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術
遊戲「軒轅劍4」中的機關鳥機關一詞在古代漢語中主要指泛指一般的機械、器械以及為捕捉鳥獸所設的陷阱等等,及至近代則又衍生出了政府辦事機構等含義。本文所介紹的機關術自然屬於機關的前一種解釋,追尋著中華機關術起源的我們需要回首那遙遠的過去,那是中華文明的神話時代……
[編輯本段]機關術簡介
法自術起,機由心生。在各種機械裝置里,機關堪稱最要害的部分,它微小而隱秘,卻「牽一髮而動全身」,控制著整體的運動趨勢,是人類智慧和創造力的至高體現。當現代人用理性的眼光來打量古人生活中充滿奇思妙想的機關之術時,已不僅在尋找機關本身,還會發現機關背後古人的心思。
在中國人心目中,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這位精於內政、長於戰略的武侯在歷史上也留下了不少謎團,其中之一就是他的製造之術。
正史《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中評說:「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陣圖,鹹得起要雲。」上述種種製作,的確是孔明的手筆,可以大膽地推測,孔明的機械製作術,很可能是繼承了戰國時期墨子和魯班的機關之術,並加以發揮改進,成為令人嘆為觀止的古代科技。
先看連弩,《三國演義》第一○四回,孔明逝世前把這種武器傳給了姜維,書中說「其法長八寸,一弩可十發。」《漢晉春秋》上也有「謂之元戎,以鐵為矢」的解釋。由此推斷,這種武器的個頭兒不算小,行軍攜帶也不方便,孔明出祁山北伐時,因路途艱險,沒有用它來裝備部隊,所以沒有用於實戰,直到諸葛亮去世后,才在蜀國批量地生產了一點。由於連弩殺傷力極強,把它作為守城的武器是十分理想的。後來,鍾會率領大軍進攻蜀國的時候,諸葛亮的連弩發揮了巨大作用。奇怪的是,至今流傳下來的卻是一弩一箭的小型弓箭,武侯的十矢弩神秘地消失了。
木牛流馬在《三國演義》第一○二回,即孔明六齣祁山時才出場的,而《三國志》中,則有蜀漢建元九年(公元231年)孔明第四次北伐的糧草「以流馬運」的記載,甚至還涉及到製作方法和尺寸比例。書中說,木牛流馬這種工具「載多而行少」,「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每牛載數十人所食一月之糧,人不大勞,牛不飲食。」正如後人所幻想的那樣,既要馬兒跑得快,又要馬兒不吃草。
諸葛亮是一位機械製造的行家裡手,他的妻子黃氏也是一位發明家,民間傳說有一個有趣的故事,說她發明了一種可以用來推磨的木頭人,只要開動機關,那木頭人兒就不知疲倦地推起石磨。如果傳說成立,那這個木頭人兒便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機器人。
我國古代科技高度發達,機關之術也源遠流長,春秋戰國時期,魯班在從事偉大的營造和工具發明之餘,還發明了一種可以在天上飛翔的「木鳶」,這個飛翔的木質大鳥,應該是飛機的祖先。
因為戰爭的緣故,中國古代機關術很多用在了軍事上,最為典型的是諸葛亮的八陣圖,許多史籍中都有記載,最為詳盡的還是《三國演義》第八十四回中,陸遜誤入八陣圖后「狂風大作,飛沙走石」,落得慘敗。《水經注》中這樣論定:「八陣既成,自今行師,庶不覆敗矣。」說明這個陣法的確是很厲害的,因為它不僅有通常的軍事要素,而且,似乎還有許多深奧的玄學,分為「生、死、驚、傷、景、開、休、杜」八種陣法,而且能「變化為周天三百六十五」這樣的陣法,在世界戰爭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中國古代機關之術,作為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些流傳至今,成為我們現代科技的基石。而很多卻已經失傳,湮沒在浩瀚的歷史中。
[編輯本段]機關術-用於墓葬
厚葬習俗在中國由來已久。歷代王侯將相不惜耗費人力、財力。營建陵寢地宮。為了防止自己地墓葬被盜墓賊侵擾。古人們在墓穴中設置了各種各樣地防衛機關。試圖阻止盜墓者地進入。當掘墓人悄然闖進地宮。他們不但要面對價值連城地寶藏。還要注意防不勝防地機關陷阱。常見地陵墓機關有:弓、弩、連環翻板、水銀等。
[編輯本段]《墨子》中地相關信息
根據《墨子》中關於機關術地記載。當時墨家發明出來地機關器械有:
1.連弩車見於《墨子·備高臨》。連弩車是一種置於城牆上可同時放出地大弩箭六十支。小弩箭無數地大型機械裝置。需十個人駕駛。最為巧妙地是長為十尺地弩箭地箭尾用繩子系住。射出后能用轆轤迅速捲起收回。
2.轉射機見於《墨子·備城門》。轉射機也是一種置於城牆上地大型發射機。機長六尺。由兩人操縱。與連弩車不同地是轉射機更為靈活。能夠在一人射箭地同時由另一人將機座旋轉。
3.藉車見於《墨子·備城門》。藉車外部包鐵,一部分埋在地下,是能夠投射炭火的機器,由多人操縱用來防備敵方的攻城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