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大明之良
第319章大明之良
「這就結束了?」
秦淮河邊,承安樓上。
沈松一臉的不甘心。
他們也去了朱雀廣場看熱鬧的。
前面還好。
但是到了後頭。
那些士子們被一群工人揍了一頓,這事稀里糊塗的就結束了?
你說朱皇帝要是出動軍隊鎮壓,哪怕把事情壓下去了,大明朝廷的威望也肯定會受損。
但是現在
是兩撥請願的人互打,一方打不過跑了。
這可和朝廷沒什麼關係。
「這大明朝廷還真的是挺按照規矩來的.」
白寧苦笑道。
「爺,沒想到這事居然就這麼平下去了,難道這大明朝就真的水皮不進,一點漏洞都沒有了嗎?」
沈松嘆了一口氣說道。
白寧看了一眼沈松。
卻搖了搖頭。
「未必!」
「哦?爺,您有什麼良策?」
「這大明朝剛剛天下一統,正是國勢如日中天的時候,豈能被這小小的動亂顛覆?當年大清朝,三藩之亂鬧得那麼凶,不也壓下去了嗎?」白寧說道,「不過,這大明朝固然強大,但是也不是沒有隱憂的。」
「隱憂在哪兒?」沈松眼前一亮。
白寧看了他一眼,說道:「報紙!」
「皇上,這是兩江、兩湖、兩廣、安徽,浙江八省土地清查和各省應納田賦登記情況,請皇上過目。」
羅芳伯在得到下面上報的賬目之後,立刻就來到了勤政殿,向朱皇帝彙報了。
朱皇帝笑了笑:「此事,怎如此順利了?」
羅芳伯搖搖頭:「皇上,朝廷在四川逮捕了幾百人,來請願的士子們又挨了揍,地方上的士紳們如何不知道您的決心?誰還敢出頭抗稅的?所以大家都老老實實的繳稅了事了。」
「老老實實?怕是沒有那麼老實吧。」朱皇帝說道。
羅芳伯無奈道:「皇上明察秋毫,只是這為政者,豈能真的眼睛里揉不得沙子,這能基本抹平,地方上不要鬧出事情,就算是不錯了。」
朱皇帝點點頭。
他其實也沒打算和整個中國的封建地主階級決裂了。
既然沒辦法決裂。
那有些事情。
就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沒辦法的事。
不過現在能做到這一步,朱皇帝已經很滿意了。
羅芳伯看了朱皇帝一眼。
他知道。
朱皇帝現在要扶持新學的學子上位了。
為此,他這個首相,其實就已經有些礙事了。
因為新學黨的領袖天然就是隨朱道樺從歐洲回來的顧松。
因此。
這個首相的位置,得把顧松提拔上來,讓他來為新學的學子們保駕護航。
而與此同時。
朱皇帝也需要對在朝堂有相當影響力的湖南幫進行一定的妥協。
政治,就是妥協的智慧么。
因此
朱皇帝已經開始盤算著提拔彭浚來做次相,來平衡朝堂。
羅芳伯既是國丈。又是國公爺。還當了這麼久的首相。
繼續做下去已經不太合適了,是時候急流勇退。
想到這裡。
羅芳伯主動說道:「皇上,臣這些年做大明丞相,也已年老體衰,臣希望.」
朱皇帝擺擺手,說道:「大舅哥,你我何必說這種話,現在朝堂上兩個廣東人丞相確實不太合適,不過你不做丞相了,可別想就這麼退休了。」
羅芳伯一愣,不由得問道:「皇上還要老臣去做什麼?」
「大舅哥,你以前是在南洋開公司的,對這工商之事也有所了解。」朱皇帝說道。
羅芳伯臉上一紅。
什麼開公司。
其實就是開黑社會堂口。
一開始是依附於天地會,後來和天地會鬧翻了,就自己出來單幹,把天地會的人踢走之後,還在婆羅洲成立了蘭芳公司,後來還成立了蘭芳共和國。
履歷可以說是相當豐富了。
朱皇帝見狀微微一笑。
這人才其實都是歷練出來的。
歷史上。
劉邦身邊的都是沛縣老鄉。
朱元璋身邊的也大多是安徽鳳陽老鄉。
難道是因為這兩個地方的人在那個時刻發生了變異,一下子就湧現出這麼多能臣武將?
當然不是。
這只是因為,他們跟隨在劉邦、朱元璋這樣英主身邊,有能力的人得到了鍛煉之後,自然就湧現,冒頭。
成為了一朝名臣了。
三國演義裡面,劉備得關羽張飛,是偶然得之。
歷史上的劉備真的運氣那麼好?
這肯定有一定的運氣成分。
但更有可能的是。
在劉備身邊,最開始參加創業的那些小兵們都死光了,最後關羽、張飛這樣的猛人,就在這樣的殘酷的淘汰之中湧現,成為了劉備身邊的左膀右臂。
如今朱皇帝身邊也是如此。
要說名氣。
朱皇帝身邊的臣子們,在歷史上能有什麼名氣?
但是現在。
誰敢說,他們不是一代名臣?
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
自古以來。
莫不如此。
羅芳伯也是如此。
在歷史上,他就是個科舉不地的讀書人出來創南洋,開黑社會開出名頭。
但是也僅限於此了——那個時代,給羅芳伯這樣的人物的舞台也就這麼大而已。
但是現在。
在已經開始在畫的【新大明功臣相】中。
羅芳伯位列諸功臣第一位。
日後等朱皇帝嗝屁后,他的畫像是要跟隨著朱皇帝一起入皇陵的。
等日後的歷史課本上。
羅芳伯肯定能和李善長、房玄齡、蕭何張良等人並列的。
「朕有個想法,打算成立一個工商促進會,大舅哥,這促進會會長的位置,非你莫屬啊。」
「工商促進會?」羅芳伯一愣。
「是啊,咱們大明朝的財政收入,大部分來自於工商產業,促進工商,就是促進我大明之繁榮。」
「現在我們大明已經開始分稅制改革了,這地方上收稅越多,他們的利益就越多,現在他們的薪水都是和稅收掛鉤了,朕相信,在這等情況下,地方上的官員肯定是有動力,促進工商,提高稅收的,但是.這地方上的官,大多數都是一些儒生士大夫,腦子裡面沒有工商這一條線,所以,成立一個工商促進會,就是要教會我們大明朝的地方父母官,如何發展、促進工業,商業的繁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