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吳廷內部,速勝和拉鋸之爭

第472章 吳廷內部,速勝和拉鋸之爭

~

第4軍團只買2800支短槍,是因為庫存就這麼多。

否則的話,

他們必定會人手一支。

為此,

中樞熱議了好幾天。

最終,

大家覺得這樣也挺好。

陛下也認為挺好,

第4軍團這幫士兵的家裡靠著專營酒水掙的盆滿缽滿,又集體在揚州大搞走私。

讓他們出點血也是應該的。

正好狠狠拉動一次重工業全鏈條。

反正試驗品蒸汽機已經應用,挖礦不能滿足於以前的產量了,需要大幅度提高再提高。

……

重工業的鏈條很長,

就拿最普通的一桿燧發槍從無到有的過程舉例。

安徽馬鞍山露天鐵礦的礦石、江西萍鄉煤礦的焦煤一起冶鍊出熟鐵。

之後,

切削、鑽孔、打磨拋光~

民間的木器廠,將福建的木材加工成槍托,上漆,交付~

民間的銅器廠,通過江浦縣購買走私的滁州銅料,加工成一部分槍械零件,交付~

民間的帆布廠,將棉麻原料加工成槍帶,交付~

之後,

在馬軍工進行組裝、使諸多零件成為一桿合格的燧發槍。

工業的蓬勃發展,同時也帶動了民間的運輸業和商業~

生產離不開運輸~

工人拿了工錢,也需要消費~

……

關於《如何利用戰爭拉動重工業、從而拉動整個經濟》這門課題!

陛下,用心良苦!

無恥之徒笑笑生曾經說過:

世間之事,凡興一利必生一弊。

然,

只要利十倍於弊,就可以大力推動。

吳國工業野蠻發展背後的代價,是交戰區的生靈!

速勝,百姓少受罪。

拉鋸,百姓很受罪。

……

工業大臣杜仁和商業大臣胡雪余,

二人私下聚餐小酌時,

杜曾感慨:

「以朝廷如今的軍工技術和財政水準,拿下湖廣之後,明年秋季即可拉出一支30萬人的大軍北伐。糧多、錢多、槍炮多,一路高歌猛進、摧枯拉朽。」

「之後,陛下在紫禁城稱帝,傳檄天下九州,再花個三五年時間清剿掉地方和邊疆的殘敵。」

「帝國就徹底完成了改朝換代。」

「但是,陛下刻意放緩進程,穩紮穩打,逐步推進,大約是把清廷當成了磨刀石,想藉助戰爭磨出一個工業化。」

對此,胡雪余也認可。

他對工業不感興趣,了解不深。

但是,

他懂錢糧懂人心,懂朝廷的運行機制。

所以說道:

「老杜你的判斷很正確。但我還想加一句,除了全面工業化,陛下或許還有一個目的。」

「什麼?」

「殺人!」

……

杜仁放下杯子,感受著花雕酒的滋味。

都是聰明人,不需要說的太透。

戰爭期間殺人稀鬆平常。沒人會在意,也就沒有多少阻力。

一旦天下大定,

帝王也要收斂殺意,轉而遵守規則。

陛下正在推行的事業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重商、重技、輕儒,

以上隨便一項單獨拎出來,都夠天下嘩然。

戰時,

大家專註於打贏,不會過多抗爭。

天下只要稍稍安定,許多人必定是要爭一爭的。

……

杜、胡2人是舊友。

以前,一個府城知名大訟師,一個是資深幕府師爺。

他們都屬於封建時代稀缺的那一類人——「專業人士」。

因而,

倆人能夠同桌吃飯,聊天交心。

6大臣當中,

就他倆最能聊得來,玩的來。

平日里討論的內容比較大膽,甚至有點犯忌。

2000年的重儒熏陶,並不代表古人就真的傻了。

吳廷內稍有眼色的中樞文官都看清楚了陛下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也為此隱隱捏著一把汗,

將來帝國平穩,

新舊兩派各自站隊,朝堂內外的爭鬥會激烈到何等程度。

……

8月15,

第2軍團破湖北武昌府興國州(現陽新縣)。

入城后,

槍決知州以下官紳70餘人,將男丁300餘口發配軍前苦役。

總指揮鄭河安沒有插手抄家,而是交給了新成立的專門機構——查抄逆產工作小組。

這個小組級別很高,直屬陛下派遣。

成員成分複雜,

有侍衛、有分別來自6大臣麾下的文官、還有5年合同制書吏。

主打一個相互制約~

確保,

沒人敢黑了陛下的錢。

……

吸取了廣州抄家的經驗,先發掘了兩三個被排擠被懲罰的本地胥吏。

然後,

在他們的帶路下展開抄家工作。

一波人現場督促、另外一波人就負責登記,還有一波人負責轉運。

總之,

流程是很科學的。

過程不是很文明。

19世紀的官紳總愛挖坑埋金銀,工作小組經常需要扒牆、掘地、拆屋,下魚塘。

相比於這些浮財,更隱蔽的是匿名產業。

可能,

5000畝綠油油的良田就在眼前!

