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賽場失控
面無表情對龐巍同樣點頭致意后,君辭轉頭看向賽場,中鎮軍與中護軍的對戰,很快就見了分曉,以中護軍獲勝為結束。
結束得甚至比中領軍與中衛軍還要快,原本這一輪,君辭是沒有打算贏個名次,他們第一日成績亮眼,只需要在下午的奪旗之戰中,能夠獲得次位,綜合評估,也能夠達到次位。
應無臣特意讓中鎮軍給送他們一程,無疑是加了一重保證,也可令他們下午的比賽減少些壓力。至於應無臣這樣做,君辭並沒有心裡感激或者不適。
不感激是因這是不打招呼的錦繡添花。
不適是因知曉應無臣並非看不上她的能力而出手相幫,他亦要掩藏中鎮軍的實力。
在應無臣的心裡,或許中鎮軍與中護軍就是一家人,沒有必要真的拼殺,雖不至於造成亡故,卻也免不了磕磕碰碰傷著。
中護軍取勝沒有多久,或許是勝利的鑼鼓刺激了中領軍,他們也下了狠手,三五下就把中衛軍給拿下,但是比起中護軍一人未落馬致使中鎮軍全軍覆沒的成績,中領軍明顯還是有兩人落了馬。
這讓中領軍的將士面上掛不住,看向中護軍這邊也多了一些隱晦的目光。
「一會兒與中領軍對陣,你們只需領悟他們如何作戰,輸贏不重要。」趁著歇息整頓的空隙,君辭不得不叮囑他們,「便是敗了那也是四軍之首的中領軍,不可恥。我仍舊是那句話,以自身安危為首要,切記不要冒進。」
「諾。」二十人齊齊應聲。
對於中領軍,大抵是威名遠播之故,中護軍早就將之視作不可挑戰之巨,從未生出過要一決高下的信心,君辭便是不叮囑,他們也不會不自量力的負隅頑抗。
君辭之所以叮囑一聲,是讓他們少些心理負擔,見勢不妙自己往馬下跳。
兩軍本就有齟齬,他們的左衛裨將就是君辭給廢掉,后應無臣又為了她的事兒,殺了中領軍的主將,周榮與狄艮未必沒有記恨,先前是單打獨鬥的比賽,不好做手腳。
這一次是群戰,君辭擔憂周榮與狄艮吩咐中領軍的人下狠手。
畢竟混亂之中,馬兒失控什麼的,誰也無法追責。
正如君辭所顧慮的那般,另一邊中領軍正在與狄艮商量,其中有一個那日也在場,眼前看著君辭目中無人廢了衛邦的幢主陰沉著臉道:「將軍,當初君氏女欺人太甚,此仇壓在我等心頭良久,還請將軍允我們今日一雪前恥!」
「一雪前恥?」狄艮一臉沉著,盡顯威嚴,「武比不可傷人命,這是規矩!」
「今朝比的是騎兵,馬兒受驚,何人可控?」這位幢主不服,認為這是個難能可貴的機會。
同樣不喜歡中護軍,更不喜歡君辭一個女郎不好好學女郎該有的樣子,非要攪合到他們兒郎的戰場,令他們見著了還要彎腰行禮的人也道:「將軍,前日中護軍可是踩著我們的臉面揚名,將士們心中多有不服,若不令他們施以小懲,挫一挫中護軍的銳氣,只怕下午奪旗之爭生出事端。」
狄艮知道這不是下屬在威脅他,而是陳述事實,上一次君辭對中領軍造成的重創,因著應無臣的插手,被周榮摁下來,已經讓素來順風順水的中領軍諸位軍官心中憋悶。
此次武比,本沒有將往日不堪一擊的中護軍放在眼裡,萬萬沒有想到,中護軍竟然變化如此之大,尤其是第一日,竟然將他們給比了下去,這更令中領軍心中鬱氣難紓。
要是現在還壓著他們,不允他們在下一場比賽之中給中護軍一些顏色看,下午最後一場武比,關係到四軍排名的武比,他們很可能因此出了紕漏。
「鄭集,下一場武比,由你指揮,掌握分寸。」思慮再三,狄艮選了一個穩妥的人。
對中護軍並沒有多少惡意的鄭集領命:「諾。」
狄艮挑選他,就是表達自己的意思,傷人可以,但要保持一個度,不要弄得一發不可收拾。
可是事情又怎麼會按照所有人的想法發展下去呢?
兩軍稍作整頓,決戰首席,中護軍得了君辭的叮囑,心中一點壓力都沒有,更有昨日楊澤他們比試拳腳功夫的時候,輕易就認輸在先,他們更不在意被人嘲弄一兩句。
好幾個盡了全力與中領軍的人交手一兩個回合,就知道再打下去,他們必然就是被打落馬的結局,乾脆在接不住揮過來的長槍時,就順勢跳下了馬。
下馬不追,正如昨日認輸收手一樣。
中領軍的人算是看出來了,這不要臉面的中護軍又要效仿昨日。
眼瞅著只是片刻功夫,就有六七人自動下馬,牽了他們的馬朝著賽場外走去,中領軍這邊急了,真讓他們這麼輕輕鬆鬆走了,還取了次位的好成績,他們不得氣死!
恰好這個時候,對君辭心懷有恨的那位幢主對陣的人也是順勢要跳下馬,被他看出來,他手中長槍一轉,攔了要跳下馬的中護軍一下,長槍的另一頭重重彈在了這個中護軍人的馬臀上。
馬兒吃痛,嘶鳴一聲,瞬間狂奔,而那位還沒下馬的中護軍,因為被攔了一下,腳下的被馬鐙給纏住,就這樣被馬兒拖了出去。
他們兩又在兩軍對壘的中間,這一變故直接導致馬兒橫衝直撞,看到拖曳了人,其他人紛紛勒馬避讓,免不了又是碰撞在一起。
一時間,整個賽場亂成一團。
君辭的目光始終盯著那被馬兒拖著的下屬,她豁然站起身,立在她一側的秦嘯連忙攔下:「將軍,主將不可上場!」
規矩便是無論何時,主將不得干預賽場,否則武比便不計名次,淪為末位。
君辭面色一冷,她不想眼睜睜看著下屬就這麼丟了性命。
但她若上場,周榮等人必然會逮著此事大做文章,沒有名次是其次,眾將士的情緒她也能夠安撫,但周榮藉此對付中護軍,進而逼迫陛下解散中護軍,便是大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