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軟弱
第625章軟弱
長安。
天子就食之後,長安城也就稍微冷清了幾日,開春之後很快又漸漸熱鬧了起來。
因絲綢之路已重新暢通,西域的商旅絡繹不絕地又趕來大唐。
這完全是盛世光景了,若沒有朝廷變法,以及因變法而引發的一系列動亂,已可謂是中興之象。
正興六年,四月暮春,十王宅中,延王李玢接見了一個於他而言十分重要的客人,李棲筠。
李棲筠是天寶七載的進士,與薛白同榜,他出身不凡,是趙郡李氏嫡支,自身又才幹出眾,此前在防秋的戰場以及收服僕固懷恩一事上立下功勞,官任刑部侍郎,離拜相已只有一步之遙。
這樣一個人物,表態願意扶李玢登上皇位,自是讓李玢歡喜不已,對他以「先生」呼之。
「先生今日來,可是有好消息?」
上一次,李棲筠已對李玢說了,諸公卿有包圍洛陽逼宮的計劃,此事一成,薛白或許會退位。
李玢是李隆基的第二十子,在兄弟中的排行雖然很靠後,架不住他的兄長們死得多,如今他已算是諸王之中年長而有威信者,兒子生得也多,是繼位的有力人選,難免心懷期待。
「好消息。」
李棲筠開口就是利落的三個字,李玢聽了,不由自主地溢出了笑意來。
「薛逆已經承認了,他並非李倩,乃冒充皇嗣,篡謀社稷。」李棲筠說罷,執禮道:「臣請大王入大明宮宣政。」
李玢大喜,道:「他承認了?!太好了。」
之後,他想到前幾日郭子儀的態度並不是很支持他,不由問道:「先生,我如今進了宮,郭子儀不會認為我謀反吧?」
「大王放心,郭公已表了態。」
李玢心想,看來是洛陽大局已定,所以連郭子儀也堅定了態度。
他忙不迭以宰相之職託付李棲筠,自稱沒有德行,往後大唐治理還需拜託李相公。
之後,自然是歡歡喜喜地命人收拾行李準備入主大明宮。
這十王宅,他早都住夠了。
李玢子女眾多,沒成年的如今尚有二十多人,隊伍浩浩蕩蕩,引得百姓紛紛圍觀。
這情形讓李玢志得意滿,還與妻子笑語道:「大唐子民這是在瞻仰天子啊。」
他從丹鳳門入了大明宮,自去安頓家小,那邊李棲筠則往政事堂去與一眾大臣商議後續之事。
李玢年幼時也曾在大明宮長大,此番回來,感受大不同,他先是到蓬萊殿看了。
蓬萊殿是薛白即位以後的起居之處,是個「工」字型的殿宇,前殿作為召見臣子、商議國事之用,後殿也擺著桌案與書架,作為處理機要、批閱奏摺的地方,屏風后還擺了一個床榻。
因堆放的書籍文書過多,殿內瀰漫著一股紙墨的氣味,雖不難聞,但李玢不喜歡。
他喜歡那種奢侈、艷麗的風格,此處都沒有任何擺設,透著股清冷感。
「得重新修繕啊。」
他自語地感慨了一句,在腦海里構思著要如何布置。
得把他的四方桌搬過來,每天打骨牌。
忽然,他的兒子李偃快步跑來,有些慌亂地嚷道:「父王!」
李玢皺起了眉,不耐煩地道:「嚷什麼?你住到少陽院去,莫與兄弟們爭搶宮殿。」
這句話雖是以斥責的語氣說的,實則卻是一個極大的獎賞,也就是他要冊封李偃為太子。
然而,李偃並未像預想中那樣狂喜,而是湊到身邊,神神叨叨地說起來。
「孩兒方才聽人說,薛逆把那些反對他的公卿殺光了……」
「道聽途說,胡言亂語!」
李玢喝叱了一句。
他搖了搖頭,認為兒子太不爭氣,沒有自己的判斷,連謠言都分辨不出來。
「薛逆已經招供了,他並非皇嗣。既然能招供,自然是已經走到窮途末路了。」
「父王,他不是招供了,而是當眾承認了。」
「這是何意?」
「他……他就是反了大唐了!」李偃也不知該如何解釋,揮舞了一下手臂,道:「他把忠於大唐的公卿都殺光了,要提兵殺回長安了!」
這種事太過荒謬,李玢根本不信。
「李先生並未如此說過,你的消息難道還能比他更准嗎?!」
「父王你看這個。」李偃不由分說,把一張報紙塞在了李玢手裡。
李玢看了不由一愣,心想為何李棲筠根本沒說。
莫非是此事有很大的危險?~~「事到如今,唯有興兵討伐一途了。」