但在官府的魚鱗冊上卻分別屬於2000多戶憨厚的農夫。

實際上,

如果仔細追查會發現這些農夫壓根不存在,純虛構。

大隱隱於世~

抄家的網眼稍微大一些,就漏掉了。

浮財乃小道。

匿產才是大海。

……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

抄家,就好像一個人拿著抄網去裝沙子。

這邊抄的起勁,其實真正運到車裡的就沒幾兩沙!

細碎的沙子都從網眼裡漏掉了。

收工后,監工眉開眼笑,撿走了!

就算皇上察覺了,雷霆大怒,監工們也覺得十分委屈。

奴才們這叫偷嗎?

非明是撿。

人狗相處法則之第一條:掉在地上的東西歸狗所有。

奴才自認為就是狗,汪汪汪。

廣州之役后,

李郁親自督抄家,在偶然間發現了這個巨大的漏洞,心痛不已。

然後就將抄網換成了鏟子。

一鏟一個不吱聲。

寡人的錢,全是寡人的錢!

……

興國州不算經濟重鎮,

但是位置不錯,略有油水。

第2軍團入城后只是補充了一些騾馬,然後就兵分2路,像螃蟹的2個鉗子,欲左右鉗制武昌。

總指揮鄭河安親領一路,準備穿過大冶縣和通山縣之間的峽谷前往武昌南。

鄂贛兩省交界是連綿的幕府山脈。

大軍正在穿過鄂東南三角區域,此區域以丘陵地形為主,湖泊眾多。

為此,

陛下撥來了一個舟橋營。

第2軍團的作戰任務,也不能簡單的理解為攻取武昌城。

而是掃蕩武昌府下屬的1州9縣,

基本肅清武昌城外的有建制清軍,同時切斷武昌和岳陽的陸上聯繫。

……

然後,

圍困封鎖武昌。

等待第4軍團和水師聯手攻陷襄陽之後,水師順漢水而下,配合第2軍團攻取武昌。

再后,

2軍團一路往南,

打岳陽、長沙、常德~

4軍團則是從襄陽南下,取荊州、宜昌。

兩湖大平原酷似江南平原,很適合吳軍發揮。

根據參謀本部的謀划,

消滅清軍洞庭湖水師主力后,民間運輸船隊亦可作為運兵船。

讓步兵登船,

沿著四通八達的水系,如水銀瀉地控制整個兩湖平原,控制湖廣精華。

……

清晨的武昌城。

內松外緊。

湖北巡撫王傑聽到吳軍發起了正式進攻后,反而釋然。

石頭,

落地了好。

重新修繕加固了武昌城,20000名新軍日日操練,糧餉充足。

自己對的起皇上,對的起巡撫頂戴了。

守得住武昌,青史留名!

守不住武昌,一死謝天下!

儘力了。

「換身便裝,隨老夫出去走走。」

「是。」

主僕2人從巡撫衙門後門隱入街巷。

這名從陝西韓城老家就追隨自己的忠心護衛,比兒子都可靠。

……

王傑是個明白人,

他對武昌府下轄的1州9縣防務根本不抱希望,

只希望他們能夠多撐一段時間,盡量消耗敵人兵力、時間就是最大的貢獻。

尤其是大冶縣和通山縣之間的那些碉樓~

圖紙是兵部給的,銀子是湖北番庫出的,碉樓是當地人修的。

效果如何,盡觀後效。

武昌最繁華的長街,筆直而寬闊。

兩側店鋪正常營業,但沒了往日的接踵摩肩、車水馬龍。

護衛低聲道:

「老爺,過早?」

「嗯。」

……

離開長街,步入一間小巷子。

這是陝西人王傑頭一次體驗武昌人的地道生活。

過早,

就是吃早飯的意思。

巷子角落有個不起眼的早點小攤子。

攤主是個略有姿色的婦人。

有熱乾麵、豆皮、燒麥、油條等~

客人端著粗瓷大碗,坐著三腳凳,面前再放一凳。

很簡陋,但絲毫不影響武昌人大快朵頤。

王傑就這麼默默吃著,

半舊長衫,頭髮花白,乍一看像是個私塾先生。

……

旁邊兩位食客的對話吸引了他的注意。

「軍爺,你們要打仗了吧?」

「嗯。」

「能贏嗎?」

「當兵吃糧,拚命就行了。」

說完,

這名黝黑粗壯的新軍士兵丟下一把銅錢,快步離開,留下這名碎嘴客人唏噓不已,

話題一轉,

碎嘴子又開始和其他客人聊了。

「諸位,這1年城裡走掉了十幾萬人,巡撫大人把他們空出來的房子都安排給了新軍家眷。一屋二主,以後怎麼解決?」

……

聽了這話,

剛走到食攤旁的一書生猛然開口道:

