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節 東吳群臣各有所思
卻說公元209年初平定劉備、諸葛亮后,我大軍因連年征戰,糧草不足,故退回長安,留張遼、徐晃、樂進守合肥,甘寧、太史慈、徐盛、丁奉四將守荊州,虎視江東。
舊歲時周瑜等將自赤壁大敗后,退守柴桑,整頓兵馬欲圖再戰。江南之民人心惶惶,一日三驚,深恐秦軍旦夕而至,日夜不安。及至聞聽我領秦軍南下去取荊南四郡,方才鬆了口氣。孫權原欲待去援劉備,一則實力不足,二則甘寧、張遼等據守赤壁等地,虎視其後,遂不敢輕舉妄動。六月初,聞我大軍已克長沙,東吳眾文武更是心慌,以為我不日即將東進,收復江東,急尋孫權商議。孫權亦是愁眉不展道:「不想秦軍如此善戰,今劉備、諸葛亮已滅,天下只剩孤這一方諸侯,大勢已去矣。奈何?」周瑜道:「主公勿須煩惱,今雖赤壁兵敗,然我江東尚有雄兵二十萬,雖可與其一戰,鹿死誰手尚未可知。主公不宜灰心喪志,若如此,不用再戰,我等便已輸矣。」時一班東吳戰將紛紛相勸,孫權方情緒稍有好轉。只有東吳一班文臣大多默默無言。
孫權煩惱,退入後堂,輾轉不能眠。思道:「吾繼父兄基業,鎮守江東,未敢懈怠。江東日漸富饒,百姓安居樂業,原想欲藉此成就一番王霸之業,卻不料遇上蔣振華如此勁敵。今曹操、劉備等勁敵皆已被其剪除,只剩我孤身一人,恐大勢已去矣,王霸難成也。」忽抬頭望見父兄遺像,想起父兄昔年縱橫殺場之英武,孫權頓時感到精神振作,曰:「大丈夫與世,怎可不戰而降,捨棄父兄基業。今即便勢孤,亦當全力以赴,一決雌雄。若勝,則可光大江東,若敗,亦無愧於父兄。」想到此,孫權決心已定,決心抵抗到底。
次日,孫權將抵抗決心告知諸人,文官不語,武將大多贊成。周瑜亦是大喜,極力稱讚。於是,周瑜積極調集兵馬、糧草,勵兵秣馬,準備再戰。不數日,卻接報,秦王因大軍征戰日久,糧草漸盡,已退兵西歸長安矣。江東群臣腦中緊繃著的弦方才松下,暗暗鬆了口氣。孫權聚諸文武商議道:「今幸秦軍糧草已盡,退兵北還,江東危局暫解。然則其不久必復來,如之奈何。」周瑜曰:「主公勿憂,前者戰敗,乃其仗火藥犀利耳,非戰之罪也。前者赤壁水戰中,我軍兵士曾拾得數枚未爆之石雷。經我江東工匠細心研究,江東亦可製作,從此不懼其矣。今宜發展民生,整頓兵馬,製造戰船,恢復元氣。待秦軍復來時,再與其一決雌雄。那時秦軍失了火器之利,我等就不信秦軍能擊敗我東吳百戰水師。」孫權聞言大喜,遂積極重整軍武,發展農商,欲圖再戰。
不久,孫權在江東驚聞我代漢而立,已稱帝而詔告天下。孫權急招眾人曰:「今蔣振華稱帝,我等需如何自處?」張昭曰:「蔣鋒稱帝,天下震動。然則其善治天下,深得民心,百姓並無不服。若其以天子之名南征江東,吾等拒之則名不順;若不拒之,則江東基業必屬大唐。江東危矣!」權心慌,忙問計於諸人。闞澤道:「臣有一計。主公可聲稱蔣振華篡漢自立,是為國賊;而大王則大張興漢旗號,自封為吳王,則拒之有名矣。」孫權大喜,卻有猶豫曰:「若如此,民眾服否?」周瑜欣然道:「主公三世鎮守江東,民眾歸心,今稱王聲討國賊,民眾有何不服?宜速為之。」孫權相從,於是即日詔告江東六郡,言欲代大漢聲討我這個大國賊,自立為吳王(此處省略孫權大罵我的一千字,我看得心煩!)。我在長安聞之大怒,恨不得將孫權立馬生吞活剝了。直欲立即出兵殺奔江東。郭嘉等急勸曰:「陛下,萬萬不可。