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3章 矽谷(第一更,求訂閱)
第1373章矽谷(第一更,求訂閱)
十幾年前,在太平大學物理系的試驗室中,馬塔雷發明了晶體管。
也正是從那天開始,人類就進入了新紀元。當時,沒有人知道晶體管和隨後發明的集成電路會給人類文明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但也正是在那天,在這裡,蝴蝶在扇動它的翅膀。
永寧,是第六大城市——曾經是第五大,但是伴隨著東寧的崛起,他就被擠下去了一位,這裡舊時名稱是「坤甸」,城市位於坤江入海口處,這座位於赤道穿城而過的城市,舊時一直以輸出農林產品為主,燕窩也是這裡的知名產品。
在過去的十幾年裡,這裡和NBC其它地方一樣迅速發展起來,紡織業、機械製造業、冶金等現代工業成為了本地的經濟支柱,甚至在城市北部還有正在建設中的鋼鐵公司,這座鋼鐵公司不僅是NBC西南部的第一座大型鋼鐵公司,而且還是最現代化的,畢竟,他所採用的都是目前最先進的鋼鐵冶鍊技術。
不過,永寧最出名的企業還是「YN·Zeiss」,也就是永寧蔡司,這家靠著從蔡司公司拆回的設備、聘請的工程師和熟練技術發展起來的光學公司,不僅早與西德蔡司、東德蔡司並稱「三大蔡司」,而企業還在這裡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但是除此之外,永寧……基本上就和中興、永定一樣,都是沒有什麼存在感地方,畢竟,這只是一座人口僅僅只有700萬人的「赤道之城」。
除非一半的人口居住坤江兩岸的主城區之外,和NBC的其它地方一樣,許多人生活在附近的衛星城之中,所謂衛星城,大致是主城區往外輻射60公里之內的城市,那些城市的規模大小不一,就像散落的繁星一樣,圍繞著主城。
繁星般的衛星城以公路和城市鐵路與主城區相連,雖然NBC的公路交通和汽車工業很發達,但是城市鐵路卻是衛星城之間,最便捷交通,它的運行時速超過150公里,每列城鐵由三節車廂組成,長度是地鐵列車的一半,能容納約600名乘客。
雖然大多數人的生活和工作的距離並不遠,但是每天都有千百萬人通過城鐵往來各地,這樣的通勤族不多,但也不少。
和過去一樣,肖明傑提著公文包來到城鐵站台,通過檢票後進了車廂,不一會列車再次啟動,伴隨著列車的加速,鐵路線兩側棕櫚不斷於視線中向後移動。
坐在車廂里的肖明傑,這會正翻看著一本雜誌,突然,雜誌上的一個信息吸引了他的注意——輔仁大學化工系的哈羅德教授,成功製取的精製純度達到99.99999999的高純硅。
「也就是7N級的超純硅了……」
作為晶體管專家的肖明傑,立即意識到這種超純硅對於集成電路的意義,刻蝕用單晶硅材料作為生產硅電極的核心材料,其產品質量及穩定性直接影響著刻蝕設備工作及半導體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及良率。
「如果永和材料能解決工業化應用的話,到時候晶元的成品率肯定會提高一個級別的,到時候它的價格也一定會有所降低。」
雖然肖明傑經營的亞南電子也是一家集成電路生產設計企業,但他並不介意集成電路的價格下跌,因為只有把價格打下來,才會迎來集成電路消費市場的蓬勃發展。事實上,在過去的十幾年裡,正是靠著晶體管以及集成電路的生產消費市場的普及,才有了NBC電子產業的大發展——半導體市場為半導體供應鏈的專業化提供了資金,催生了從超純硅晶圓到光刻機等各個領域的專業公司。
因為有了消費市場,所以才有願意進行再投資。十幾年前,在太平大學作為馬塔雷教授的助手,參與發明晶體管的肖明傑,就是靠著這股浪潮,獲得風險投資創辦了「亞南電子」。
其實,並不僅僅只有他,當年馬塔雷研製晶體管時的助手們,包括和他一起被稱為「太平三傑」的祝瑞新、肖培武,他們都各自創辦自己的公司,而且都選擇了在永寧創業。
之所以會選擇在永寧,不僅僅是因為當時永寧市市長丁長捷對電子產業的支持——不僅將永寧大學附近的一片雨林開闢為新區,以低廉的地租鼓勵電子公司入住,而且還通過地方的「創新基金」向這些企業提供投資。甚至還減免稅收。
得益於地方的支持,在過去的十年間,從晶體管到集成電路,從生產到設計,在永寧大學西北形成了一個以集成電路的生產設計以及電子計算機生產為核心產業區,於也就有了它的名字「矽谷」——之所以名字當中有一個「硅」字,是因為當地企業多數是從事加工製造高精度硅的半導體行業和電腦工業。而「谷」則是從山谷中得到的。
