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24章

第24章

鶴館為何人所屬?此事在景德鎮流傳已久,一直沒有定論。

據說其背後主人身份顯赫,大有來頭。

原先梁佩秋以為是安十九的私人宅邸,專門用來招待達官顯貴,可如今安十九被徵調回京,鶴館仍舊開放,就證明不是他的私宅。

那麼,又會是誰?

王雲仙為何能出入此地?

徐稚柳來過這地界一回,四下里打量,發現面前的朱門並不是當初進出時的那道大門。

開龍缸那日,梁佩秋也曾追著王雲仙來過一次,只當時鑽的狗洞,又怕被人發現,沒有留意觀察,只隱約感覺不是同一個方向。

他們心中各自存疑,如今再看這九曲十八彎深藏不露的鶴館,哪哪都覺得蹊蹺。

對視一眼后,徐稚柳先開口道:「據我所知,鶴館和那些花樓不太一樣,只裡面到底以何為營生,我也不甚清楚。」

「公子你怎知和花樓不一樣?」時年搶白,「你何時去的花樓,我怎麼不知?」

徐稚柳神色微僵,瞥了眼梁佩秋,緩緩道:「應酬去過一兩回,只匆匆看了幾眼。」

是嗎?

時年倒不是懷疑他家公子會撒謊,只是不知為何,公子似乎不願意多提花樓。

這有甚好心虛的?在場皆是男子,誰還不懂那點子風月事?

他遂好奇地探頭問梁佩秋:「小神爺有沒有去過?」

梁佩秋一聽,當即花容失色:「沒、沒去過的,我們窯口有規矩,此地是絕不能踏入的。」

她這麼一說,倒讓徐稚柳反應過來,好似曾聽窯里的工頭埋怨過安慶窯這一規矩。

男子嘛,總歸有一些癖好,尋花問柳是常有的事。可就是這麼尋常的一件事,放到安慶窯倒和殺人放火似的,提都不許提,以至於一幫粗漢子閑來無事說點葷話,都要防備著被人聽見。

有些人受不了,就辭了安慶窯的活計到別家干。

不過景德鎮的生產業態不一樣,絕大多數工種是流通的,要想多掙點,只能各家多干點。

安慶窯家大業大,免不了要碰上,時間一長,褲襠下那點事就不好多提了。若非梁佩秋提起,徐稚柳真忘記了這茬。

這規矩似乎也只安慶窯有。

時年追問:「為何呀?」

梁佩秋沉默不答,他還要再問,被徐稚柳拉了回去。

「眼下不是說這些的時候,既王少東家進了此處,不管是什麼原因,我們不妨進去打探一番?」

「可我聽聞鶴館森嚴,凡是出入都要有門帖,否則怕是……」

梁佩秋努力回想當初那個狗洞,想試著再鑽一回,可怎麼也想不起來。

徐稚柳安撫她道:「不必擔憂,我先去試試。佩秋,你且在此等我消息?」

事關王雲仙,梁佩秋沒有推辭:「好,多謝你。」

於是幾人商議一番,容梁佩秋躲去一角,徐稚柳以上回受安十九邀請來此赴宴,落下隨身玉佩為由,想要進去尋一尋。

不想對方聽了這緣由,好壞話說了一籮筐,就是不給通融,還言明若是有丟失物件,可幫忙尋找,但要進出鶴館,必得持門帖才行。

景德鎮是個講規矩的地方,蓋凡衣食住行,都有各行的規矩。

徐稚柳不好勉強,也怕太過急性打草驚蛇,遂朝對方點頭示意,表示理解。

之後,待那朱門重新關上,又過了片刻,徐稚柳方才離去。

其間朱門雖未打開,但他能察覺到對方在門后窺伺打探,遂沒有多言,佯作遺憾離去。

越是如此,他們越是覺得鶴館蹊蹺。

後來一連多日,梁佩秋與時年摸著空兒過來蹲守,倒真讓他們守到了一點貓膩。

每王雲仙出現后,約莫一炷香的功夫,會有一抬軟轎進入鶴館。那朱門極為隱蔽窄小,可軟轎里的人卻從不下來,哪怕麻煩一點,也要由小廝將軟轎高高抬起,橫向穿過。

可見來人身份尊貴,且不宜露面。

后又有一次,王雲仙出來時,身後跟著一女子,兩人在朱門內糾纏了片刻,王雲仙似是惱怒,甩開女子離去。

又過了一會兒,軟轎被抬到朱門前,女子隔著轎簾同裡面的人說話。

忽而起了一陣風,轎簾被吹開一角。

也就是梁佩秋這樣的把樁頭,常年隔洞觀火,一雙明眸眼力過人,能在黑黢黢的轎內看清對方腳上的皂靴,否則換作旁人,就這風過的功夫,哪裡能見真章?

