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君子閣【下】

第215章 君子閣【下】

第215章君子閣

雖然明明知道趙禳這話虛偽得很,趙元儼卻不得不捏著鼻子認了這個假得不能夠更假的答案。

為什麼?還不是利益決定一切,八王爺趙元儼是來和趙禳談結盟的事情,不是來和趙禳針鋒相對的,一些對方理虧的事情,拿出來刺一下對方沒有問題。只是你真的要把問題捅破了,這不是要逼對方翻臉嗎?

「要不要邊吃邊談呢?」趙禳看了看,只是放了兩碟冷盤的飯桌,問道。

趙元儼來這裡是談事情的,可不是吃東西,一擺手道:「阿攘如果肚子有些餓了,便叫菜吧,本王暫時還沒有感覺飢餓!」

趙禳呵呵一笑,對兩名侍女吩咐道:「你們下去吧!」

兩名美貌侍女褔了福,姿態優雅的離去。趙禳由讓趙嬴武及趙元儼的侍衛長二人守在樓梯口,這才微笑著和趙元儼開展會談。

趙禳名下的青州邸報如此報道這事情,當天外面雖然春雨紛紛,卻擋不住君子閣內的熱切。就在這一天晚上,長沙王、官拜京東東路安撫使趙禳應邀赴當今聖上八王叔、荊王趙元儼王爺之宴,陪坐的有其二人屬官,分別是安撫使司長史公孫玄虛、荊王府翊善王渙。

小王爺首先對八王爺致以親切的問候和良好的祝福,充分表達了對長輩的敬愛之情。八王爺親自扶起了行禮的小王爺,且表達了對小王爺的關切之情。

「隨後雙方本著誠摯友好的態度,進行了友好且富有建設性的會談。為大宋的未來。為大宋宗室子弟的發展。進行深入交流。

八王爺先是充分肯定了小王爺對京東東路的工作。對大宋的貢獻。他說沒有小王爺,京東東路賑災、發展上的工作都不會取得如此令人矚目的成績。今天京東東路能有這樣的大好局面,與小王爺卓有成效的工作是分不開的。

小王爺則高度讚頌了八王爺這些年來在朝廷、宗室中的作用,稱讚八王爺是宗室的定海神針,年輕族人的榜樣。

八王爺對此謙虛的表示,自己儘管熱心為朝廷、宗室著想,但因為缺乏學習、觀念陳舊,產生了不應有的本位主義思想。沒有為朝廷、宗室團結髮展的大局,做出應有的貢獻,當不起這個稱讚。

八王爺又表示,自己應當進一步提高認識、解放思想、戒驕戒躁、謙虛謹慎,不搞特殊化,不搞小團體,不群不黨,緊密團結在當今聖上周圍,年數雖然大,仍然要為我大宋建設發揮餘熱。

小王爺高興的表示。八王爺年高德劭、見識高遠,對朝廷、宗室各方面工作。有著十分清醒和長遠的認識。他高度重視八王爺在地方上的建設意見,對於發揮宗室才能的想法。相信雙方在宗室、地方政務等重大事務上,一定會取得高度一致,坦誠相待、齊心協力,為大宋各項事業進一步發展而共同努力。

八王爺激動的表示,他為宗室子弟當中,能有這樣一位識大體、顧大局的新秀而激動。

之後,雙方就宗室子弟發展、幫助朝廷有才能、有文化、有道德、有忠心的四有官員培養一事,充分交換了意見和看法。

八王爺表示,這件事功在千秋、利在當代,一定全力支持這項工作盡善盡美、不留遺憾的完成,為這項事業盡一份綿薄之力。

小王爺對八王爺積極支持宗室子弟發展、培養四有官員事業,表達了高度讚揚。他說,這是一項很敏感的工作,做得好,則功在千秋,做不好,則禍在當代,是以要慎之又慎,還要充分聽取八王爺的意見。

最後經過雙方熱烈而友好的討論,並相互理解,最後一致認為,應當把宗室子弟發展和培養四有官員合併於一處發展,聯名上書朝廷,請頒布《宗室子弟舉才特令》,又簡稱《宗舉令》!」

「荒謬之極!」參知政事宋綬氣得下巴的鬍子都豎直起來,作為傳統的老牌士大夫,宋綬最是痛恨宗室子弟。一方面他們無所作為,朝廷每年卻要支出一大筆錢供養他們。另外一方面,朝廷還得為他們的胡作非為擦屁股,彷彿供祖宗那樣供奉著。

這樣苦逼的做,為了什麼啊?還不是讓這幫傢伙別出來當官,免得想造反!

結果你妹的,你這個趙禳也就罷了,一向都不安分,八王爺趙元儼居然都跳了出來。

其他的那些王爺、宗室子弟都禁不住為之熱切。雖然宋朝宗室增長速度恐怖,開國的時候只有二十三人,到了現在已經有一千二三百名人(成年的男子)了。不過也不奇怪,澶淵之盟后,天下承平,而宗室子弟有不能夠當官,當豬一樣養著,晚上除了造人外,還能夠幹什麼?

