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嘉慶十八年
蠱士正文第28章嘉慶十八年嘉慶十八年九月十五日,北京是個晴天。
內閣中書張大鏞今日輪休在家,十分悠閑。午後,他和友人驅車前往法源、棗花二寺賞菊,流連於秋景之中,直到日落西山,才與友人分別。然而,這天晚上忽然雷電交加,讓他心生不安。
十六日,天氣變得陰沉,颳起了大風。黎明,張大鏞忍受著寒意,像往常一樣入署辦公,經過正陽門的時候,他覺察到了異常。官兵們全副武裝,神態緊張,如臨大敵。走到外東華門的時候,他問一名街兵發生了什麼,那名街兵回答:「老爺尚不知耶?昨夜宮中搜殺一夜矣!」
原來,昨日中午,兩股匪徒進攻紫禁城。現在,軍隊進了皇宮,京城大門也關了。張大鏞趕到內東華門的時候,大門緊閉,官員們擠在一起,相互打聽消息,猶如一群無頭蒼蠅。
正如惱人的天氣一般,人們的心裡也蒙上了一層陰雲。
當時,嘉慶皇帝還在從熱河回京的路上,宮中什麼情況還不知道。這群匪徒有多少人?外面沒有同黨?還會再進攻紫禁城嗎?一時間,京城的官民都陷入了恐慌之中。
十七日,天氣依舊陰沉。官兵們挨家挨戶搜捕匪徒,只要有行蹤詭異之人,立即逮捕。京城大門緊閉,消息封鎖,人們自覺危機四伏,卻又無法獲得信息,這使得北京城變成了謠言的溫床。
中午,有消息說聖上車駕回京,一位貝勒在東華門樓遠望,清空街道,大開城門,結果等了個空。晚上,禁城外有一處喧嘩,全城都沸騰了,有人說太平湖交戰了,有人說西長安門被攻破了,還有人騎白馬賓士在街道上,大呼「有賊」!等到半夜,才發現根本就沒有一個匪徒。北城有一戶人家,丈夫當兵守衛禁城,他的妻子聽聞喧囂聲,驚恐之下,竟然上吊自殺。
十八日,北風呼嘯,駐守的士兵凍得無「人色」。搜捕還在繼續,謠言沒有止息。不過,有一個好消息傳來,官兵在京城附近的宋家莊抓到了一位名叫林清的賊人,據說他就是進攻紫禁城的策劃者。
十九日,天終於晴了。嘉慶回到了京城,局面穩定下來。這位頗有志氣的皇帝在乾清門頒布了《罪己詔》,稱此次事變為「漢、唐、宋、明未有之事」,憤懣之情,躍於紙上。
二十日,嘉慶召集諸位皇子和王公大臣嚴厲訓話,悲憤地說道:「我大清以前何等強盛,今乃致有此事!」
清廷逐漸搞清楚了事由:一夥名為「天理教」的亂民,約定在九月十五日這一天造反。他們兵分幾路,分別在河南滑縣、山東曹縣等地作亂。其中一路,由林清率領,勾結太監,直接進攻紫禁城。
天理教一事本身並不算大,京城內的戰鬥只持續了一天便結束了。事發的第六天,搜捕行動就停止了,軍隊也撤出了京城,被抓的賊人相繼押往菜市口正法。一切回到了正軌,但人們心底的驚慌與震撼卻久久無法散去。
嘉慶皇帝畫像。圖源:網路
01
九月二十三日,嘉慶親自審訊「賊首」林清,想要搞清自己的帝國出了什麼問題。
在牢獄中,林清幾乎將自己的人生一五一十都交代了出來:家住哪?干過什麼?何時入教?何時有了造反的心思?同黨有誰?計劃是什麼?……其中不乏誇張之詞,也有為了求饒而編造的東西。不過,和其他要犯的證詞一比對,事實就基本清晰了。
嘉慶十八年是鄉試之年,天理教一事自然成了在京讀書人的熱門話題。博取功名者開始思考消除「邪教」之法,說不定就押中了科舉的題目。以天下為憂者更關心嘉慶的罪己詔,猜測清廷是否在醞釀一場改革,而自己在其中又能有何作為?後來,有一個名叫盛大士的士人,收集各方信息,寫下了《靖逆記》一書,暢銷一時。
犯人的供詞,軍機處的檔案,皇帝的起居注,宮中的檔案,讀書人的筆記……可以說歷史給我們留下滿滿當當的資料去了解天理教。
那是一個隱秘、混亂、不為人所熟知的世界。
明清時期,各種名目的秘密宗教猶如雨後春筍,在大江南北破土而出,形成了一個生機勃勃的民間世界。除了大名鼎鼎的白蓮教之外,尚有羅祖、南無、凈空、混元、大乘、八卦、青陽、紅陽等教,名目繁多,不勝枚舉。從名字可以看出,各教派大都改編佛家寶卷,開創教門。
他們被官方敵視,見不得光,不能在廟宇公開活動,也不能大搖大擺舉辦儀式。多數情況下,一個師父掌握著一部寶卷,帶著一幫徒子徒孫,在家裡搞點小規模的聚會,傳播教義。
上層精英的精神世界很遼闊,心裡裝得下家國天下,人生不如意了,也可以從艱深的佛理里尋找意義。底層的百姓不通文墨,沒什麼修身齊家治國的理想,說的話想的事難登大雅之堂,但不代表他們不想說話。秘密宗教給了他們一個在檯面下說話的機會。
當時,有一種信仰流行於各教門中。有一個名叫「無生老母」的神,是所有人的祖先。然而,她的孩子流連於紅塵,失去了本性,她便派人下凡拯救世界,讓孩子們趕緊回歸「真空家鄉」。
信眾們把歷史分為三個時期:青陽、紅陽、白陽。無生老母分別派燃燈佛、釋迦佛和彌勒佛來統治人類世界。現在,也就是紅陽時期,「恐怖大劫」即「白陽劫」將至,席捲人間,彌勒佛隨之降生,領導人們驅走黑暗,贏得光明。在劫難中,只有無生老母的信徒可以活下來。
