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第523章 交通強國,十年首戰

525.第523章 交通強國,十年首戰

不管是哪個時代,上位者其實更加願意追求穩定,畢竟「共享太平之福」才是最符合他們核心利益的方針。

坐在龍椅上的朱祐樘慢悠悠地品茶,心如明鏡一般。

雖然自己這些年不斷調教這幫重臣,亦時常對一些重臣進行優勝劣汰,但在場的很多官員的內心深處恐怕仍舊不同意這種超級大型工程。

只是這個事情不能全怪他們,畢竟這一項工程的成本造價確實驚人,甚至可以用震古爍今來形容。

若是從杭州到北京修一條鐵路,何止是要舉國之力,簡直還得背負大筆的債務,特別生鐵的問題變得更加的嚴峻。

如果他們要處理這一項超級工程,不僅要過勞心勞力的日子,而且很可能會因工作失誤而丟掉烏紗帽。

將心比心,他們現在的位置自然不願意承擔這麼大的風險,更願意舒舒服服地享受一種平靜的生活。

朱祐樘感受到茶的香味,眼睛變得犀利起來。

雖然他能體諒一些重臣不思進取的想法,但大明王朝想要真正騰飛,想要引領全人類點亮科技樹,那麼這種苦頭便必須要吃下去。

如果連這點開創精神都沒有,如果基建狂魔的名頭都撈不來,那麼大明又拿什麼來稱霸整個世界呢?

「你們只看到這京杭鐵路的困難,但如果咱們將這一條鐵路修建完成,屆時將給南北帶來多大的便利?諸位大人多數都是來自南方,想必當年嘗過前往京城赴考時路途的艱辛,咱們口口聲聲要為萬世開太平,今明君在位,難道咱們不應該克服重重困難修一條南北通達的鐵路嗎?」工部尚書陳坤的眼睛飽含熱淚,卻是打起感情牌道。

此話一出,刑部尚書宋澄等官員紛紛認真地思索起來。

雖然這確實是一個十分荒謬的工程,但偏偏又充滿著無窮的魅力。

如果大明能夠修建一條連通兩地的鐵路,不僅貨物和人員的往來將會更加的密切,而且自己榮歸故里更加的便利。

儘管大明已經擁有南北水路相通的京杭大運河,但這條運河受到季節的影響太大,而且效率和安全性上跟鐵路無法比擬的。

特別鐵路運用的是煤炭之力,而運河依靠的是人力,擁有京杭鐵道將會讓兩地的交通成本大大降低。

「陳尚書說得沒錯!今大明朝處於最好的局面中,若咱們現在不修的話,你們認為將來的新朝會修嗎?」內閣閣臣賈俊已經半隻腳踩進棺材,此刻站出來力挺自己的繼任者道。

都說人越老越貪生怕死,但亦是看開了很多東西。人生短短百年,如果不在有生之年多做實事,到死的時候只會空餘恨。

以他對朝堂的了解,如果不是遇到朱祐樘這種全心全意為國為民的明君,必定不可能找這般辛苦的事情來挑戰

「將來的君臣肯定沒有這種魄力了!」

「別說京杭鐵路,哪怕京津鐵路未必修得了!」

「如果咱們不給後人樹起帶頭作用,大明稱霸世界恐怕真是遙遙無期了!」

……

宛如一語驚醒夢中人般,內閣閣臣李裕等官員突然意識到他們不能指望後來人,當即紛紛調侃起來。

本朝的真正利害的那個人其實不是他們這幫重臣,而是眼前這位雄才大略的帝國,只有他主舵才能使得大明王朝蒸蒸日上。

若是在弘治皇帝手裡都做不成的事情,指望後來人恐怕是痴人說夢。

「如果咱們修建京杭鐵路確實功在千秋,但這投入未免太大了,起碼得一億銀元吧?咱們能拿得出這麼多錢嗎?」兵部尚書劉宣像錢眼套住了一般,顯得苦澀地擔憂道。

一億銀元?

