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八十章 戰爭爆發
這其實也是題中應有之意,若是不將這些軍官調走的話,一來楚系將會很難徹底掌控那二十五萬大軍,二來呂不韋和王沉也不可能對其放心。畢竟這麼多的軍官留在自己這邊的軍隊之中,一旦其在關鍵時刻跳反,結果將是難以想象的。
而這些軍官,也正是呂不韋和王沉之所以答應將大軍分給羋宸的重要原因,同時也是羋宸之所以敢如此和呂不韋說話的底氣。畢竟如此之多分散在各級之中的軍官,一旦鬧將起來,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還不如雙方分好軍隊,真刀真槍打上一場呢。
「哎!」
另一邊,目睹了這一切的嬴傒忍不住嘆了一口氣。他哪裡不知道呂不韋這是在和羋宸約架,並且這場架可能會給秦國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但是知道歸知道,他卻做不了什麼事情。畢竟贏姓宗室看起來似乎很強大,但是實際上影響力甚至還不如楚系,畢竟一直以來宗室勢力都是國君的重點打擊對象,而楚系卻是秦國國君的重點扶持對象。
再加上長時間的富貴生活讓宗室子弟變得日漸墮落,在這種情況下,嬴傒就算想要藉助宗室子弟做些什麼都做不到,更別說如今的宗室子弟還已經隱約間被分裂成兩股了。
沒錯,如今的宗室勢力也已經分裂成了兩股,一股打算站在嬴政這邊,協助嬴政制服楚系,另一股則是打算站在楚系那邊,協助楚系扶持成嶠上位。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在商鞅之法下,哪怕是贏姓宗室,也是需要通過軍功來獲得晉陞的。平日里正常的戰爭他們沒有能力參與,這種內戰他們的身份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參與起來自然是積極異常了,畢竟這等於是白撿的軍功,不要白不要。
而在宗室內部本就分裂的狀態下,哪怕嬴傒貴為族長,也是做不了太多的事情的。因此他在朝著呂不韋和王沉行了一禮之後,便轉身朝著屋外走去,離開了這裡。
至此,這場決定秦國內戰走向的朝會便算是徹底結束了。與會雙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並且都對自己這邊的未來極其看好。
會後,秦國的軍隊開始按照雙方約定的方式進行調動。前線的六十萬大軍被抽調回了三十萬,其中二十五萬跟著樊於期和馮劫去了北地,剩下的五萬則是跟著王翦回到了關中,駐守在關中的各個要塞,防止陝北的二十五萬大軍南下。
至於剩下的三十萬大軍,則是由蒙武率領二十萬駐守在南邊,與楚國進行靜坐戰爭。至於剩下的十萬大軍,而是劃歸王沉統領,繼續與趙國對峙。
沒錯,此戰王沉的任務是抵禦趙國的入侵,乃至於直接擊敗趙國。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畢竟趙國身為當今天下戰鬥力僅次於秦國的存在,其士卒的素質是極其之高的,絲毫不下於秦國。不僅如此,如今趙國的主將還是大名鼎鼎的李牧,光是這個名字,就足以令王沉感到壓力巨大。
因此,自從上任之後,王沉可以說一天安穩覺都沒有睡過,每天都在繁重的公務中度過。不僅要調動前線的軍隊,令其駐守各個關鍵位置,防止趙國突破秦國防線,還要調配後方的物資,確保秦軍的後勤不會出現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王沉能夠睡得好才怪呢!
然而即便如此,秦國在面對趙國的時候依舊顯得有些吃力。畢竟如今王沉手上的軍隊數量實在是太少了,只有對面趙軍的一半。真要打起來,秦國顯然是要吃大虧的。
因此,為了扭轉秦軍的弱勢,王沉私底下也做了不少的小動作,試圖增強自己這邊秦軍的實力。而就在王沉瘋狂地提升秦軍實力的時候,戰爭爆發了。
這雖然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是當戰爭真正爆發的那一刻,天下人依舊吃驚不已。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秦國竟然真的會爆發一場內戰。叛亂方給出的理由也很奇葩,竟然是嬴政不是先王的親生子。
之前這個謠言確實早已傳遍了整個天下,但是所有人對此都是將信將疑,最多也就是在茶餘飯後作為談資罷了,並沒有哪個人當真。但是當楚系掀起這場叛亂,並且打出這個旗號之後,所有人都意識到,這不是假的,這是真的!
一時間,所有人都興奮了。所有吃瓜群眾都搬來了凳子,備好了瓜子,準備好好觀賞這場秦國內部的撕逼大戰。
而隨著秦國內戰的爆發,其他幾個諸侯國也開始有了自己的動作。首先是齊國,自從韓魏兩國臣服於秦國之後,齊國就一直在邊境駐紮了大量的軍隊,以此來防禦秦國可能的襲擊。但是隨著秦國內戰的爆發,齊國第一個撤回了軍隊,以此來節省開支。
其次是楚國,楚國是所有國家中最矛盾的。在聽到秦國爆發內戰之後,楚將項燕屢次向楚王進諫,請求允許自己率領大軍進攻秦國,奪回被秦國奪走的故地。只是無論項燕如何上書,楚王卻始終沒有答應他的請求,搞得項燕甚至氣得丟下前線的軍隊,親自跑到壽春去找楚王當面對質。
項燕的行動非常成功,在見到楚王之後,他非常輕易地就說服了楚王出兵。只是說服楚王並沒有什麼卵用,因為如今的楚王不過只是一個橡皮圖章罷了,實際上並沒有太大的權力。楚國的權力全都被掌握在各大封君的手上,而這些封君,又是絕對不可能同意出兵的。
畢竟在這些封君看來,一旦出兵秦國,戰爭的支出都由他們承擔,戰爭的紅利卻未必有他們的份。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自然對出兵秦國興緻缺缺,以至於屢次拒絕對這場戰爭支付經費。
封君們不出錢,楚國的仗就打不下去。因此項燕的這一趟壽春可以說是白跑,基本什麼都沒能得到,還浪費了大量的時間以及精力,氣得項燕直罵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