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最慘的匠戶
吳大用的話,直接提醒了朱文,他現在準備的的確不足。只能準備了訓練,軍紀之類的,完全忽略了獎懲情況。這年頭。光靠思想教育,也不可能讓士兵完全拚命。什麼建功立業,升職加薪,那都是虛的。機會就那麼點,僧多肉少。每年就那點工錢,剛剛夠吃的,萬一再在戰場上出點什麼事,一家人不就喝西北風了,士兵那還會賣命。
按說朱文給的工資也不高也不低,一個月普通士兵二兩紋銀。乍聽起來,好像很低,可士兵本身管吃管住,這二兩完全是養活家人用的,也不算少了。
不是朱文捨不得多發點,他也怕。在明朝,正七品縣官每月俸祿一年也就差不多四五十兩白銀,一個月差不多不到五兩銀子的工資。再說了別的新軍工資也不高,你憑什麼發那麼多。借朱文幾個單子,朱文也不敢把新軍工資調的太高了。
在低工資的時代,要使從事高危工作的人玩命幹活,離不開高額的獎金刺激。戚家軍的成功之道,就在於將戰爭這個高危險的行業,變成財致富之路,讓將士心甘情願地衝鋒陷陣。
吳大勇的一席話,讓朱文很快想起了獎懲及撫恤機制的重要性,隨後就定下策略。朱文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那也不能隨便亂仍。乾脆朱文就想了個區別定價,簡單說,就是對手不一樣,價錢也應該不一樣。朱文就給出了三條。土匪武裝,殺一個人給十兩。流寇反賊,殺一個給二十兩。北方韃子,殺一個給三十兩。
至於事後撫恤,朱文更狠,傷殘的給五十兩,為國捐軀的,直接給八十兩。朱文相信,只要有仗打,幾年下來,基本上全是小富翁。本來朱文是想著,當兵的時候,一家人可免徭役,賦稅。可這時他現在做不了主,只能等到哪天他登基了再說。
等朱文最新的命令到達,整個新軍都瘋狂了。如此重的獎勵,他們都迫不及待的訓練好,然後趕緊上陣殺敵。攢夠了錢,等退休的時候也好回家顯擺,做個富家翁。
這時的朱文沒有回去休息,而是徑直去了軍器局,這平時挺閑的,一到關鍵時刻,那還真是忙的腳不沾地啊。
到了這大明朝製造武器裝備之地,怎麼說呢。反正一句話,朱文心情是很不咋地。
朱文眼前這些人,這些人絕大多數都打著補丁,穿的破破爛爛。一個個的都是滿臉是菜色,看上去瘦骨嶙峋的,一看就知道長期營養不良。頭上蓬亂的頭髮簡直可以做鳥窩,看到這樣的情形朱文真不知道該怎麼形容現在的心情,他心底只有一句話,「這裡,真的是大明軍器局,不是難民營?」
似乎看出了朱文的疑惑,一旁高級知識分子劉立業湊上來回答道「這些都是普通工匠,昔日太祖皇帝定下的規矩,戶籍不得混淆,所以他們只能世世代代為工匠,不得解脫」
「世代工匠?」
「是啊!」此時的旁邊的劉立業臉上還帶著一絲憐憫,他緩緩走到朱文身邊,雙手背在身後,黯然說道:「昔日太祖高皇帝定下的規矩,不知卡住了多少能人志士的升遷之路,讓多少有志之士報國無門啊!」
明朝的戶籍制度是在元朝的戶籍制度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非常細緻,將人民分成民、軍、匠等類別,各有各的戶籍,不得混淆。
一般來說,在這些戶籍裡面,軍戶已經是明朝非常凄慘的一群人了,他們世代不得脫籍,而且不能參加科考,也就是說你只要入了軍戶的籍貫,你這輩子就別想在走仕途了,也別想干別的事業,你的兒子、孫子也永遠只能是軍戶,只能當軍丁。其實還有一群比軍戶更慘的人,他們就是匠戶。
