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天子檢閱(三千章節)
京師,安定門。
自從那日在遵化正式宣告班師凱旋以後,消息便不脛而走,很快傳到了畿輔各地,京師的各大街小巷之中。
京師本該是太平繁盛之處,卻因為東奴入寇,自從崇禎二年九月至今崇禎三年二月時持續戒嚴,各地難民風起雲湧,京郊大火數日不熄。
今日乃是各鎮勤王兵馬還京的日子,自去歲九月而起的戒嚴光景,也是終於結束。
緊繃的神情總算得以施展,東奴奔雷一般的馬蹄聲依舊縈繞在耳邊,但至少今日,是我大明王師得勝歸來,班師凱旋,揚眉吐氣之日!
這天一大早,京師城上的大明旗幟迎著朝陽的方向,鼓動作響。
順天府的差役,五城兵馬司的兵丁在全城各處都張貼了告示,許多百姓聚在街巷之間,早早搬來桌椅,坐在街頭巷尾閑聊,殷殷期盼著天朝王師的凱旋。
安定門附近,在天沒亮時便已經是人頭攢動了。
東奴已經徹底退走,畿輔之地再度歸於平靜,百姓們也都可以走上街頭各行其事,有農戶扛著扁擔順著官道出城,修整被東奴騎兵燒焦的土地。
也有一些百姓,早早便在安定門附近的茶館、酒館中選定座位,約上有幸在此次入寇中倖存的狐朋狗友們,喝酒打牌等待著觀看盛大的凱旋儀式。
安定門至京營演武場的沿途路上,就連青樓中的風流才子,俏麗佳人們,也都是從雅間中走了出來,不在今日繼續風花雪月,而是對東方翹首以盼,期待著什麼。
諸鎮兵馬雖然心思各異,但好在有馬世龍和孫承宗的統率,眾人仍能聚齊在同一旗幟下,為了一個目標而作戰,因此軍令所至,無不遵從。
孫承宗在遵化處置了十五名罪將,其中不乏有在戰時立過功的遼軍將領,對待京將、遼將都是一視同仁的態度,使得散漫的軍心迅速穩定。
各將帥也都約束起部下,軍紀開始轉好。
在距京師最近的通州城外,孫承宗下令休整了三日。
各部軍馬全都於此,休整連續作戰後的萎靡狀態,披掛上鮮亮甲胄,擦拭馬刀使其再度銀光閃閃,鮮艷四色的旗幟也充斥在大軍之間。
三日後,諸鎮王師將以最嚴整和充分的面貌姿態,面對京師的天子群臣,以及天下百姓檢閱。
崇禎三年二月十八日,李順祖騎在馬上,一手牽著馬韁,隨從孫承宗、馬世龍、祖大壽、吳襄等諸鎮將帥,從安定門凱旋班師入京!
「萬勝!」
「萬勝!」
「大明萬歲!」
「好樣的!」
「替我多砍幾顆東奴的腦袋!」
沿途百姓,熾烈空前。
這次東奴入寇帶來的毀滅性打擊,也讓這些畿輔各地生存的百姓意識到,有一支所向披靡的王師有多麼重要,看著各地兵馬騎著高頭大馬,以整齊劃一的腳步踏入京師,他們的心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定。
李順祖感受著周圍百姓的熱烈歡迎,心中也是非常有所感觸。
兩月以前,從德勝門出兵時,自己還只是一個不諳兵事的後世來者,對軍旅生涯未知,對戰場上你死我活的搏殺,以及沙盤之間的運籌帷幄,還沒有任何準備。
可是現在,李順祖跟隨孫承宗和馬世龍鞍前馬後,親身參與了崇禎二年乙巳之變的一場場戰鬥,無數的鮮血在身邊播撒,親眼目睹無數鮮活的面容消逝。
如今,李順祖的心思已經變得無比堅韌,對領兵作戰,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唉,史兄弟,見不到如今這番場面了。」熊興虎騎著馬,跟隨在李順祖身後,看著周圍熱鬧的場景,卻是悄然一嘆,想起了曾經與他十分要好的史興祚。
喻寬還沉浸在班師得勝的喜悅中,畢竟他可是有家有室的人,這次回來,他也給祖宗長了臉,給自己在家中的妻兒老小賺來了面子。
一想到家中嬌妻幼女已經做好了飯菜等待自己,他就更加迫不及待了。
許棟和熊興虎一樣,都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他們不像喻寬,祖上是喻氏將門,先祖跟隨李氏南征北戰,因此早早舉家遷入了京師。
他們的家人都在遼東被東奴屠戮,只剩下了自己。
因而,這場勝利對他們而言,並不是那麼一件值得多高興的事。