李棲筠神色鄭重地看著郭子儀,道:「他既坦白自己不是李氏子孫,形如武氏篡唐,我等豈可姑息?」
郭子儀撫須不語,眼神里始終帶著思量之色。
「郭公到底還在猶豫什麼?」李棲筠問道。
「並非猶豫。」郭子儀終於開了口,卻是給了他一個意料之外的回答,「老夫是在考慮,該如何才能勝啊。」
「只要郭公統兵東進,豈有不勝之理?」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不談老夫麾下士卒的糧餉,長安的糧草尚且要仰賴東都供給,無錢無糧,如何興兵啊。」
「薛逆既失民心大義,轉瞬即敗,郭公又何愁錢糧?」
「依軍中慣例,兵馬離開駐地,支援他處,須給糧三倍,長安倉庫里豈拿得出?」
李棲筠道:「我定為郭公籌措。」
「不急。」郭子儀抬手擺了擺,道:「老夫已派人打探,想必消息很快就回來了。」
李棲筠還是不停勸說。
這件事他是站在大義的立場上,而薛白也確實做得太過份,郭子儀根本沒有拒絕的理由。
最後,李棲筠道:「今日延王已入主大明宮,郭公若是還想尊薛逆為天子,在他眼裡,你已是叛逆。」
郭子儀微微苦笑,嘆道:「老夫豈是在意這等個人前程?」
「那好,郭公深受大唐厚恩,想必也不忍看亂臣賊子傾覆社稷?」
不論如何,話說到這等地步,郭子儀也只能答應下來。
「好。」
他是個很聰明圓滑的人,能夠早早就洞察到危險,也能想出各種自保的方法。但同時他也是個很純粹的人,當只有忠或不忠可以選擇的時候,他一定會選擇忠於李唐。
既做出了選擇,郭子儀立即堅定了起來,招過親兵,吩咐道:「你去請仆固瑒來。」
「喏。」
「紙筆來,我寫封親筆信給封常清、李光弼等人。」
眼看郭子儀如此,李棲筠頓感欣慰,說大唐有如此良將,何愁不能恢復正統。
他以武周比喻薛白,卻沒有把郭子儀比作討伐武氏的李敬業,因為李敬業最終兵敗身死了;他也沒把郭子儀比作逼武則天退位的神龍政變主謀者張柬之,因張柬之最後也沒有好下場。
他們只是沉默著,帶著堅毅決絕的態度聯絡天下義士舉事。
正此時,李玢趕了過來。
「先生,我聽聞薛逆大肆殺害忠臣義士,可是真的?」
李棲筠之前怕嚇到李玢,因此沒說,打算等李玢正式登基之後再說。
現在見李玢已知曉了,李棲筠當即義憤填膺道:「不錯,薛逆倒行逆施、殘害忠良,人神共憤。」
「可他還沒有敗亡啊。」
「他早晚必敗。」李棲筠道:「只請延王先行登基,然後詔告天下薛逆之大罪,調兵任帥,討伐此獠。」
這就和李玢的設想完全不同了。
他本以為薛白已經敗亡了,自己是撿了個現成的,不必承擔什麼風險。
可若是要讓他與薛白打仗,那這與他自己打天下有何區別?他要是願意費這個力氣,還不如之前參與到儲位之爭里。
快到手的皇位,李玢自然也捨不得讓出去,不由還是問了一句。
「真能滅了薛逆?」
沒等到回答,此時恰好是郭子儀的兒子郭晞快步進來,也沒向他行禮,而是直接走到郭子儀身邊耳語了一句。
肉見可眼地,郭子儀的眼神凝重了起來。
李玢不由緊張,問道:「出了什麼事。」
「大王不必驚慮。」
「不是,有什麼是我不能聽的?你們勸進我為天子,卻事事瞞著我?」
郭子儀這才不瞞李玢,開口道:「洛陽那邊,調了范陽的兵馬南下。」
「就是說,薛逆已經派兵來打我們了?」李玢道,「那我們呢?我們的兵馬在哪?」
李棲筠道:「大王不必著急,關中世族都會支持大王,但事要一步一步做,需大王先登基,方名正言順。」
「薛逆都殺到眼前了,還在一步一步?」李玢道,「就說我們何時能調齊兵馬打敗他?」
李棲筠有些不耐煩他這些愚蠢的問題了,也不回答,只說他們會安排。
李玢什麼都問不出來,不由越來越驚恐。
漸漸地,他的野心與貪念被恐懼壓了下去,終於爆發出來。
「這個皇帝我不當了,你們找別人吧。」
說罷,李玢轉身就走。
他想過了,當了皇帝未必有他現在天天打骨牌、看戲曲的生活來得快活,那何必冒那麼大的風險?