「不用解決。」

王傑抬眼一瞧,就知道這書生混的不好,破衣爛衫,頭髮潦草,腳下的布鞋還開了口子。

不過,

此人倒是未因貧窮而自卑。

頭顱揚的高高,有些不合時宜的狂傲。

這讓王傑回憶起了自己年輕的時候,父死弟幼,也像這般窮的蕩氣迴腸,理直氣壯。

鄉人戲謔:

窮狠!

……

碎嘴食客呼哧一口麵條,

含含糊糊問道:

「趙秀才,我問你,假如原主人拿著地契回來索要房子,怎麼辦?」

「他們回不來。」

食客差點噎到。

低聲說道:

「朝廷贏了,吳賊退了,那些人會回來的。」

趙秀才笑笑:

「如果武昌保衛戰贏了,撫台大人就是中興名臣,湖廣靈魂。區區半城房子,重發一遍地契也不是什麼難事。」

口氣之大,似乎他是巡撫。

……

碎嘴子食客放下碗,

問道:

「趙秀才,我還是不明白。咱大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老爺們都是多磕頭少說話少犯錯。撫台大人幹嘛~」

「幹嘛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對吧?」

「對。」

「俗話說,有恆產者有恆心。新軍原是周邊貧苦農夫,如今拿軍餉吃白米,家眷住瓦房,一步登天也不過如此吧?但武昌如果淪陷,就什麼都沒了。所以,他們守城已經不是為朝廷拚命,而是為自己、為家人、為恆產而拚命!」

……

實際上,

趙莊文心裡認為離城的十幾萬人回不來了。

武昌淪陷只是時間問題。

巡撫大人再怎麼騰挪轉圜也只是苟延殘喘罷了。

而他,冷眼旁觀。

待吳軍入城,以秀才身份求見主帥獻策博個出身。

清廷不亮,未必吳廷不亮。

趙莊文自認是錐子,只差一個扎人的機會。

……

砰~

一碗沉甸甸的麵條砸在他面前的竹凳上,打斷了沉思。

「腳下無立錐之地,嘴上有宰輔之能。」

「承惠,15文!」

趙莊文尷尬的接過麵條,

對女攤主歉意笑道:

「勞煩娘子掛賬,年底一併結算。」

女攤主鄙夷的哼了一聲,轉身繼續忙碌。

……

碎嘴客人顯然認識2人,眼珠子咕嚕嚕轉,

訕笑道:

「無妨無妨,周家娘子刀子嘴豆腐心。其實你倆~」

「閉嘴!」

兩名當事人異口同聲,把碎嘴子噎的跑開找水喝。

攤主周娘子似乎余怒未消。

又譏諷道:

「趙公子少年成名,12歲即中廩生,炙手可熱,按說早就該點翰林了。怎地如今三十大幾,還籍籍無名?甚至不敢在湖南老家待著,到處廝混?」

趙莊文吃面的動作一滯,

黯然道: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

說罷,大口吃面。

咸辣的鹼水麵條,最撫凡人心。

不過,

若是裡面的辣再多些就更好了。

湖南書生,趙莊文。

從湘湖天才少年混成了鄉間唾棄的不成器,也就短短十幾年。

屢敗屢戰,屢戰屢敗。

中廩生之後,他的心思就逐漸不在科舉正途,而是各類經世雜學。

離開家鄉,到武昌廝混。

偶遇了這位土著周娘子,為人精明幹練,略長3歲。

周娘子的父母極力撮合,

哪怕是一個落魄的文人,對於小商販之家還是有點吸引力的。

周家父母私下說:

即使這輩子中不了舉,說不定外孫能中呢。讀書很吃天賦的~

然而,

趙莊文不為所動。

久而久之,關係就僵了。

……

王傑靜靜觀察,見其人吃面速度好似老牛飲水,知是餓壞了。

他將手裡的大碗推過去,

笑道:

「這位小先生,老夫年邁,胃口大不如從前,可又不想浪費糧食。可否幫個忙?」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清話事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大清話事人
上一章下一章

第472章 吳廷內部,速勝和拉鋸之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