他們的世界很樸實,一個悲慘的末日,和一個終結苦難的預言。
得救的儀式則更加簡單。信眾只需對著升起的太陽,念誦「真空家鄉,無生父母」八字經語。複雜點需要打坐焚香,這樣便能得到庇佑。
宋朝畫作里的燃燈佛。圖源:網路
一般而言,教主都是具備「手藝」的人。他們遊走於鄉里,或者城市的邊緣地帶,要麼行醫治病,要麼教授拳術,引誘人們入教。行醫時,或使用針灸,或使用按摩,或傳授盤膝坐功,病人病癒后,多半拜師入教。教拳則能強身健體,可用於幫會鬥毆,也是掙命的藝能。
入教和出教都非常隨意。想要好處的人找到更靈驗的符咒就會離開,畏懼官府的人壓力一大就會割席。有的弟子,去了別的村子,發展了另一批信眾,他就成了另一個教主。他可能改名,也可能遙尊自己的師父,用一個複合的名字,比如「老君門離卦教又稱義和門」,「東方震卦又稱龍華會教」。教主去世了,新人上位,也可能改名。一教多名,多教一名,分支無數,芸芸眾生,纏繞在其中。
教眾之中有窮人,也有富人,有漢人,也有滿人,有農村的,也有城市的。因血緣、地緣而形成的密密麻麻的小社會,盤踞在帝國的底層。他們有一個共同點:沒有通過科舉考試獲得過功名。
勵精圖治的皇帝、憂國憂民的讀書人,居高臨下審視著社會的角落。在他們眼裡,民間宗教是邪教,是秩序的潛在反對者,是社會的惡疾,必須予以清除。
其實,教眾們大都過著慘淡的生活,日復一日練拳、吃齋、念咒,盼望著大劫的到來。東邊發大水了,西邊鬧糧荒了,家中沒錢財了,這些都可能是大劫的徵兆,但他們的日子總能過下去。
直到有一個不安分的人勾起他們內心的恐懼與慾望,告訴他們末世到了,該去掙得光明。
02
林清,這個震動京城的人,本質上是一個流氓。
他在京畿附近的宋家莊長大,小時候學會了讀寫。17歲時,他做了藥鋪的學徒,有了一些看病的本事。他做過夥計,當過更夫,開過茶館,當過衙門的書辦,做過長隨,也搞過一些小生意。天南海北都闖過,去過關外,也到過江蘇,最常待的地方還是京畿一帶。
他身上有一堆臭毛病,嫖娼、賭博、酗酒,像貪污,詐騙之類的壞事也做了不少。稍微賺了點錢,就立馬揮霍光,然後找另一份工,如此循環往複。沒錢,沒長遠打算,卻消停不下來。
這樣的人與秘密宗教,可謂是相互吸引,天生一對。
教門裡魚龍混雜,崇尚互助。在這裡,流浪之人可以有歸屬感,好事之徒可以湊熱鬧,林清兩者兼是,自然如魚得水。最重要的是,教門給了林清一個可以斂財的組織結構,和一個清晰長遠的奮鬥目標。
另一方面,林清心思活泛,能說會道,識字,懂點藥草,是傳教的一把好手。廣大的教眾分佈在農村、城市的各個角落,安土重遷,而正是林清這樣的人,才能打破底層百姓的封閉性,把他們聯繫在一起,看到自己的力量。
當時,京畿一帶教門眾多。剛開始,林清加入了榮華會,平日里朝拜太陽,念念符咒,還要躲著官府的查抄。漸漸地,他的野心越來越大,趕走了原來的教首。他自己說,是因為他「會講」,別人便要他當教首。站穩腳跟之後,他便迅速和其他教派聯繫,統一、吸納、整合了京畿附近的白陽、青陽、坎卦等教。
林清的口才了得,他勸人入教,交種福錢,承諾一倍還十倍,也過上了舒適的生活。然而,教派的潛力還有可挖掘之處,他也不想就這樣混下去,正如他對弟子說的:「無福做太平百姓。」
嘉慶十六年,已經是白陽教首的林清南下豫北,結識了滑縣人李文成和馮克善。李文成懂點天文,能說會道;馮克善是個拳師,野心勃勃。三人都是不安分的性格,熱衷於統一周邊的教派。此後,林清多次南下,兜售他的符咒和觀點。有一次,李文成在「講論」中引用林清的觀點,戰勝了自己的師父,得到了師父珍藏的經卷,奪取了教權。
林清和李文成將他們的觀念融合在一起,建立了一個新的八卦教組織。林清手底下叫坎卦教,他是大家信奉的領袖;李文成新得的教派為震卦教;馮克善被拉入三巨頭之中,是離卦教主。
隨著權勢越來越大,林清將觸手伸向了一些落魄、失勢的上層人士。
嘉慶初年,旗人的生活日益困頓,就連官員之家也不能倖免。有一位漢軍旗人名叫曹綸,家徒四壁,出外當差僅穿一件破舊長袍,在家衣不蔽體。林清在江蘇與曹綸相識,兩人同為在外打拚之人,一見如故。
嘉慶十二年春,曹綸患病卧床不起,一日忽聞叩門聲,開門一看竟是林清。林清熱情地說:「曹公子一寒至此,清雖薄於力哉,然通財濟乏,義也。」立馬就拿出白金數鎰。曹綸感激涕零。不久,林清又派人送來衣物。曹綸病癒后,兩人結為兄弟。此後,曹綸生活上如有困難,林清全力資助。
嘉慶十六年,曹綸被擢升為獨石營都司,前去拜見林清,抱歉一直沒能還錢。林清故弄玄虛地說:「清之財皆君子賜也。」曹綸不知何意。林清屏退左右,對曹綸說:「僕少孤貧,因遇異人授神術,凡求無不立至者,乃漸豐於財。今傳授日眾,眾推為坎教教主,領八卦九宮。」隨後,林清提到有好事者說自己聚眾招搖,試探曹綸的心意。
事涉秘密宗教,曹綸自然猶豫,思忖再三回答道:「綸雖不才,豈為負恩不義之人哉?安有拯救於貧乏垂斃之時,不知所報,而反相陷害者乎?願吾子勿復忌。」
