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糧食
「怎麼會?不是今年秋糧收上來的比往年都多嗎?」
程景舟嘆口氣:「戶部有糧,也不能都往邊關送呀,糧食都是有分類的。有些是應急的,還有一些是要為來年夏糧下來前準備的災糧,誰能保證明年的收成就一定好?不能把糧食都給造完了,那到時候才是真的災難。」
謝容昭沉默了,難道要餓著邊關的將士?
「所以現在只盼著兩個月內能結束戰事,若是不成,一旦戰線拉長,那就太糟糕了。」
程景舟說完,呼呼地喝完手上的粥,一抹嘴就又想著往書房跑。
「夫君!」
程景舟停住:「嗯?」
「那不能再想法子從民間買糧嗎?多多少少,總能湊一些出來。」
「不行,一旦從民間買糧,這就勢必會造成糧價上漲,到時候遭殃的還是老百姓。」
謝容昭怔住,可不嘛,若是鄉下的百姓將糧食賣掉一部分,留下自己足夠的口糧那還好一些,家裡頭多了些進項,但是住在鎮子上或者是城裡的百姓們呢?
他們大多數沒有田地,吃飯都是靠買的。
一旦糧價上漲,那這一波人勢必是要受到很大的影響的。
不僅如此,就怕有些鄉下人目光短淺,只一心想著換些銀錢好過年,再把糧食賣得多了,那回頭自己的糧食撐不到夏糧出來,那才叫自作孽。
「那找一些有良心的糧商呢?」
「這個不好說。太子殿下的意思是可以從大家族手裡買些糧,戶部出銀子。」
不需要你們白給,朝廷給錢!
謝容昭覺得這個法子也好,但凡是官宦人家,哪家沒有存糧?
關鍵就看他們願不願意賣了,如果賣,又願意拿出多少來了。
當然,程景舟說的一些大家族,並非指的是朝臣,而是那些有底蘊的大家族,比如曾經的安和街謝家這樣的人家。
當然,現在的謝家可能不行了,但是還有其它的世家大族。
別的不說,好像高氏的娘家就是旺族,高氏也曾說過,像是他們這樣的的家族,拿出十萬二十萬石的糧食來,那是輕輕鬆鬆的。
這麼多的糧食,人家當然沒必要白給。
朝廷給銀子,哪怕是比市價低一些,他們也是願意的。
這一來是讓朝廷記住他們的一份兒功勞,畢竟他們願意給糧食,這就能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了。
二來嘛,這些大家族也是順道可以處理一些陳糧,或者是在民間換一個好名聲。
太子的想法很好,實施起來也並不難。
雖說現在還不確定戰況會持續到何時,但是朝廷肯定是要早做準備的。
總不能糧食吃完了,才想起來要買吧?
太子與幾位大家族的話事人都分別見了面,然後再由程景舟出面,很快,就籌集到了四十萬石糧食。
這些糧食一弄好,也不入庫了,直接就往邊關送。
打仗嘛,糧食就是將士們的底氣。
看到有源源不斷的糧食往邊關送,將士們才能心無旁鶩,安心地為國家賣命!
至於軍備方面,暫時還沒有什麼需要讓程景舟頭疼的。
畢竟兵部每年都從戶部划拉不少銀子來打造軍備的,這會兒若是說軍備跟不上,那兵部尚書的腦袋立馬就能搬家。
謝初夏不懂打仗,但是她想到了萬一謝榮恩帶兵突襲敵方,那指定不是一兩天就能回來的,總得帶些乾糧吧?
謝初夏立馬把這個告訴了程景舟,然後又差人去豐縣的豐收工坊那裡打聽相關肉乾、煎餅等物的存貨有多少。
程景舟也覺得這個想法極有可能,而且現在是冬天,東西也比較易於存放,可以往邊關送這些東西,不過還是要由戶部和兵部都派人去確認過,省得再出岔子。
太子聽到這個提議,也覺得不錯。
「到底是師姐,想的就是比咱們更周到。若是十萬大軍,那肯定不能配這個,但若是小股兵馬出城突襲,這東西還的確是得備著。往戰場上送的,不能大意,再帶上幾名太醫隨行,免得再出意外。」
「是,殿下。」
程景舟好歹也曾是豐縣縣令,他親自到了豐縣,那邊的縣令和工坊的幾位東家也都連忙示好。
「這位是兵部的孫侍郎,這三位是太醫署派出來的太醫,我們需要檢驗一下咱們東西的質量,若無問題,你們後面的所有這些產出,皆要優先提供給軍方。」
「是,小的明白。」
人家又不是來明搶的,他們自然也不敢怠慢。
雖說不搶,但是大家都不是傻子,而且這麼大的量,工坊最後還是只收了成本價,這讓程景舟對這幾位的印象都增進不少,並且表示日後有困難也可以找他幫忙。
這就等於是他給了一個承諾,幾位商戶自然是千恩萬謝。
第一批的物資不算太多,八百斤的肉乾、兩千束煎餅,還有四百多斤的炒麵,就這樣加速往戰場上送了。
護送的是兵部派出的人馬,還特意帶了封信給謝榮恩和邊關主帥。
信中除了提及這些物資的用處以及保存之外,再就是告訴他們半個月後,還會再來補充第二次,這是專門用來戰場奔襲的。
程景舟他們此時還不知道,正是因為有這批緊急物資的投送,解決了謝榮恩等人的一個大問題。
他們原本就在想著對敵計劃,因為草原上的這些人都是游牧性質,而且他們的兵馬並非是固定在某一處,這讓他們很是頭疼。
主動出擊,時常找不到對方的巢穴,這就等於是做了無用功,而且出去的時間也不能太長,他們能帶的物資有限,若是能找到敵方,那還好說,可以殺了他們,再奪了他們的物資,正所謂以戰養戰也不過如此。
可問題是,他們經常一出去兩天都找不到人,甚至還有可能會落入敵方的圈套,這才是個麻煩。
程景舟送去的信中,還特意給他們提到了關外幾個部落的勢力分佈,這些是早些年謝宇特意借著通商的名義往這邊塞的細作。
如今能弄回來這些消息,也算是沒白花心思。
而這些消息,正好給了謝榮恩他們一個更全面了解關外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