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新式裝甲戰車
聽到君士坦丁願意給安德羅斯公司以重點工廠的優待,也不願意取消木頭飛機的生產,安德羅斯知道君士坦丁生產飛機的態度堅決,因此不再堅持。
「王儲殿下,您一直非常關注的可以跨越壕溝,碾壓鐵絲網的裝甲拖拉機,我們也已經取得了突破」安德羅斯想君士坦丁邀請道。
君士坦丁聽到這一消息,也很是振奮,其實相對於飛機來說,君士坦丁更重視的是坦克的研究。
自從1912年戰爭結束之後,希臘陸軍就一直在尋找可以跨越壕溝和鐵絲網的武器裝備,用以對付塹壕戰這種對於步兵來說十分血腥的戰術。
希臘陸軍在1912戰爭,以及1913年兩次巴爾幹戰爭期間,在進攻敵方部隊的陣地時,希臘陸軍中的各級軍官都注意到了這一戰爭模式強大的防禦能力。
歐洲大戰開始之後,現在法國北部的塹壕密布,從法國東部一直延伸向大西洋,讓進攻的部隊苦不堪言,也讓希臘陸軍更加重視尋找攻克塹壕的方法。
一直以來,君士坦丁對於坦克的研究工作,給予研究人員的要求特別明確,只需要安裝一門炮塔和機槍,必須可以人力360旋轉炮塔,成員4-5人,可以跨越壕溝和鐵絲網。
什麼多炮塔神教,陸地巡洋艦等等奇怪的坦克設計思路,君士坦丁都直接予以摒棄了,也避免了浪費研究人員的精力。
並不特別追求防禦堅固和火力強大,最重要的就是穩定性高,不容易出現機械故障。
雖然君士坦丁認為自己的要求並不高,但是自從安德羅斯公司的研發坦克任務立項以來,猶豫技術薄弱,以及沒有可參考的目標,研發進度一直非常緩慢。
雖然研發人員早就已經拿出了方案,只是為了達到君士坦丁以及陸軍軍官們的性能要求,一直在緊鑼密鼓地改進。
聽到安德羅斯的消息,正在飛機原型機周圍參觀的馬努吉安那斯基和幾名年輕的軍官,馬上被吸引過來。
「這次的樣車不知道性能怎麼樣?安德羅斯先生?」馬努吉安那斯基是一個對軍事技術進步很敏感的人。
身位戰場宿將的馬努吉安那斯,戰爭經驗豐富,他敏銳地感覺到,這種集機動火力和防禦與一體的特殊兵器,與古代戰場上的重騎兵很相像。
幾名一起前來的年輕軍人,都是從陸軍學院畢業后,進入軍隊服役數年的職業軍人,軍銜為中尉到上尉。
作為軍隊中的少壯派,他們年富力強,思維又活躍,同時不乏戰爭經驗,又不像那些年齡過大的老軍官,思維僵化古板,是君士坦丁與馬努吉安那斯基特意挑選出來的優秀青年軍官。
這些軍官就是希臘軍隊的首批裝甲部隊的指揮官。
「安德羅斯先生,現在歐洲戰火肆虐,留給希臘的時間可不多了,你們研發的坦克遲遲拿不出符合陸軍要求的型號」青年軍官庫蒙都羅斯急不可耐地說道。
庫蒙都羅斯曾經在希臘的騎兵中服役,可是現在的歐戰已經表明,騎兵已經不能適應戰場了,式微已經不可避免。
希臘陸軍中的騎兵,也不受軍方高層的待見。
隨著步槍,機槍和火炮的射速越來越快,讓騎兵這一曾經戰場上的主力部隊快速地退出舞台。
現在希臘軍隊仍然在服役的騎兵,幾乎都是負責偵查和追擊的次要任務,這和庫蒙都羅斯心中在戰場上縱橫馳騁的騎兵相差甚遠,在聽說陸軍高層計劃在希臘陸軍中打造機械化騎兵的消息時,馬上提交了申請書,請求前往新式騎兵部隊服役。
幾人在安德羅斯的邀請之下,來到一處面積廣闊的試驗場。
遠遠地便看到試驗場中心,停放著一輛造型奇特的履帶車。
最顯眼的是車身兩側的兩條到達車身腰部的外凸履帶,車身前部安裝帶有弧度的炮塔,尾部一條上翹的「黑尾巴」煙囪,車身前高后低。
三名試駕者佇立坦克旁,在對幾人經歷過後,打開炮塔上後部的艙蓋,進入坦克中。
