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與民生機
從系統兌換了一部分棉花種子和一本有關棉花種植的書,虞子禎將它們一起交給蔣雲杉,「這東西你交給信得過的農人去種,種的好了,以後百姓就不用再愁過冬的衣物問題了。」
就算是降價之後的、在所有皮毛里最便宜的兔皮,也不是所有人都捨得買的,甚至如果不是虞子禎公布了她的新式漚肥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佔大齊總人口數七成的農人們的人均收入,大齊的絕大多數家庭其實都是買不起的。
但棉花卻不一樣,只要種植的規模上去了,棉花的售價虞子禎有信心控制在每斤兩到三文,再貧苦的家庭,這個價格他們也完全承擔得起。
蔣雲杉已經不是第一次從虞子禎這裡拿到「天賜之物」,但他對這些所謂「天賜之物」的態度卻並沒有因為見得多了就有所改變。
書籍被他親自重新抄錄了一遍,原本在抄完后就被他嚴嚴實實藏了起來,手抄本和種子則被他第一時間送去了他精挑細選出來的某座山寨。
比起人多眼雜的莊子,只有他們自己人的山寨在蔣雲杉看來保密性還是要更高一些。
虞子禎對蔣雲杉很放心,她甚至都沒過問蔣雲杉到底是怎麼操作的這個事情。
她現在光是在東部地區就控制了大齊曾經的吳、楚、齊、魯四王的封地,面積加起來大概是大齊國土總面積的四分之一還帶拐彎的,再加上她還要遙控管理西部地區的數個州縣。
佔據雄關隘口,收攏各地兵將,替換衙門官員,清理各地為非作歹的大小勢力,利用系統瘋狂吸金,分出一部分人繼續發展農業、養殖、漁業、商業、手工業
順帶還要收拾那些野心勃勃,很想趁亂而起,給她搞點事情出來的傢伙們。
千頭萬緒彙集起來,她現在是真的忙得兩腳朝天。
當然,虞子禎也不是一味蠻幹。
雖然大齊官場的絕大多數官員都不咋地,但虞子禎卻還是沒有因為圖省事兒就直接把所有人都給一杆子打死。
所有被她誅殺的朝廷官員,就沒有一個不是罪有應得的。
其他罪行較輕的,虞子禎則都是按照大齊律法對他們進行處置的。
如今世道這般亂,流放是肯定不能流放的了,虞子禎於是因地制宜的給改成了服勞役,但罷官、抄家之類的責罰卻還是可以繼續執行的。
至於這裡面的極少數無罪之人,虞子禎對他們身在泥潭,卻還能獨善其身的品行、能力還是很欣賞的。
願意接受她招攬的,她會根據對方能力給予合適的職位,讓對方繼續為政一方、守牧萬民,不願意改弦易轍效忠她的,她不僅不會為難,而且還會給予對方一定資助和保護,讓對方能夠安全離開她的勢力範圍。
至於東部和西部地區原本就有的當地勢力。
那些沒有犯下什麼大罪過,或者一直以來都在與人為善的,虞子禎會主動拋出橄欖枝,聘用他們當中的有才之人,若對方不願意,她也不會勉強,只會著人看著他們繼續安分守己的過日子。
那些罪孽累累的,虞子禎可就沒那麼好說話了。
仗著自己這方兵強馬壯,虞子禎一點兒也沒慣著他們的意思。
早在亮出獠牙的第一時間,她就已經讓人甩出了她一眾下屬早就收集好的各類證據。
那些證據是他們潛伏期間收集起來的,現在終於到了見真章的時候,他們下起手來都可利落了。
在虞子禎的授意下,他們按律將該殺之人殺光,將罪行不重的人充作苦役,然後再將他們手上的染血財富全都收繳上來。
此舉既能以最快的速度整肅風氣,又能將他們的財產用來充盈國,咳,充盈公庫,實現另一種意義上的「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虞子禎覺得簡直棒極了。
至於那些自詡是受害者的傢伙在私下咒罵她,甚至因此暗殺她,虞子禎表示,那就來唄,難得地活動筋骨的機會,她可是一直期待的很呢。
亂世用重典,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那些惡棍收拾了,不僅她的地盤能安穩下來,少很多的潛在威脅,而且那些原本被壓榨、被迫害的活不下去的普通人,也會因為她給他們分發土地,允許他們以工代賑而重新過上安穩日子。
有了土地,有了收入來源,百姓們就會在她的勢力範圍內徹底紮根。這對虞子禎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和這個時代的絕大多數士人不同,虞子禎從不輕賤普通百姓。
在她心裡,最重要的既不是高官厚祿、錦衣玉食,也不是金銀、糧草、軍械這些,即使沒有系統任務,不需要賺取積分,虞子禎也會堅定不移的認為,「人」才是這世上最重要的一種「資源」。
她按照自己的心意,在一群與她志同道合的下屬的全力配合下,迅速完成了對東部和西部地區的梳理、整頓。
他們出手太快,對上那些當地勢力時又呈完全的碾壓之勢,不僅那些當地勢力沒能在他們的強勢鎮壓下掀起風浪,就連與虞子禎屬於競爭關係的鎮北王和靖國公,在得到消息時,也已經來不及出手做些什麼。
他們不知道虞子禎還霸佔了西部地區,在他們的已知情報中,這段時間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一直是由不同的人在管理。
倒不是他們兩家的探子沒能力,實在是這兩股勢力冒出來的太過突然,這麼短的時間裡,他們的探子根本就混不進這兩股勢力的核心圈子。
兩方的探子能夠打聽到的最核心的信息,就只有「東部地區的首領是個與之前那位鎮北王世子同名的年輕男子,西部地區的首領是個被人稱作將軍、從不以真名示人的中年男人」。
他們都沒找到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這兩家勢力互相聯繫、彼此呼應的蛛絲馬跡,於是鎮北王和靖國公誰也沒有把這兩家給聯繫到一起。
可就算如此,佔據了東部地區的「虞子禎」也還是在鎮北王和靖國公心中引發了滔天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