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宋伐夏連勝,四國皆震驚
宋軍后陣,正在督戰的趙吉,再賜給劉光世一支望遠鏡后,他又讓皇城司親從官接過一支望遠鏡,放在眼前,向敵城上望去。
這可把劉光世給看得羨慕不已,趙官家這種「千里眼」式的寶物,可真多啊!
趙吉看到,他派出的皇城司火槍隊那三十名騎兵槍手,騎快馬拎著長槍,衝到敵城下面的護城河岸邊時,敵城上的西夏濮王李仁仲,並沒有太過在意,他依然站在城樓的垛口處。
當時,趙吉心中暗道:「這就要成了!」
其實,也不怪李仁仲沒有提前防備以躲避槍擊。
關鍵在這種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中,城下第二批前來的三十名騎兵,若是以一貫的思維地去想,他們即便是用弓弩射出箭矢,那也絕對射不到他李仁仲的身上啊。
故此,濮王李仁仲還以為宋軍派來的這二批三十來人的騎兵,也是像之前第一批騎兵那樣,是來對他和手下守城夏軍進行勸降或罵戰的呢!
他一邊威風凜凜地站在城樓的垛口處,一邊指揮著手下的夏軍弓箭手等敵騎再靠近些時,再數箭齊發……
李仁仲終於看到,宋軍的第二批騎兵,快到城下的護城河邊了,他剛下令讓弓箭手,嘗試一下這麼遠能不能射殺到城下的那些宋軍騎兵。
突然,他看到城下的護城河對岸的第二批宋軍騎兵,三十人騎在馬上,一起舉起了方才還單手拎著不知名的武器,類似於「燒火棍」。
「砰、砰、砰……」
「砰、砰、砰……」
李仁仲在意識消失之前,他看到了三十支「燒火棍」的前端小圓洞處,迸射了耀眼的火光和可怖的縷縷硝煙……
「啊?!」
李仁仲還沒有來得做出任何躲避反應,他便感覺到自己的面目和上身,傳來多處巨痛……
他想咬牙堅持指揮,可是,面目和上身的多處槍傷,令他瞬間失血過多,巨痛使他身體痙攣,令他的大腦一片空白。
「撲通」一聲,李仁仲眼前一黑,摔倒在城樓上。
他身邊的幾員偏將,以及他身後的數名党項族侍衛,也都不同程度地被宋軍火銃噴射出的散彈擊中,摔倒在地。
一時之間,城樓的地面上,鮮血流淌了挺厚的一層。
此時,西京東城樓上一陣大亂……
城上的夏軍弓箭手,紛紛對著城下護城河對岸的宋軍開弓放箭,怎奈距離過遠,加之他們是得到了趙官家的旨意,對城樓上穿四爪蟒袍者,齊開一槍后就速度撤回,不要戀戰。
因此,東城的夏軍對趙吉的御用火槍小隊的箭矢還擊,並未傷到他們分毫……
在宋軍後方陣地上的趙吉,用望遠鏡關注著此次打冷槍的全過程。
當他看完西夏濮王李仁仲,中彈倒地的精彩瞬間后,他微微一笑,放下單筒望遠鏡,感嘆道:
「朕給過你李仁仲棄暗投明的機會,你卻不把握住,還讓夏軍弓箭手向朕的喊話勸降騎兵小隊射冷箭。如今,李仁仲你身上多處中槍,即便不死,也會傷得很慘重啊!敵城內的軍心必將動搖更甚,其士氣也必將更加低迷。」
同樣放下瞭望遠鏡的劉光世,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奉承道:
「官家聖明,所言極是啊!」
「啟奏官家,微臣光世建議,趁著敵城主帥中槍倒地之際,夏西京東城上的守軍一片大亂,這時調集我大宋數路大軍齊攻敵城,勢必能一鼓作氣而破城。」
一旁的岳飛卻持不同意見,他急忙道:
「啟奏官家,臣飛並不贊同劉將軍之言。臣飛認為,還是應該按官家在帳內議事時所定之策,等到我軍彈藥補給送達后,炮轟敵西京城,能全面碾壓西夏守軍,更能減少我軍攻城時的傷亡。」
