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對立的兩種立場

第三百零九章 對立的兩種立場

「希臘還需要時間,因此當前,希臘政府的立場,還是中立」君士坦丁再一次重申道。

「馬其頓地區的開發和建設需要鞏固,我們的軍工物資的生產,以及民眾的厭戰情緒,你知道,我們的民眾1912年,1913年連續參與了兩場戰爭,這些都需要時間緩解」

說到這裡,君士坦丁想到了一個更關鍵的問題,急忙問道:「你和英國大使既然談到了希臘參戰的問題,甚至英國人都提出了色雷斯的條件,首相有沒有詢問他們,戰後海峽的歸屬權問題」

維尼澤洛斯搖搖頭,臉上透露出幾分落寞,顯然對英國大使的條件也不是太滿意。

「自然涉及到了,可是他轉開了話題,沒有就希臘參戰的問題繼續深入,除了色雷斯,用大使的話來說,我沒有被授予色雷斯之外的許可權」

「國際局勢也尚不成熟,即便希臘要參戰,那也要協約國方面拿出更多的籌碼來,他們明顯缺乏誠意」君士坦丁意有所指地說道。

「我知道,一直以來,你和英國人走得很近,那你也應該知道,英國人的條件也只是試探我們希臘的口風罷了,就像你說的,協約國應該締結了瓜分奧斯曼帝國的協議,而我們希臘連知情權都沒有」

維尼澤洛斯身位希臘的首相,自從他任職首相以來,延續了希臘外交一貫的傳統,親近英國。

即便君士坦丁聯想到原時空中英國頻繁地干涉希臘的內政,為了推動希臘參戰,導致君士坦丁國王與維尼澤洛斯這個首相,以及圍繞在兩人周圍的保皇黨和自由黨,兩派水火不容,撕裂了整個希臘統治階層,君士坦丁依然沒有對此干涉。

維尼澤洛斯出色地完成了外交大臣的職責,在英國倫敦政壇,朋友眾多。

大概是由於共同的出身和經歷,維尼澤洛斯與英國現任的財政大臣勞合·喬治建立了深厚友誼。

勞合·喬治也是平民出身,職業同樣為律師,然後進入政壇之後平步青雲,現在已經是英國的財政大臣了。

如果君士坦丁沒記錯,勞合·喬治應該就是英國的下一任首相,1916年擔任英國首相。

維尼澤洛斯的履歷,和勞合喬治很相像,也是出身克里特島的平民,後來進入雅典大學學習法律,獲取了律師執業資格,之後同樣成為了律師,在克里特島領導革命,之後進入政壇。

當然,現在維尼澤洛斯已經是希臘首相了。(當時克里特島還是奧斯曼帝國的領土)

根據君士坦丁的了解,兩人不但經歷相似,就連政治觀點也相仿。

為了挽救英國岌岌可危的財政,以及應付英德海軍造艦競賽,勞合喬治大刀闊斧地向英國人富人開刀,提出增收財產稅,遺產稅,煙酒稅,土地稅等。

而在維尼澤洛斯上台之後,為了緩解希臘的財政緊張狀況,也採取了相似的稅收政策,包括之前希臘的稅收改革為累進位稅,本質上也是向富人增加稅收的。

君士坦丁猜測,正是因為兩人之間的相似,才能讓原歷史時空中,身為英國首相的勞合·喬治,竭力支持維尼澤洛斯領導下的希臘參與希土戰爭。

君士坦丁很看重兩人之間的私人關係。

雖然說起來有點丟臉,但是現在的英國,確實是世界霸主,作為一個有火藥桶之稱的巴爾幹半島的中小國家,是希臘更需要巴結英國。

實力弱小的國家,更需要搞好外交工作。

就像日俄戰爭中的日本,一個亞洲的落後國家,跑到英國金融界籌集資金,後來又到美國。

(日俄戰爭中,日本由於戰爭耗資巨大,想法設法進行國際貸款)

如果不是英日同盟條約的簽署,倫敦金融界怎麼可能會向日本貸款。

日本是英國的盟友,在當時那就是日本最顯眼的身份。

所以,君士坦丁很看重維尼澤洛斯,在英國政壇,尤其是與勞合·喬治的私人關係。

「相比希臘,顯然俄國的地位對協約國更加重要」

君士坦丁提醒維尼澤洛斯道。

作為協約國中重要的意願,俄國在協約國體系中,負責在東線牽制德國軍隊,對付奧匈帝國的重任。

雖然君士坦丁猜測不到協約國三國關於瓜分奧斯曼帝國的協議具體的內容。

但是俄國人的要求,一定與黑海海峽有關。

而希臘緊鄰達達尼爾海峽,一旦參戰,同樣會對奧斯曼帝國的海峽歸屬問題提出要求,這是不可避免的。

達達尼爾-博斯普魯斯海峽沿岸生活著數量眾多的希臘人,希臘人與海峽又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希臘提出這樣的要求,也是合情合理的。

