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轉眼到了七月,吳寅隨調任離開了景德鎮,同時對於居九的追蹤也告一段落,彷彿暴風雨臨到山前又再次被烏雲遮蔽,這一次蓄積的濃雲將天縫得密不透風,每一個邊角都被細緻納入雲下之網。
景德鎮看似陷入了短暫的僵局,不過誰都知道僵持的時間不會太長,局面也不會發生友好的轉變,所謂中場休息,不過是為了新一輪對決而籌備力量。
雖然居九下落不明,甚至已經遭了黑手,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沒有任何機會。現在回過頭看,當日事發突然,居九走得匆忙,又有安十九布下天羅地網,恐怕他並沒有機會轉移貴重物品,而這些物品最有可能藏置的地方就是鶴館。
一方面居九身為徽幫人領頭,多年經營,身家豐厚,為免賊匪惦記,勢必要有不為人知的處所安置家財,如此方能安枕無憂。而鶴館打開門做生意,每天人來人往,行員複雜,看似是最危險的地方,卻是最安全的地方。況且此地出入者多為達官貴胄,天然設定了門檻,非一般宵小能夠涉足和舔望。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當一個人意識到危險來臨,第一時間想到的地方多半藏著其安身立命的機會,而居九不去錢莊不回私宅,反倒先去鶴館。縱然鶴館有他相好之人,也無從抹殺其特殊性。
叫徐稚柳來看,估摸那相好的也只是居九設的障眼法,實際要害就在鶴館。
不過為了不讓孫旻有所察覺從而提前下手,徐稚柳還是決定悄悄探查鶴館的情況。倘或鶴館當真藏了一些貴重物品,居九本人或其心腹勢必要返回此地取走,那麼,眼下風波漸止的這段時期,就是最好的時期。
同一時間,一波人馬悄無聲息出了城,另有一波人大張旗鼓進了城。
徐稚柳早先得了通知,趕去城外迎接時被告知晚來一步,等回到衙門,孫旻已在務本堂喝上熱茶,楊公與安十九在旁作陪。
兩人當中楊公年歲大,資歷深,又得皇帝特別關照在南直隸養老兼瓷業監察,孫旻給他面子,令他在下手落座,安十九則要差一些,還在楊公下手。
聽到聲音,幾人齊齊轉頭看來。
徐稚柳知道這是孫旻作為上官給他的下馬威,故意說錯時間叫他白跑一趟,好藉此機會殺到他專以用來處理公務的務本堂,其次在里就是他的卧室。這是浮梁縣搭在鎮上的臨時縣衙,有其天然的局限性,前後不過兩進院,除了務本堂還真沒有別的待客之所。
徐稚柳無力指摘上官作為,只不動聲色掃了眼桌案上堆積成摞的文書,隨即上前一步,雙手抱拳,欲向孫旻告饒,不想孫旻視而不見,顧自和楊公說起了話。
安十九捧著蓋碗小口啜茶,渾當個睜眼瞎,徐稚柳就那樣被撂在了原地。他垂首站立著,任誰也看不出半分被冷落的意思。
良久,孫旻開口道:「周大人倒是忙,本官不曾提早三日支會,貿然前來可是打擾了你?」
「下官不敢。」他先認錯,其次解釋,「只下官身體素來不太爭氣,方才車夫趕得急了些,叫下官險些暈過去,這才耽誤了時辰,還望大人莫怪。」
白石郎君的美名和堪比病秧子的身體在京中流傳已久,孫旻也有所耳聞,聽說安十九回來之前,太后還特地囑託他好好照看這位新來的浮梁縣令。
如今周齊光拿自己身體說事,不若扯出太后當靠山,孫旻被噎得冷笑:「那周大人可要好好保重自個,萬一有個好歹,怕是我等都不好交代。」
「大人言重了,下官這是老毛病,平日休養得當,倒不會有什麼事。」
這話陰里陽里都是諷刺,只差撕破臉上那張皮,孫旻猛一放下茶盞,怒斥道:「周大人,太后念在你曾經救主的份上多看你一眼,這是太後娘娘慈悲為懷,但你身為朝廷命官,當知這是你本職所在,怎可驕縱忘我?」
徐稚柳神色如常:「下官修了八輩子的福才得太後娘娘青眼,豈敢對她老人家有半分不敬?方才說的都是實話,大人若不信,可叫藥鋪的大夫過來回話。」
這防守當真滴水不漏,拍馬屁的功夫也不差。