隨後,林清教授八字真咒給曹綸,說可以擺脫貧窮。過了很久,曹綸發現符咒不靈,有教眾告訴他要親自向教首跪拜,才會靈驗。於是,曹綸帶著兒子到宋家莊奉林清為師。
林清結交曹綸,是想利用曹綸的職權謀私,比如借兵丁之名入城買米。曹綸也是出於感恩和求富的雙重心理,才與林清越走越近。後來,林清想要邀他參與謀反大計時,曹綸身為朝廷四品命官,卻還在觀望,「謂事成可得大官,事敗亦不至干累及己」。
大約同一時間,太監劉得財也入教了。太監們並不是孤立地生活在皇宮之中,相反,他們與自家親戚都保持著密切的聯繫,是皇宮與鄉村之間的紐帶。劉得財入教之後,常常哄騙一些下層太監拜師,告訴他們入教不吃酒,不耍錢,還有錢拿。有兩個太監每月初一都能領到一兩銀子。
最令人驚訝的是,清朝宗室海康也加入了林清的教派。這些人的加入,使得林清的野心越來越大。
清朝太監的真實樣貌。圖源:網路
03
我們無法確定林清究竟是何時有了造反的心思,以及天理教之名是何時正式確立的。在林清統合八卦教的時候,反叛之勢就已經在醞釀了。
站在人生前所未有的巔峰,林清或許想要效仿白蓮教的前輩,謀一番驚人的事業。他向弟子們宣稱,紅陽大劫已經迫在眉睫,「白陽當興」。他不想只用麻木的欲求刺激教眾,而是直接告訴他們末世來了,該去解救自己了。
林清大力擴張教眾的人數和孝敬的錢財,承諾這些捐獻會在將來帶來回報。「每錢百文,許地一頃,糧食數石,許給官職。填注號簿,並開寫合同、紙片,交與本人作據。」樸素的斂財手段。
他與李文成、馮克善三人結拜,自稱天王、人王、地王。樸素又古老的結盟方式。
李文成自稱「李自成轉世」,是未來的統治者。而林清是彌勒佛轉世,在人王統治的時期,如同孔聖人一樣,相幫李文成。一個皇帝,一個聖人。樸素的政教體系。
林清還嫌自己的頭銜不夠多,又說自己是「太白金星轉世」,又自稱劉姓「轉世」,教眾們皆尊他為「劉老爺」,還作了一首詩:「專等北水歸漢帝,大地乾坤只一傳。」
人越多的地方,通行的真理就要越簡單。勸說精英造反,或許要曉以天下大義,或要搬弄經典。但對於一群沒讀過書,又對未來充滿恐懼的人來說,一份富貴的許諾,一個法力無邊的神仙,一個厲害的姓氏,足以將他們捆在一起。
嘉慶十八年,風聲已經放出去了:大劫就要出現。孤立的各個教派聯合在一起,教首聚在一起商議大事,信眾們深入民間,儘可能招徠新教徒。這一年無疑是一個好機會。直隸、河南、山東三省交界的地區,連續兩年遭遇旱災,許多田都荒廢了,飢荒也在蔓延。正符合末世的景象。
這一年七月,林清、李文成等人相聚河南道口,共商大計。
當時,林清得到了一部寶卷——《三佛應劫統觀通書》,裡面有一句「八月中秋,中秋八月,黃花滿地開放」。於是眾人商議八月十五舉事,可是清廷頒布的《時憲書》中竟沒有閏八月,起義日期便改成了九月十五。
道口會議上充滿了熱烈、樂觀以至於詭異的氣氛。每一伙人都得到了一個目標。林清攻進北京,李文成佔據河南滑縣,馮克善奪取山東。起義當天,眾人頭上要扎白巾,暗號為「得勝」,每殺一個人,便要喊一聲「得勝」,就能獲得力量。山東、河南起義成功之後,便立馬支援北京。
很顯然,他們無比相信城市會被攻克,清兵會被擊退,林清甚至誇下海口:「我們據了京師,不怕皇上不到關東去。」
其實,就在眾人展望末世之後的美妙世界的時候,起義之火就已經身處巨大的危險之中了。
七月,在山東的金鄉,天理教徒的聚會被發現了。縣令很快就寫了一份報告,一層一層地遞交上去,還到了巡撫手中。兩周之後,得到命令的知縣抓到了人,也知道一群人準備造反。這個知縣要鄉紳做好準備,警惕叛亂,也加大了搜捕的力度。
天理教的保密工作非常差。住在鄉村的士紳看見亮著的燈火和密謀的身影,鐵匠報告有人正在大規模打造兵器,膽小的百姓聽到親戚朋友談到起義立馬告發……事實上,起義之前,很多人都覺察到了叛亂的火苗。
祝現是林清的徒弟,他一家是正藍旗的包衣,歸豫親王管。他參加邪教的事情很早就被家人察覺,甚至整個造反計劃都知曉了。他有個在豫親王府做僱工的侄子,立馬告訴了王府的護衛,王府護衛說這事不歸他管,但還是報告了王爺。親王知道后,並不相信。
後來,侄子又找了一個在教中的族人祝瑞,寫了一份證詞,準備上交給親王。祝瑞自覺處境尷尬,磨磨蹭蹭不肯行動,他妻子告訴他:「你能做的就是告訴王爺。如果告發成功,那麼一切都好。如果不成,我們最好逃走。」於是,祝瑞騎著自家的驢慢慢進城,等到他告發的時候,紫禁城已經陷入了內亂。
清廷的體制並非閉目塞聽,有太多渠道能夠提早獲悉叛亂,而臃腫的機構實在缺乏效率。即便成功遏制叛亂的金鄉縣令,反應也不能稱之為迅速。
八月底,河南滑縣的天理教徒在鑄造軍械武器的過程中走漏了風聲,知縣率兵偷襲,李文成等人猝不及防,被捕入獄。李文成的部下被迫提前舉事,救出李文成,迅速攻佔了滑縣。
就這樣,天理教起義提早發動了。
天理教起義非常倉促。圖源:影視劇照
04
河南滑縣陷入兵火的時候,林清的小分隊正磨刀霍霍。
