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賦聖——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字長卿,一說蜀郡成都人,一說巴郡安漢人,漢賦四大家之一,被譽為「賦聖」、「辭宗」。
司馬相如,原名犬子,因仰慕戰國時的名相藺相如,而改名相如。少年時喜歡讀書練劍,二十多歲時用錢換了個官職,做了漢景帝的武騎常侍,但這些並非其所好,因而有不遇知音之嘆。
待梁孝王劉武來朝時,司馬相如才得以結交鄒陽、枚乘、庄忌等辭賦家。後來,因病退職,前往梁地與這些志趣相投的文士共事,就在此時相如為梁王寫了那篇著名的《子虛賦》。
《子虛賦》作於司馬相如為梁孝王賓客時,並沒有得到景帝的賞識,景帝不好辭賦。景帝去世,漢武帝劉徹在位,劉徹看到《子虛賦》非常喜歡,以為是古人之作,嘆息不能與作者同時代。當時,侍奉劉徹的狗監楊得意是蜀人,對劉徹說:「此賦是我的同鄉司馬相如所作。」劉徹驚喜之餘馬上召司馬相如進京。司馬相如向武帝表示說:「《子虛賦》寫的只是諸侯王打獵的事,算不了什麼,請允許我再作一篇天子打獵的賦」,這就是內容上與《子虛賦》相接的《上林賦》,不僅內容可以相銜接,且更有文采。此賦以「子虛」、「烏有先生」、「亡是公」為假託人物,設為問答,放手鋪寫,以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帝王奢侈為主旨,歌頌了統一大帝國無可比擬的形象,又對統治者有所諷諫,開創了漢代大賦的一個基本主題。此賦一出,司馬相如被劉徹封為郎。
相如擔任郎官數年,正逢唐蒙受命掠取和開通夜郎及其西面的僰中,徵發巴、蜀二郡的官吏士卒上千人,西郡又為唐蒙徵調陸路及水上的運輸人員一萬多人。唐蒙又用戰時法規殺了大帥,巴、蜀百姓大為震驚恐懼。皇上聽到這種情況,就派相如去責備唐蒙,趁機告知巴、蜀百姓,唐蒙所為並非皇上的本意。司馬相如在那兒發布了一張《喻巴蜀檄》的公告,並採取恩威並施的手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如出使完畢,回京向漢武帝彙報,唐蒙已略取並開通了夜郎,趁機要開通西南夷的道路,徵發巴、蜀、廣漢的士卒,參加築路的有數萬人。修路二年,沒有修成,士卒多死亡,耗費錢財,當權者多有反對者。這時,邛、笮的君長聽說南夷已與漢朝交往,請求漢朝委任他們以官職,皇上任命相如為中郎將,令持節出使,攏絡西夷。相如等到達蜀郡,蜀郡太守以下官吏都前往郊外迎接,縣令負弩前驅,蜀人都以迎接司馬相如為榮。
司馬相如平定了西夷,邛、笮、冉駹、斯榆的君長都請求成為漢王朝的臣子。於是,拆除了舊有的關隘,使邊關擴大,開通了靈關道,在孫水上建橋,直通邛、笮。相如還京報告皇上,皇上特別高興,他的一篇《難蜀父老》以解答問題的形式,成功地說服了眾人,使少數民族與漢廷合作,為開發西南邊疆作出了貢獻。可惜好景不長,被人告發接受賄賂,遂遭免官,歲余,被重新啟用,仍為郎官。
相如已因病免官,家住茂陵,天子說:「司馬相如病得很厲害,可派人去把他的書全部取回來;如果不這樣做,以後就散失了。」派所忠前往茂陵,而相如已經死去,家中沒有書。詢問相如之妻,她回答說:「長卿本來不曾有書。他時時寫書,別人就時時取走,因而家中總是空空的。長卿還沒死的時候,寫過一卷書,他說如有使者來取書,就把它獻上,再沒有別的書了。」他留下來的書上寫的是有關封禪的事,進獻給所忠。所忠把書再進獻給天子,天子驚異其書,如《遺平陵侯書》《與五公子相難》《草木書》篇沒有收錄,收錄了他在公卿中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