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出兵南詔

第398章 出兵南詔

第398章出兵南詔

張鎬怔了怔,道:「太宗以李衛公為帥,發兵征討突厥。」

「正是如此。」封常清接道,「南詔向北強佔滇東,兵進姚州,這是奪我大唐疆土。向南佔據驃國、真臘等大唐藩屬之地,這是欺我大唐。現在,閣羅鳳只把姚州還回來,我們就要對他感恩戴德嗎?假設強盜佔了你家裡的田地,然後再把田地還給你,請求取你女兒,修胥禮,你同意嗎?」

張鎬瞬間漲紅了臉,說不出話來。

封常清又道:「這事換了村野匹夫,尚且不能容忍,何況我泱泱大唐!」

封常清轉向李琩,行禮道:「臣請發兵南詔!」

李琩拿出馬璘、李晟、楊玄璬、辛雲京等人的請戰書,讓太監百福傳給眾人閱看,道:「這是眾將請求討滅南詔的奏書,南詔奪我大唐疆土,背棄大唐在先,大唐勢必要討回一個公道。朕意已決,發兵南詔!」

「陛下聖明!」眾文武同聲應和。

繼德五年十月,李琩讓李白寫了一篇討伐南詔的檄文,然後發布敕令,發兵十萬,討滅南詔。

在出兵之前,李琩已經和高仙芝、馬璘等人商討過進軍路線和具體戰術。

歷史上,討滅南詔之地的戰役,以元朝和明朝兩戰最為出名。

若單以軍事行動而言,元朝討滅南詔之地的難度是最大的。

元朝征南詔之地,是為討滅南宋、進攻安南做鋪墊。

當時,元朝越不過南宋的長江天險,打不通川蜀之地,於是選擇迂迴包抄,打算佔據改名大理的南詔之地,從西南方向給南宋背後一刀。

元朝以忽必烈為主帥,從隴右道的臨洮出發,兵分三路出擊。

西路兀良合台領兵,過雪區阿壩,到色達、甘孜、新龍、理塘、稻城、得榮、渡過金沙江,然後挺進麗江,打到大理城北部重關,龍首關。

中路忽必烈領兵,從阿壩越過大渡河,穿過飛越嶺,進滿駝城,準備進攻南宋黎州。

這時候,西陸軍已經打到大理龍首關,兀良合台派人請忽必烈入大理主事。

於是忽必烈將輜重留在滿駝城,再過大渡河,取古清溪道,經安寧河谷向南走兩千多里,到金沙江,從金沙江,一路打到大理城。

東路抄合,過松州,茂州、雅州、黎州,一路走一路打,直到大渡河。

元朝三路遠征,穿越川藏線,越過南宋邊境,行軍幾千里,堪稱反向長征,其膽識謀略,非一般軍隊可比。

對於元朝來說,行軍比攻城難,只要進了大理,戰事便一擊而定。

至於明朝征南詔之地,則比元朝簡單一些。

洪武十四年,朱元璋以傅友德為主帥,藍玉和沐英為副帥,領兵二十五萬,征討雲南。

朱元璋的從南詔東面進軍,先取滇東(曲靖一帶),再取昆明,最後取大理。

相較於元明,唐軍的難度最小。

因為安南在大唐手裡,姚州雖然有南詔駐軍,卻是爭議區,南詔卻沒能治理姚州,滇東地區,南詔也沒有完全控制。

基於大唐的優勢,李琩分兩路進軍。

一路馬璘、李晟從劍南出發;另一路辛雲京、渾瑊從安南出發。

兩路大軍,都歸高仙芝節制。

出劍南后,馬璘和李晟又兵分兩路,一路李晟帶兵進姚州,一路馬璘帶兵進滇東。

高仙芝和馬璘一路。

安南方面,也分兩路。一路辛雲京帶領,從安南北部向西過紅河,挺進南詔;另一路渾瑊帶領,從安南南部向西,過真臘,進入黑齒等蠻族部落。

此次進軍,李琩還為軍士們統一配備了特質香囊和水壺。

香囊用以防蚊蟲,水壺用來裝開水。

高仙芝下令,到了南詔境內,不得隨意飲用南詔的生水,每次埋鍋做飯時,大軍統一燒開水帶上。

另外,南詔境內的野生菌、菜等植物,不得自己食用,需讓軍醫查驗無毒后,方可食用。

此時的時間,已經是十月,加上李琩提前準備,基本做到了避瘴、防瘴和治瘴。

李晟的行軍路線最簡單,從劍南嶲州出兵,渡過金沙江,就能挺進姚州。

唐軍準備充分,李晟行軍速度極快,趁著黑夜,渡過了金沙江,次日天明,便帶兵來到了姚州境內,奇襲了南詔在滬津關的駐軍,殺敵一千餘,然後派人清掃南詔在姚州北部的殘餘勢力。