刑部尚書宋澄等人雖然心裡支持這個方案,但想到這一個天文數字般的工程資金,仍舊還是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

在前些年,他們為了明緬公路的五百萬銀元而爭執不休,而今他們所面對的工程款來到了一億銀元。

如果不是大明朝廷現在擁有鑄幣權,以如今大明朝廷財政收入情況,不知要多少年才能湊夠這一筆天文數字工程款。

只是現在單是想一想如此龐大的資金投入,亦是讓他們心裡直接沒底了,這一億銀元砸下去真的沒問題嗎?

「諸位大人,你們似乎都產生了一個誤解!即便京杭鐵路的工程款是要一個億,但咱們其實可以一段段來修,其實不需要一下子籌集一億銀元。比如每年一千萬銀元,咱們先從京城修一段到山東,這樣咱們的財政壓力會小上很多!」戶部尚書何琮將眾人的反應看在眼裡,便指出其中的關鍵之處道。

京杭鐵路可以類比於京杭大運河,不說京杭大運河是經過諸多朝代才有如今的規模,哪怕在最初同樣是分段修建。

現在大明王朝之所以能夠修建明緬公路和京津鐵路這種大型工程,正是得益於大明健康的財政,每年都有財政盈餘。

除了每年可以徵得的大量稅收外,還有海外金銀礦的開採。

一旦美洲的金銀礦開採順利的話,他們未必不能在工程進行期間,籌集到這天文數字般的一億銀元。

「當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咱們並不是即便要掏出一億銀元!」

「如果按十年進行分批投入的話,那麼咱們的壓力確實要小上許多!」

「一年一千萬銀元,而且咱們還可以發行國債,這錢的事情未必不能解決!」

……

在經過戶部尚書何琮的提醒后,都察院左都御史萬翼等官員紛紛反應過來,頓時對這個工程變得樂觀起來了。

他們從來都不害怕困難,亦願意為這個國家和百姓多做一些實事,如果能修建京杭鐵路註定能名留青史。

既然現在他們可以想辦法慢慢籌錢,那麼他們便沒有理由阻止這個利國利民的工程。

「即便資金可以解決,但咱們修建京津鐵路已經將所有生鐵耗光,亦是從海外不斷收購才能堪堪解決生鐵的缺口。若是修建京津鐵路所需的生鐵少說要翻十倍,如此巨量的生鐵,又當如何解決呢?」兵部尚書劉宣卻是輕輕地搖頭,再度提出其中的核心難題道。

話音剛落,靖國公趙承慶率先進行表態道:「咱們的唐山鐵礦不是一直在開採嗎?若是唐山開採的生鐵不夠,那麼便要求各個藩屬國提高上貢的生鐵數量,他們受我們庇護自然要替咱們大明分擔一二!」