他們的家還遠在遼東,寸土未復,大仇未報,何以家為。
一路而來,許棟便只覺得,他與周圍熱鬧場面格格不入,聽到熊興虎的話,臉上高興之色也是微微一凝。
不過很快,許棟又看向前方李順祖的背影,堅定的道:「史大哥第一個登上灤州城頭,插上我大明旗幟,東奴崩潰四散的戰功,總督一定會如實上報的。」
「說起來,小弟還真是有些羨慕史大哥了,他以復灤第一功而死,多少東奴望見了他插在城頭的旗幟而望風披靡,這足以青史留名,光耀門楣!」
「我卻不知日後所向何方,歸宿何地......」
「你小子做事有勇有謀,脾氣好,這些日以來,就沒見你發過一次脾氣,咱看你的成就不會低,好好兒跟著總督干,有你揚名的那天!」
熊興虎強忍著臉上的淚水,強笑出聲,抬手向周圍聚攏而來的百姓們招手。
「史兄弟為復土而死,死得其所,咱應該高興才是!笑起來!」
許棟黯然神傷,聞言也是破涕一笑,繼續向周圍招手。
大軍出征時,自德勝門而出,有「旗開得勝」之含義,所以各鎮總兵也被部下稱為軍門。
如今班師回朝,則走的是安定門,意在永葆安定。
只不過李順祖知道,這一場戰鬥的勝利,遠遠達不到真正的永葆安定。
或許,這只是一個戰場上血戰的將士們,心中一份遙遠的期盼吧。
經歷了那麼多的生死離別後,李順祖也是嗟然一嘆,感慨道:和平,真好。
......
順著街道上百姓的歡迎,一路從承天門進入皇城,來到演武場之中,大軍才算是停住了腳步,各部以隊列、方陣的形式,在將帥們的帶領下紛至沓來。
這座皇城演武場,乃是朱棣於永樂年間敕建,永樂一朝多次班師凱旋皆匯聚於此。
但是因為人數的原因,各部兵馬不可能全部都能來到這裡受到天子檢閱,因此在通州時,孫承宗將部分兵馬留下,只帶了兩萬多名各部挑選來的精銳凱旋。
京師三大營雖然沒有全都參戰,但各營都有名額。
李順祖要照顧到那些權貴子弟的面子,也是因為砍了吳惟英之後的後果之一,因此多給了一些其餘各營的名額,自己的神樞營只帶了一百多人。
這一百多人,都是多次作戰中極為驍勇之銳卒。
李順祖帶來他們的前一日,也是在通州記下了名簿,打算日後提拔為軍官聽用。
諸鎮兵馬對此都有怨言,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演武場就那麼大,京師也不是尋常之地,十幾萬人馬一齊凱旋入城,莫說崇禎皇帝,就是京城中的百姓也不會同意。
好在有馬世龍和孫承宗的彈壓,並沒有在入京前鬧出多大亂子。
崇禎皇帝協同內閣六部公卿諸大臣,早早便在演武場擺好了座次。
此時的他,哪裡還有心思聽那些大臣老學究們研究什麼學問,就像是一個多動症的兒童,在龍椅上坐了一會兒便抬起腳來,在點將台上焦急踱步。
時不時還要催促詢問一旁的司禮太監王承恩:「怎麼還沒來,朕的凱旋王師呢?」
王承恩站在一旁,慈眉善目的表情,看崇禎就像是看著自己的親兒子,微笑說道:「爺,自打接了捷報,您就沒怎麼睡覺,昨兒更是一夜沒睡,坐下歇息歇息吧。」
「別把身子累垮了,大明可缺不了您。」
崇禎連連擺手,雖然是坐回了椅子上,但還是不住遠眺向安定門方向,笑著道:「沒什麼好休息的,朕現在精神得很,王承恩,朕自打繼位,從沒有一天像今天這麼精神過。」
這時,一名小太監跑來,喜笑顏開道:「陛下,來了,帝師和馬總督他們,帶著班師的大軍已經在安定門進城,正往這裡來了!」
崇禎皇帝聞言一喜,更是坐不住了,乾脆站起來。
「走,跟著朕出去迎他們!」
崇禎皇帝見了自己的王師凱旋,高興得像個孩子,可那些大臣們卻是不願意了,一個個嘰嘰喳喳的,屁股像是粘在了椅子上,怎麼都不肯動彈一步。
「朕讓你們出皇城迎接朕的王師凱旋,朕還要再說幾遍?」
「往日不是都精力充沛的嗎?怎麼,現在都一下子老了,不願意動彈了?」
眼見崇禎皇帝轉頭,面帶慍怒,新上任的內閣首輔李標這才是慢悠悠的站起來,給周圍的各部大臣一個眼色,帶著大家跟在了崇禎皇帝的屁股後頭。
而崇禎呢,一邊走還在一邊念叨。
「王師!朕的王師!你們可算是回來了!」
「朕盼你們,盼的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