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準備出征
「殿下,新軍第三軍第三營前往蕪湖附近剿匪,不知怎麼就遇到了張獻忠的部隊。士兵見張獻忠所部**擄掠,實在是看不下去,就發動了攻擊.唉!」
「嘆什麼氣,到底怎麼樣」吳大勇這樣,朱慈烺感覺不妙,立刻著急的問道「誰知怎麼樣,是不是對方太厲害,人多勢眾。還是新軍有什麼缺陷?」
這太子還真能想,新軍這麼辛苦的訓練,就算有瑕疵,也不會被這麼一點賊寇就滅了。吳大勇老老實實地搖了搖頭說道「殿下,第三營很快消滅了這支賊軍。可沒想到張獻忠義子孫可望正在附近。他手下當時有上萬人馬,聞訊趕來,把第三營困在一個小山頭上,圍攻了一整天..」
被上萬人馬圍攻一天,不用說也知道情況如何,朱慈烺還是抱著一點希望,小心問道「結果怎樣?」
「殿下,這第三營一營三百餘人,自把總趙游,文書陳安康以下,全軍無一後退,結果打了一天,除兩人負重傷逃脫外,其餘全軍覆沒,無一生還。屬下派人前去查探,好不容易才在附近的農戶中找到他們」
吳大勇剛說完,朱慈烺騰的一下就站了起來。這新軍可是他的寶貝,辛辛苦苦那大把銀子練出來的,這麼成建制的讓人消滅,然讓他怎麼吞下這口氣。「命令新軍停止訓練,養精蓄銳,準備出征。我就不信了,一個區區的張獻忠還能翻了天去!」
朱慈烺什麼意思,吳大勇懂了,這是要抄刀子報仇。雖然他也很想報仇,可他知道此事必須克制自己。面對朱慈烺的熊熊怒火,吳大勇立刻勸道「殿下不可,沒有陛下的命令,我們怎麼能擅自出兵,殿下三思。」
「不用了,父皇給了我練兵的權利,就是要我保境安民的。如今張獻忠肆虐安徽湖北等地,在巢湖訓練水軍,直接威脅南京。接著又打敗了總兵官黃得功、劉良佐的官軍。現在張獻忠直接弄得江南大震,此時出兵,更能打出我新軍的威風」
朱慈烺深深嘆了口氣說道「更何況,不報仇的話,怎麼對得起死去的兄弟!」
眼下張獻忠的攻勢,是的江南人人自危。現下出兵,的確有足夠的理由。更何況這些新軍,都是吳大勇教出來的,現在張獻忠敢動他的人,幹了!
「殿下放心,臣立刻就去組織大軍」
想了想,朱文說道「按記錄在冊的名單,挨家挨戶將撫恤金髮放,不要讓將士們寒心。」
吳大勇沒有遲疑,立刻回答到「末將遵命,末將這就去辦」
吳大勇走後,朱慈烺緊緊握拳,暗暗想到「張獻忠,就用你的血,宣告新軍的成立」
確定了行動方案后,眾人都開始忙碌起來,此次由於要對抗的是兵鋒正盛張獻忠,並且也不知道有無友軍配合。作為一方首領,張獻忠別的不多,就是人多打仗基本靠人海戰術,用人堆死你。真正的精銳也有,但不多,一般張獻忠也捨不得他們出馬。
為穩妥起見,朱慈烺決定把三萬新軍全部帶走,只留下百來人在南京訓練新招募的士兵。另外自己親自當統帥,彈指揮權交給閻應元。朱慈烺是什麼水準,他自己心裡最清楚,也不想因為一時虛榮,害了整支大軍。
說到閻應元,就不得不提這大半個月他的統帥生涯。閻應元的統帥之路並不安穩,在軍中根基一點沒有,誰會聽他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的話。閻應元的到來,吳大勇是最不服氣的。
閻應元以前是幹什麼的,說得好聽點那叫典史,說的不好聽點那就是未入流的小吏,吳大勇以前至少是參將上過戰場打過韃子。一個小吏能有什麼本事,他會打仗么?吳大勇很擔心自己辛辛苦苦訓練的三萬精兵,就這麼被敗光了。
