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大黃弩
弩是一種富有中國特色的、歷史悠久的武器,它出現於商周時期,在春秋戰國的烽火中發展壯大,到了兩漢,已經發展成熟,成為中原王朝克制來去如風的游牧民族的利器。漢代高度重視弩的發展,在秦弩的基礎上作了很多改進,使得漢弩比秦弩更加結實耐用,弓力更為強勁,射得更遠、更狠。在漢軍的單兵武器中,弩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以步拒騎的時候,沒有弩,那仗基本沒法打。
大黃弩便是漢弩的傑出代表。它的射程超過兩百米,精度頗高,訓練有素的漢軍弩兵手持大黃弩排成三代疊番而射,箭如雨法,胡人的弓騎兵還沒有進入自家馬弓的有效射程內,就已經給射成刺蝟了。漢將李陵帶五千步卒橫行草原,匈奴前前後後共計投入八萬人馬反覆追殺、圍攻,始終戰不動他,反倒被他殺傷以萬計,這固然有他所率領的士兵都是荊楚奇才劍客,刀法劍術十分精湛,戰鬥力遠勝普通漢軍士兵,匈奴人在近戰中一次次被砍得屁滾尿流,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他的部隊大量裝備了弓弩,其中相當一部分還是大黃弩。對上這樣一支部隊,匈奴人近戰占不到半點便宜,遠距離對射更是只能單方面被捶,別提多憋屈了。要不是援軍遲遲不至,箭矢耗盡,這一仗李陵真不見得會輸。
進入到三國之後,漢弩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沒轍,三國里有個恐怖的大魔王叫諸葛亮,這哥們帶兵打仗不喜歡玩什麼奇謀,或者說由於本錢太少,一步都不能錯,沒那個資本去玩奇謀,所以每一次都是直來直去,正面硬剛。他認為打仗也就是那麼回事,只要我將武器裝備改進到你難以企及,把部隊訓練到如臂使指的程度,就一定能夠干翻你。啥?打不贏?那肯定是裝備還不夠好,士兵訓練還有欠缺,繼續改進!好死不死的,他還精通機械,在他的改進、訓練之下,季漢軍隊的裝備、訓練都達到了那個時代的頂尖水準,其戰鬥力之強橫,令人咋舌,連在戰場上陰招百出、頻頻玩出閃電戰的司馬狼顧對上他,都只能掘深壕結硬寨打呆仗,死活不肯跟季漢軍打野戰,從司馬狼顧搖身一變變成了司馬龜。
拜諸葛亮所賜,長期與他交戰的魏國也不得不花費天文數字的資源去改進自己的軍械,以免鬧出八礦打一礦還被他捶爆這種地獄笑話,雙方就這樣卷了起來。瘋狂內卷的結果就是各種軍械殺傷力越來越凌厲,兵甲越來越精堅,而在戰爭中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的大黃弩,自然也越來越強悍了。比如說李睿手中這張大黃弩,能射兩百步,用點鋼箭鏃在近距離能洞穿厚重的鐵甲,至於胡人穿的皮甲,在它面前跟紙糊的沒啥區別!
美中不足的就是它弓力太過強勁,對使用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得那些虎背熊腰、膂力出眾之士才玩得轉,力氣不夠的人玩它?只有被它玩的份。
李睿雙腳踏鐙,雙手抓住弓弦用力,憋得臉紅脖子粗,總算是將它給拉滿了。羊智、羊勇、向宏等人紛紛喝彩:「曲侯神力,不遜當年飛將軍李廣!」
李睿微微喘息著,說:「少拍馬屁了,老子有多大能耐自己心裡不清楚?還不遜當年飛將軍李廣咧,你們乾脆說我能跟霸王並肩好了!」
那幾個馬屁精咧嘴笑著,沒有半點羞愧的意思。笑死,會害羞的話你還拍什麼馬屁?真當這一行沒有門檻的?
曹虎問:「曲侯可是想試試這大黃弩?」
李睿說:「那是自然。取幾支箭過來,我以前沒碰過這玩意兒,現在好不容易碰到了,得好好過把癮。」
一眾軍官居然沒有一個對此表示懷疑。兩漢魏晉都是禁弩不禁弓,平民可以持弓,只要別犯法都沒人管,但不能私藏弩,私藏的話可是要掉腦袋的,因為這玩意兒太危險了,「十賊張弩,百吏不敢前」,這種射得又遠又狠又準的玩意兒簡直就是搞暗殺的首選,真讓民間人手一具,一大堆官吏連覺都睡不安穩。大黃弩又是非常重要的軍械,管控很嚴,別說平民了,哪怕是晉軍老兵,想弄一張也不容易。這位是剛剛提拔上去的,沒見過這等軍國利器,實屬正常,沒啥好懷疑的。
或者說,根本就沒有人關心他一個打了四年仗,從普通士兵一路晉陞到曲侯的猛人為什麼連大黃弩都沒見過。這些軍官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擺爛,李睿到底是什麼來頭他們並不關心,只要李睿別折騰他們就行了。
當即就有人取了一袋箭,帶著李睿來到校場,向宏親手給李睿裝箭,討好之意是再明顯不過了。
李睿向他道謝,然後目測一下靶子,大概九十米,這個距離還是蠻有挑戰性的。當然,這對他來說並不算太難,又不是沒玩過古代弩,一些使用技巧還是了如指掌的,有這樣的基礎,同時又身為一名有資格向奧運會大名單發起衝刺的射箭運動員,用弩射不中九十米外的靶子,那不得讓人笑掉大牙!