「我們的訴求,與俄國相抵觸,考慮到俄國的態度,英法雙方自然也不會那麼積極,對於希臘來說,也是一則隱憂」居士坦丁也有些無奈地說道。

這恐怕也是歷史上,為何希臘打定主意要中立的重要原因。

英法一方面打算讓希臘加入到協約國一方參戰,另一方面又沒有優厚的條件。

希臘人怎麼可能願意加入到戰爭中。

德國人為了讓保加利亞參戰,可是承諾了一大堆,馬其頓,色雷斯,塞爾維亞與保加利亞交界處,羅馬尼亞參戰之後,還讓保加利亞獲得了羅馬尼亞的部分領土。

聽到君士坦丁談論希臘與俄國目標相同,維尼澤洛斯也有些頭疼,這也是希臘參戰的一大障礙。

希臘參戰之後壓力重大,面臨著幾個方向的戰事,可是協約國又給不出令希臘動心的條件。

「總之,你可以和協約國方面繼續接觸,盡量爭取對希臘有利的條件,也可以向外界表露站在協約國一方的態度」居士坦丁對維尼澤洛斯說道。

維尼澤洛斯聽道君士坦丁的指點,有些詫異:「那王儲殿下,您呢?」

「我,以及我所代表的希臘王室,在這場戰爭中的觀點,則是主張希臘保持中立」君士坦丁指著自己說道。

「隨著戰爭的持續,兩方陣營對於巴爾幹各國的爭奪更加激烈,希臘夾雜其中,左右為難」

「這樣可以緩和與兩大陣營的關係,短時間內,不至於得罪哪一方,盡量多為希臘爭取一些時間,這樣軍隊也有更多的時間用於戰爭準備」

君士坦丁的方法,無非就是兩邊都不得罪,典型的牆頭草,兩邊倒。

「以後兩大陣營的外交官們在拉攏希臘時,總是會不斷地詢問我們的態度,到時候我們就這樣應對吧」

歷史上,希臘也是這麼乾的。

王室主張中立,首相要求參與到協約國一方參戰。

雖然人們不免對歷史上希臘人的懦弱感到嗤之以鼻,感覺太慫,但是,從最終希臘在一戰中的付出和收穫來看,希臘大賺。

原歷史時空中,希臘1917年參戰,打了幾個月,第一次世界大戰就結束了,然後希臘人獲得了色雷斯和士麥那附近的土地。

相比之下,義大利1915年參戰,羅馬尼亞1916年參戰,相比希臘那是早早地加入到了戰局。

結果羅馬尼亞四個月就被滅了國,雖然後來協約國戰敗,羅馬尼亞得到了奧匈帝國的特蘭西瓦尼亞作為補償,但國家畢竟經歷了一次滅國浩劫,被同盟國佔領了兩年多時間,被搜颳走了無數的物資,損失慘重。

義大利,額,義大利在一戰中的戰果,渺小得根本記不住。

相比之下,歷史上希臘在巴爾幹國家中,應該是損失最小的國家了,成果卻很可觀。

雖然希臘王室在戰爭中,因為執意保持中立,而被人稱呼為精德,所謂希臘國王君士坦丁,因為娶了德國的公主,所以偏向德國。

這個理由說服力未免太過牽強。

如果按照這種理論,那一戰根本打不起來:威廉二世和尼古拉二世還是表兄弟呢,而且私下裡關係還不錯。

也沒見德國和俄國免除刀劍相向的結局呀。

英國女王維多利亞,還是威廉二世的姥姥呢。

歷史上希臘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投入小,收益大,希臘王室主張的中立,也有一份功勞。

否則按照維尼澤洛斯的主張,希臘會在1915年,就參戰了。

維尼澤洛斯表情凝重地考慮著君士坦丁的主張,也認為對希臘確實有利,因此贊同地點點頭。

·······

透過窗檯,君士坦丁目送載著維尼澤洛斯的小汽車,緩緩駛出莊園的大門,最終消失不見,臉上的表情嚴肅。

走進房間的蘇菲王儲妃,看到君士坦丁的樣子,關切地問道:「你怎麼了?」

君士坦丁將自己與維尼澤洛斯分別執不同態度應付同盟國協約國的事情告訴了她。

「這不是挺好的么,雖然政見不同,但是你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熱愛著希臘」蘇菲開解君士坦丁道。

