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3章 為天地立心
五丈原上,隨著戰鼓聲、角號聲響遏行雲,山川震動,天地為之久低昂。臨戰時那份肅殺讓人心跳加速,熱血上涌,頭皮發麻。
隨著一陣陣吶喊聲衝天而起,敵人開始一步步壓過來,他們舉著大盾,挾著長弓馬刀,排著密集的陣型推進。
五丈原上,秦州軍只能看到密密麻麻的盾牌,夏軍如同一隻只縮進殼裡的巨龜。對此,秦州軍早有準備,一個個用藤條編成、中間塞滿乾草淋上火油的巨球,火把一點,奮力一推,熊熊燃燒的巨球便沿著斜坡滾下去。
為了增加衝擊力,秦州軍還在巨球中間塞進了木頭,每個巨球重達兩百斤,四五個巨大的火球沿著斜坡飛快地滾落下去,勢不可擋,敵軍嚇得驚叫連連,四散逃避,盾陣瞬間瓦解。巨大的火球壓下去,將一個個驚慌逃竄的敵軍撞倒,大火灼燒之下,慘叫不絕。
塬上的秦州軍趁此機會,一蓬蓬箭雨騰空而起,如同疾風驟雨般射向敵人,隨著噗噗的入肉聲,斜坡上頓時哀號遍地,血染黃土。
夏軍在南邊棋盤山的進攻也很快以失敗告終,秦州軍守在山上險要之處,光是用石頭砸,就能把夏軍砸得頭破血流,夏軍想從遠處上山,一道道山壑讓他們又無法向五丈原靠近。
赫連璝很快鳴金收兵,因為這只是一輪試探性進攻,是用來試探虛實的,正常情況下,進攻方會根據試探結果採取相應的措施,比如可以在接下來的進攻中用大塊的木板擋住巨型火球的衝擊,同時改變它的滾動方向,讓它滾下一側的深溝,然而赫連璝卻採納了朶布的建議,採取了一種最極端最殘酷的應對方式:驅民為盾。
如果楊禹不忍心對手無寸鐵的百姓下死手,那夏軍就有機會隨百姓衝上五丈原。
如果楊禹不顧百姓死活,無差別打擊,那麼也就可借百姓消耗楊禹的箭矢,同時打擊塬上守軍的士氣。
赫連璝對此毫無負罪感,立即派出數千騎兵去驅趕百姓。
初戰告捷的塬上守軍沒有高興多久,便看到夏軍驅趕著數成百上千的老弱婦孺前來。
衛長安按著刀柄,怒道:「這狗娘養的赫連璝,看來是準備驅趕百姓為肉盾了,明府,咱們如何是好?」
楊禹也沒想到赫連璝會來這一招,不禁直皺眉頭,面對這種毫無人性的行為,除非你也變得毫無人性,否則真沒有太好的辦法應對。
此時塬上守軍也開始對被驅趕來的老弱婦孺指指點點,議論紛紛,特別是那兩千青壯,他們都是關中本地人,被驅趕來的老弱婦孺有一些就是他們的熟人,甚至是親人,因此情緒變得激動起來,楊禹知道,最艱難的時刻到了。
「老衛,咱們可以丟了五丈原,但絕對不能丟了人性,否則咱們與赫連璝那畜牲何異?」
楊禹說完,趕緊登上寨牆去安撫士兵,衛長安似乎早就猜到了楊禹的答案,二話沒說,也跟著他上了寨牆。
「楊使君,我們村的人被敵軍趕來了,救救他們吧!」
「楊將軍,我二叔在下面,求你了,救救我二叔吧!」
「……」
楊禹剛登上寨牆,有些青壯便大聲呼籲起來。楊禹拔出長劍,狠狠一斬,高聲喊道:「自漢末以來,天下紛爭不斷,戰火綿延兩百餘年,百姓流離失所,十室九空,甚至被當成兩腳羊,任人屠戮魚肉,像赫連璝這般泯滅人性的瘋子層出不窮,這天地之間哪裡還有仁心人性?現在大家知道了,只要這些禽獸還在,天下就別想安寧,大家就別想過上好日子,我楊禹今日在此立誓,一定要斬盡這些禍害天下的禽獸,重新為這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
底下的士兵和青壯突然聽到這個,有的聽懂了,有的似懂非懂,大家面面相覷。
五丈原下,敵人角號聲又再響起,敵軍驅趕著衣衫襤褸的百姓上來了,百姓稍有退縮,立即被鞭打,甚至當場斬殺,逼得幾百個百姓只能一邊哭喊,一邊向斜坡走來。