前者征南方回,大軍仍疲,且糧草不足,若再南下,恐大難將至。主公明察秋毫,請細思之。」我一想,是這個理,道:「雖如此,孫權小兒如此辱罵,聯豈能善罷干休矣。」田豐勸道:「陛下應須保重龍體,孫權跳樑小丑,看看將死,何苦與之嘔氣。待來年兵精糧足,陛下再次揮戈南下,孫權必束手就擒矣。那時陛下亦不是可以如願處置耶?」我心中方定,暗道:「小樣的孫權,你給我等著,待日後抓到你,非拔光你的鬍子,剃光你的頭髮,沿街示眾不可。」想想孫權那時的慘樣,不由得心花怒放,面露喜色。眾人見我忽然微笑,莫名其妙,不知所以。
我謂諸人道:「即如此,便讓孫權小兒再蹦達兩年吧。然則準備工作亦不可不做,即傳命於合肥與荊州小心提防孫權入寇。另即日招陸遜、丁奉將軍來長安,聯與其商議一下水師整頓的大事,以整兵隨時入江東。」諸人領命。
次日,長安東門衝出十餘匹快馬,攜我之命令(不,應該是聖旨了)直奔荊州、合肥而去。
一路不必多說,至荊州,宦官(沒有辦法,我原不想要,諸位大臣逼著說,祖訓如此,如若陛下要改,也得慢慢來。嗚嗚,只好繼續用這些看看就令我毛骨悚然的太監了。不過平時我總是用美眉來侍侯我。哈!)急令人招甘寧、太史慈、丁奉至(徐盛現在江夏郡鎮守)。三將到后,宦官宣讀詔書,令甘寧、太史慈等善守荊州,不得有誤。另讓丁奉快馬兼程趕赴長安,共議水師整頓大事。
宣讀旨意罷,宦官滿臉堆笑道:「甘大都督,陛下說本來您是最好的人選,可是鎮守荊州,實在離不開您,故讓丁奉將軍前往長安商議,望大將軍莫要多心。」甘寧忙道:「陛下英明神武,所為必有深意,甘寧怎敢不滿。」於是甘寧和太史慈留鎮荊州,丁奉則快馬加鞭與宣詔人等趕赴長安。(為什麼選丁奉呢?這是有深意的,在三國諸將中,這傢伙活得最久,至公元265年蜀國滅亡時他竟還沒有死。估計那時沒有80也差不多啦。所以我看中了他的長壽以及水戰將才,準備著重培養他成為日後輔助我子縱橫四海之大將之才!)
不一日,丁奉入得長安,至皇宮前謁見。我在偏殿聞丁奉至,急令宣入。丁奉三呼萬歲,我急忙下座,將其扶起,令人賜座。丁奉頗有點受寵若驚,連連稱謝。我笑道:「丁將軍不必惶恐,聯雖已當了皇帝,可還是人嗎!正如聯以前和諸公所談者,皇帝根本不是什麼天子,只是一個優秀的凡人而已,不是神仙。所謂皇帝不過是一個稱謂而已,不要在意。咱們以前怎樣推心置腹,現在還是照舊。」丁奉見我稱帝,仍然沒有什麼架子,心中溫暖!急忙道:「若古今帝王都似陛下般英明,天下如何能亂。」我笑笑道:「別拍龍屁了,我招你來,是有要事與你商議的。」丁奉忙問其詳。我問曰:「如今在戰船在大江之上航行,多以何為動力驅策。」丁奉詫異道:「順風時風帆,逆風時划漿耳,有時二者皆用。」我道:「如此,日行多少里!」丁奉撓撓頭道:「這要看風向及風力大小了,但就便是順風順風,一日也就行個百十里吧。再快就沒有了。」我笑道:「聯有一法,可大大提高戰船的速度,丁將軍可願一聞。」丁奉精於水戰,知速度在水戰中非常重要,聞聽有良法,非常高興。我於是拿出近日命工匠按我意思製造的一艘船模來。