他的麻煩主要來自於內部。
九月十二日,教徒們分成小股,裝成行商小販,帶著白布和武器,進入京城。有人還沒看到紫禁城巍峨的高牆,就心生膽怯了。比如林清的手下李五,本來要帶70人,準備了五十把鋼刀,結果只有40多人進城。有一對退卻的兄弟在供詞中說道:「我們弟兄兩個商量,如不應他,他必將我們殺害,暫且應允再商量吧。九月我們實沒有到林清家去。」
有頭領在最後一晚對眾人說:「此事去也是死,不去也是死。若能得手,眾人皆有富貴。」很多人一進北京就嚇破了膽,越想越怕,時不時停下來喝酒壯膽,找借口推脫。九月十五日那一天,到了東華門和西華門的人只有100餘人。
紫禁城平面圖。圖源:網路
到了正午,東華門有兩個太監走向宮門,起義者拔出武器,快步沖向宮中。當五、六名起義者衝進去的時候,守門官軍毫不費力地關上了大門,其他人被關在門外,只能瘋狂亂竄。很多人把白布和刀丟在路旁,狼狽地逃到林清所在的宋家莊。可見起義之草率。
進去的人沒有退路,搏命亂殺,他們只能期待找到西門的隊友。但終究人數不濟,悉數被擒。
西華門倒是衝進了五六十人。他們關上宮門,以拒官軍,同時爬上城樓,插上白旗。一批精銳向皇帝居住的養心殿進發,與宮中的護衛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戰。宮裡的皇子、格格、后妃等在聽到消息后,無不抱頭逃竄,亂喊亂叫,宮裡頓時陷入一片混亂。
有三個起義者翻越宮牆,想要跳入牆內。皇子旻寧,也就是未來的道光皇帝,立馬叫隨從取來腰刀、鳥槍,等到槍來,對著一名攀牆的起義者開火,擊中一人,還有一人掉了下去。旻寧跑到另外一個院落,看見一個舉白旗的首領,再次開槍擊殺。
很快,清軍的火器營趕來,在隆宗門與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起義者激戰。起義者走投無路,分散躲了起來,其中有一個太監假裝做事,竟然直到幾天後才被揪出來。到了這時,大局已定,起義者一個又一個被俘虜,有人選擇了自殺。只有幾個人藏得好,趁著天黑,爬上宮牆,僥倖逃了出來。
清人畫《平定安南戰圖》中就有火器營的身影。圖源:網路
裝備差,沒經驗,人數少,天理教起義從一開始就不可能成功。進了紫禁城的天理教徒不是被殺,就是被俘,逃出去的也都被抓了。他們不足百人,卻打死了100多名宮廷護衛,也算給這場兒戲一般的起義增添了幾分悲壯的色彩。
隨後,林清被捕,京畿各地都在搜捕天理教徒。另一邊,清軍全力圍剿河南、山東地區的天理教起義軍。
起義軍佔領滑縣后,殺戮官員,屠殺富戶,囤積糧食,吸納叛亂者,安撫城內居民,滑縣一下從一萬人變成了六萬人。起義軍時常劫掠鄉村,那裡有非常多鄉紳已經組織起兵力,進行抵抗。由於天理教認為信教者才能得救,所以他們不剋制使用暴力,而且劫掠之後,會產生一大批饑民,反而擴充了自己的隊伍。
對於一些投降的地區,天理教「並不燒殺,邀買人心」,只要他們同樣舉起白旗,反抗朝廷。可是,這些人在清軍到來之後,往往逃生,甚至還會主動幫助清軍剿滅起義軍。
最大的問題是,起義軍毫無戰略思維,在受挫之後,往往不知道幹什麼,遭到打擊之後,只知道採取守勢,最後被圍困。
十一月初,李文成率領部份隊伍出擊山東,留下一支隊伍守衛滑城。清軍在滑城外建立炮台,「掘地道」,還將林清首級懸挂於營帳外,威懾起義軍。起義軍不為所動,屢挫清軍進攻。守城的一名戰士輕蔑地向敵人喊道:「欲破我城,須精兵二十萬!」官兵射中他的左臂,那名戰士拔下箭矢,依然奮勇。正當起義軍集中全力抗擊扑城之敵時,一聲巨響,西南和西面的城牆被清軍轟坍了一大段,清軍從缺口攻入城內,經過幾個時辰的戰鬥,才拿下滑縣。
李文成那一支突圍的軍隊,同樣被困住。有人以豐厚的賞賜引誘李文成投降,李文成高呼道:「李文成在此,欲殺即殺,斷不肯降!」最後舉火自焚,數十名戰士擁抱自己的領袖,與李文成一同從容就義。
十二月中旬,天理教起義告終。
05
天理教起義並不是一次成功的起義,但它給清廷的震撼,尤其對嘉慶的心理衝擊,不可謂不巨大。
嘉慶即位之初,國家權力依舊操持在乾隆手裡。出於后見之明,我們知道清帝國的盛世已經在走下坡路了。生齒日繁,人口危機浮現,一畝田地要養活的人越來越多。科舉也漸漸僵化,考生越來越多,考上的人卻越來越少。
嘉慶四年,嘉慶以雷霆之勢殺和珅,抄家產,整頓吏治。嘉慶九年,白蓮教之亂平定,嘉慶也有了可以誇耀的武功,他並沒有把人心的變動當一回事,只覺得這是一場叛亂罷了。
和珅。圖源:影視劇照
嘉慶十六年,嘉慶親自撰寫了一篇《守成論》。文章里說,漢、唐、宋、明到了中期全都在走下坡路,問題就在於君主自作聰明,變更成法,所以臣子貪功冒進,百姓浮躁,最後導致家國衰亡。嘉慶其實意識到了帝國潛在的衰落,便想將已有的繁榮延續地更久一點,所以甘心當守成之主。只要不再出和珅這樣的大貪,只要皇帝以身作則,那麼盛世為什麼不可以持續呢?