姚州先前本就是大唐領土,官軍一殺到,官民大多歸附。

而唐軍部隊,在李琩的整治下,已經成了仁義之師,所到之處,不擾民,不亂民,民眾皆喜迎王師。

李晟拿下姚州北部,繼續南進,一路剿撫並用,基本沒遇到阻力,就將姚州收復。

高仙芝、馬璘領軍渡過大渡河,進軍滇東,同樣對各部落剿撫並用,先取芒布(今雲南鎮雄),再取朱提(雲南昭通),然後逼進南寧州(今雲南曲靖)。

南寧州是滇東最後的大門,如果南寧州失守,唐軍就能長驅直入。

因此,閣羅鳳派手下心腹大將段忠國鎮守南寧州。

高仙芝和馬璘,則收隴之前被南詔打壓遷徙的爨氏等部,一道進攻南寧州。

南寧州北部,有一條河,名白石河。

唐軍在白石河北,南詔軍在白石河南,雙方隔白石河對峙。

高仙芝領大軍,壓在前線。

南詔主將段忠國以為唐軍要強行渡河。

因為白石河淺,現在又是初冬,最淺之地唐軍甚至可以走過去,因此段忠國將三萬大軍,全壓在白石河岸。

但唐軍早有預料。

高仙芝吸引南詔軍注意力之時,馬璘帶三千精銳來到白石河下游,偷偷渡河,在南詔軍背後發起猛攻。

奇兵在奇、在精,不在多,馬璘帶三千精銳繞后,立時殺得南詔軍陣型散亂。

高仙芝見南詔軍陣型散亂,立刻帶前線重軍強渡白石河。

高仙芝麾下裨將王武俊、駱元光身先士卒,渡河后,帶騎兵衝破了南詔軍的中軍大陣。

中軍大陣一破,南詔軍頓時大潰,兵敗如山倒,士卒四處逃散。

段忠國沒想到唐軍竟然有如此戰鬥力,完全懵了。

這次來打南詔的唐軍,和先前李璘所帶的唐軍,戰鬥力完全不在一個層級,若不是他們都穿著唐軍的衣服,段忠國很難將他們聯繫起來。

高仙芝所帶的唐軍,和之前李璘帶的唐軍,戰鬥力差別之所以如此之大,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是行軍前的準備。

李璘打南詔時,狂妄自大,對南詔基本沒什麼了解,南詔的瘴氣和瘧疾,他不說沒想什麼應對之法,更是聽都沒聽過,因此李璘帶唐軍進入南詔之地,士兵便多生疾病,病死近一成,重病近二成,戰鬥力直接減了三成。