如此龐大的基數,哪怕十取一,也足夠叫大半的天下士子斷個仕途。本來科舉就困難了,可謂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現在又來一夥分蛋糕的,這叫什麼啊?

同樣官拜參知政事的王隨苦笑一聲,道:「公垂兄,這事情就算反對,也不好辦啊!雖然大宋立國已經七十五載,但宗室子弟,仔細的算起來,其實關係並不算太過疏遠。這麼多宗室子弟支持,官家好意思反對嗎?反對了,豈不是叫天下人不恥?」

宋綬氣呼呼的說道:「都怪那長沙王,本官拼著丟官棄職,這次說什麼也要去了長沙王這安撫使的烏紗帽去!」

這樣的情況,在衙門各房中不斷出現。

皆因趙禳這《宗舉令》太過招惹痛恨了!

最核心的問題,是允許宗室子弟得到「差遣」,可不是寄祿官。

得到差遣有三種途徑。第一,有人舉薦,只有王爺才可以舉薦,每年每位王爺有三個舉薦名額。不過舉薦歸舉薦,並非一定可以得到實權的,要到官家那裡參加考核,視同成績,刷下一些來。不過舉薦了,十有**是成功的,畢竟宋仁宗也要給這些王爺的面子。

在這裡,就不得不說一下宋朝王爵的制度了。宋朝的王爵不是隨便封的,除非是趙禳這樣,皇帝的兒子才可以得到王爵,不過不是世襲的。要不就是立下偌大的功勞,比如收復燕雲十六州,這才有幾分可能。

而不是世襲,那怎麼還有那麼多王爺呢?宋朝採用一種特殊的制度。比如漢王死了,不是由他兒子繼承,而是從這一房的族人,也就是漢王的叔伯兄弟當中挑選賢能的出來,由他繼承爵位。

能夠被挑選出來的,那一個不是德高望重,有其他人佩服的品德的?這些王爺雖然實權沒有趙禳大,但要比影響力,趙禳真的比不上。

同樣的,這一條法令,這是增加王爺的權力、名聲、增加收入的機會。怎麼能夠不叫這些王爺心動呢?

第二個途徑,就是科舉,不過趙禳和趙元儼都知道現在大部分宗室的德行。因為沒有為官一方的可能,大部分宗室子弟也就認識字就是了,有的甚至不認識幾個字。這樣的宗室子弟,推上去和滿腹經綸的士子比拼,這不是如同一個手無寸鐵的瘦弱少年對上猛張飛嗎?

於是趙禳和趙元儼引經據典一番,這些引經據典的話就不細說了,說白了,就是要給參加科舉的宗室子弟加分。在當時沒有分數一說的,但文章怎麼評分呢?總不能用一句評語來評價吧?這就顯得太過含糊了。

比如這篇文章,我覺得好,評價有新奇。這篇也不錯,我評價有魏晉古風。你光看這評語,怎麼知道那一個好啊?

於是有了評級,分為上上,上,中上,中,中下,下,下下這七個評級。無論是縣試,還是春閨,都是通用的。

而如果是宗室子弟參加科舉,無論文章寫的怎麼樣,一律加一等。也就是說,你篇文章寫的再差,哪怕是幼兒園的水平,甚至是胡亂塗鴉,也可以得到第六等,也就是「下」的評定。

如果是「上」的評定,更是可以升為上上,鐵定中舉的那種。

當然了,這提議,自然少不得招惹士子的痛恨了。他們寒窗苦讀,這些宗室子弟榮華富貴的過來,現在哪怕是一塊爛泥,都可以得到他們苦讀幾年的成果。

至於最後一個途徑,則是進入由趙禳和八王爺聯合創辦的新書院——國子書院。書院聘請能吏、致仕的地方官員來教導。兩年後,畢業的學員將進入各地官府當吏員。吏員雖然不算是官,卻可以通過考評等,提拔為官。同時規定宗室子弟的吏員,優先提拔。

雖然有不少的優待,但趙元儼對此依舊不屑一顧。

本來趙元儼他是不願意加上這麼一條的。別看吏員在老百姓眼中也許是大官人,但在趙元儼這等貴人看來,不過是比老百姓高級一點的工具而已!沒有錯,就是工具!連人都算不上。

只是因為趙禳一力堅持,趙元儼這才勉強答應下來。不過他並不認為,會有幾個宗室子弟願意去當吏員這等沒有身份的職業。

為此趙元儼當了一個挂名院長后,便忘記了有這麼一個書院的存在。沒有過幾年時間,趙元儼便為了這事情,悔恨欲絕了。當然,這已經是后話。(未完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皇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皇宋
上一章下一章

第215章 君子閣【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