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戰後復甦:影視繁榮(十)
第477章戰後復甦:影視繁榮(十)
崇禎十年,大明迎來新紀元。
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升天,崇禎十年六月十九,大明進行第一場世界電視直播。
直播內容是一場慶功會,衛星發布成功的慶功會。
第二天,皇帝崇禎帝,進行長達兩個小時的講話,全程電視直播。
這是全世界,第一次以電視直播的方式收看節目。
以前都是錄播,用電視塔接受信號,這是第一次直播,全世界都能觀看。
大明正式進入衛星時代。
而研究衛星的同時,也在研究一種新型的秘密武器。
也出現了收視率這個東西。
崇禎帝講話當日,預計有92億台電視機在同時收看。
最好玩的是,朝廷統計過電視機的出售數字,全球出售電視機台數僅有52億台。
多出來的40億是哪來的?
肯定是所有電視廠商,把所有電視全部打開了,再加上虛報的數字,才冒出來這個數字的。
而且,統計數據的人也不經過大腦,這種一眼假的數字,誰會信啊?
朝廷真信了呀!
當朝首輔葉向高,也表彰了統計部門。
直到民間嘲笑葉向高不識數,朝廷才後知後覺,處置了統治部門,葉向高也因此去相。
即便在大明今天,電視機也是很貴的。
一台品牌黑白電視機,最小尺寸的也要賣4000元以上,而一台彩色電視機,最小尺寸的價格過萬。
小城市一家兩個職工,一個月工資才夠買一台13英寸的黑白電視機。
在天啟朝,家裡有電視的,已經是好人家了。
到了崇禎朝,家裡有彩電的,才是上等人家,黑白電視基本家家都能買得起了,別管屏幕多大,肯定有一台。
說到百姓生活。
崇禎朝,經濟恢復到弘治朝,在大明頂峰之上,又往極致繁華踏出了一步。
這種極致繁華,本質是電氣革命推動的,民間一切都要更新換代,促成的經濟發展,民間繁華。
尤其北方加高后,南方氣溫炎熱,若是沒有空調,早就造反了,幸好空調發明出來了。
電力公司,為了平復南方民間的憤懣,電價遲遲不敢漲價,用電高峰期不敢停電。
多虧了空調,解決了南方炎熱問題。
電力革命的真正註腳,是常用電器推廣到了民間,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給了百姓方便生活。
而電氣革命的緊隨其後的是科技革命,科技革命的靈魂,電腦已經出現了。
預計在二十年內投放進入市場。
崇禎朝,大明重返巔峰。
世界卻陷入資產階級陷阱,越努力越貧窮,連各大藩國的國企,都面臨同樣的窘境,到底是怎麼回事?
追根溯源,是全世界在使用明元。
大明利用升值和貶值,從世界抽水進入大明,大明成為天然的金融市場,虹吸了世界所有資本,等於說世界的錢都在大明。
所以,大明極端繁榮的背後,是抽水的表現。
崇禎十二年,z26峰會提出,各國有權發行自己國家貨幣,卻遭到大明拒絕。
崇禎帝通電話,直接表明,明元是世界貨幣的地位,絕不可動搖,動搖的結果,只有戰爭!
而且,明元是世界貨幣,是從景泰朝就約定俗成的規矩,也是當年各大藩國得到分封土地的唯一條件。
即便百年時間過去,各國兩次挑戰大明霸權。
唯獨經濟霸權,不允許挑戰。
張居正當宰相的時候,為了復甦大明經濟,就提出,不惜戰爭,也要恢復戰後經濟。
三十年來,大明致力於恢復經濟。
到了崇禎七年就已經做到了,到了崇禎十二年,大明經濟翻開自己的新紀元。
可世界卻窮了。
導致各國資本蜂擁似的進入大明投資,大明進一步繁榮。
所以,各大藩國想發行自己國家的貨幣。
說實話,使用明元,對所有藩國有一個好處,就是能隨時吸引大明財團來各國投資,全世界連成一體。
兩次世界大戰,挑戰大明霸權。
之後還是使用明元,原因就在這裡,各國戰後都需要現金恢復經濟,也需要打破世界貿易壁壘,促使經濟全球化。
二十年來,大明逐步擺脫了戰後的衰敗,從衰敗中走向復興,全世界經濟一片向好。
突如其來的大明厚積薄發后忽然狂奔,各大藩國開始後退。
崇禎帝心知肚明,大明兩次被挑戰霸權,還是屹立不倒,的核心原因是:明元!
不得不說,景泰帝的可怕戰略眼光。
分封藩國什麼都不要,就要明元是世界貨幣,然後又把持中東,將紙幣明元和石油掛鉤。
僅此一條,就讓大明稱霸世界一百年。
各大藩國現在後知后覺,就取消明元使用本國貨幣,想得美,好處你們享受到了,吃到壞果子就想退回來?