她不作停留,立刻轉身回安慶窯。

安慶窯的私庫里多藏有各代名家名窯的珍寶瓶器,最出名的乃五大名窯所產,其中有一件鈞窯紅瓷,堪稱傳世家珍。

所謂鈞瓷帶紅,價值連城,這件更是孤品中的孤品,原因是在當時宋代的技術條件下,要燒出一點紅色實在太難了。

一方面,高溫紅釉燒成的溫度是固定的(後世有了溫度計可知是1280℃左右,但古代沒有溫度計,全憑經驗),哪怕上下相差一點,就有可能完全燒不出紅色,要麼發黑,要麼什麼都沒有。

就本朝而言,早期想要燒出紅瓷也是很難的。對於這個所謂的「度」,沒有儀器可以測量,完全靠經驗,靠眼睛的觀察,需要積累多年的經驗。

所以,景德鎮有句行話講「十年出不了一個把樁師傅」,可見梁佩秋是多麼罕見的天才。

除此以外,還要控制窯內空氣的流動,以此讓紅釉完全地發揮出來。若是紅釉發生的反應過於強烈,就要讓窯內封閉,不讓新鮮空氣進去,這些也都憑感覺和經驗。

而燒窯的整個過程幾天幾夜,在這個過程中一個時間段出現問題,都有可能讓所有努力功虧一簣。

便是一窯之內,不同的位置所帶來不同的溫度和反應,對於能否燒制紅釉也極其關鍵。

事實上,窯內大部分的位置都不適合放置紅釉瓷,甚至於行內把適合燒紅釉的位置稱為「寸金地」。難度既高,又無法大量地燒造,紅釉之寶貴可想而知。

之於當朝已經是制瓷史上的高峰,遑論宋代?出自於幾百年前的鈞窯紅瓷,可以說是萬里挑一。

那時能偶爾出現局部的紅已是了不起的成就,何況安慶窯所收藏的這隻鈞窯紅,通體呈現一種類如紅寶石般耀眼奪目的紅色,在當世屬於少之又少的不可思議。

別說價值連城,其價值根本無法以金銀來衡量。

梁佩秋一直到這兩年打出了「小神爺」的名頭,在景德鎮被公認為安慶窯的頭首,王瑜才將此事告知她。

一次開庫,王瑜帶她去看那件鈞窯紅瓷,就擺在博古架中間的位置,四面以黃梨木封固,乃是王家窯的傳家之寶。

其器具之美,放到當代可能不足為奇,可若是以歷史的眼光去看它,那是一件存世五百年的瓷器,代表著當時瓷業登峰造極的技藝,其所凝聚的匠人心血和瓷風瓷骨,令人心神震蕩,嘆為觀止。

前人已逝,唯有留下的物件可以供後人欣賞、發現,甚而交流。

一件瓷器所代表的意義絕非瓷器本身這麼簡單。

梁佩秋知道王瑜有多看重這件鈞窯紅瓷,說它是鎮窯之寶一點也不為過。

私庫的鑰匙也只王瑜一人有,尋常是不允許任何人出入私庫的。巧就巧在之前新縣令赴任,王雲仙想為王瑜分憂,開過一回私庫。

是時梁佩秋同他鬧了彆扭,沒有陪他一道過來選品,后聽管家說起才知,是王瑜親自陪王雲仙過來的。

兩人選了一件青花蛐蛐罐和一件三秋杯作為就職賀禮,送去了縣衙。據說張文思很是喜歡,還特地設宴款待了王瑜父子。

此事過了也就罷了,沒想到時隔多日,王雲仙又一次開了私庫的門。

老舊的木門發出「吱呀」一聲響,王雲仙一嚇,懷裡抱著的罐子險些掉在地上。

身後傳來腳步聲,那腳步聲越來越近,眼看就到了身後,可他頭也不敢轉,腳下直打哆嗦。

忽然,那腳步聲停了下來。

王雲仙顫顫巍巍地喊了聲:「爹?」

梁佩秋心下一嘆:「是我。」

王雲仙一個激靈,更緊張了。

他喉頭髮緊,一邊把罐子往懷裡塞,一邊問:「怎麼是你?你不知道這私庫不能隨便進嗎?」

「我聽小廝說你一回來就去小青苑找我了?」

王雲仙支吾著:「是,看你沒在就走了。」

梁佩秋沒有說話。

王雲仙見腳步聲再次響起,她似乎就在身後一步之外,心裡一個咯噔,腦袋飛速旋轉起來,想著如何避開她跑出去。

就在這時,梁佩秋忽然沉聲喊了他的名字。

「王雲仙。」

王雲仙又是一抖。

「你找我做什麼?」

「沒、沒什麼。」

「你手裡抱著什麼?」

「你胡說什麼!」

「你為什麼不轉過來看我?」

「不想看見你。」

「不想看見我還去找我?」

「我、我……我臨時改了主意又如何?」

梁佩秋再次叫他的名字:「王雲仙,你不是去找我,你只是打著找我的旗號,往西邊的私庫來偷東西。萬一東窗事發,也好撇清關係,是不是?」

「我……我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他旋即轉身就要跑,不想梁佩秋早就識破他的意圖,進來時就反向插上了門栓。

王雲仙跑向大門,眼瞧著那門後有光漏進來,可門被栓緊了,他懷裡抱著東西,又不能撒開手去抽門栓,一時急惱道:「梁佩秋,你、你竟然敢關我!」

梁佩秋看他趴在門上,用腰腹抵著胸前的東西,也好騰出手來去抽門栓。

他那樣的姿勢,活像戲台上的丑角,搔首弄姿,不知所謂。

她的聲音也異常發緊,帶著股寒意道:「你此時開了門,不怕外頭有人嗎?」

王雲仙動作一頓。

「你、你叫了我爹來?」

「私庫的鑰匙你是從哪裡得來的?」

「梁佩秋,你!我會被我爹打死的!」

「你偷了什麼?」

「我沒有!」

梁佩秋上前幾步,目光如炬:「你不必撒謊,我全都知道了。是張文思吧?」

王雲仙腳底一個虛晃,倚著門癱軟在地。

隨著他衣襟散開,一隻外壁彩繪著四匹天馬的天字罐滾落在地。

「噌」的一聲。

其音清亮高亢,響徹在擺滿博古架的庫房裡。

梁佩秋的心彷彿碎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奈何明月照溝渠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奈何明月照溝渠
上一章下一章

第24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