天理教起義是一記響亮的耳光。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
嘉慶滿懷悲憤地頒布清朝第一份《罪己詔》,其心情可見一斑。就像是一座營造了多年的宮殿,勉勵維持其光鮮亮麗,沒想到一朝倒塌,露出了殘破不堪的內里。
在《罪己詔》中,嘉慶提到了「因循怠玩」的問題。文武官員的推諉塞責,庸碌無為,不思進取,導致了紫禁城被攻擊這樣的奇恥大辱!與其說是罪己,倒不如說以己之身代眾臣之過,實則還是在怪眾臣。
天理教事件發生的五天內,他就斥退了六位大學士的三位和六部的三位尚書。一場甄別各級官員的行動也開始了,上至督撫,下至縣令,全都整頓一遍,這一行動一直持續到嘉慶十九年。「守成之君」開始了大刀闊斧的吏治整頓,近乎一場「維新」,恐怕他也意識到,再不改革,國家有可能衰亡。
這是一位正值壯年且握有大權的君主,在國內外相對安定的情況下,自上而下進行的一場變革。比之鴉片戰爭之後的諸多變革,一無外敵窺伺,二無太后掣肘,可謂是天時地利盡在手中。然而,這場變革還是失敗了。
嘉慶並沒有遭到猛烈的反擊,反而像陷入了沼澤中,四周都是綿密的吸力,將他拖入泥沼之中。他想要解決官員的不作為,卻被官員的不作為給打敗。
嘉慶二十五年,朝中發生了兵部大印失竊案。經查,一名皂吏為了兒子娶媳婦,方便花轎穿過衙門直通街外,竟然在兵部大庫後面開闢出一道新門。此事在半年之前發生,兵部人員來來往往,竟不能發現。嘉慶又想起了如夢魘一般的天理教之變,直斥大臣「良心何在」。
這一年,正是嘉慶去世的一年。至死,天理教的陰影都籠罩在他頭上。嘉慶十八年九月十五日,北京是個晴天。
內閣中書張大鏞今日輪休在家,十分悠閑。午後,他和友人驅車前往法源、棗花二寺賞菊,流連於秋景之中,直到日落西山,才與友人分別。然而,這天晚上忽然雷電交加,讓他心生不安。
十六日,天氣變得陰沉,颳起了大風。黎明,張大鏞忍受著寒意,像往常一樣入署辦公,經過正陽門的時候,他覺察到了異常。官兵們全副武裝,神態緊張,如臨大敵。走到外東華門的時候,他問一名街兵發生了什麼,那名街兵回答:「老爺尚不知耶?昨夜宮中搜殺一夜矣!」
原來,昨日中午,兩股匪徒進攻紫禁城。現在,軍隊進了皇宮,京城大門也關了。張大鏞趕到內東華門的時候,大門緊閉,官員們擠在一起,相互打聽消息,猶如一群無頭蒼蠅。
正如惱人的天氣一般,人們的心裡也蒙上了一層陰雲。
當時,嘉慶皇帝還在從熱河回京的路上,宮中什麼情況還不知道。這群匪徒有多少人?外面沒有同黨?還會再進攻紫禁城嗎?一時間,京城的官民都陷入了恐慌之中。
十七日,天氣依舊陰沉。官兵們挨家挨戶搜捕匪徒,只要有行蹤詭異之人,立即逮捕。京城大門緊閉,消息封鎖,人們自覺危機四伏,卻又無法獲得信息,這使得北京城變成了謠言的溫床。
中午,有消息說聖上車駕回京,一位貝勒在東華門樓遠望,清空街道,大開城門,結果等了個空。晚上,禁城外有一處喧嘩,全城都沸騰了,有人說太平湖交戰了,有人說西長安門被攻破了,還有人騎白馬賓士在街道上,大呼「有賊」!等到半夜,才發現根本就沒有一個匪徒。北城有一戶人家,丈夫當兵守衛禁城,他的妻子聽聞喧囂聲,驚恐之下,竟然上吊自殺。
十八日,北風呼嘯,駐守的士兵凍得無「人色」。搜捕還在繼續,謠言沒有止息。不過,有一個好消息傳來,官兵在京城附近的宋家莊抓到了一位名叫林清的賊人,據說他就是進攻紫禁城的策劃者。
十九日,天終於晴了。嘉慶回到了京城,局面穩定下來。這位頗有志氣的皇帝在乾清門頒布了《罪己詔》,稱此次事變為「漢、唐、宋、明未有之事」,憤懣之情,躍於紙上。
二十日,嘉慶召集諸位皇子和王公大臣嚴厲訓話,悲憤地說道:「我大清以前何等強盛,今乃致有此事!」
清廷逐漸搞清楚了事由:一夥名為「天理教」的亂民,約定在九月十五日這一天造反。他們兵分幾路,分別在河南滑縣、山東曹縣等地作亂。其中一路,由林清率領,勾結太監,直接進攻紫禁城。
天理教一事本身並不算大,京城內的戰鬥只持續了一天便結束了。事發的第六天,搜捕行動就停止了,軍隊也撤出了京城,被抓的賊人相繼押往菜市口正法。一切回到了正軌,但人們心底的驚慌與震撼卻久久無法散去。
嘉慶皇帝畫像。圖源:網路
01
九月二十三日,嘉慶親自審訊「賊首」林清,想要搞清自己的帝國出了什麼問題。
在牢獄中,林清幾乎將自己的人生一五一十都交代了出來:家住哪?干過什麼?何時入教?何時有了造反的心思?同黨有誰?計劃是什麼?……其中不乏誇張之詞,也有為了求饒而編造的東西。不過,和其他要犯的證詞一比對,事實就基本清晰了。
嘉慶十八年是鄉試之年,天理教一事自然成了在京讀書人的熱門話題。博取功名者開始思考消除「邪教」之法,說不定就押中了科舉的題目。以天下為憂者更關心嘉慶的罪己詔,猜測清廷是否在醞釀一場改革,而自己在其中又能有何作為?後來,有一個名叫盛大士的士人,收集各方信息,寫下了《靖逆記》一書,暢銷一時。
犯人的供詞,軍機處的檔案,皇帝的起居注,宮中的檔案,讀書人的筆記……可以說歷史給我們留下滿滿當當的資料去了解天理教。
那是一個隱秘、混亂、不為人所熟知的世界。
明清時期,各種名目的秘密宗教猶如雨後春筍,在大江南北破土而出,形成了一個生機勃勃的民間世界。除了大名鼎鼎的白蓮教之外,尚有羅祖、南無、凈空、混元、大乘、八卦、青陽、紅陽等教,名目繁多,不勝枚舉。從名字可以看出,各教派大都改編佛家寶卷,開創教門。
他們被官方敵視,見不得光,不能在廟宇公開活動,也不能大搖大擺舉辦儀式。多數情況下,一個師父掌握著一部寶卷,帶著一幫徒子徒孫,在家裡搞點小規模的聚會,傳播教義。