楊禹恍如未覺,接著喊道:「我也知道,要重新為這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談何容易,這註定需要無數人前赴後繼,死而後已,需要用無數的鮮血去澆灌,才能開出太平之花。我知道,每個人都怕死,我也怕,但這世間已經亂得太久了,百姓實在是活不下去了,如果註定要犧牲,才能換來這世間的太平,那就從我楊禹開始吧。」
楊禹說著搶過一個盾牌,躍落寨牆,沿著斜坡毅然向敵軍迎去。
衛長安趁機大聲疾呼道:「跟著楊使君,殺了赫連璝這些禽獸,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
望著楊禹毅然決然的背影,聽著衛長安歇斯底里的吶喊,士兵與青壯們的情緒一下子被激發出來,紛紛跟著吶喊起來: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
士兵們一邊大聲疾呼,一邊跟著楊禹迎著敵而去,戰鼓聲摧,腳步堅實,盾牌如牆,刀槍如林。
「沖!」
寬僅五六丈的斜坡上,士兵們跟著楊禹與衛長安冒著敵人的箭矢衝過前面的老弱婦孺,沖向後面的敵軍,雙方迅速碰撞在一起,一時間刀光亂舞,血肉橫飛;
被鼓舞起來的秦州軍個個熱血沸騰,捨生忘死,加上是俯衝而下,佔盡地利,前面的夏軍很快被殺得潰不成軍,他們想退下去,但下面卻是源源不斷的夏軍擁上來,退無可退。
雙方簇擁在五六丈寬的斜坡上,揮舞著刀劍,一個個頭顱滾落,一蓬蓬鮮血灑出,殺得天昏地暗,地上流淌的鮮血很快匯成細流,屍體也在雙方交戰的鋒線越堆越高,最終,在楊禹有衛長安的帶頭反覆廝殺之下,斜坡上的敵軍終於被殺退,這一戰持續了近一個時辰,雙方各死傷數百人,在敵軍收兵退去時,楊禹他們還不依不饒地追殺下去,又殺敵百餘人,才肯收兵。
望著狼狽退去的敵軍,五丈原上歡呼如潮,滿身浴血的楊禹回到塬上時,士兵們無不以崇敬的目光看著他,那些劫後餘生的老弱婦孺更是紛紛拜倒,感謝楊禹的救命之恩。
此戰過後,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這幾句話,以讓人難以置信的速度,很快傳開。
這幾句話言簡意宏,不僅倍受讀書人推崇,即便是普通老百姓,也能有自己的理解,結合楊禹孤軍取隴右,安置十數萬難民,回師救關中,對百姓不離不棄的事迹,一下子讓楊禹大增。
遠遠觀戰的赫連璝見大部分百姓被秦州軍救上五丈原,而己方卻未能趁機攻上去,不免有些懊惱。駱宏卻說道:「這樣也好,太子,五丈原上糧草有限,楊禹想救這些百姓,那就讓他救吧,咱們每天給他送幾千人,用不了幾天,就算咱們不打,光是這些送上去的百姓也能把楊禹吃垮。」
「不錯,不錯,朶布,趕緊讓人再去驅趕百姓前來,越多越好,我倒要看看楊禹能救得了幾個,哈哈哈……」
赫連璝看到了拿下五丈原的希望,心中大喜,不斷派兵去驅趕百姓前來。
楊禹也清楚赫連璝的險惡用心,但卻沒有辦法。你不放百姓上來,他們就會反覆成為敵人的肉盾,雖說慈不掌兵,但讓楊禹下令射殺那些無辜的老弱婦孺,他實在做不到。
隨著每天被驅趕來做肉的百姓越來越多,山上的存糧消耗倍增,很快便只能殺馬充饑。
眼看情況越來越糟糕,楊禹、衛長安、趙晟等人不得不再次聚在一起商議對策,趙晟提議道:「明府,咱們不如把斜坡挖斷,徹底斷絕上下通道。」
不等楊禹作答,衛長安就先搖頭道:「以赫連璝的所作所為,你能挖多深,估計他都能用老百姓的屍體填起來,而且速度保證比你快。」