他略略瞄準,虎口發力扣動弩機。只聽得錚的一聲金屬顫抖,原本靜靜躺在箭槽中的弩箭暴射而出,化作一點寒星劃過空氣,篤一聲釘入箭垛,正中九環!與此同時,李睿也感覺到一股兇猛的力道沿著弩臂猛撞過來,撞得他身體不受控制的向後一仰,呲牙咧嘴……他奶奶的,這玩意兒的后坐力還真猛,要不是他用盡全力去控制,只怕門牙都得讓它給撞崩!
向宏、曹虎、羊智、羊勇等一眾軍官沒有注意到他的狼狽,見他隔了這麼遠還能一箭正中九環,不禁齊聲喝彩:「射得好!曲侯好手段!」
這次喝彩總算是帶上了真情實感,不是閉著眼睛拍馬屁了。
李睿咧嘴笑笑,說:「頭一回用大黃弩,不是很熟練,射得不太准,讓大家見笑了。」
眾軍官:「……」
這都還不算準,那怎樣才算準?老大,你確定你真的是在謙虛?
李睿甩了甩手臂,又踏鐙上弦,把弩拉滿,馬上就有人搶著給他裝箭。他照例道了一聲謝,瞄準靶子,擊發……
仍然是那懾人心魄的金屬顫音,仍然是那兇猛的、跟12號霰彈槍有一拼的后坐力,這次更過份,弩臂末端直接懟到李睿嘴唇了,差一點點就門牙不保。不過這一箭射得比第一箭還要准,正中靶心,十環!
眾軍官呆了一呆,齊聲喝:「曲侯,神乎其技,神乎其技!」
李睿讓大黃弩的桀驁不馴給整得有點兒火大,又射了好幾箭,非馴服它不可。這幾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最差的一箭也是八環,還有至少三箭命中十環,看得那幾個軍官目瞪口呆,一開始他每射中一箭,這幫傢伙便是一通彩虹屁,但到後來,沒一個作聲了,一個個瞪大眼睛張大嘴巴,活脫脫一群被人點了穴的蛤蟆。倒不是他們沒見識,而是李睿射得實在太准了!這可是七十步距離啊(晉代一步為一點三米),即便是訓練有素的弓弩手,射這麼遠的靶子,十箭有五六箭能上靶都算不錯了,李睿連射六箭,箭箭上靶不說,還有三箭正中靶心!射中一箭還可以說是蒙的,但六箭有三箭命中靶心,那就只能說明這位曲侯箭術超群了,這是個有真本事的!
作為代價,李睿的臉被弩臂末端撞了一下,鑽心的痛。中國古代弩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缺點,那就是從商周一直到明清,各種殺傷力強悍的弩層出不窮,卻始終沒有人想到要給它裝上一個弩托,弩臂延伸到板機後面的握把之後,基本上就到盡頭了,多一寸都沒有。這就使得弩手在射擊的時候都是平持,全靠雙臂去承受那強勁的后坐力,一個不留神,給撞碎兩顆牙都算輕的。歐洲的弩在技術上遠遠不如中國,但他們早早就給弩裝上了弩托————當然,並不是我們印象中的那種槍托狀結構,他們的弩托也只是弩臂的延伸,四四方方一段木頭,只是做得很長,可以抵肩射擊,就是那感覺不大好受而已。
不過,他們為此犧牲的卻是弩的拉距。設計上的缺陷讓歐洲弩拉距一直都很小,這就逼得他們只能將弓臂縮短、加厚,用儘可能小的拉距換取儘可能大的弓力,從十字弓到鋼弩,莫不如此。而這樣的設計又帶來了一個問題:這麼短這麼厚的弓臂,在同等拉力下,上弦的難度遠高於中國弩!
逼得歐洲人最後只能用絞盤來上弦了,因為靠雙手是真的拉不動。
沒有弩托就沒法抵肩射擊,沒法抵肩射擊,意味著在瞄準的時候弩會上下晃動,對射擊精度影響很大,同時只能靠雙手來承受強弩發射時的后坐力,真的是太不方便了。李睿擦掉嘴唇上的血,打定主意了,先弄個弩托,他可不想每射一箭都要冒牙齒被撞崩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