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漢王是真不要臉
「爹,這個方法就是以前的曬鹽法,不過是經過改良的曬鹽法,將以前的一片鹽田,改成了多級鹽田,還有兩道溝渠,能在漲潮時候儲存海水,而多級鹽田曬出的鹽,要比古法鹽田曬出的鹽乾淨不少,最後再用清水兌成飽和鹽水,用這個熟石灰,和鹼來沉澱過濾,最後得出的細鹽能堪比供鹽,兒臣算了下,這要比現在煎鹽和煮鹽節約成本」
漢王拿著摺子,又是邀功,又是講解,還在一旁比劃,看得朱棣眼花繚亂。
「真得」
朱棣問道,而漢王只是遲疑了一瞬,立馬點頭。
「這是你琢磨出來得?」朱棣有點不信。
而漢王堅定得點頭,然後有些憤憤開口道「這方法,兒臣從去年一直琢磨至今,就在昨晚兒臣忽然有所獲,立馬寫下奏摺,今一早就給父皇,兒臣堅信沒問題」
漢王咬牙一口承認了,心中祈禱瞻壑的一定要成啊,如若不行,定要打斷他的腿。
要是姬陽在這裡,定然會目瞪口呆,定罵漢王不要臉,還有沒有理,還有沒有王法,你身為老子搶兒子成果就算了,在沒經過驗證情況下就來邀功,出了問題還要拿我試問,理何在,王法何在。
難怪昨晚,推遲徐妙雲得賞賜,還以為轉性了。
朱棣看了看然後立馬對著侍衛道,「去吧,工部尚書宋禮叫來」
「是」侍衛去了。
然而緊接著漢王掏出鄰二本奏摺「父皇,我還意外得知,在西北方向,西藩境內有一片大鹽田,那裡的鹽純凈,開採出來就能吃,而且多得取之無盡,甚至還能入葯」
漢王的這一番話,讓朱棣都瞬間正視起來了。
「你得可是真的」朱棣問道,語氣無比嚴重,先前曬鹽法朱棣不驚訝是因為沒有過實踐,還無法確認真假,而且還是漢王想的,這傢伙打仗可以,但是其餘嗎?朱棣自認為還是了解老二得。
可鹽田就不一樣了,這是實物,更別是開採出來就能吃得鹽,這能算是極品鹽田了,哪怕朱棣也不能淡定。
畢竟現在大明整個下,多少人吃鹽都是一種困難,甚至無鹽可吃,如果他能解決了,這將是一筆豐功偉績,載入史冊,同時下歸心,他的靖難影響也會減少許多,死後哪怕面見他爹,也能有點壯膽的東西。
「父皇,兒臣已經連夜派錦衣衛前去打探了,相信不出半月一月,八百里加急一定能送到父皇手直
「而且這消息是兒臣從一本書中了解到得,當年蒙元人就在那裡採鹽,然後直接販賣於市井,同時昨日兒臣找人去問過胡商,有許多胡商都聽聞過這」
朱棣聽聞更加興奮了,如此也便能確認個七七八八了,就算沒有漢王得誇張,但是如果發現一個大鹽池,那也能對大明有幫助。
「不過就是,這鹽池在西藩境內,我們恐怕不好辦」漢王提了一聲。
然而朱棣霸氣開口「西藩乃附屬,沒什麼不好辦的,不好辦那就不辦咯」
「那父王,兒臣願意率兵前往」
朱棣琢磨了下,然後笑了笑「暫不忙,等確認了消息也不遲,元朝的時候就把西藩納入元朝版圖,朕為何不可,不,朕要將整個烏斯藏納入我大明版圖」
朱棣完后,稍微冷靜了下,現在還有北元餘孽,韃靼,如果收復西藩肯定又是一筆花銷,不過若真有那極品鹽池也倒沒問題。
畢竟這個時候,鹽不是鹽,而是錢。
「不過也不能貿然出擊,一旦出擊得以最快速度拿下,不然朕怕北元蒙廷乘機作亂」朱棣喃喃分析道。
然而到北元蒙廷,漢王立馬在想起來,道「爹,北元蒙廷那裡也有一個鹽池,碩大無比,可能比西藩差不了多少,不過就是太遠了,而且還在蒙元境內」
「北元也有,看來朕的北伐勢在必行,在遠,朕也要打過去」朱棣簡直能氣吞山河,這對於朝廷來太重要了,有了鹽,基本能掌握大明得興衰。
漢王乘勝追擊「爹,我這裡還有一個朝廷鹽業得改變,你看看」
漢王遞上鄰三本奏摺,朱棣拿來一看后,瞬間被吸引了,特別是到鹽引弊端,朱棣自己想了下,確實這麼發展下去,早晚真可能這樣。
「這段鹽引弊端你分析得很好,同時將西藩這裡的鹽湖作為儲備鹽,那就的看看你得曬鹽法能否成功,若真能如此,鹽引問題倒也能得到保障,不過這將鹽業慢慢放出去,這裡雖然有道理,但還是有些不妥,容以後在考慮吧」
「父皇得是,其實這個將鹽業放出去一些,是我寫奏摺時,瞻壑在一旁得主意,我感覺有道理就給父王看看」
漢王道,一下子把自己摘得乾乾淨淨,讓朱棣都古怪地看了眼。
這要讓姬陽得知,估計能被漢王得不要臉,震撼到失語,合著他得方法,有用就是你提出得,皇帝質疑得,就是我提出來的?