然而跟軍戶比較后,匠戶更悲慘,軍戶在千戶所屯田,原本朝廷還會給屯田的田地,至少可以種地交稅,養活自己,然而匠戶則不行了,匠戶沒有自己的屯田,完全被當成官方奴僕一樣。
匠戶在地位上,是最最低下的。他們不能種田、不能打漁、也不能做別的事情,唯一能做的只能為人家做朝廷規定的事,比如說你是鐵匠那麼你就只能打鐵、你是木匠就只能是做木器活。至於能拿到多少錢養家,那就得看上官的心情了,完全沒有反抗的餘地。這麼多年下來,世世代代都這樣,根本毫無出路,是個人都麻木了。
看著則些人有些麻木的眼神,朱文不知覺的低聲說道:「此種不公平的制度,不當再繼續下去!」
朱文這話說的很低,但一旁的劉立業卻勉強聽到了,當下嚇得差點腿一軟蹲地上去「殿下,慎言!」
劉立業的話一出口,回過神來的朱文不禁驚出了一身冷汗,自己剛才的話要是讓有心人聽到,可是會引起軒然大波的。看來自己以後說話還是要注意場合分寸才行,禍從口出這句話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都是至理名言啊!
「臣孫海參見太子殿下,不知殿下駕到..」遠遠地就有幾名官員,在一名胖胖的官員帶領下,急匆匆的向這邊趕過來。一邊跑,一邊還不忘喊向朱文告罪。
這人一胖,下意識的朱文就感覺他是貪官,實在是太胖了,讓人不自覺的就往這方面想。朱文也沒客套,直接說道「孫大人,可否帶我在軍器局轉轉吧」
「臣遵旨」孫海一聽,立馬回答道。這陪在太子身邊的事情,多少人都趕不上,今天讓他碰到了。
說實話軍器局軍器局專造各種火器與冷兵器,什麼都生產。如此龐大的生產量,需要足夠的人手。單以人數計算,軍器局人數絕對是明朝系統里最大的,佔地當然更是廣闊,整個軍器局的房屋一片連著一片。
朱文走了一段時間,還沒轉完一圈。不過,朱文越走,眉頭就皺得厲害。整個軍器局都顯得死氣沉沉,除了朱文走過,周圍人敬畏之外,就是麻木,這種麻木深入朱文的骨髓,讓朱文感到很不適。
現在朱文很想改變這種制度,但卻深深的無奈。說起來他這個太子好像權力很大,但是真正能改變的其實也沒多少。別說是他了,就算崇禎皇帝想改變這種制度,都得掂量掂量文官的反對力度。
微微嘆了口氣,朱文無奈的說道。「到生產火銃的地方看看吧!」
在孫海的熱情領導之下,朱文一行人又來到生產火銃的地方。火銃生產處的人不算很多,只有幾個年齡較大的的工匠在那裡等著,見到朱文和一群護衛過來,連忙下跪。
這些年老的工人,顯然都是高級技工,與普通工人不同,相對來說穿著鄭捷,神采也沒有那種麻木感。看來大明這地方,對高級工人也是區別對待。
「都平身吧,對了,拿一枝火銃來。」
一名老工匠匆匆遞過一把,一名親衛很快將一支火槍接過來,拿給朱文。朱文仔細觀察了一下,這應該是一支剛完工不久的新火銃,整個槍身油光鑒亮,槍管厚薄一致,無疑是一支質量非常好的火銃。
不過,朱文可不相信,整個軍器局裡都是這樣的好火銃。明末火銃質量明顯有的不過關,士兵在打仗的時候,時時刻刻懼怕突然炸膛。南京承平日久,多年沒打仗了,軍備鬆弛,朱文就不信了,這還能造出多麼高質量的東西。
隨後朱文慢慢在這裡巡查,拿過一個又一個做好的火銃仔細觀看。這些火銃遠不如第一支火銃,朱文相信,這些東西打不了幾下就壞了。看后朱文是直搖頭,看的周圍的人心驚肉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