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師傅心理素質不行啊
朱厚照已是不願在聽下去了,出言打斷到:「楊師傅以為大明千秋萬世只在皇帝做個明君,拱垂而治就可,但本宮以為,天下要安定,大明要千秋萬世還有更重要的兩件東西,那楊師傅知道本宮說的是什麼呢?」
被打斷的楊廷和有些尷尬的看著朱厚照,被自己學生反駁本就是個很尷尬的事情,更何況自己是天之驕子的翰林,被不學無術的太子否定,滋味更甚啊。
朱厚照絲毫沒有理會楊廷和,繼續說到:「本宮學會了治理天下的兩樣東西,不是什麼仁義道德,之乎者也,一樣是利益,一樣是暴力。」
「什麼」,楊廷和不可置信的瞪大眼睛,朱厚照此番話,對於一向以仁義道德勸諫君王,重義輕利的清流來說不亞於誅心之言。
朱厚照卻是故作單純:「難道不是嗎,楊師傅,帝王治理天下靠的難道不是這兩樣東西?」
楊廷和怒不可遏,他是清流,是大公無私,一心為民的象徵,怎麼可能圖利呢。
楊廷和一時間有些失態:「一片胡言亂語,是誰告訴殿下的,此等歪門邪理,切切不可誤了殿下。」
朱厚照卻是不慌不忙說到:「楊師傅,本宮認為很有道理啊。
這利益,可以是名望錢財,可以是任何東西,每個人需求不同,自然了,說好的利益各不相同。
對於斗升小民來說,所求的不過是太平日子,要的是老婆孩子熱炕頭。
對於讀書人來說,所求的不過是金榜題名,要的是學成賣於帝王家。
對於商賈來說,所求的是人前富貴,奢華享受,要的是日入斗金。
對於朝中百官來說,所求的是更大一頂的官帽,要是的步步高升。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些道理,司馬遷早就說過了。
可是誰能決定這一切呢?
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某非王臣,其實皇帝就是天下人承認的關係,天下人臣服他,將一切利益由他劃分,為什麼?
因為皇帝手上有百萬帶甲之士,這就是暴力。
沒有暴力,高皇帝憑什麼舉起義旗,推翻蒙元?
高皇帝靠的不是滿口仁義道德,正如高皇帝自己詩中所寫: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
高皇帝建立大明以後,同樣也是利益,天下人打不了仗了,於是,手握百萬軍馬的高皇帝理所應當成為了皇帝,也就到了如今。
好了,這些說的太遠了,就說說近的,就比如,楊師傅吧。
楊師傅教導本宮,教授本宮讀書,大了說,是教會了本宮禮義廉恥,為天下人教導儲君。
可是,難道楊師傅沒有獲利嗎?天下人都心知肚明,東宮府邸的各位大人日後都是潛邸之人,是本宮登基以後穩住朝廷的不二人選,所以楊師傅的利,就是日後的高高官位啊,不知本宮說的對不對啊,楊師傅?
朱厚照已經把住了節奏,最後補刀到:「本宮看了太祖實錄還在想呢,為何太祖年間就沒有這麼多官員去宮門口下跪,每日嚷嚷這要為民請命,死不足惜,難不成那個時候的大明官員都不懂禮?
後來本宮明白了,哭門也好,嚷嚷這自己死不足惜也好,都是把住了皇帝不敢讓自己去死,給自己博一個名聲罷了。
要是在洪武朝啊,若是以太祖的性子來,你要是敢說要觸柱而死來威脅,你今日就是想不死都不行啊。」
楊廷和一時臉色又白又紅,有些事,知道但是不能點破,尤其是如今,理教盛行的大明,讀書人的事,怎麼能如此粗俗?
對於清流而言,滿口仁義道德,開口閉口就是為萬民如何,至於刺頭,不是沒有,一般來說,這樣的人都是要在組織內部處理掉的,你小子懂太多了,不行,殺了祭天。
可萬一這個人是動不了的呢,就比如,朱厚照?
而朱厚照最後拿出太祖舊事,就是指責當今朝廷中的清流皆是些沽名釣譽之徒。
清流中誰是代表人物,自然是東宮詹事府的詹事楊廷和了。
楊廷和何等聰明,哪能聽不出來,自己是又氣又急,卻又是無可奈何,一時間急火攻心竟是暈了過去。
門外的小太監聽到殿內動靜,大著膽子偷偷一看,見楊詹事昏倒在地,也是嚇壞了,急忙喊人將楊廷和送往太醫院。
朱厚照嘴角一笑,楊廷和的本事,若是真正的辯論,十個自己都不是他的對手,可問題就在於,自己是太子,楊廷和不敢,也不能和自己詭辯,而自己說的,都是後世經過檢驗的結論,開玩笑,你楊廷和再怎麼逆天,能比馬克思理論還強?
嘿嘿,也就是現在的楊廷和,若是十幾年後的那位首輔大人,恐怕就沒有這麼好對付了。
劉瑾探頭探腦的摸進殿來,聽說太子這次把楊廷和直接整暈了,進來時看著太子鬼魅一笑,一陣頭皮發麻。
朱厚照不慌不忙的帶著劉瑾回到寢宮,自己要回去取一樣東西,相信很快父皇就會詔見自己了,自己可不打無準備之仗。
很快,東宮這裡的事情就有人慌不擇路往暖閣報去。
暖閣,此時的弘治皇帝正在和劉健,謝遷,李東陽正在商討漕糧一事,這時,一個小太監慌慌張張跑進殿來,跪倒在地,惶恐開口:「陛下,不好了,楊廷和楊大人昏倒過去了,現在在太醫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