來篇幅較長,暫時不提。仟韆仦哾

因為是列陣互相逼近交戰的關係,戰場上顯示的是不同陣營的士兵,他們互相靠近之後成了一種「戰列線」的交戰方式。

什麼個景象呢?就是一個個方陣互相靠近,前排的士兵用戰戈不斷攻擊敵人,並不是互相對沖就是混成一團的亂戰。

如果老智家的弓箭手訓練過「箭陣」的話,哪怕是進行白刃戰階段,有過相關訓練還是能利用「箭陣」覆蓋「戰列線」後方敵軍的。韓氏的善射,基本上就是這麼發揮的。

只是越過己方「戰列線」的士兵射箭而已,有什麼難的?這個是現代人知識量足夠產生的想法。簡單的說,現代人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近現代還有大批文盲不懂,何況是遠在春秋晚期?涉及到集體的操作就更難了,比如一個人跳繩是那麼回事,十個人一起跳繩又是另一回事。

智瑤第一次看到大規模的交戰,對於開戰之前戰車向左、右、后離退,戰場空間被步兵填滿,多少是有點不能理解。

事實上,什麼都要學了才能懂,智瑤能對戰略和戰術提意見,臨陣指揮則是另外一回事,需要的知識量可一點不少,尤其是基本常識。

這樣的交戰很難一時半會分出勝負,比拼的是雙方士兵的意志以及體力,哪一方的意志先崩潰就會被一再推著後退,一後退讓己方陣勢變形,基本上優勢方的戰車部隊就能發揮了。

話說,說好的超乘者斬呢?這個說的是常規狀態,開打后不是這麼一回事。

要說戰場上什麼聲音最密集,毫無疑問是戰戈的磕碰聲了。

子路沒有乾親自沖陣的事情,他主要是足夠靠向前方,觀察有沒有可乘之機,下達某個方陣進行什麼樣的攻擊方式。

交戰持續了將近一個時辰,似乎一時半會也沒有分出總體勝負的機會?

兩個陣營交戰的方陣一再進退有序地交替,互相之間總是能抓住機會給對方撤離的士兵來一下狠的,很快又跟新上來的方陣形成「戰列線」繼續拚命了。

「持盾者可向前,驅敵軍戈手,再行智氏戰法!」子路發現敵軍好幾個方陣有崩潰跡象,立即下令。

戰場上就出現了那麼一幕,本來雙方都是戰戈兵在互相攻擊,哪一邊有誰倒下了都是由戰友補位,晉軍這邊有幾個方陣前方突然出現了手持小塔盾和短戈的士兵。

這一批士兵做出了在地上翻滾的動作避開戰戈,猛然間靠近再給敵軍一下子,隨後站起來趁著敵軍的戈刃挨不著自己,手持短矛就是一陣攻擊。

其實一手持盾一手持刀最好,只是當前諸夏這邊還沒有刀這種武器,持劍又需要身份足夠,才是一手持盾一手持短矛。

至於什麼是「智氏戰法」,晉軍突破了敵軍的幾個方陣,手持中等長度戰戈的士兵和短戈的士兵,他們像是浪花一般交替向前攻擊推進,一波又一波的攻勢打得敵軍不是擠在一起在狀況,敵軍一退再退導致整體上無法重組陣型,潰敗之勢也就止不住了。

波浪一般的交替衝擊就是智氏的戰法。這種戰法本來屬於郤氏,後來智瑩接納了郤氏的一些家臣,變成了智氏的戰法。

「衛軍、宋軍皆敗矣!」智徐吾沒有多麼激動,又補了一句:「仲由善戰也!」

是吧?抓住每一次瓦解敵軍的機會,再做出及時的調整,真心不是誰都能辦到。

而交戰到了衛軍和宋軍出現敗將,耗時超過兩個時辰了。

衛軍的數量大概就七千多,也就是周禮下三個「師」的兵力。

宋軍來的應該是一個「軍」,也就是一萬兩千五百的兵力。

戰場上是衛軍先崩潰,宋軍緊隨其後。

最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先崩潰的衛軍竟然開始攻擊宋軍,導致本來還能再堅持一段時間的宋軍也跟著崩潰了。

子路看到宋軍和衛軍打到了一起,還是一種混戰的交戰姿態,下令獲勝的兩個「師」轉向,分別攻擊齊軍和范氏的軍隊。

「晉軍之強,諸侯莫不能當(擋)。驅而使之,我之幸也!」子路心情極度愉快,戰鬥慾望更為熱切了。

而這時,聯軍後方傳出了鳴金之聲。

退兵的命令是齊君杵臼下達,並且事先沒有通知作戰指揮公孫青以及其它友軍的戰場主將。

突然出現的鳴金聲讓事先不知情的聯軍各級指揮有點懵逼。

有些才發現衛軍和宋軍在交戰的人,他們以為正是內訌才導致需要撤兵,無不心中暗恨衛人和宋人真不是東西,本來跟晉軍打就很艱難,還特么臨陣搞內訌。

換作還是進行「君子之戰」的年代,一方鳴金,有優勢的一方都會停止交戰坐視對方撤離。

現在的情況是,晉軍知道聯軍要退,做出了死死咬住聯軍的舉動,局部還趁勢發起了猛攻,照這趨勢哪怕聯軍退下去,勢必要被晉軍狠狠咬下一大口肉。

「君上著實……」公孫青覺得自己很悲劇,要退兵也不事先通知,突兀搞這麼一出,搞得他很難辦的呀!

而齊君杵臼沒登極之前就愛瞎胡搞,成為一國之君之後更是換著法子享樂,會搞出一些奇奇怪怪的事,好像也並不是那麼令人感到意外?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在春秋當暴君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我在春秋當暴君
上一章下一章

第42章:諸國莫能當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