羊毛出在羊身上!
前些年大明幫你們分封世界,再濡養你們,又幫助伱們恢復戰後經濟,核心目的就是等待今天薅羊毛!
不讓薅了?
那就開戰吧!
z26峰會幾乎半年舉辦一次,吵到了崇禎十六年,大明人均收入突破了2600元!
家庭凈資產超過千萬元達到4000萬戶,家庭凈資產超過五百萬元達到1.3億戶,家庭凈資產超過一百萬元達到7億戶。
而人均凈存款達到一百萬元1.7億人,人均凈存款達到五十萬元2.9億人,人均凈存款達到十萬元9.2億人。
這個數字,較崇禎七年番了幾番。
而且大明百姓沒有攢錢的習慣,市場上的熱錢更多。
所有行業達到極端繁榮。
最繁榮的,肯定是文娛行業。
影視行業,脫胎於最早的舞台劇、音樂劇行業,已經誕生六十年了,如今已經蔚然大觀,是大明的核心項目。
嘉靖朝,是影視行業發展的頂峰,很多傳統名作搬上了電視。
也在嘉靖朝售齣電視台數,是歷朝之最。
影視行業,也在當時得到迅猛發展。
到了崇禎朝,大明上千萬卷書籍,基本能搬上熒屏的,都搬上熒屏了,這也變相看出來大明影視行業的極端發達。
因為全世界都是一樣的文化。
一部影視劇,拍攝出來后,面向的就是140億人口的龐大市場。
可想而知會賺多少錢。
而文娛行業的祖師爺,是景泰帝。
他喜歡很多娛樂項目,現存的文娛節目,或多或少都有景泰帝的影子,因為景泰朝出產太多名著了。
大明的名著,不能用個位數來計算,要用百來計算,名著百強榜。
這也造成了資源分散。
如果就單純的四大名著,研究幾百年,衍生出來的文字就是幾百萬字的,仍舊沒把一本書吃透,會讓所有人都對四大名著耳熟能詳。
當出現百強名著,幾百本名著爭榜,反而促成了商業化寫作,反而無法誕生真正的名著。
研究的人少了,衍生品少了,資源分散,曝光率不足等等因素,造成沒有特別出圈的作品。
並沒有紅樓、水滸、西遊、三國這種超級出圈的作品。
影視行業也是。
影視作品非常非常多,在沒有電視直播的年代,僅靠碟片傳播,就造就了影視市場的極端繁榮,幾乎每天會誕生三到五部電視劇,五到十部電影。
電視發明出來了,沒有衛星只能接受附近電視台的信號,只能看本地台,節目十分匱乏。
這就促成了dvd的誕生,光碟碟片呼之欲出。
這也促成了碟片影視的發展。
影視劇不是靠大熒幕、直播、電視台信號發展起來的,而是靠碟片。
當然了,也是盜版商最泛濫的時代。
也讓很多影視公司嘗到了甜頭。
現在的大公司,基本都是靠碟片起家的,和賣給電視台相比,發行碟片的成本要相對較低,而且限制少。
在電視台播出的,限制非常多。
當然了,碟片也要經過審核的,要嚴格分級的。
之所以說限制少,因為電視台更多出於政治考慮,要播放一些積極向上的節目,一些商業元素的故事不符合在電視台播放,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電視台經費有限。
因為電視台是私企。
沒錯,大明電視台其實是私企,朝廷不是沒想過控股,而是太燒錢了,當時經濟太差,張居正就把電視台業務切掉了,除了核心幾個電視台沒有賣掉,地方台基本都處理掉了。
但朝廷是要佔股的,股份不能低於一定比例,這是賣掉電視台的條件。
說實話,直到今天,地方電視台都沒賺到多少錢,朝廷的分紅擺在那裡。
反而大台是賺錢的,賺錢多得連朝廷都眼紅,後悔賣了!
天天都有朝臣上疏,收回股份,收回股份!
和限制較多,出錢不爽快的電視台相比,發行碟片比較賺錢,這條路還是歌曲帶起來的風潮呢,後來被影視公司給侵佔了。
可以說,大明有長達三十年的碟片歷史。
兩代人都是看光碟長大的。
即便在崇禎朝,大明已經十分開放繁榮了,但是,所有信息,還是比較保守的,起碼朝廷的思想里,都是非常保守的。
影視分級,過線的東西也是沒有的。
誰讓拍板的皇帝都是老年人了呢,接受不了新潮思想。
碟片經濟,促進了影視市場的繁榮,也在大明極端繁榮的崇禎盛世里,增添了濃墨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