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誰是大才?
第138章誰是大才?
「明白了嗎?」寧安講解的時候,見上官嫣然獃獃的,在她面前搖了搖手。
上官嫣然如夢如初一般,小雞啄米似的點頭,應了聲是。
寧安有些不放心,又講了一次,他才從報社離開。
待寧安走後,從公房的屏風後面走出兩個女子,她們都是上官嫣然請來的。
她們俱都在家中無事,又喜歡吟詩作畫,與上官嫣然脾氣相投。
所以有了報社這個差事,上官嫣然便把她們叫來,一起排版報紙,撰寫長安城內的新聞趣事。
這時,高挑的女子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嫣然,原來東海王這麼有才,這樣的句子,整個長安的青年才俊怕也無法隨手拈來。」
「要不然,我們嫣然怎麼會心甘情願為東海王做事呢?」微胖的女子揶揄道。
上官嫣然讓二人說的臉上發燒,她道,「你們不要胡說八道了,還要按照殿下的要求重新排版呢?」
「殿下,殿下……」兩個女子對視一眼,學著上官嫣然的聲調嬉鬧起來。
上官嫣然的臉更紅了,啐了口,追去撓她們,三人打成一片。
與此同時,寧安那句話也落在了隔壁書生們的耳朵里。
這些書生雖然為報社做事,但在他們心裡可從來不認為東海王會比他們更具才華。
其中不少人之所以加入報社,更是為了能與上官嫣然共事。
平日里,上官嫣然與東海王表現親昵,他們已經妒火中燒。
但往往心裡一句,「東海王的才華定然不如我。」尚可安慰自己。
可沒想到東海王隨口而出的佳句竟是他們無法企及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一出,他們先是震驚的無以加復,緊接著便是懷疑。
「此佳句不可能是東海王自創的。」
「說不定是從哪兒聽來的。」
「英雄所見略同。」
「……」
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相互尋找認同。
他們有友人慕名來到報社,他們又以此為談資,想要得到更多人認同。
一傳十,十傳百,寧安無意引用的這一佳句在書生們之間逐漸傳播開來。
由於馬上就是秋闈考試,長安彙集了大量科舉士子。
這些科舉士子經過童式,鄉試,最終有資格參與秋闈,無一不是各府的佼佼者。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一出,讓他們頓時有股挫敗感。
和其他人一樣,他們本能將東海王排除在外。
只是想搞清楚佳句出自誰?
此人是不是今年參與秋闈考試的人。
如果是,今年的狀元怕是非此人莫屬了。
俗語三人成虎,在眾人的議論中,傳言越來越離譜。
最終成了科舉士子中有位大才,這位大才觀景抒情之際口吐佳句,讓東海王無意聽見。
他們更是推斷出這位大才可能吟出了一篇文章,佳句只是這篇文章的部分。
畢竟「佳句」有些無頭無尾。
寧安自然不會想到這些。
從報社回去,他便睡起了大覺。
半個月的時間,他一直在忙瘧疾防治的事。
為了不被扣上欺君之罪的帽子,他不敢放鬆。
如今塵埃落定,他感覺渾身疲憊。
接下來的幾天,他除了睡大覺和晨練之外,便是商行,報社,校場,酒樓各處閑逛,順便逗逗素水和秋雲,與上官嫣然聊聊新版報紙。
畢竟該忙的時候要忙,不忙的時候要學會享受生活。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蕭府,蕭統輕吟出聲,面有所思。
在他身側,三皇子負手而立,神色鬱郁。
這幾天長安城除了新版報紙外,最引起矚目的只怕便是這句無頭無尾的佳句。
原本此句只在參加秋闈的士子們中間流傳,但很快大臣們也知道了。
「只怕這也是出自王昌齡的手筆。」蕭統皺了皺眉頭,「這批參加秋闈的士子我一清二楚,沒有人有這個才華。」
三皇子點點頭,「我也是這麼以為的,這更能說明王昌齡就在東海王身邊,一直在教導他。」
頓了下,他繼續道,「可惜,我們到現在都不知道這個王昌齡高矮胖瘦,年齡是大是小。」
「這倒是無所謂,就怕這個王昌齡也會參與秋闈考試,若是如此,必然又是一個上官雲。」蕭統緩緩道。
自大寧興科舉,朝堂上除了門閥和勛貴外便多了第三股力量。
通過科舉登上朝堂的大臣更忠於皇家,增強了皇家的實力。
面對這個情況,無論是門閥還是他們勛貴都不願意。
因為多了一個寒門大臣的位子,他們家中子弟就會少個位子。
所以,在無法取締科舉的情況下,他們不約而同選擇了一個減少自身損失的辦法。
那就是通過收門生,聯姻等辦法,在秋闈前選定中意的人,努力將其收歸麾下。
同時在秋闈的時候,全力幫助其登榜。
如此,等於還是他們自己人進入了朝堂。
於是科舉實際上變成了門閥和勛貴的人才爭奪之戰。
一旦秋闈士子中有驚才絕艷的人物,門閥和勛貴都會重點關注,不能收為己用,便想法將其毀掉。
「只怕比上官雲更可怕,舅姥爺,你想想梨園詩會,再想想夜襲事件,杜明錦案,瘧疾防治,東海王府的金花茶,福祿酒以及報社,這位王昌齡要比上官雲高百倍。」三皇子激動起來。
一旦這樣的人物進入朝堂,必然會深受寧淳的喜愛。
而這個人屢次幫東海王,又定然是東海王的人。
想到有這麼一天,他晚上都睡不安穩。
蕭統眯了眯眼睛,他道,「我們能想到的,楊為先定然也想到了,為了以防萬一,有必要在秋闈前將這位王昌齡逼出來。」
摩挲著手中的兩顆夜明珠,他又道,「只有讓他現身,我們才能嘗試拉攏他,拉攏不成,再想辦法把他殺……」
說到這裡,他劇烈咳嗽起來。
三皇子心裡早就有了計較,這也是他前來蕭府的原因。
給蕭統拍著背,他道,「舅姥爺,我有了個主意,或許可以讓王昌齡現身。」
說話的時候,他眉間顯現出一抹傲氣。
對於自己,他一向充滿自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