趙吉贊同地點頭道:「鵬舉之言,正合朕意。」
劉光世面露羞愧之色。他自感沒有摸透趙官家的心思,才有方才的吃癟。
這也是他至今為止,還沒有真正見識過趙官家和岳飛口中提到炮擊之巨大威力,才會誤認為此時是攻城的良機。
趙吉令岳飛和劉光世率兵,繼續押著李察哥去往夏國西京的北城門外遊行示眾,以瓦解夏敵守軍的士氣……
他囑咐道:「鵬舉、平叔,在我軍未對敵西京城進行總攻前,你二人每日白天,都要率兵押解李察哥,到敵城外遊行示眾。」
「等到夜間,朕再派兵佯攻襲擾守城之敵,以此讓敵軍疲敝不堪。你們在向敵示眾被俘的李察哥時,還可以對進行鞭打,別打死就行,以此瓦解敵軍的士氣。」
「微臣遵旨!」劉光世聽到聖諭后,他比岳飛更興奮,因為他還沒像岳飛和韓世忠那樣鞭打過李察哥。
對於劉光世來說,若能像岳、韓二將那樣,鞭打大夏國第一戰神、鐵鷂子軍主帥李察哥,足夠他吹一輩子了。
趙吉起駕回營……
岳飛和劉光世也領兵押著綁在樓車上的李察哥,去往大夏西京西平府的北城外,準備繼續遊行示眾,以瓦解守城夏軍士氣……
……
「宋敵退了!」
「宋敵退了……」大夏西京的東城上,響起了歡呼聲。
剛剛,他們經歷了痛見主帥濮王被槍擊而倒的眾將士,此時依然心有餘悸。
他們在倉皇之間,正準備拚死抵禦宋軍接下來的攻城,可是,令他們萬萬沒有的是,東城外的宋軍居然撤退了。
東城樓上,還活著的侍衛,急呼隨軍的軍醫速速來救治濮王李仁仲……
四名軍醫氣喘吁吁地爬上城樓后,他們看到了從未見過的慘烈血腥場面,令他們刻骨銘心,終身難忘。
他們中醫術最好的兩名軍醫,立即拎著藥箱,蹲在人世不醒的李仁仲身邊,查看傷勢,並試圖止血……
另外兩名軍醫,手忙腳亂地去救治城樓上十多名中槍彈地仍有氣息之人……
宋敵在城下的一波打冷槍,擊斃了西京城樓上站在李仁仲身邊的四名偏將和其身後八名侍衛。
李仁仲身上多處中彈,他的左眼被大量槍砂擊中,左眼球已被打爆了。他的左眼框已成一團模糊的血肉。
還有多粒槍砂留在了李仁仲的臉上和上身。
「濮王!濮王,你千萬別死啊!」右臂中彈的侍衛長,不顧身上的傷痛,撲到昏死過去的李仁仲身邊,哭嚎著大叫起來。
那兩軍醫紛紛嘆息道:
「吾等行醫數十年,未見有如濮王今日所負重傷之離奇!非刀傷、亦非箭傷。」
「唉!吾已將濮王傷口包紮好,暫時止住了大量出血。只是,濮王的左眼已保不住了!」
「唉!非但如此,濮王臉上和上身多處所中過深的鐵砂,吾等亦回法取出!」
侍衛長悔恨自己沒有能第一時間做出飛身保護濮王的舉動,他把怒火都發泄到了兩名救治濮王的軍醫。
他目眥欲裂,怒吼道:「若救不活濮王,吾定殺爾等庸醫!」
四名軍醫嚇得渾身顫抖不已,他們戰戰兢兢道:
「吾等已盡全力了啊……」
「濮王所受之傷,甚至奇特,吾等一時也無更好的醫治辦法啊!」
「濮王此傷,九死一生啊!」
「濮王身上受傷之處,吾等已經包紮好了,並止住了出血。濮王能否生還,全憑天意了!」
……
這段時日,大宋出兵伐西夏,攻佔折姜會、閃擊溥樂城和耀德城,取得了連勝,西夏鐵鷂子軍在西京城外被宋軍幾乎被全殲,晉王李察哥被宋軍俘獲;
大宋皇帝趙官家居然御駕西征至夏國西京城外,
以及夏國西京被近二十萬宋軍圍困,
這一系列的重要軍情戰報,也隨著戰敗而逃的鐵鷂子和靜州兵馬的殘兵敗將,帶了出去,傳到了大夏國的東京城興慶府……
戰報如野火燎原,十日來日的光景,宋、夏、遼、金四國的廟堂之上,皆知宋軍伐夏,竟在短時間內,居然取得了那麼多不可思議的重量級的連勝!
