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明人的聯合

第174章 明人的聯合

檳榔加煙,法力無邊。

王守敬現在很難獲取標準的煙草,檳榔成為替代品。

可以掠奪富商積累的財富。

商賈們賺了錢,如果不消費,只是囤積起來。

很容易造成各種各樣的禍患。

隨著大量的白銀,湧入中原,價格一定會暴跌。

生產力又跟不上,財富將迎來一場大縮水。

這隻能通過國家的力量進行調控。

以前商賈、官僚,都會通過購買宅邸、田產,進行保本。

現在朝廷三令五申,禁止商賈購買田產。

這一條路被斷了。

朝廷更要小心翼翼,以防為反噬。

經濟發展起來了,那是好事。

但要反哺百姓,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中原王朝所謂的盛世,大都以百姓不被餓死作為標準。

家家戶戶有餘糧,就會被官僚吹捧。

王守敬覺得,這個標準應該往上提升。

東南亞地區盛產糧食,也很穩定。

完全可以作為大明的糧倉。

王守敬盯著地圖,視線放到了安南地區。

馬六甲港、舊港宣慰司,以及以後的交趾布政使司、呂宋總督府署等,將形成一張籠罩南洋的網。

鞏固大明的傾銷市場!

朝廷有了穩定的收入,還會捨得拋棄這一片領土嗎?

肯定不會。

王守敬的規劃、經營,正一步步地實現。

大明使團在滿者伯夷呆了比較長的時間,馬六甲的利益,有國王的一成。

維卡拉瑪瓦哈納爽朗地表示,他願意為馬六甲港提供庇護。

並且承認舊港宣慰司的存在!

滿者伯夷很敬仰大明。

這可是驅逐元蒙,實現逆襲的世界強國。仟韆仦哾

滿者伯夷地處偏僻,都遭受過元蒙的兵鋒。

他們僥倖戰勝,卻沒有因此而輕視。

畢竟元蒙的軍隊,橫跨海洋而來,後勤補給本就十分緊張。

可依舊爆發出千帆競發的威勢!

而大明呢?

戰船只有幾百艘,看似不強,實則還有上千艘商船。

如果都運輸兵力,進行戰爭動員。

最少能夠集結十萬精銳!

艦隊規模,遠遠超過元朝。

滿者伯夷怎麼可能不心驚?

明軍的船隊,比元朝更加先進、強大。

王守敬在體驗了幾場歌舞后,雙方的貿易,也接近了尾聲。

出貨。

裝貨。

一氣呵成。

滿者伯夷較為富庶,貿易市場自然廣闊。

王守敬還聯絡了華僑居住的「新村」,和他們的頭目接洽。

「大明已經在廣州、寧波、泉州三地,設置市舶司進行遠洋貿易。」

「不過民間的船隻,依舊禁止。」

「諸位若是想做正經生意,我可以提供門道。」

華僑們激動萬分。

如果能夠進行正經的貿易,他們何苦走私呢?

這樣的生意,人人喊打。

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成了階下囚。

沒有官方的身份,他們只能憑藉自己的力量打拚。

一些小國,都想著黑吃黑。

他們遭受了太多苦難了!

要獲得大明官方的身份很難,王守敬都要費心思。

而他也擔心這幫人反覆無常。

剛獲得身份,立即改頭換面,進行打家劫舍。

王守敬作為擔保人,也是有責任的。

所以,他將這些華僑,歸入舊港宣慰司管理。

舊港宣慰司的船隻,也可以自由地往返大明。

兒子跟爹做生意,已經不算是外貿了!

廣袤的海洋航線,以及一些無人的島嶼,都被大明進行了標記。

南海將成為大明的內海!

海上絲綢之路,也將改成由馬六甲港、舊港宣慰司出發。

施二姐欣然接納了他們!

新三佛齊王國之所以能夠繼續存在,沒有被滿者伯夷覆滅,華僑們功不可沒。

王守敬趁勢提出「讓西洋的明人,都聯合起來」的口號。

能夠出來打拚的大明百姓,都有堅韌不拔的意志。

他們位於不同的國家,沒有統一的號召。

現在大明設置了舊港宣慰司,明人自然有了歸屬。

各地的頭目收到消息后,紛紛與舊港宣慰司進行聯絡。

施進卿當然不會錯過拓展人脈的機會,與各地的書信往來,越來越密切。

甚至有一些明人表示,願意到舊港宣慰司生活。

畢竟不是所有明人,都遭受了公平的對待。

身處異國他鄉,所有待遇,都是依靠自己爭取來的。

包括戰爭、兵戎相見!

施進卿接納了他們,並且阻止探險船隊,去往澳洲方向。

這是他和王守敬的謀划。

當然。

王守敬根本不怕施進卿獨吞。

以舊港宣慰司的能力,開發一座島嶼都費勁,何況是一片大陸!

就算施進卿找到了澳洲,他如何勘探礦產、如何進行採礦?

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國家力量,都很難辦到。

何況是落後的舊港宣慰司!

施進卿只能選擇和王守敬合作。

作為地方土司,施進卿擁有自治的權力。

很多事情,不需要向朝廷彙報。

這就有了足夠操控的空間。

大明使團沒有在滿者伯夷逗留太久,鄭和在和國王寒暄幾句后,宣布明天離港。

維卡拉瑪瓦哈納沒有親自送行,只是安排了勛貴代替。

大明艦隊浩浩蕩蕩奔赴呂宋,沿途還訪問了幾個島嶼。

呂宋盛產黃金。

物產豐饒,貿易繁榮。

漳、泉百姓,多居於此。

保守估計,不下十萬人。

這也是寧波府市舶司最重要的貿易點之一!

王守敬只是一次遠航,就體會到了福建百姓的不容易。

窮山惡水,耕地稀少。

朝廷一禁海,百姓幾乎失去了收入。

村落、宗族為了爭奪土地、水源,展開大規模地械鬥。

幾十萬百姓漂洋過海,紮根南洋諸國。

這是一部血淚史。

明軍艦隊的到來,是為所有明人撐腰。

大明的強大,將輻射海外之地!

許柴佬等待這一天,已經很久了。

他是泉州晉江人,不遺餘力地拓展同鄉的生存之地。

大興造船、紡織、制陶、種茶諸業。

生產力提高以後,促進了海上貿易的發展。

許柴佬很早之前,就已經在大明沿海,進行走私貿易。

那時候他還是通過和海盜、倭寇聯絡,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沒辦法,朝廷禁海。

根本沒有正規的途徑,讓呂宋商人進行貿易。

許柴佬只能鋌而走險!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方孝孺第十族,朕殺不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明:方孝孺第十族,朕殺不得?
上一章下一章

第174章 明人的聯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