趙晟再次說道:「那就讓百姓走褒斜道前往漢中,繼續留著他們,咱們支撐不了幾日了。」
楊禹苦笑道:「沒有吃的,這麼多老弱婦孺不可能走到漢中,這跟讓他們去死沒什麼差別。」
「可是讓他們留在塬上也是一個死,何不讓他們去試試。」
楊禹猶豫了一下,才說道:「那就讓他們自己選吧,願去漢中的由他們去,不願去的,也不要強行驅趕,我楊禹寧可輸了這一戰,也不能硬趕這些無辜的百姓去死。」
「好,事不宜遲,我這就去跟百姓說。」
趙晟出去后,衛長安嘆道:「如今只能指望長安出兵、或者漢中增援打破目前的困局了,只是大半個月過去了,長安方面毫無動靜,明府,我看長安方面也未必指望得上啊。」
楊禹安慰道:「老衛別太擔心,就算長安方面出於自身安全考慮不願出兵,這不還有漢中嘛,再怎麼說,梁州刺史使總不至於敢置劉義真生死不顧吧?算算時日,寧參軍應該快回來了,咱們再支撐幾日,說不定援軍就到了。」
「但願如此吧。」
兩人剛說到這,大帳外便傳來一陣騷動,楊禹霍然起身趕出帳去查看情況。
離大帳不遠處,許多老弱婦孺拜倒在地,對著大帳這邊高喊著,楊禹連忙走過去,只見帶頭的幾個老者跪著說道:「楊使君啊,你救了草民等一命,我們感激不盡,只是我們已是行將就木之人,褒斜道山高路險,我們實在走不動了。」
「是啊,老朽等人不願再走了,但自知留下來只會虛耗糧草,老朽願自己了斷,不再給楊使君增加負擔,只希望楊使君能大發慈悲,收留這些可憐的孩子,他們還小啊!」
老者跪求,那些婦人更是摟著自己的孩子,泣不成聲地叫道:
「楊使君,可憐可憐這些孩子吧!」
「楊使君,我們知道您是好意,只是那褒斜道險峻難行,大家又缺衣少食,哪裡能走到漢中啊!」
「我們家就這娃子一根獨苗了,楊使君,求你給娃子一條活路吧,賤婦願自今日起絕食,再不給楊使君添麻煩了,楊使君,求求你了!」
「趙晟,怎麼回事?」
「回明府,我只是跟他們實話實說,我們糧草已盡,留在這大家都得餓死,然後問他們誰願逃往漢中,這話還沒說完呢,他們便涌到您大帳這邊來了,屬下……」
楊禹過去一邊扶那幾個老者,一邊高聲道:「大夥快起來!起來!我楊禹不配讓大家下跪,我們身為朝廷官員,或者身為保家衛國的軍人,沒能保護好你們,讓你們的家園被毀,親人蒙難,這是我們的罪過,是我們的恥辱。」
楊禹說得誠懇,並無做作,在他所到的那個世界里,保家衛國捨生忘死這本來就是解放軍的信條,每當外敵入侵或者災難來臨,沖在最前面的總是他們,義無反顧,楊禹深受這種理念的影響。
但在這個戰亂了兩百年的亂世,軍人卻少有這樣的覺悟,百姓更不敢有這樣的指望,只要軍隊不燒殺搶掠,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已經是最大的慈悲了,因此大家聽了楊禹這番話之後,反而有些不適應,甚至不敢相信。
楊禹接著說道:「今日,敵圍重重,營中糧草告罄,我擔心一旦五丈原失守,大家會遭到敵人的屠戮,是以想勸大家提前逃往漢中。大家的擔心我明白,大家的難處我也清楚,這樣吧,願意走的,我會讓士兵多殺些馬,讓大家帶著馬肉上路,不願意走的,我也向大家保證,有我楊禹一口吃的,就有大夥一口吃的,沒有吃的了,我們再一起與敵人拼了,總之,除非我楊禹的血流幹了,否則絕不讓敵人再肆意屠戮百姓。」
楊禹說完,周圍的士兵、百姓鴉雀無聲,許多人感覺喉嚨像是梗住了,特別是那些衣衫襤褸的婦人,戰火之中她們受了多少屈辱,有多麼無助,只有她們自己最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