四國廟堂之上,風雲變色,無不為之震動!
當最新戰報,傳入夏國皇宮,整個朝堂,如寒霜籠罩。
端坐於龍椅之的皇李乾順,面色慘白如紙。當最新戰報傳入他耳中,他的雙眼,猛地瞪大,簡直不敢置信。
鐵鷂子軍和靜州兵馬慘敗、能征善戰的晉王察哥,竟被宋軍俘虜了?!
大夏國的朝堂之上,文臣武將們,面色如霜,有的朝臣低頭不語,有的瑟瑟發抖,有的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恐懼……
李乾順不愧為西夏的中興之君,此時,他聽完李察哥部慘敗和西京被圍的軍報后,他心急似火燎,可他表面上卻故作鎮定,他甚至還強擠出了一絲笑容,悠悠地說道:
「眾愛卿,莫要驚慌!朕自三歲繼位以來,至今已經有三十六年。」
「朕請眾愛卿思之:這三十六年來,大夏與宋國,交戰了多少次?」
「呵呵……朕再請從愛卿思之:夏宋交戰,最後結局,又是如何?」
李乾順如此風輕雲淡的發問,朝堂內很多驚慌失措的大臣們,略一思忖,他們也立即變得不那麼擔心夏國將有滅國的風險了。
可以說,這麼多年來,宋夏兩國,戰爭不斷,時戰時和。
很多時候,都是宋軍先打了幾場勝仗,之後由於宋軍的戰線拉得過長,各路宋軍作戰時不能統一協作;加之夏軍勇猛善戰,占熟悉地形的主場作戰優勢等多種原因,結果都是宋軍吃了大敗仗……
長途而來的宋軍,一直也無法滅掉大夏國。甚至,宋軍在吃了大敗仗之後,宋廷還被迫接受與咱們大夏議,每年「賜」給咱們夏國大量的「歲幣」……
朝臣們反思著李乾順問話,猶如被餵了一顆定心丸。
有了些許底氣的朝臣們,立即紛紛向夏皇李乾順獻上自己的退宋敵之計……
李乾順決定:因李察哥部鐵鷂子軍大敗,為了防止宋軍派出奇兵繞路來取夏國皇城,現在保衛皇城的「御園內六班直」的五千兵將,以及京師宿衛軍兩萬五千人馬,絕對不再派出去援救西京城了。
這個解救西京城之圍的重任,就只好交給大夏國交給大夏國內的地方軍了。
此時,李乾順表面平靜如常,內心卻慌亂無比。
他聽著群臣的建議,與自己所想出的退敵之策大致相同,他不時地點下頭。
「朕甚是贊同諸位愛卿之高見。」
「朕觀此次宋夏之戰,只要濮王率兵能堅守西京兩三個月,朕便有時間,從地方左、右兩廂共十三個監軍司處的五十多萬兵馬中,抽調出三十萬精銳之師,趕赴西京城外,必能嚇退宋敵。」
朝臣們贊同道:「陛下英明……」
李乾順越說,心中便越有了一點兒自信。
「除此之外,朕還會派出三批使臣,攜帶朕和皇后的親筆書信,連續出使遼國,請求遼天祚帝派使臣來此,調停此次夏宋之戰。」
朝臣們不住地點頭,認為此策可行……
三年前宋軍伐夏,在宋將劉法率部被大夏鐵鷂子軍殲滅后,夏國也是擔心大宋會破釜沉舟繼續伐夏,也是請遼國天祚帝派使臣從中調停,才使宋夏議和能夠成功。
李乾順的目光,穿過宮殿敞開的大門,望向遠方,悠悠地說道:
「以上對策,皆需要些時日,還望東京留守濮王能率兵守住西京城。」
朝臣們又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稱濮王忠君愛國、文武雙全,定能守住西京城至少三個月,到了那時大夏國的地方軍三十萬,集結齊整去援救西京城之圍,定能嚇退宋軍……
李乾順表面微笑著,贊同群臣的自信之言,可是他卻因大夏國最強的騎兵鐵鷂子慘敗於宋軍,以及他最信任、最倚重的庶弟李察哥被宋軍所俘,他心裡已經沒有自信了。