注意到君士坦丁臉上的凝重絲毫沒有緩解:「你是不是有什麼別的擔心?」

「自從維尼澤洛斯上任以來,成果累累,他在政壇上深孚眾望,他領導的自由黨實力越來越龐大,已經是希臘議會中第一大黨派了,希臘政壇上越來越多的官員,出自維尼澤洛斯的自由黨,不少投機的政客們,為了利益和前途,不斷投身維尼澤洛斯旗下,加入自由黨」君士坦丁話題一轉,與蘇菲聊起了希臘議會的情況。

「其他黨派為了與自由黨相抗衡,也就是與維尼澤洛斯政見不合的議員們,組織在一起逐,現在也形成了一股勢力強大的政黨,也就是人民黨」君士坦丁沉悶地繼續介紹。

蘇菲只是仔細地聆聽,充當一個好的傾訴者,任由君士坦丁陳述。

「自由黨與人民黨,現在是希臘議會中最大的兩個政黨,爭鬥的非常激烈」

看到蘇菲臉上透漏出的迷惘,君士坦丁解釋道:「本來政壇上政客們彼此攻軒爭鬥,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可是我擔心這兩黨的爭鬥,會與希臘現在的處境發生共振,最終導致希臘國內黨派矛盾加劇」

自由黨在維尼澤洛斯的領導下,政治宗旨很明確,就是主張向富人階層多徵稅,為工人和農民階層提供更多的福利,建立保險制度。

自由黨的主張,自然引起了大地主和資產階級的反對,畢竟自由黨可是要從他們口袋裡多掏錢,來補貼其他階層,怎麼可能心甘情願地同意。

人民黨的主張與自由黨針鋒相對,提倡政府不要主動干預經濟,減稅降低企業的負擔,反對福利政策,認為這會導致希臘人民變得懶惰。

人民黨自然獲得了希臘富裕階層的支持。

例如前剛果總督班寧,返回希臘之後,就加入到了人民黨中,成為了一名議員。

還有很多和班寧一樣的貴族,也加入了人民黨中。

現在的希臘貴族們,不但有王室賜予的封地,還有紫袍基金會中不菲的分紅,顯然是屬於希臘的富裕階層。

紫袍基金會的運作非常順利,現在每年用於分紅的錢,基本都在兩千多萬德拉克馬以上,由於希臘的貴族人數並不多,只有十幾人,因此每人獲得的金錢數字十分有誘惑力。

因此議會中的議員們,也把人民黨稱作保皇黨。

關於君士坦丁的中立立場,在希臘社會中行業很有影響力,有很多人贊同。

比如希臘的大地主和資產階層,也及時代表富裕階層的人民黨,也主張保持中立,不要陷入到兩大陣營的慘烈戰爭中去。

希臘參戰無意會因影響這些人的財產和生意。

貴族們當中,也不乏支持中立立場的。

他們的緣由更加複雜,不願意同同盟國一方,尤其是德國軍隊作戰。

德國軍隊實力強大是一方面,還有就是希臘陸軍中的一部分軍官親德。

因為希臘和德國的關係一直不錯,希臘陸軍中不少軍官曾經在德國學習和短暫服役。

這部分人同樣也傾向於人民黨的中立。

「大家看到這些貴族議員們的舉動,想當然地誤認為是我在背後支持人民黨,打壓維尼澤洛斯首相,以及他領導下的自由黨」君士坦丁悄悄向蘇菲抱怨道。

「而人民黨為了增強自己的聲勢,也默認了這種說法」

君士坦丁又不能公開撇清關係自己支持人民黨。

君士坦丁作為王儲,本身確實算是人民黨維護的富人和權貴中的一員,更別提那些加入人民黨中的貴族了。

與個人所屬階層的利益唱反調,無疑是一種蠢事。

但是君士坦丁同時又很支持維尼澤洛斯的政策,戰爭年代,政府不向富人多收稅,怎麼應付戰爭的龐大消耗。

君士坦丁擔憂雙方鬥爭太過激烈,矛盾尖銳,在同盟國與協約國拉攏希臘的國際背景下,希臘統治階層意見分裂,導致整個國家從上到下的撕裂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希臘的羅馬之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希臘的羅馬之路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零九章 對立的兩種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