再加上道路不熟造成的行軍事故、誤食毒食物而死等事,戰鬥力又減一成。

李琩這次則早有準備,先是應對瘴氣和瘧疾,后是不斷商討戰術,確定行軍路線,摸清地理地形。

第二,是士兵本來的戰鬥力問題。

李璘兩征南詔,第一次雖然帶的是劍南士卒,但人數劣勢,第二次人數倒是多了,但大部分都是新招募的士卒,這些新兵訓練也有問題,湊到一起,甚至可以用烏合之眾來形容。

高仙芝帶的,則是以百戰精銳為底,配合嚴格訓練的「新兵」,戰鬥力十分強悍。

第三,是將領的問題。

李璘手下那幫將領,精於權斗,但沒打過什麼大仗,帶百十人的小隊還行,指揮千軍萬馬,則必然壞事。

而李琩這次派過來的將領,不僅有極高的軍事素養,更是在一戰又一戰中浴火磨礪而出。

段忠國之前打李璘,很懷疑大唐是如何縱橫天下的,但是現在,他見到了唐軍真正的戰鬥力。

只是他明白得太晚了。

段忠國在愣神之間,馬璘已經策馬向他殺了過來。

段忠國的副手張秀帶親兵上前攔截,讓段忠國快從側翼突圍。

段忠國回過神,立刻翻身上馬,準備突圍。

但是,他剛躍上馬背,就看到馬璘一槍挑死了張秀,接著向他沖了過來。

段忠國大驚之下,知道再難逃跑,策馬迎戰馬璘。

段忠國使朔,馬璘使槍,兩人在亂軍中大戰三十個回合,最終段忠國不敵,被馬璘一槍捅在右肩,挑落馬下,唐軍士兵一擁而上,將段忠國擒獲。

馬璘是劍南節度使,因此段忠國認得馬璘。

段忠國對馬璘道:「馬節帥是大唐的封疆節度使,竟然也親自帶奇兵衝鋒陷陣?」

馬璘回道:「陛下在隴右道行軍打仗時,多次親身范險,我等臣子自然要追隨陛下衝鋒陷陣,況且將軍們不身先士卒,士卒們如何奮勇向前?」

段忠國一怔,沉默片刻,道:「這次戰敗,我心服口服,馬節帥請殺了我吧!」

馬璘道:「你既然已經被俘,那殺不殺你,就不是由我來做主。」

說罷,讓人把段忠國押去見高仙芝。

高仙芝知道段忠國在南詔的影響力,因此想收服他,為大唐所用,但是段忠國寧死不從。

高仙芝沒有辦法,只能將他暫時收押。

攻下南寧州,高仙芝等人在南寧州休整兩日,然後繼續南下,兵進昆州(今昆明)。

昆州南詔守將王樂寬聽聞南寧州戰敗,段忠國被擒,直接兩眼一黑。

因為他知道南寧州一丟,昆州也難以駐守,於是他連忙率軍退出昆州,駐紮在滇池南部的晉寧。

高仙芝和馬璘率領進入昆州,秋毫無犯,安撫百姓。

五天後,高仙芝和馬璘領兵攻打晉寧。

王樂寬退至晉寧大梁子山,準備用山勢俯衝優勢,對抗唐軍。

高仙芝和馬璘帶人來到大梁子山下,一邊修築工事防禦,一邊派人不斷試探、襲擊王樂寬大軍,以消耗王樂寬大軍的武器糧草。

雙方在大梁子山僵持半個月,王樂寬無人來援,只能在糧草未耗盡之前,下山與唐軍決戰。

王樂寬所帶不過萬人,高仙芝和馬璘出兵之時,只有三萬,但一路打一路沿途收服各部落,又得援軍一萬,合兵四萬。

兩邊列陣對壘,唐軍以絕對優勢中路碾壓,兩翼騎兵包抄,南詔軍大敗,王樂寬僅以身免,逃回太和城。

高仙芝和馬璘拿下昆州,繼續南下,和李晟會師洱海壩子北部龍首關。

另一邊,辛雲京收服棠魔、和蠻等部,渾瑊沿途招撫真臘國、金齒蠻等蠻族部落,兩軍於威遠城合兵,一同向洱海壩子南部龍尾關挺進。

繼德五年十二月,唐軍兩路大軍,從南北將南詔圍在洱海壩子。

之前李璘帶兵來打南詔,也打到了洱海壩子,只是無法突破南詔的這道最後防線。

仔細分析李璘失敗的緣由,除了將帥士兵等人和因素外,地利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

洱海壩子東邊是洱海,西邊是蒼山,整個洱海壩子夾在中間,山海之間,形成了一條西北到東南走向的通道。

從南詔都城太和城出發,北部是上關龍首關,南部是下關龍尾關,東面是水,西面是山,一般要想討滅南詔,只能從上關和下關突破,但這兩關,又易守難攻。

上一次,李璘打算從洱海橫渡,被王樂寬偷襲,只能強攻上關和下關,最後大敗。

太和城裡,閣羅鳳召諸將議事。

段全葛道:「唐軍雖然精銳,但遠征而來,攻城器械不足,糧草難以維持,我們只要死守龍尾關和龍首關,拖到明年四月,那時候唐軍糧草斷絕,加之天氣炎熱,瘴氣盛行,他們自會退兵。」

大敗而回的王樂寬道:「此次來的唐軍,確實比上次來的要精銳,出關野戰,我們不是敵手,但是若我們固城堅守,唐軍也不能突破我們的防線。」

其他文武紛紛附議,他們都覺得,可以像上次一樣,牢牢守住南詔最後的都城。

閣羅鳳見眾文武皆不怯戰,頗為欣慰,脫下袍服,穿上盔甲,讓人端來美酒,與眾人共同舉杯,道:「南詔已到生死存亡之際,今日本王穿上盔甲,在戰事未結束之前,絕不卸甲!望諸位與本王勠力同心,共御外敵!若勝,諸位世世代代,皆享榮華富貴!」

眾文武齊聲道:「勠力同心,共御外敵!」

閣羅鳳與眾文武共同舉杯,一飲而盡。

然後,閣羅鳳自己帶隊,守衛下關龍尾關,讓他兒子鳳伽異帶隊守衛上關龍首關。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盛唐:從娶楊玉環開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盛唐:從娶楊玉環開始
上一章下一章

第398章 出兵南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