吳大勇縱然很不服氣,但礙於朱慈烺的命令,他也只能把軍權出去。更何況,吳大勇也知道,他雖然熟讀兵法,也當過幾年兵,官至參將,但說到獨自領兵出戰,他還真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尚需磨練一番。另外,吳大勇也相信朱慈烺的眼光,這段時間的相處,太子什麼時候看走眼過。就算這人真是個無能之輩,大不了,自己就拚死力薦,也要把他拉下馬。
吳大勇能咽下這口氣,這些士兵可不行。這三萬兵馬,可以說都是吳大勇的嫡系,是他一手操練出來的。閻應元貿然前去,吳大勇可以認命,可他手下的兵不會。縱然有朱文的命令在,但地下搞點小動作還是很容易的。
誰想到閻應元還真有兩把刷子,所有的小動作都被他識破,其後更是恩威並施,很快壓服了大部分人。其後更是親自向吳大勇道歉。這時候吳大勇也是對閻應元刮目相看,知道這人是個真正有本事的人,甚至於在閻應元身上看到了當年盧象升的影子。
有了吳大勇的全力幫助,閻應元很快站穩了腳跟,並開始樹立自己的威信。作為歷史名人,閻應元的本事還真不一般。不僅善於治軍,而且能力突出,武力值更在吳大勇之上,現在抱丹初期境界,也不知道是怎麼練的,要麼說民間多得是能人異士。很快,閻應元便壓服了全軍,得到大部分人的認同。
閻應元雖說得到了士兵的認同,但要想真正樹立起自己的威信,還需要真正的大勝。畢竟紙上談兵的人多得是,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但這時候,朱慈烺的命令來了。這張獻忠打敗了總兵官黃得功、劉良佐的官軍。搞得「江南大震」,各地的賊寇蠢蠢欲動。太子親自下令,要討伐張獻忠。
真是久旱逢甘露,真不就是天賜良機么。新軍雖說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但畢竟成軍日短,訓練及經驗上有所不足。對戰滿清韃子的鐵騎,閻應元還得掂量掂量。對付一幫農民軍,烏合之眾,還真不費功夫,這張獻忠瞎得瑟,不知道太子在南京連新兵么,就是送功勛來了。閻應元還真像為張獻忠立一塊助人為樂的石碑,沒事上柱香,保佑他來生投個好胎。
隨著朱慈烺一聲令下整個南京各處都忙碌起尤其忙碌的就屬楊廷麟了。此時在朱文身邊的文人系統中,楊廷麟是級別最高的一個。雖然此次出征沒有他的份,但是一切的物資調動、前期準備都要經過他的手。
當年朱慈烺南下之時,江西的楊廷麟也被崇禎皇帝授予南京兵部侍郎的職位,輔佐太子。作為東宮舊臣按說應該和朱慈烺很親近,朱慈烺也是這麼想的。誰想到這楊廷麟個死腦筋,典型的讀書讀傻了。天天勸諫朱慈烺遠離軍務,多度聖人之言。了看來能臣之間也是有差距的。你看閻應元就不會這樣勸諫。
縱然楊廷麟死板是稍微死板了一些,但人家有才,什麼事情都能辦的井井有條,又深諳官場之道。朱慈烺有什麼事情也會找他商量,這次朱慈烺準備出征,楊廷麟第一個跳出來大力阻攔。
正所謂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堂堂太子沒事打什麼仗,那還要那些將軍何用。無論朱慈烺怎麼說,楊廷麟就是死活不同意,差點沒當場死諫,搞的朱慈烺相當糾結。
最後,朱慈烺實在是拗不過了,就找了個理由。說他此去只不過就是想賺點功勛,遠遠的跟在在大軍後面,堅決不會上前線,一有危險就會撤。
「你這麼說我就放心了」楊廷麟就怕出個武宗似的人物,抄刀子自己沖在最前面。萬一磕著碰著,出點什麼事情誰負責。新軍楊廷麟也見過,是當世之強軍,就算打不過,保護太子回來的本事還是有的。在朱慈烺的一再堅持之下,楊廷麟這才勉強答應。並決定親自負責後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