可是,身為大夏國的皇帝,在如今朝堂人心動搖之際,他必須面色從容,表現出必須宋敵的決心和能力。
李乾順又道:「朕還要使出緩兵之計,派使者出使宋軍大營面見大宋皇帝,表明我大夏國絕對願與大宋為敵,希望夏宋兩國停戰,共商議和條件,以此拖延宋軍急攻西京西平府城。」
大夏朝堂之上,群臣又是一片稱讚之聲。
夏皇李乾順環視群臣,問道:
「諸位愛卿,何人可願為朕出使宋軍大營,面見御駕親征的大宋皇帝,共商議和之事?」
群臣立即啞口無言了……
夏國朝堂之上,安靜得落針可聞。
……
數日後,夏國的第一批使臣,出使遼國……
他們這批使臣,數年前也出使過遼國多次,曾經見識過號稱小中華的大遼國的富庶強盛,幅員遼闊。
可是如今,他們眼中的大遼國,只剩下半壁江山。
而且,他們一路之上,為了躲避強大的金軍,繞路多次,輾轉才來到了暫時還沒有被金軍攻破的遼國南京城。
夏國的使臣看到,遼國南京的朝堂上,原本龍椅的上那位見過多次面的遼國天祚帝耶律延禧,已經易主成了他們並不熟悉的新皇帝耶律淳。
原來,早在去年,遼已經失去了大約一半的地盤。
遼國的保大元年,統兵副都監耶律余睹等人,圖謀廢黜天祚帝耶律延禧,想改立天祚帝的次子晉王耶律敖魯斡為帝。
事情敗露,遼朝內部因皇位繼承問題,爆發了內亂。
今年,保大二年,天祚帝派兵殺了想奪位的次子晉王耶律敖魯斡。
這使得很多遼國兵將,感到不安,而投靠金國。
今年正月,金軍攻克遼國中京,進而攻下澤州……
今年的四月,金軍攻克遼西京……
本來就嗜好打獵的遼國天祚帝耶律延禧,因彼時金軍勢強,早在一個月前,他便帶著侍衛大軍,扔下南京的群臣,以出巡狩獵為名,遠逃而去……
遼國天祚帝帶著親衛軍挑選金軍沒有攻破的地區,漫無目的地逃跑……
彼時,遼國南京廟堂內的重臣們,竟然不知自家的天祚皇帝現在身在何處。
【pS:遼國南京,即燕京】
天祚帝律延禧聽說金兵將要追上他敢,他便嚇得乘輕騎逃入夾山……
由於戰場上消息不通,遼國南京城內的文武百官,都以為天祚帝在前線陣亡或被圍,於是在南京立耶律淳為皇帝,改元建福。
而現如今,遼國新皇帝耶律淳,把不知生死的天祚帝耶律延禧,遙降為湘陰王。
此時,被夏皇李乾順派到遼國南京的這第一批使臣,全部都懵逼了。
他們帶著夏皇國書,以及帶來的夏國皇后耶律南仙的家書,都是寫給遼國天祚帝耶律延禧的…………
可是,現在遼國天祚帝不知所蹤,龍椅上換了一個新皇帝。
這個新皇帝耶律淳,看其蒼老的面容和蒼老無力的身體狀態,好像比不知所蹤的天祚帝還老邁無力。
夏國使者,還是硬著頭皮,將夏皇的國書和皇后耶律南仙的家書,呈給遼國的新皇帝。
他們連連表達歉意,言說夏國並不知道大遼國有新帝登基,還請大遼國調停宋夏戰爭,最好能出兵相助大夏國,最次也派出遼國朝廷的重臣去當調停的使臣……
「咳咳咳……」已至風燭殘年的新皇帝耶律淳,巨咳了好一陣,他才有氣無力地說道:
「朕……咳咳咳……朕自即位以來,遼國內憂外患……」
「如今,金國皇帝完顏阿骨打,御駕親征,率領大軍,陳兵於大遼南京的門戶居庸關前。若居庸關失守,則朕的南京城,便極易被金敵所攻破。」
「咳咳咳……」耶律淳又連咳了好一陣,他眼神無光,有氣無力地說道:
「朕知,咳咳咳……」
「朕知,遼夏交好數十年。遼國公主耶律南仙,嫁於當今大夏皇帝為後;朕雖即位不久,但依然感念遼夏之親情。奈何,現如今,我大遼國也自身難保啊!」
遼國朝堂上,出列一員身材高大、氣度不凡的大臣,啟奏道:
「微臣耶律大石,啟奏陛下,雖然我大遼自顧不暇,無法出兵幫助夏國,但應該派出使臣,對夏宋之戰之進行調停。
如能調停成功夏宋之戰,夏國也能出兵助遼抗金啊……」
夏國使臣們,都用感激的目光,看向了耶律大石。
他們看到,耶律大石站在群臣之前,他的臉上依然從容與鎮定。
耶律淳看到,推立自己為帝的最大功臣耶律大石,都站出來給夏使求請了,他便點應允道:
「朕……咳咳咳……朕無餘兵可派,只能派出幾名使臣,隨夏使遠赴西北,調停宋夏之戰……」
夏國使臣們無奈,也只好如此了……
………………
遼境內,南京的門戶居庸關前,金國皇帝完顏阿骨打,騎在戰馬之上,在金軍陣,揮刀指揮著金軍,對遼軍把守的「天下第一雄關」——居庸關,進行輪番進攻……
「報!」
「報!我軍游騎隊,活捉到十名夏國党項人。」
「經我軍游騎隊,對那十名夏國党項人進行拷問,得知如今夏國的處境,竟然與遼國類似。」
「宋國皇帝趙佶御駕親征西北,率軍近二十萬伐夏……」
「夏國的西京城,已被宋軍包圍得水泄不通!」
「夏國戰力最強的鐵鷂子軍,慘敗於宋軍,其主帥晉王李察哥被宋軍所俘……」
完顏阿骨打聽到戰報后,眉頭緊鎖。
他並沒有因為夏遼兩國的大戰,而感到高興,
相反,他感到了一絲深深的憂慮。
「朕自起兵伐無道的遼國始,自認為能與朕的大金鐵騎相提並論者,唯有大夏國的鐵鷂子軍!」
「然則,如今宋軍竟能以區區一萬之眾的奇兵,打敗了包括鐵鷂子軍和靜州兵馬的數萬西夏大軍!」
「唉!朕真的不應該小覷遼國之南的大宋啊!」
他意識到,此刻的四國鼎立之勢,隨時都可能因為一個小小的變數而徹底崩潰。
完顏阿骨打立刻召來隨金軍出征的大宋使臣馬植,好言請求他速速回宋赴西北邊境,催促大宋皇帝趙官家快些出兵聯金伐遼,以達成海上之盟約……
馬植欣然領命……
…………
在大宋東京的朝堂上,留守監國的太子趙桓,聽到宋軍大敗鐵鷂子軍,並俘虜了晉王李察哥,以及父皇御駕親征,率領大軍圍困住了夏國的西京這一系捷報后,他驚喜交加。
趙桓從龍椅下方的偏椅上,猛然站起,他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大臣李綱等人也紛紛上前祝賀,但他們心中也清楚,這場勝利並不意味著戰爭的結束,相反,它可能只是更大風暴的前奏。
四國之間,一場更大的風雲變幻正在醞釀之中。每個人都在猜測,下一個最先倒下的,會是遼國還是夏國呢?
…………
當天傍晚,回到西征軍大營內的趙吉,召見了劉光世和其部下那已歸降大宋的三百名党項族兵將。
趙吉交給那三百名党項族兵將一個秘密任務:
讓他們脫去宋軍的戰袍,分別讓他們僑裝成夏軍的潰兵敗將,或是僑裝成西夏的牧民。
趙吉把他這三百人,分成十三批,讓他們秘密地出使夏國境內的十三路地方軍。
他們這些秘使,有一個類似的任務:
帶上趙官家的諭旨,即由漢文和党項文雙語寫成的書信,以及在那書信的落款處,有趙官家的簽名和玉璽印章為憑證。
趙吉許諾,只要各夏境內的各地方部落的首領,不率軍來解西京西平府之圍,
那麼,等到宋軍滅了夏國后,把當今的西夏狗皇帝李乾順趕下台下,大宋將封不出兵的夏國各部落首領為「西夏可汗」……
若有不從大宋皇帝之聖諭者,宋軍大勝后,將殲其部兵馬,滅其部全族……
……
……
【pS:感謝鳳棲梧桐626、小兔乖乖萌、鳳嘯堂之六味地黃丸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