上層精英的精神世界很遼闊,心裡裝得下家國天下,人生不如意了,也可以從艱深的佛理里尋找意義。底層的百姓不通文墨,沒什麼修身齊家治國的理想,說的話想的事難登大雅之堂,但不代表他們不想說話。秘密宗教給了他們一個在檯面下說話的機會。
當時,有一種信仰流行於各教門中。有一個名叫「無生老母」的神,是所有人的祖先。然而,她的孩子流連於紅塵,失去了本性,她便派人下凡拯救世界,讓孩子們趕緊回歸「真空家鄉」。
信眾們把歷史分為三個時期:青陽、紅陽、白陽。無生老母分別派燃燈佛、釋迦佛和彌勒佛來統治人類世界。現在,也就是紅陽時期,「恐怖大劫」即「白陽劫」將至,席捲人間,彌勒佛隨之降生,領導人們驅走黑暗,贏得光明。在劫難中,只有無生老母的信徒可以活下來。
他們的世界很樸實,一個悲慘的末日,和一個終結苦難的預言。
得救的儀式則更加簡單。信眾只需對著升起的太陽,念誦「真空家鄉,無生父母」八字經語。複雜點需要打坐焚香,這樣便能得到庇佑。
宋朝畫作里的燃燈佛。圖源:網路
一般而言,教主都是具備「手藝」的人。他們遊走於鄉里,或者城市的邊緣地帶,要麼行醫治病,要麼教授拳術,引誘人們入教。行醫時,或使用針灸,或使用按摩,或傳授盤膝坐功,病人病癒后,多半拜師入教。教拳則能強身健體,可用於幫會鬥毆,也是掙命的藝能。
入教和出教都非常隨意。想要好處的人找到更靈驗的符咒就會離開,畏懼官府的人壓力一大就會割席。有的弟子,去了別的村子,發展了另一批信眾,他就成了另一個教主。他可能改名,也可能遙尊自己的師父,用一個複合的名字,比如「老君門離卦教又稱義和門」,「東方震卦又稱龍華會教」。教主去世了,新人上位,也可能改名。一教多名,多教一名,分支無數,芸芸眾生,纏繞在其中。
教眾之中有窮人,也有富人,有漢人,也有滿人,有農村的,也有城市的。因血緣、地緣而形成的密密麻麻的小社會,盤踞在帝國的底層。他們有一個共同點:沒有通過科舉考試獲得過功名。
勵精圖治的皇帝、憂國憂民的讀書人,居高臨下審視著社會的角落。在他們眼裡,民間宗教是邪教,是秩序的潛在反對者,是社會的惡疾,必須予以清除。
其實,教眾們大都過著慘淡的生活,日復一日練拳、吃齋、念咒,盼望著大劫的到來。東邊發大水了,西邊鬧糧荒了,家中沒錢財了,這些都可能是大劫的徵兆,但他們的日子總能過下去。
直到有一個不安分的人勾起他們內心的恐懼與慾望,告訴他們末世到了,該去掙得光明。
02
林清,這個震動京城的人,本質上是一個流氓。
他在京畿附近的宋家莊長大,小時候學會了讀寫。17歲時,他做了藥鋪的學徒,有了一些看病的本事。他做過夥計,當過更夫,開過茶館,當過衙門的書辦,做過長隨,也搞過一些小生意。天南海北都闖過,去過關外,也到過江蘇,最常待的地方還是京畿一帶。
他身上有一堆臭毛病,嫖娼、賭博、酗酒,像貪污,詐騙之類的壞事也做了不少。稍微賺了點錢,就立馬揮霍光,然後找另一份工,如此循環往複。沒錢,沒長遠打算,卻消停不下來。
這樣的人與秘密宗教,可謂是相互吸引,天生一對。
教門裡魚龍混雜,崇尚互助。在這裡,流浪之人可以有歸屬感,好事之徒可以湊熱鬧,林清兩者兼是,自然如魚得水。最重要的是,教門給了林清一個可以斂財的組織結構,和一個清晰長遠的奮鬥目標。
另一方面,林清心思活泛,能說會道,識字,懂點藥草,是傳教的一把好手。廣大的教眾分佈在農村、城市的各個角落,安土重遷,而正是林清這樣的人,才能打破底層百姓的封閉性,把他們聯繫在一起,看到自己的力量。
當時,京畿一帶教門眾多。剛開始,林清加入了榮華會,平日里朝拜太陽,念念符咒,還要躲著官府的查抄。漸漸地,他的野心越來越大,趕走了原來的教首。他自己說,是因為他「會講」,別人便要他當教首。站穩腳跟之後,他便迅速和其他教派聯繫,統一、吸納、整合了京畿附近的白陽、青陽、坎卦等教。
林清的口才了得,他勸人入教,交種福錢,承諾一倍還十倍,也過上了舒適的生活。然而,教派的潛力還有可挖掘之處,他也不想就這樣混下去,正如他對弟子說的:「無福做太平百姓。」
嘉慶十六年,已經是白陽教首的林清南下豫北,結識了滑縣人李文成和馮克善。李文成懂點天文,能說會道;馮克善是個拳師,野心勃勃。三人都是不安分的性格,熱衷於統一周邊的教派。此後,林清多次南下,兜售他的符咒和觀點。有一次,李文成在「講論」中引用林清的觀點,戰勝了自己的師父,得到了師父珍藏的經卷,奪取了教權。
林清和李文成將他們的觀念融合在一起,建立了一個新的八卦教組織。林清手底下叫坎卦教,他是大家信奉的領袖;李文成新得的教派為震卦教;馮克善被拉入三巨頭之中,是離卦教主。
隨著權勢越來越大,林清將觸手伸向了一些落魄、失勢的上層人士。
嘉慶初年,旗人的生活日益困頓,就連官員之家也不能倖免。有一位漢軍旗人名叫曹綸,家徒四壁,出外當差僅穿一件破舊長袍,在家衣不蔽體。林清在江蘇與曹綸相識,兩人同為在外打拚之人,一見如故。
嘉慶十二年春,曹綸患病卧床不起,一日忽聞叩門聲,開門一看竟是林清。林清熱情地說:「曹公子一寒至此,清雖薄於力哉,然通財濟乏,義也。」立馬就拿出白金數鎰。曹綸感激涕零。不久,林清又派人送來衣物。曹綸病癒后,兩人結為兄弟。此後,曹綸生活上如有困難,林清全力資助。
嘉慶十六年,曹綸被擢升為獨石營都司,前去拜見林清,抱歉一直沒能還錢。林清故弄玄虛地說:「清之財皆君子賜也。」曹綸不知何意。林清屏退左右,對曹綸說:「僕少孤貧,因遇異人授神術,凡求無不立至者,乃漸豐於財。今傳授日眾,眾推為坎教教主,領八卦九宮。」隨後,林清提到有好事者說自己聚眾招搖,試探曹綸的心意。
事涉秘密宗教,曹綸自然猶豫,思忖再三回答道:「綸雖不才,豈為負恩不義之人哉?安有拯救於貧乏垂斃之時,不知所報,而反相陷害者乎?願吾子勿復忌。」
隨後,林清教授八字真咒給曹綸,說可以擺脫貧窮。過了很久,曹綸發現符咒不靈,有教眾告訴他要親自向教首跪拜,才會靈驗。於是,曹綸帶著兒子到宋家莊奉林清為師。