「矽谷站到了,下車的乘客請做好準備,從左門下車……」
列車到站后,肖明傑就立即下了車,走到站外后,又攔了一輛計程車。
「師傅,去亞南電子。」
在汽車朝公司駛去時,矽谷就這樣呈現他的眼前,路邊散布著一中高層建築,那那裡既有研究機構,也有初創公司,在過去的十年裡,這裡已經發展成為NBC電子科技的中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這裡就是中心,甚至就連永寧大學也因此受益——電子科技相關專業得到了迅速發展。
在經過一棟大廈時,看著大廈上的字樣,肖明傑的嘴角輕揚,笑道:
「PBC電子材料……」
PBC就是植物育種公司的縮寫,在「矽谷」出現這樣的字眼很奇怪,植物育種公司是NBC最大的種子公司,這家源自英國的企業,不僅在種子領域取得了成功,還投資了其他領域,幾年前,新興的電子行業吸引了植物育種的注意力,旗下兩家研究實驗室開始對硅材料進行研究。
PBC公司的無機化學部門新添加了一名最新成員「PBC電子材料公司」,其工廠建設完成後將用來製造「超純金屬硅」,這種材料在製造晶體管和整流器中必不可少。新工廠的開工建設,代表著PBC開始進入這個領域,向新興的電子行業提供產品。
PBC電子材料的工廠位於坤甸以東大約60公里,當地清潔的空氣環境是矽片生產所需的極端清潔度的理想選擇。在過去的幾年間,它的廠房就被擴建,以提供直拉單晶棒。
雖然從規模上還比上永和材料,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拿手產品,現在,就在肖明傑坐著計程車往公司趕去的時候,在PBC電子材料大廈的實驗室里,傳出了一陣歡呼聲。
「成功了,我們成功了……」
一塊50MM的硅晶片前,一群穿著無塵服的研究人員歡呼著。
巴克豪斯博士平日里那張不苟言笑的臉上,這會也露出了笑容,加入PBC電子材料之後,他承擔了設計拋光工藝的任務,這將為生長外延層提供更完美的晶片表面。用於拋光晶片的硬質磨料會在表面產生划痕。儘管它們在襯底中不可見,但一旦外延層生長,它們就會出現。
為了提升硅晶片的品質,巴克豪斯博士和他的團隊一直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
「一開始我們採用氧化鋁懸浮液拋光,如果繼續保持用下去,最終會在晶片上得到更好的表面……後來,為了針對存在的問題,我們製造了一種膠體硅產品,他們就拿過來試了試,它呈鹼性以保持懸浮。外延片表面上所有的划痕都消失了,現在我們可以提供最完美的晶片表面!它的曝光解析度10微米!」
在實驗室里,看著表面無損傷的硅晶片,公司經理羅守志笑著說道:
「並不僅僅只是最完美的晶片,還有最大的……」
看著巴克豪斯,羅守志說道:
「我們的工廠已經生產出了第一批100毫米晶圓,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晶圓,我們現在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將永和材料甩了在身後。」
永和材料,是NBC最早的材料公司,技術最雄厚。儘管和PBC一樣,都有公司背景,可是他們之間的競爭卻是激烈的,他們都試圖超越對方。
現在市場上的50毫米晶圓,總的步進曝光面積只有100毫米晶圓的1/4,用它製造集成電路,想當於做四片時間50毫米晶圓只能做一片,價格和工時上的優勢自然也就出來了。
這也是羅守志為什麼會強調,他們已經把永和甩在身後的原因。當他們把彼此視為對手的時候,甚至都沒有意識到,正是在這種你追我趕的過程中,NBC的電子科技技術也在不斷的提升著。
從光刻機到集成電路設計,從晶圓到晶元,再加光刻膠等一系列的發明,這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而這種優勢,又是很多國家所沒有的。
這一天,「矽谷」依然和過去一樣,上百家公司,數以萬計的員工仍然在各自的公司里工作著,太陽照常落下,但是矽谷的光,註定將會點亮整個世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