丁奉一看也是呆了一呆,這艘船的樣子很奇怪,從沒有見過:船身削長、艦體龐大,風帆眾多,機構繁雜,不知如何使用?我看丁奉聚精會神研究起船模來,笑著介紹道:「這種戰艦乃是我在西方遊歷時所見,常有海盜乘此戰艦,縱橫大海,強悍非常。其船身瘦削,呈流線型,劈波斬浪,速度極快。其風帆亦多種多樣,可隨時變換方向,將各方向來風化為動力,實用非常。就是無風時,亦可用輪漿划船前行,也比一般戰艦快上許多。」說著將船上各種角帆、輪漿等一一演示,丁奉聽得是目瞪口呆,欽服道:「不想大王學識淵博至此,如此精良之構造亦能想得出來。」我聞言臉上發燒道:「不用誇聯。這可不是聯想出來的,聯前面就說了,是看了別國的戰艦,自己想了想改造一下方才製成的。可不是聯獨創的。」又道:「你看,此戰艦之前端的這一根長長的包鐵長桿,聯稱為撞角。因為其速度極快,再加上前面的這一鐵制撞角,稍稍薄弱些的戰艦被其一撞便是一個大窟窿,或者是粉身碎骨,端得厲害非常。」丁奉喜道:「有如此強大之戰艦,我等縱橫長江,豈非無敵天下!」我潑了他一盆冷水道:「你錯了,將來我們不僅僅是要縱橫長江,而是要稱霸四海。在大漢強悍戰艦所到之處,大唐皇旗要永世飄揚。」丁奉聽得神往非常,一時陶醉其中。我咳嗽了聲,丁奉才醒了過來,慚愧道:「臣聞陛下遠大志向,不由得心馳神往,讓陛下見笑。」
我笑道:「無妨,我可以說我們中華民族未來的出路不是在陸地,而是在海洋。故我一統江南之後,便會將方向轉往大海,那時陸軍那些旱鴨子可就不行嘍,完全要靠你們這些水上蛟龍來為聯、為國家打天下啦。」丁奉大喜,連忙拜伏在地,大聲道:「臣願為陛下縱橫四海,開疆拓土。」我大喜道:「若如此,聯有福,天下百姓有福矣。聯此次招你來京,便是要你等打造戰艦,一則準備南下江南,二則準備東出大海。望你回去后,照此模型製造新式戰艦,兩三年後聯再伐孫權時希望能看到將軍的神勇。」丁奉大喜道:「臣必不負陛下所望!」我接著道:「舊歲赤壁大破周瑜靠的是石雷的幫助,然則其不久必會被世人所熟知,再難為奇兵耳。故要想再破周瑜須奈此新艦之力,望將軍勿負聯望,秘密建造,謹防東吳探知!」丁奉一驚道:「陛下所言甚是,臣必定嚴加保護,秘密小心!」我笑道:「甚好,如此就辛苦你了。今日聯設家宴,請丁將軍賞臉。」丁奉欣喜非常,慨然應諾。於是當晚設一家宴相待丁奉,與之相談起大海對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性,把馬漢的海權論套用了下,聽得丁奉是欽佩不已,連連點頭,留連忘返。我又把太子蔣華叫來,此時他已經十二歲了,介紹與丁奉(拉攏一下感情,以後用得著嗎!)。直相談至深夜,宦官在旁提醒要休息了,丁奉方才醒悟告辭。我握住其手道:「水戰日後就要靠你們了,回到荊州后多加努力吧。」丁奉稱是。於是即日便趕回荊州,與甘寧、太史慈等談及今日所談之事,眾人俱大喜,遂按船模開始秘密批量製造新式戰艦。另積極訓練水師掌握新戰艦的使用,準備隨時東進討伐江東。
丁奉走後兩日,陸遜已接令趕到長安。同樣我亦向其展示了新式戰艦的奇妙之處,陸遜亦是大喜道:「父王之謀真是鬼神皆驚!若有此奇艦相助,我大軍一出合肥攻濡須、一出江夏攻九江、再令一軍出長沙攻豫章、廬陵等地,三軍齊動,江東便有衝天之翼,亦飛不出吾羅網也!」我聞言大笑道:「伯言此言甚合聯心,故聯招兒前來便是為了此事。你可速速歸於合肥,照此船模之型,在肥水秘密打造新艦,以備將來伐吳。記住,此艦干係重大,切切保守機密!」陸遜忙道:「臣必定小心謹慎,決不敢馬虎!」我笑道:「既如此,時間急促,伯言在京稍待盤桓兩日,便回合肥去吧!」陸遜領命,於長安稍歇兩日,便趕回合肥,開始秘密督造新式戰艦準備隨時兵發江東,成就大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