安德羅斯領著幾人來到試驗場正前方的高台上,幾張桌子上排放著單筒和雙筒望遠鏡。
君士坦丁站在高台上,俯瞰真箇試驗場,注意到場地上特殊的人工地形,坑窪積水的泥地,將近一米高的土堆,兩米寬的壕溝,這些測試點之間,插上紅色的旗幟用來提示順序。
侍立在一旁的士兵,將望遠鏡遞給幾人之後,一名士兵向著坦克的方向揮舞手中的旗幟。
「王儲殿下,測試已經開始了」
實驗廠上的坦克尾巴上冒出黑煙,開始緩緩移動。
幾人和君士坦丁一樣,拿起桌子上的望遠鏡,仔細注意著坦克的行動。
「這就是你們改進成功的履帶式裝甲戰車么」君士坦丁手持望遠鏡,觀察者測驗的進行,一遍暗想道。
君士坦丁注意眼前坦克,和之前老是出問題的實驗車型有了多出的不同,這車體變得更加的高大。
依然是安德羅斯親自負責為幾人進行解說,指著試驗場上正在前進的坦克,上前為馬努吉安那斯基等人解答:「軍備部長閣下,這已經是我們現在能做到的極限了。」
「這輛履帶式裝甲戰車,處於適應複雜地形的需要,所以我們將車體拉高,現在它的高度是2.4米,為了車內空間不至於太過狹窄,因此在寬度上也有所增加,車寬達到2.5米的寬,車體整體長度達到了5·5米」
馬努吉安那斯基聽到安德羅斯的講解,驚訝地問道:「你們換了戰車的動力?」
面對馬努吉安那斯基的詢問,研發小組的主要成員卡拉里斯上前解釋道:「履帶式戰車的很多問題,都是震動傳導到發動機引起的,為此我們優化了底盤的結構,但是毛病依然很多,我們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安德羅斯繼續講解道:「我們從發動機實驗室拿到了他們最新研製的40馬力汽油機」
君士坦丁好奇地問道:「結果怎麼樣?」
這次卡拉里斯回答道:「在公路上能跑出40公里的時速,在野外能跑出18公里的時速,而且這是我們改進這輛試驗車之後的數據。」
卡拉里斯指著戰車上那門火炮繼續解釋道:「我們發現如果不降低一些炮塔的高度,那麼在使用這門火炮的時候,操作起來會很難困難。」
「尤其是還在戰車運動時顛簸非常劇烈,讓戰車的駕駛員完全沒辦法使用。」
聽到卡拉里斯的解釋,君士坦丁問道:「那麼你們在行進過程中,嘗試過急促停車射擊試過嗎?」
看到坦克非常順利地完成各各項測試,看台上的幾人向著停下來的坦克走去。
安德羅斯繼續講解道:「裝備35毫米火炮,彈藥240發,裝甲6-22mm,他的爬坡度45度,可以通過垂直牆高0.61m,跨越越壕寬1.98m,涉水深0.69m,成員兩人,分別為駕駛員和炮手,戰鬥全重7噸」
君士坦丁來到戰車旁,開始關心起其他數據:「那麼這戰車的耗油量怎麼樣,燃油裝滿之後,行駛里程有多遠」
「經過測試,這輛樣車的耗油量在公路上每公里為1.5升的汽油,在野外行駛時,每公里是1.8升。」
「我們在其在車身靠後的位置上安裝了兩個聯通的60升油箱,這可以讓其裝滿油后可以在公路跑70公里。至於在荒野中行駛,就只能跑55公里就必須加油。」
聽到安德羅斯的講解,馬努吉安那斯基感覺性能上還可以,已經滿足了軍隊方面提出的指標,於是他問起最為關心的問題,就是這種戰車的價格:「這兩戰車的採購成本是多少?」
安德羅斯和卡拉里斯對視一眼,兩人似乎在計算成本和價格。
最後還是安德羅斯上前說道:「這要看軍隊採購多少這樣的戰車?軍隊採購的數量越多,那麼我們的成本就越低」
