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好徒兒
第418章好徒兒
「這個八錠紡紗車比水泥複雜點,不過有殿下提供的圖樣,木匠們耗費了十來天的時間也鼓搗出來了。」
木工坊里,杜如初指向一台擁有八個紗錠的紡車介紹。
寧安圍繞八錠紡車轉了一圈,十分滿意。
大寧技術水平也就相當於現今的宋末元初。
這個時候的紡紗車只有一個紗錠。
在現今,直到黃道婆的出現,改良了紡紗車,才有了三錠紡紗車。
紡紗車是用來紡棉紗的,有了棉紗之後,才有布匹。
棉紗的價格下來之後,江南的布匹便以相對低廉的優勢迅速佔領了布匹市場。
可以說三錠紡紗車出現后,極大促進了江南紡織業的發展,整體提升了江南的富裕程度。
黃道婆之後又四百年左右,西方才出現一種原理相同,名為珍妮紡紗車的多錠紡紗車。
這次,寧安正是在黃道婆的三錠紡紗車基礎上加以改造,給出圖樣,最終木匠們研造出了八錠紡紗車。
他一直相信大寧的匠人們工藝水平是優秀的。
有時候,他們缺乏的僅僅是一個創意。
事實證明,他提供創意,木匠們就出色完成了。
「不錯,不錯。」寧安在紡紗車坐下,腳踩踏板,紡紗車便的木輪子便像縫紉機輪子一樣轉起來,帶動紗錠旋轉。
其實,紡紗車在出現八錠之後,不斷升級,甚至出現了八十錠紡紗車。
但寧安沒有選擇製造更複雜的紡紗車。
原因很簡單,他有刀,也得有足夠的肉切。
限制於大寧當下的生產水平,棉花的產量是一定的。
八十錠紡紗車若是出現只會導致材料緊缺,然後匠人空閑沒活乾的境地。
而八錠紡紗車不多不少,能夠維持優勢,保持紡紗行業相對良性的發展。
「這都是殿下的功勞。」杜如初向寧安投去崇拜的目光。
水泥和八錠紡紗車固然不是很難。
但一般人真想不出石灰石和黏土能造出水泥,紡紗車又能改造為八錠。
接著,他突然一躬到底,口中道,「殿下,請恕我斗膽,收下我當個徒兒吧?」
寧安正玩紡車在興頭上,差點一腳把紡車蹬開。
他認真打量了下杜如初,見他不似玩笑,翻了個白眼道,「本王也就長你兩歲,可不敢收下這這麼大的徒兒。」
杜如初道,「殿下,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不在於年齡大小。」
「你不拜師,本王不也教你了嗎?」寧安說道。
「那不一樣,這匠人們說只有師父領進門,才願意教真本事。」杜如初依舊躬著身。
寧安莞爾一笑,他隱約猜出來了。
想必杜如初與匠人們廝混久了。
這些匠人見寧安教,杜如初學,便說他這位東海王想必有更大的本事。
只是沒有師徒名分,不願意教給他。
杜如初一尋思,就信了大半,才有他這次的表現。
一念及此,他又想到太醫院的院使溫圩。
貌似他已經收下了這麼一個徒弟。
既然如此,多收一個似乎也無妨。
而且,古代的師徒關係極為嚴肅,這無疑於杜如初交了投名狀,把自己置於他這個東海王麾下了。
於是他道,「看你這麼心誠,本王就勉為其難收下了,太醫院的溫圩是你大師兄,以後見到他要叫師兄,另外,平日里叫本王殿下即可,不必口稱師父。」
「謝殿下。」杜如初大喜,差點跳起來。
隨即他反應過來,一臉憤懣,「只恨與殿下相識太晚,否則也不能讓溫圩佔了便宜,當上了大師兄。」
他又問寧安溫圩是怎麼拜師的。
寧安也沒有瞞著,便把醫治瘧疾時候的事說了,又讓杜如初不要向外透露溫圩與他的關係。
二人又閑聊了一陣,出了工坊。
杜如初拜師之後,自覺與寧安更為親密,不斷央求寧安傳授他一些真才實學。
寧安也小露一手,路上同他講了一些最為基礎物理化學概念,也就相當於現今的小學生科普。
譬如天上的雨雪是如何形成的。
又舉了裝冰水的被子外面會凝聚水珠佐證。
杜如初震驚地伸長舌頭,半晌縮不回去。
長安城的富貴人家常在冬季在地窖儲存冰塊,夏季拿出來解暑。
他的確見過這一現象,但從來沒有思考過為什麼。
寧安這麼一講,無異於給他看見了一個新天地。
他向來不喜歡四書五經,但東海王向他展示的神秘世界,卻讓他不斷深深陷入其中。
直到寧安到了他住的院子,見到了魯休,他才終於回過神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