林清結交曹綸,是想利用曹綸的職權謀私,比如借兵丁之名入城買米。曹綸也是出於感恩和求富的雙重心理,才與林清越走越近。後來,林清想要邀他參與謀反大計時,曹綸身為朝廷四品命官,卻還在觀望,「謂事成可得大官,事敗亦不至干累及己」。
大約同一時間,太監劉得財也入教了。太監們並不是孤立地生活在皇宮之中,相反,他們與自家親戚都保持著密切的聯繫,是皇宮與鄉村之間的紐帶。劉得財入教之後,常常哄騙一些下層太監拜師,告訴他們入教不吃酒,不耍錢,還有錢拿。有兩個太監每月初一都能領到一兩銀子。
最令人驚訝的是,清朝宗室海康也加入了林清的教派。這些人的加入,使得林清的野心越來越大。
清朝太監的真實樣貌。圖源:網路
03
我們無法確定林清究竟是何時有了造反的心思,以及天理教之名是何時正式確立的。在林清統合八卦教的時候,反叛之勢就已經在醞釀了。
站在人生前所未有的巔峰,林清或許想要效仿白蓮教的前輩,謀一番驚人的事業。他向弟子們宣稱,紅陽大劫已經迫在眉睫,「白陽當興」。他不想只用麻木的欲求刺激教眾,而是直接告訴他們末世來了,該去解救自己了。
林清大力擴張教眾的人數和孝敬的錢財,承諾這些捐獻會在將來帶來回報。「每錢百文,許地一頃,糧食數石,許給官職。填注號簿,並開寫合同、紙片,交與本人作據。」樸素的斂財手段。
他與李文成、馮克善三人結拜,自稱天王、人王、地王。樸素又古老的結盟方式。
李文成自稱「李自成轉世」,是未來的統治者。而林清是彌勒佛轉世,在人王統治的時期,如同孔聖人一樣,相幫李文成。一個皇帝,一個聖人。樸素的政教體系。
林清還嫌自己的頭銜不夠多,又說自己是「太白金星轉世」,又自稱劉姓「轉世」,教眾們皆尊他為「劉老爺」,還作了一首詩:「專等北水歸漢帝,大地乾坤只一傳。」
人越多的地方,通行的真理就要越簡單。勸說精英造反,或許要曉以天下大義,或要搬弄經典。但對於一群沒讀過書,又對未來充滿恐懼的人來說,一份富貴的許諾,一個法力無邊的神仙,一個厲害的姓氏,足以將他們捆在一起。
嘉慶十八年,風聲已經放出去了:大劫就要出現。孤立的各個教派聯合在一起,教首聚在一起商議大事,信眾們深入民間,儘可能招徠新教徒。這一年無疑是一個好機會。直隸、河南、山東三省交界的地區,連續兩年遭遇旱災,許多田都荒廢了,飢荒也在蔓延。正符合末世的景象。
這一年七月,林清、李文成等人相聚河南道口,共商大計。
當時,林清得到了一部寶卷——《三佛應劫統觀通書》,裡面有一句「八月中秋,中秋八月,黃花滿地開放」。於是眾人商議八月十五舉事,可是清廷頒布的《時憲書》中竟沒有閏八月,起義日期便改成了九月十五。
道口會議上充滿了熱烈、樂觀以至於詭異的氣氛。每一伙人都得到了一個目標。林清攻進北京,李文成佔據河南滑縣,馮克善奪取山東。起義當天,眾人頭上要扎白巾,暗號為「得勝」,每殺一個人,便要喊一聲「得勝」,就能獲得力量。山東、河南起義成功之後,便立馬支援北京。
很顯然,他們無比相信城市會被攻克,清兵會被擊退,林清甚至誇下海口:「我們據了京師,不怕皇上不到關東去。」
其實,就在眾人展望末世之後的美妙世界的時候,起義之火就已經身處巨大的危險之中了。
七月,在山東的金鄉,天理教徒的聚會被發現了。縣令很快就寫了一份報告,一層一層地遞交上去,還到了巡撫手中。兩周之後,得到命令的知縣抓到了人,也知道一群人準備造反。這個知縣要鄉紳做好準備,警惕叛亂,也加大了搜捕的力度。
天理教的保密工作非常差。住在鄉村的士紳看見亮著的燈火和密謀的身影,鐵匠報告有人正在大規模打造兵器,膽小的百姓聽到親戚朋友談到起義立馬告發……事實上,起義之前,很多人都覺察到了叛亂的火苗。
祝現是林清的徒弟,他一家是正藍旗的包衣,歸豫親王管。他參加邪教的事情很早就被家人察覺,甚至整個造反計劃都知曉了。他有個在豫親王府做僱工的侄子,立馬告訴了王府的護衛,王府護衛說這事不歸他管,但還是報告了王爺。親王知道后,並不相信。
後來,侄子又找了一個在教中的族人祝瑞,寫了一份證詞,準備上交給親王。祝瑞自覺處境尷尬,磨磨蹭蹭不肯行動,他妻子告訴他:「你能做的就是告訴王爺。如果告發成功,那麼一切都好。如果不成,我們最好逃走。」於是,祝瑞騎著自家的驢慢慢進城,等到他告發的時候,紫禁城已經陷入了內亂。
清廷的體制並非閉目塞聽,有太多渠道能夠提早獲悉叛亂,而臃腫的機構實在缺乏效率。即便成功遏制叛亂的金鄉縣令,反應也不能稱之為迅速。
八月底,河南滑縣的天理教徒在鑄造軍械武器的過程中走漏了風聲,知縣率兵偷襲,李文成等人猝不及防,被捕入獄。李文成的部下被迫提前舉事,救出李文成,迅速攻佔了滑縣。
就這樣,天理教起義提早發動了。
天理教起義非常倉促。圖源:影視劇照
04
河南滑縣陷入兵火的時候,林清的小分隊正磨刀霍霍。
他的麻煩主要來自於內部。
九月十二日,教徒們分成小股,裝成行商小販,帶著白布和武器,進入京城。有人還沒看到紫禁城巍峨的高牆,就心生膽怯了。比如林清的手下李五,本來要帶70人,準備了五十把鋼刀,結果只有40多人進城。有一對退卻的兄弟在供詞中說道:「我們弟兄兩個商量,如不應他,他必將我們殺害,暫且應允再商量吧。九月我們實沒有到林清家去。」
有頭領在最後一晚對眾人說:「此事去也是死,不去也是死。若能得手,眾人皆有富貴。」很多人一進北京就嚇破了膽,越想越怕,時不時停下來喝酒壯膽,找借口推脫。九月十五日那一天,到了東華門和西華門的人只有100餘人。
紫禁城平面圖。圖源:網路
到了正午,東華門有兩個太監走向宮門,起義者拔出武器,快步沖向宮中。當五、六名起義者衝進去的時候,守門官軍毫不費力地關上了大門,其他人被關在門外,只能瘋狂亂竄。很多人把白布和刀丟在路旁,狼狽地逃到林清所在的宋家莊。可見起義之草率。