什麼「薛逆篡謀李氏社稷」的話,他嚷起來的時候大聲,其實心裡屁都不信。薛白若不是李倩?憑一介賤籍能中狀元?能一路青雲直上?狗屁。
什麼骨牌、炒菜、戲曲,各種各樣的東西能是一個官奴想出來的嗎?那必是玄宗皇帝暗中安排的,目的就是為了把李瑛這個兒子扶上儲君之位。
李玢心裡和明鏡一樣,之前是以為對自己有利才說些鬼話,現在領悟了。
「且慢!」
李棲筠喝了一聲,當即有兩個士卒搶上,攔住李玢。
「做什麼?我不和你們玩了,放我走。」
「大王難道以為天子之位是由你隨心所欲的嗎?」
李玢訝道:「你是何意?我不想當了,你還能強迫我當皇帝不成?」
「請大王準備登基。」
李棲筠直截了當地應了一句,讓人把李玢帶走。
他竟是真的強迫李玢當皇帝。
李玢不敢相信世上竟有這般荒唐之事,愣了好一會才反應過來,人已被帶出了一段距離。
「李棲筠!我算是看明白了,你根本就是為了趙郡李氏的利益,算計利用我。聽好了,我不會跟你造反的!」
這些話,正是李玢心裡對局勢的判斷,李棲筠越是強迫他,他越是確定。
於是他越來越恐慌,覺得自己是被綁上賊船了。
「都聽好了,我李玢並沒有想造反!一切都是李棲筠強迫我的,他才是反賊!」
出了政事堂之後的一路上,李玢都在不停地嚷著。
在他心裡,李倩怎麼可能承認自己不是皇嗣,那必然是那些因新法觸動利益的世族公卿們的誣陷,都是騙人的話。
他得儘快與這些人劃清界限。
「都聽到了嗎?我沒有想要當皇帝,都是被逼的……」
李玢的聲音越來越遠,郭子儀不由憂慮,道:「延王尚且如此,這一仗就更不好打了。」
李棲筠道:「郭公放心,我們有關隴世家們的支持。」
~~數日之後,一封聖旨便擺在了李棲筠的面前。
那是薛白從洛陽發來的,稱御駕很快就要回歸長安,讓留守西京的諸臣們準備迎駕。
接著,話鋒一轉,說洛陽有一些人造反,問長安是否有餘孽。
對於李棲筠而言,這封聖旨更像是一道檄文,是薛白給留在長安的反對者們的戰書。
所謂的「迎駕」,更像是天子御駕親征的第一戰。
「讓仆固瑒為先鋒,前往『迎駕』,如何?」李棲筠向郭子儀問道。
「不可。」
「為何?」
郭子儀搖頭嘆息,道:「仆固瑒不願隨我等舉事。」
「怎麼會?」
李棲筠大為詫異。
在他看來,仆固瑒曾因為承襲節度使之位不成而對薛白頗有怨言,是長安城中最反對薛白的武將。
郭子儀道:「他說,過去他追隨忠王時,世人皆信雍王是皇嗣。如今忠王已死,世人反不信雍王了。真真假假,他不在乎,他過得遠比以前快活。」
「看來他如傳聞所言,到了長安之後只顧花天酒地。」李棲筠道,「他往後必會後悔此番沒能立下從龍之功。」
「是啊。」
郭子儀思慮著,之後點他的兒子郭晞為先鋒,在長安城「迎駕」。
郭晞卻沒有像平時那樣痛快地領命,而是問道:「阿爺,迎駕之後如何做?攻過去嗎?」
事到如今,他似乎還沒有做好與當今的天子兵戎相見的心理準備。
郭子儀卻很果斷,點了點頭。
~~李玢的登基事宜已經準備好了,選了個良辰吉日,原打算就在這幾天進行大典,卻被薛白突如其來返程打斷了。
換言之,他還不是皇帝,而是一個被幽禁在大明宮裡的囚徒。
這種情況下,長安權貴們面對薛白就顯得措手不及。
名義未正,糧草未籌集,兵馬也未徵調……說白了,就是不堅決。
到了迎駕的前一日,關隴權貴們商議此事,有人竟是提出了一個讓李棲筠覺得很可笑的建議——
「何不再與天子談一談,勸他恢復李姓,停止變法。」
「事到如今,你們竟懷著這等僥倖?」李棲筠很生氣,因為說出這等軟弱之言的正是他的族人。
「不然如何?真要在長安打起來不成?多少百姓要因此遭殃?!」