退一萬步講,這只是小事一樁,若就此死抓不放,倒顯得沒有肚量,孫旻自知口頭之氣要不得,但實在被這不知哪來的小官連番操作氣得胃疼,忍不住要爭一個上風。
「本官看當地百姓為夏季瓷令奔波忙碌,不想驚動他們才私訪而至,你作為當地父母官,該比本官更加體諒他們的辛苦。」
「下官上任還不到一年,定然比不上大人在江西深耕十數年,若有不周之處,還望大人多多指點。」
孫旻嘴角微掀,嘲弄之意躍然於臉上。
他算看出來了,這就是塊茅坑裡的石頭,又硬又臭。
自此人出現在景德鎮,他的爪牙被挨個拔除,他不懷疑安十九擁有同樣的野心或本事,可如果是安十九,當日朝廷令布政使司撥款成立陶業監察會時,安十九就不會因他一封請書就乖乖聽話去南昌府見面,而是直接拿著他侵吞文定窯、萬壽瓷冬令瓷的實證迫他平分江山,所以,除了周齊光,沒有別人。
一切的變故都始於此人。
或許察覺到景德鎮不太平,吳方圓才會在此微妙時機將吳寅調走,還是去一個他從前絕不同意的邊陲小地,可見吳方圓對景德鎮的掌握遠遠超出他的想象。
一個本來名不經傳的鴻臚寺小官,還是一個將死之人人,突然得到太后青睞,好巧不巧榮升之地就是景德鎮,天底下會有如此巧合嗎?
他背後當真沒有推手嗎?
否則他哪來的底氣敢和他對著干?
如果說王進最初的提醒讓他懷疑這個新任浮梁縣令或許來者不善的話,那麼在張文思后,王進、居九接連設計被害,在南直隸養老的楊誠恭忽然鎩羽而歸,以監察之名扼住瓷業咽喉,這些已足夠令他正視對手。
到如今就連跟隨他多年的心腹重臣鄭孑也慘遭毒手,他對面前這個對手已不是區區正色二字可言,甚而可以說忌憚,忌憚到不敢有半分大意。
這事若放在從前,根本不必費心,直接殺了以絕後患。壞就壞在,死在浮梁縣令這個位子上的人太多了,前有酷吏夏瑛,後有饒州府回調地方的張文思,若再添一個太后的關係戶,難保不令朝野震動,何況他才剛剛得了皇帝申飭,豈敢再以「土皇帝」做派行事?
所以,他只能以身入局,試水深淺。他已無法再相信任何一個眼線,唯有親自盯著才能放心,至於安十九……孫旻抬頭,忽然朝某個方向看了一眼。
安十九莫名其妙打了個冷戰。
哪怕曾經權傾朝野的安乾,孫旻也不曾放在眼裡,何況乾爹失勢后處境本就堪憂的小十九。十數年作為上位者的底氣告訴孫旻,至少以今日之身份,他仍是江西的天。
何況以他對那些自詡清高的文臣的了解,他們不屑動用私刑。於他這個罪惡滔天的大貪官,唯有一路吹打昭告天下,押送京城,留待皇帝聖裁,如此方顯文官之清正,清流之大成。
是以,他並不擔心自己在景德鎮的安危。
「本官已有數年不曾親自巡訪下轄州縣,此次前來,除了看看各地夏時糧食收成、水道工程和民生情況,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他的視線逐一掃過周齊光和安十九,最後定在楊誠恭身上,「太後生辰就要到了,本官打算攜手三位大人,一同為她老人家獻一座觀音瓷,不知你們可有意見?」
上官提攜,誰敢說個不字?只這麼一來,就把觀音瓷能動的手腳給堵死了,但凡出事,三人一起倒霉。
安十九暗自啐罵了一口,狗官黑心,其後看周齊光和楊誠恭都跟鋸嘴葫蘆似的,自沒敢說一個字。
孫旻不意外他們的態度,徑自敲定此事:「日前我已委託安慶窯的梁小神爺承辦此事,不過事關重大,御窯廠也需合力,還請安大人多多費心。哦對了,自明日起我要巡訪浮梁一帶,就請周大人與我一起吧。」
他想過了,將周齊光牢牢盯死在眼皮子底下,這是最妥善的中場休息。然而他沒有算到,對手並不只是一個受到文官派系賞識的新官,更是與他有著血海深仇的徐稚柳。
而中場並非只有他們兩人,即便他用觀音瓷將或許是局中人又或許是旁觀者的安十九、楊誠恭等人全都綁上一條船,也無從想到,那個民窯的女子會成為這條船最終的舵手。
他高高在上,看不起任何人,太監是,女子更是,這在孫旻的規則里是不成立的。
一個女子,怎麼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