進去的人沒有退路,搏命亂殺,他們只能期待找到西門的隊友。但終究人數不濟,悉數被擒。
西華門倒是衝進了五六十人。他們關上宮門,以拒官軍,同時爬上城樓,插上白旗。一批精銳向皇帝居住的養心殿進發,與宮中的護衛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戰。宮裡的皇子、格格、后妃等在聽到消息后,無不抱頭逃竄,亂喊亂叫,宮裡頓時陷入一片混亂。
有三個起義者翻越宮牆,想要跳入牆內。皇子旻寧,也就是未來的道光皇帝,立馬叫隨從取來腰刀、鳥槍,等到槍來,對著一名攀牆的起義者開火,擊中一人,還有一人掉了下去。旻寧跑到另外一個院落,看見一個舉白旗的首領,再次開槍擊殺。
很快,清軍的火器營趕來,在隆宗門與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起義者激戰。起義者走投無路,分散躲了起來,其中有一個太監假裝做事,竟然直到幾天後才被揪出來。到了這時,大局已定,起義者一個又一個被俘虜,有人選擇了自殺。只有幾個人藏得好,趁著天黑,爬上宮牆,僥倖逃了出來。
清人畫《平定安南戰圖》中就有火器營的身影。圖源:網路
裝備差,沒經驗,人數少,天理教起義從一開始就不可能成功。進了紫禁城的天理教徒不是被殺,就是被俘,逃出去的也都被抓了。他們不足百人,卻打死了100多名宮廷護衛,也算給這場兒戲一般的起義增添了幾分悲壯的色彩。
隨後,林清被捕,京畿各地都在搜捕天理教徒。另一邊,清軍全力圍剿河南、山東地區的天理教起義軍。
起義軍佔領滑縣后,殺戮官員,屠殺富戶,囤積糧食,吸納叛亂者,安撫城內居民,滑縣一下從一萬人變成了六萬人。起義軍時常劫掠鄉村,那裡有非常多鄉紳已經組織起兵力,進行抵抗。由於天理教認為信教者才能得救,所以他們不剋制使用暴力,而且劫掠之後,會產生一大批饑民,反而擴充了自己的隊伍。
對於一些投降的地區,天理教「並不燒殺,邀買人心」,只要他們同樣舉起白旗,反抗朝廷。可是,這些人在清軍到來之後,往往逃生,甚至還會主動幫助清軍剿滅起義軍。
最大的問題是,起義軍毫無戰略思維,在受挫之後,往往不知道幹什麼,遭到打擊之後,只知道採取守勢,最後被圍困。
十一月初,李文成率領部份隊伍出擊山東,留下一支隊伍守衛滑城。清軍在滑城外建立炮台,「掘地道」,還將林清首級懸挂於營帳外,威懾起義軍。起義軍不為所動,屢挫清軍進攻。守城的一名戰士輕蔑地向敵人喊道:「欲破我城,須精兵二十萬!」官兵射中他的左臂,那名戰士拔下箭矢,依然奮勇。正當起義軍集中全力抗擊扑城之敵時,一聲巨響,西南和西面的城牆被清軍轟坍了一大段,清軍從缺口攻入城內,經過幾個時辰的戰鬥,才拿下滑縣。
李文成那一支突圍的軍隊,同樣被困住。有人以豐厚的賞賜引誘李文成投降,李文成高呼道:「李文成在此,欲殺即殺,斷不肯降!」最後舉火自焚,數十名戰士擁抱自己的領袖,與李文成一同從容就義。
十二月中旬,天理教起義告終。
05
天理教起義並不是一次成功的起義,但它給清廷的震撼,尤其對嘉慶的心理衝擊,不可謂不巨大。
嘉慶即位之初,國家權力依舊操持在乾隆手裡。出於后見之明,我們知道清帝國的盛世已經在走下坡路了。生齒日繁,人口危機浮現,一畝田地要養活的人越來越多。科舉也漸漸僵化,考生越來越多,考上的人卻越來越少。
嘉慶四年,嘉慶以雷霆之勢殺和珅,抄家產,整頓吏治。嘉慶九年,白蓮教之亂平定,嘉慶也有了可以誇耀的武功,他並沒有把人心的變動當一回事,只覺得這是一場叛亂罷了。
和珅。圖源:影視劇照
嘉慶十六年,嘉慶親自撰寫了一篇《守成論》。文章里說,漢、唐、宋、明到了中期全都在走下坡路,問題就在於君主自作聰明,變更成法,所以臣子貪功冒進,百姓浮躁,最後導致家國衰亡。嘉慶其實意識到了帝國潛在的衰落,便想將已有的繁榮延續地更久一點,所以甘心當守成之主。只要不再出和珅這樣的大貪,只要皇帝以身作則,那麼盛世為什麼不可以持續呢?
天理教起義是一記響亮的耳光。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
嘉慶滿懷悲憤地頒布清朝第一份《罪己詔》,其心情可見一斑。就像是一座營造了多年的宮殿,勉勵維持其光鮮亮麗,沒想到一朝倒塌,露出了殘破不堪的內里。
在《罪己詔》中,嘉慶提到了「因循怠玩」的問題。文武官員的推諉塞責,庸碌無為,不思進取,導致了紫禁城被攻擊這樣的奇恥大辱!與其說是罪己,倒不如說以己之身代眾臣之過,實則還是在怪眾臣。
天理教事件發生的五天內,他就斥退了六位大學士的三位和六部的三位尚書。一場甄別各級官員的行動也開始了,上至督撫,下至縣令,全都整頓一遍,這一行動一直持續到嘉慶十九年。「守成之君」開始了大刀闊斧的吏治整頓,近乎一場「維新」,恐怕他也意識到,再不改革,國家有可能衰亡。
這是一位正值壯年且握有大權的君主,在國內外相對安定的情況下,自上而下進行的一場變革。比之鴉片戰爭之後的諸多變革,一無外敵窺伺,二無太后掣肘,可謂是天時地利盡在手中。然而,這場變革還是失敗了。
嘉慶並沒有遭到猛烈的反擊,反而像陷入了沼澤中,四周都是綿密的吸力,將他拖入泥沼之中。他想要解決官員的不作為,卻被官員的不作為給打敗。
嘉慶二十五年,朝中發生了兵部大印失竊案。經查,一名皂吏為了兒子娶媳婦,方便花轎穿過衙門直通街外,竟然在兵部大庫後面開闢出一道新門。此事在半年之前發生,兵部人員來來往往,竟不能發現。嘉慶又想起了如夢魘一般的天理教之變,直斥大臣「良心何在」。
這一年,正是嘉慶去世的一年。至死,天理教的陰影都籠罩在他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