李棲筠本是得天子信任、前途無量的重臣,拜相即在眼前,正是這些族人苦口婆心地勸說他反對新法。彼時,李棲筠並不想反對薛白,只希望此事能徐徐圖之。
是薛白在乾元門大開殺戒,且拋棄李姓的行為徹底激怒了他,使他走上了擁立李玢這一條路。
結果倒好,這種時候,那些一開始慫恿他的人膽怯了,退縮了。
「你們能勸服他嗎?」李棲筠道:「那麼多公卿大臣率部逼到了明堂前,尚且沒能勸動他一絲一毫,你等還如何勸,以命相勸?」
「此番想必是不同的,畢竟李泌李長源在他身邊。我看,這幾日東都來的詔書,語氣已溫和許多。」
李棲筠心知,這些人無非是怕死,也怕戰亂殃及了他們的田畝。
可惜晚了,天子已當眾承認了不是李唐皇嗣,覆水難收,豈還有回頭的可能?「莫因幾封詔書便放鬆了警惕,或許這恰是薛逆的伎倆,若不想洛陽的慘案重演,唯有奮起反抗。」
李棲筠堅定了眾人的決心,他知道他們沒有退路了。
……
次日,長安城郊,灞上。
一桿桿旗幟迎風招展,上面寫的全是一個個「唐」字。
為了威懾薛白,甚至是拒薛白於城外。郭子儀特意把他麾下的精兵帶了出來,盔甲齊整地列陣於灞水邊,彷彿是要迎敵。
這些都是西邊的防秋兵,今日人數有上萬人,聲勢浩大。
而在他們身後,長安城城門緊閉,防備森嚴。
郭晞根本不知道自己這邊要達成什麼樣的目的,是勸那一意孤行的天子回心轉意,還是乾脆平定薛逆。
於是,他再一次詢問郭子儀,希望確定此事。
「戰。」
郭子儀此前或許還有猶豫,但他是越到關鍵時刻越果斷的人。
尤其是在戰場上,他已摒棄了一切雜念。
漸漸地,前方有快馬狂奔回來,打出信旗,表示東邊有大股兵馬來了。
沒過多久,震耳欲聾的馬蹄聲就傳了過來,大地都在顫抖。
郭子儀舉起千里鏡看去,能看到那漫天的塵煙中一大隊騎兵策馬而來,看旗號是范陽軍。
當年,薛白曾在此抵禦范陽叛軍。誰能想到,有朝一日,卻是薛白親率著范陽叛軍捲土重來。
郭子儀不認為是世事弄人,認為是薛白在權力中迷失了那顆守護大唐社稷的本心。
「禦敵!」
迎接薛白的並非是任何鼓樂,而是軍中的號角聲。
「嗚——」
士卒們紛紛張弓搭箭,舉起長矛。
漸漸地,薛白的御駕出現在了灞水對岸,與郭子儀隔河相峙。
郭子儀當即派人過河表明他的態度。
那使者是他的六女婿,名為張邕,相貌堂堂,有風骨而能言善辯。
張邕過了河,也不懼那殺氣衝天的兵馬,徑直到御前求見,很快便被士卒帶去見薛白。
薛白卻是一身戎裝,騎於駿馬之上,完全是御駕親征的架勢。
「微臣張邕,前來迎駕。」
「既是迎駕,為何張弓搭箭,兵戈相向啊?」
張邕道:「長安官民得知陛下回朝,皆萬分欣喜。只是,前些時日,有謠言稱陛下不是陛下,人心惶惶,因此,郭公命微臣前來確認。」
「不錯,朕已詔告天下,朕並非李唐皇嗣,你待如何?」
張邕一愣,他方才其實是給了薛白一個台階下。
原以為在郭子儀的兵戈面前,在關隴貴族眾志成城面前,薛白能感受到壓力,放棄那一意孤行的倔強,稍作妥協。
沒想到,就像是踢到了一塊硬石頭般。
但張邕是個很聰明的人,措手不及的情形下還是馬上就有了應對。
「陛下說的是氣話。」
張邕顯出一個得體的笑容,道:「想必是一些不開眼的臣子惹怒了陛下,使陛下正話反說,臣請陛下息怒。」
但他是來替郭子儀錶態的,不能只是這樣不停地妥協。
「只是,郭公是個刻板的人,非要確認此事,他肩負守土之責,不能放反叛大唐的叛逆進入長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