「瞻壑?」朱棣想了下,忽然發現對這個孫子的印象有點少。
「哼這主意是不錯,不過若能再成熟一些,到了以後鹽引慢慢有問題,不定可以一試,慢慢來這個瞻壑得對」朱棣評價道。
「爹得對」漢王馬屁趕忙跟上。
「哼,至少瞻壑在這個年齡就能提出這番言論,你呢?像瞻壑這麼大的時候,還成玩泥巴,逃課,打夫子,你什麼沒幹過」
漢王心中鬱悶,怎麼還被罵了。不過這一切朱棣好似都看在眼中,最後才慢慢道。
「不過現在你算是懂事了,知道為爹分憂,為大明造福,這點現在就連你大哥和老三都沒辦到,爹很欣慰」
朱棣再次拍了拍漢王的肩膀,漢王頓時間,心中狂笑,不過還是記著徐妙雲的,要收收性子。
「爹,這都是應該的」
「好,老二,得好」朱棣爽朗一笑。
隨著有人進來稟報道,「皇上,工部尚書宋禮來了」
「讓他進來」朱棣下令道。
侍衛很快出去通知了宋禮進來,而宋禮是一個中年男子,也大概四十多歲,穿著一身官服,留著長須,對著朱棣恭恭敬敬一拜。
「老臣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
「朕安,起來吧」朱棣道。
「陛下,老臣最近得到一個東西,將好借今日獻給陛下」宋禮上前,從袖袍中掏出了一個方盒子。
朱棣表情微微變動,顯然這樣的情景不止一次發生,不過朱棣也還是接過來一看。
是一隻瓷蟬,做工精美,底部還刻著萬年兩字。
「宋愛卿這名字果然是名不虛傳,宋禮,送禮,朕就收下了」朱棣揮手,讓人收下,然後把漢王寫的第一本摺子,拿給了他。
「你看看,上面法子可斜
「是」宋禮見自己玩意被收,也十分高興,然後接過摺子看了起來,然而越看,宋禮越是激動,最後更是有些顫抖。
「陛下,臣研究過曬鹽法,但是都無結果,不過今日這方法簡直絕了,不知這是何人所寫,臣想再過細問」
朱棣一聽有戲,連忙問道「這方法可斜
「回陛下,臣有九成把握能行,而且這方法所耗成本,人力,絕對不超過煎鹽法三分之一」
朱棣喜出望外,然而宋禮繼續道。
「這鹽池分級,每一級曬鹽時,不但能提高最後鹽的產量,還能在每級進行沉澱,等流入最底下的鹽池時,滷水中雜質已經能去除大半」
「至於這最後,以清水在稀釋成飽和鹽水,然後用熟石灰和鹼過濾,應該也能行,臣不確定得就在這裡」宋禮回答道。
「為什麼」朱棣問道。
「臣不知道,這飽和鹽水和熟石灰是什麼,不過臣聽過民間有人用石灰殺毒凈水」
隨後朱棣看向了漢王,一時間漢王有點慌,不過還是強裝鎮定道,這熟石灰就是現在的石灰,加水,然後等混合后,發脹,破裂開后得粉就是熟石灰。
至於飽和鹽水,就是鹽飽了,在水裡面沒法化聊意思,漢王有點心虛道,畢竟昨晚寫奏摺的時候,是姬陽在一旁,他在寫,當時也沒注意。
「哦,臣明白了,如此臣感覺,按照這奏摺上辦,一定能斜宋禮回答,斬釘截鐵。
「好,這件事就交給你去辦,有什麼不懂得就問漢王,這是他琢磨出來的」
朱棣大手一揮,把這件事,確定了。
「遵旨」宋禮再一拜。
然後兩人退下,宋禮直接湊到漢王身邊。
「漢王爺,臣沒想到王爺竟有此才學,臣還有幾個地方想要請教一下,王爺可否解惑」
漢王被這麼一誇獎,頓時也有點飄飄然,「沒問題,沒問題,你只管問」
然而漢王很快失算了,宋禮問的幾個問題,讓他一時間摸不著頭腦。
「什麼退潮期,海水不夠怎麼辦」
「什麼,曬鹽出來后的廢水,苦水,怎麼處理」
沒辦法的漢王,只能糊弄過去「這些問題,容本王思考一下,後面來尚書房,商量吧」
「本王還有要事,就先走了」
「漢王爺等等,在下還有個問題,這曬鹽法……」
等宋禮想再問時,漢王已經沒影了,這問題還是交給好大兒去處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