馬努吉安那斯基打斷他們道:「軍方可以優先採購50輛裝甲戰車,想讓他們小批量地服役,在這期間你們研發團隊也要做好跟進,收集和解決軍隊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等到軍隊初期的反饋結果出現之後,才能決定具體的採購量」
這些戰車目前只是完成了實驗室的性能驗證,事實上裝甲戰車在服役之後,肯定會暴露出一大堆的問題,這些都需要設計人員和軍隊使用人員溝通交流,不斷地重複這一過程,杜絕戰車的各種隱患,之後才有可能大量投產。
安德羅斯猶豫著說道:「如果數量只有區區50輛,那麼這50輛的造價,就是每輛履帶裝甲戰車5.2萬德拉克馬的單價,至於以後軍方繼續大規模採購,價格自然會大幅度地降低」
包括君士坦丁在內,大家都吃驚與這個價格:「為什麼這麼昂貴,這價格都能採購幾輛載重卡車」
安德羅斯上前對快跳起來的庫蒙都羅斯解釋道:「庫蒙都羅斯上校,這種車輛雖然與履帶式拖拉機有相同點,但是更多的是獨有的結構,與我們現在所生產的產品差異極大,我們耗費的經費更多。這個價格只是安德羅斯的成本價了,價格在降低,我們機械廠沒生產一輛不但不賺錢,還會賠錢」
「而且這個價格只是初期的價格,等到軍隊決定大量採購之後,價格肯定會大幅度地下降的」
馬努吉安那斯基最後也只能依照這個價格向總參謀部申請預算,希望他們能夠允許採購戰車。
而庫蒙都羅斯等青年軍官,都圍在戰車周圍,大聲地討論著建立機械化騎兵部隊的意義,以及在戰術上的使用方法。
「軍方打算首先採購50輛裝甲戰車,然後組建兩個坦克營,用意摸索機械化清兵的使用方法」馬努吉安那斯基現在改和君士坦丁彙報道。
「如果德國人在戰爭爆發之前,擁有這樣的進攻性兵器,多裝備一些載重卡車,也許德國人的旋轉門計劃,就真的成功了」馬努吉安那斯基突然感慨地說道。
「說的起來真奇怪,作為歐洲大陸最強大的陸軍,德國人對於汽車在軍隊中的應用,竟然非常遲鈍,王儲殿下」一旁的庫蒙都羅斯也插話道。
「我們希臘軍隊是受限于軍隊,不能大量為軍隊列裝車輛,可是德國軍隊中使用的汽車也不多,就讓人很意外」看到大家都把視線聚集在自己身上,庫蒙都羅斯也不怯場,繼續分享著自己的觀點。
畢竟在軍隊統帥面前露臉的機會可不多。
「根據從歐洲戰場傳回的情報,德國的旋轉門計劃(施麗芬計劃),初期強大的攻勢,只能擊潰法軍右翼,卻不能殲滅,只能看著法國人和英國遠征軍有序地撤退,卻不能將其殲滅」庫蒙都羅斯繼續侃侃而談。
「德國強大的右翼攻勢,僅僅依靠士兵的兩支腳趕路,連續多天急行軍,最終精疲力盡」
「坦率地講,德國人完全沒有重視新興技術在軍隊中的應用,如果負責進攻的德軍右翼大量列裝了卡車,幫助軍隊進行快速機動,也許旋轉門計劃就真的成功了,德軍一鼓作氣攻進巴黎」
「雖然德軍使用火車進行大規模軍隊調動的技術確實很優秀,但是這畢竟是普法戰爭時期的技術了,都已經過去了將近半個世紀,德國人還在僅僅滿足於此,對於德軍來說,真正的麻煩在火車站到前線的這一段」
馬努吉安那斯基也點頭附和道「提供新的汽車,給擔任突擊矛頭使用,應達到供給給六到七個軍準備足夠的數量,如果這一方案落實,將大大提高右翼德軍的的機動性和速度,確實有可能將右翼力量薄弱的法軍殲滅」
毫無疑問,德國在鐵路技術方面處於世界第一,然而,相比之下,德皇陸軍缺乏在道路上進行戰術機動的必要裝備。
卡車的生產十分緩慢,即使施里芬強調過機動性對完成其畢生大計的重要性,卡車也從來不是德軍高層所關注的優先事項。
君士坦丁猜測原因可能是這一時期的卡車缺乏足夠的越野能力,而且通常動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