由於是武將出身的緣故,他的性格透著一種強勢,對周圍的藩屬國並不講禮儀,而是更願意用拳頭說話。

像早前征戰琉球的戰事中,他便是一個堅定的主戰派。

現在北越、占城和南越都擁有鐵礦,而且朝鮮和日本都可以產鐵,那麼他們自然有義務為大明提供一批生鐵。

跟向國內索取相比,他更是傾向於海外,可以通過種種手段從這些藩屬國的身上弄來大批的生鐵。

「不錯,若是不夠便向藩屬國索要!」

「他們既然受咱們的庇護,自然要給我們上貢!」

「為了天下百姓,本侯願意率領軍隊征戰不貢鐵的藩屬國!」

……

靖國公趙承慶隱隱成為武勛的領頭人,而今面對可能存在的生鐵的難題,亦是紛紛進行表明立場。

-

其實他們亦是已經看得出來,現在處於建功立業的最好時代。只要他們肯為國出力,憑藉現在大明無敵的軍隊,簡直就是給他們送軍功和爵位。

不管京杭鐵路需要投入多少生鐵,只要他們將所有國家的資源都調集起來,那麼生鐵根本不再是問題。

正是如此,他們亦是傾向於向周邊的國家索取生鐵,若是有國家不肯給便如同針對琉球國那般發動一場戰爭。

「既然如此,那麼老夫沒有任何問題了,此次亦支持修建京杭鐵路!」兵部尚書劉宣並不是固執的人,當即轉變態度道。

他之所以站出來提出這些尖銳的問題,一則這是他歷來參與討論事情的慣用做法,一則他想要拋出問題由大家一起解決。

既然金錢和生鐵朝廷都有信心妥善解決,即便他所掌管的兵部接下來的日子會拮据一些,他亦接受了。

畢竟一旦完成京杭鐵路,他們每個人都將名垂青史,而他劉宣作為弘治朝重要的一員更是光宗耀祖。

「我等同意修建京杭鐵路!」內閣閣臣賈俊亦是很快達成共識,卻是一致同意了這個史詩級的工程。

內閣首輔尹直看到大家統一了意見,便向龍椅上的朱祐樘恭恭敬敬地道:「臣等以為可修建京杭鐵路,請聖裁!」

不管他們這幫重臣是何種態度,但在這個王朝真正的話事人,始終都是眼前這個雄才大略的弘治皇帝。

現在他們這幫重臣已經達成共識,那麼接下來是否要執行,便取決於眼前這位帝王的真正想法了。

朱祐樘的目光掃視在場的重臣,發現自己的苦心並沒有白費,這幫重臣並不是那種安於享樂的人。

在自己完全沒有干預的情況,這幫重臣能夠集體通過修建京杭鐵路的提案,足以這支隊伍確確實實是敢於做實事。

朱祐樘很滿意現在重臣身上的開拓精神,便鄭重地點頭道:「准奏!各個衙門相互配合,由工部進行牽頭,即刻著手制定修建京杭鐵路的方案!」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即便大明決定要修建京杭鐵道,但亦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員進行實地考察,這樣才能制定一個可行的建設方案。

好在,現在國子監工程學院正培養著大量的人才,只要朝廷有魄力推動這種工程,便不會缺少這方面的人才。

以現在工部的工作效率,相信在京津鐵路完工前,便可以拿出一套京杭鐵路的修建方案,而大明將會正式走上交通強國的道路。

「陛下聖明!」王越等重臣看到皇帝同意這個議案,亦是紛紛恭敬地拱手道。

弘治九年在蒸汽火車的試運行中結束,這一年最大的成就並不是大明在美洲站穩腳跟,亦不是日本送來源源不斷的銀飾和女人,而是蒸汽火車面世。

大明王朝現在的版圖不斷擴大,特別明緬公路即將竣工,所以中原王朝跟印度洋的地理阻隔即將打通。

現在蒸汽火車橫空出世,那麼大明便可以通過鐵路網將各地緊密地聯繫到一起,亦將為大明王朝將來統治全球提供交通支持。

京津鐵路僅僅是一個起點,而京杭鐵路同樣只是一個開始,一張橫跨亞歐非的鐵路網才是終極形態。

弘治十年,元旦大朝會。

隨著大明王朝國力越來越強盛,偏偏大明放棄共享太平之福那一套,而是對周圍國家一言不合便毀天滅地。

現在越來越多的藩屬國派遣使者前來參加大朝會,甚至野人女真亦是臣服大明,紛紛將他們國家或部落最值錢的物品上貢。

由於汪直已經在印度洋打出了名頭,亦是吸引一些國家或勢力前來朝貢,此次一支阿拉伯的代表送來了大批財寶和一位埃及美人。

朱祐樘並沒有刻意夯實後宮,但奈何越來越多的國家進貢絕色,這讓他亦是不好進行拒絕。偏偏地,他內心深處還在擔心絕嗣的命運,所以每晚還是賣力地改變命運。

至於那些送奇珍異獸的國家,朱祐樘並沒有給好臉色。

在各個重臣的暗中操作下,他們對各國來使唯一的要求是他們上貢生鐵,上貢的生鐵越多越能贏得大明的友誼。

「停止上貢生鐵?」

這個事情還是出了一些意外,面對大明此次再度索要生鐵,結果竟然遇到了刺頭,竟然拒絕進貢了。

這個事情很快便轉到了最高會議,最高會議的官員以全票通過討伐的提案。

當議案在朱祐樘這裡通過的時候,軍機閣便承當了作戰計劃的制定,而後由朱祐樘敲定了主帥的人選。

弘治十年春節剛過,第一場對外作事便拉開了序幕。(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獨治大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獨治大明
上一章下一章

525.第523章 交通強國,十年首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