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電影一元店
第12章電影一元店
張經理是邵氏父子公司中環一間戲院的負責人。
邵氏父子公司前身為上滬「天一電影」公司,創始人為「寧波邵氏」的大哥邵醉翁,同輩共有五兄弟,兩姊妹,一家七口人。
父親邵玉軒早年在上滬經營一家顏料行,行號「錦泰昌」。
后因戰亂所迫,邵醉翁將電影資料,製片工具全部轉移到港島,更名為南洋電影公司繼續營業,並擴建製片廠收購電影院,成為當時港島拍攝最多的電影公司……
最後,邵氏兄弟中的二哥「邵邨人」在擴張中擁有最多股份,與其子邵維枚,其兄邵醉翁把南陽電影公司改組為「邵氏父子」公司。二哥邵邨人任董事長,其子邵維枚任總經理,每間戲院任命一名經理管理,長兄邵醉翁開始退居二線。
邵氏兄弟年紀較小的「邵山客」及「邵義夫」則在26年就前往新加坡,開拓南洋華語電影市場,成立了「邵氏兄弟」公司,目前在南洋各國已經有一百多間電影演,九家遊樂場,建立了完成的海外電影發行鏈條,稱雄東南亞市場。
在「邵氏兄弟」還沒回到港島的年代,「邵氏父子」是港島最有名的電影公司,已經中環擁有四間電影院。
「邵氏兄弟」則在東南亞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是南下華商中的影壇一哥,可以說邵氏兄弟各有建樹,在戰亂中分頭下注,都有風光的時候,也都有艱苦的歲月。
當年在上滬拍攝出第一部華語有聲電影的「天一公司」,不可謂是紅極一時,卻在戰亂之中早已經營慘淡,黯然收場。「邵氏父子」在港島乾的有聲有色也超不過上滬的「天下第一」,反倒是出走南洋的「邵氏兄弟」別開生面,讓人意外。
有邵氏公司撐腰的片場經理,在中環也算是有臉面的人物,只在乎自己能夠揩多少油水,怎麼會害怕一個軍裝警的威脅?
何定賢把放映機搬到黃包車上,跟豬油仔一人一邊扶著放映機,步行走到北角碼頭乘最後一班輪渡回到九龍。
這年頭放映機嬌貴,要是顛壞損失就大了,兩人一路小心翼翼,坐上輪渡時才鬆了口氣。
豬油仔擦著臉上的肥油問道:「賢哥,我們不會真的要開電影院吧?」
何定賢罵道:「開個屁的電影院,有電影院沒有製片公司還不是給人打工。」
邵氏兄弟在南洋能夠打開市場不斷做大,就是因為有港島的邵氏父子進行供片,在保證電影質量和數量的前提下,電影院才有擴展盈利的空間。
否則都是為背後的製片廠打工,一旦遇到淡季就會瀕臨破產。
不過院線要是夠大也能依靠發行侵吞小型電影公司。
市場是強者通吃的關係。
「邵氏兄弟」最後回到港島搶班奪權,也是因為「邵氏父子」在電影質量上被人打敗,不得已回來主持製片出品。
「那我是真想不通買放映機做乜?」豬油仔的精明在商業上沒有一點用場,想把商業干好需要更宏大的視野。
何定賢笑道:「等會把放映機擺進石硤尾,只需要圈一塊空地起來,一人收一張票,一張票一元。」
「港島現在一間電影院一張票十到十五塊,看位置跟片廠、卡司。」
「這個票價太貴了。」他點了一支煙,迎著海風抽著:「那些有錢佬、經理人看得起,難民們可看不起。」
「雖然他們播的是新電影,我們播的是老電影,但是對沒有看過的人而言,老片就是新片!」
新片的獲取成本太高了,老片獲取成本就低了很多,兩部片加機器才五千元,單買一部片只需要一到兩千元的成本。
也就是每部片賣一千多張票就能回本。
這數量多嗎?
太少了!
就算一天只有二十個人看,五十天下來也就回本了,接下來全都是純賺,電影行業受眾是很大的。
他的露天放映廳可是不需要成本。
豬油仔琢磨過味來:「原來是做屋村生意,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可屋村仔們捨得拿一塊錢出來看電影嗎?」
何定賢自信一笑:「人都是有娛樂需求的,十幾塊錢一張票沒人捨得買,一塊錢一張票捨得買的人就多了。」
「石硤尾一戶人家干苦力的收入是一百多塊,吃喝用度花銷最多七八十,剩下的錢都攢起來。」
「這些錢就是他們會拿出來消費的錢,我們票價便宜了十幾倍,一部片把一家人全賺了,也就賺個五六塊,每個月花五六塊搏全家人開心誰不願意?肯來消費的人一定不少。」
越窮困的人,越需要廉價娛樂,電影在港島還算是高級的娛樂方式,一下打成廉價娛樂,必定會受到大部分人的簇擁。
而且看過電影的屋村人本來就少,每一個屋村人都是潛在的消費者,在港島窮人遠比富人,所以電影院想要賺錢必須走平民路線,也是當前港島電影市場收入疲軟的原因。
雖然,這個年代的港島電影市場,獲得了來自內地最好的設備、編劇、製片積累,以及最有錢的客戶。
但是,這個年代的港島電影市場真的很小,電影在港島基本賺不到什麼錢,都是發行到南洋市場賺錢。
因為,港島的有錢人太少,窮人太多,把電影做成高級娛樂,註定就把更多人攔在門外。
所以港島只有中環的戲院達到九間的數目,一到九龍區就只剩下兩間,新界目前一間都沒有。
一片荒蕪的商業電影市場還未開墾,真正能夠打通電影工業,創造具有統治力的電影集團,時間不再輝煌的七八十年代,正在此時此刻。
「港島目前兩百萬多人口,有錢人只是其中的兩千,剩下兩百萬人的都歸我地!」何定賢信心滿滿。
這兩年逃到港島的內地有錢人遠不止兩千,不過大多數都家道中落,豐厚的家資不是被搶光就是被騙光,他們形成港島未來五十年的人才積累,絕大多數的大亨巨賈都來源於此。
剩下的有錢人要麼是鬼佬,要麼出走南洋,北美,算華語電影市場的時候,自然不能算上鬼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