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仲孫問鼎
此時的李世民其實並沒有原本那樣抗拒「仲孫謝」的謀反邀請了,事實上,在李世民看來,這天下或許真的到了該洗牌的時候。
他放下書,看向一旁的長孫微微點頭:「請他進來吧。」
仲孫謝在聽到長孫無忌話語的時候微微一愣,事實上他已經做好了李世民再次拒絕他的準備。
畢竟這幾年來他沒少來叨擾李世民,但每次得到的答案都是一樣的。
「郡守外出了。」
「郡守不在。」
「郡守今日不見客。」
總之對他這個人,李世民就是能拖就拖,能不見就不見。
「仲孫郡守?」
長孫無忌回過頭,臉上帶著迷茫的神色,像是在好奇為何長孫無忌不動彈的樣子。
仲孫謝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而後微微一笑,隨著長孫無忌走入了這後院當中。
後院的布置很雅緻——或者說是很樸素、簡約。
李世民坐在樹下看著書,臉上的神色中帶著些許思索,似乎在思考書中的問題一樣。
看到這一幕,仲孫謝突然有些後悔了。
後悔將自己的野心傳播給這位年輕人——李世民實在是太年輕了。
從前見李世民的時候都是在正式場合,要麼就是李世民身著鎧甲一身殺氣,那個時候的仲孫謝沒有意識到一個問題。
李世民太年輕了!
年輕到了令仲孫謝都感覺到害怕的地步。
當這樣一個翩翩少年郎坐在那裡,身上沒有銳利之氣,也不見身上「穩重」的時候,仲孫謝才意識到這個人的年紀。
二十五歲。
甚至還未曾到而立之年!
這樣一個少年,或者說這樣一個青年若是真的加入了他的謀反陣營,從而立下潑天大功,他該如何封賞他?
封賞李世民做三公、做太尉,掌握軍權?
這個配置熟悉么?
仲孫謝心中的後悔如同海水一樣緩慢的流淌著。
他害怕李世民是下一個楊堅。
因為李世民的身上真的有和楊堅一樣的血脈——獨孤氏的血脈。
他的心中思緒百轉千回,但實際上現實只是過去了一瞬間而已,李世民見到仲孫謝,便放下了手中的書,笑著看向仲孫謝說道:「前幾次仲孫郡守拜訪的時候,恰好李某都有要事。」
「所以未能得見。」
「今日倒是閑暇了下來。」
他好奇的看向仲孫謝,像極了一個有好奇心的年輕人。
「不知仲孫仲郡守前來找李某,所為何事?」
仲孫謝腦海中思緒迅速閃過最後還是決定坦誠以待——只要不表露出來自己想要拉李世民一起造反的念頭就好了。
思及至此,他倒是笑著說:「其實還是陳年舊事。」
端起來面前的茶杯,悄然抿了一口,潤了潤喉嚨后才看著遠處的方向說道:「大隋竊據大虞的社稷已久,當年開皇帝殺死萬歲帝的時候曾經說過,這一片大好河山,能者居之。」
「而如今,仲孫覺著。」
「仲孫胸中有江山社稷,腦海中有雄圖霸業,昔日征戰四方獲得這郡守之位,如今則是想要問鼎天下,學一學當年的諸侯問周天子之鼎。」
「不知世民覺著如何?」
李世民神色不變:「原來如此。」
他看著仲孫謝說道:「只是李某不明白,這與李某有何干係?」
仲孫謝也不掩飾自己的目的,開口說道:「愚兄佔據遼東支郡,而世民兄則是佔據了遼東西郡、臨安侯則是佔據了幽州等地。」
「雖然仲孫有水軍千萬,也可乘船南下,但終究是差了些。」
「所以.」
李世民略微沉默,沉默后看著仲孫謝說道:「原來,仲孫郡守是想要借道。」
是的。
借道。
這便是仲孫謝臨時想出來的借口,但他同樣知道李世民不可能同意,畢竟在歷史中同樣有一個國家說是要借道,但在回來的過程中順手把這個路也給滅了。
他微微搖頭,看著李世民道:「並非如此。」
「遼東五郡當中,遼東東郡狹長,與遼東支郡以及中原腹地都有交接,此時遼東東郡的郡守我已然說服,願意追隨我一同揭竿而已。」
仲孫謝說出了自己真正的目的。
「世民兄身為遼東大都督、兼黜置使,若是遼東有軍情,朝廷定然下令,使世民兄征戰。」
「屆時,不知世民兄可否手下留情?」
李世民眉頭舒展,他看向仲孫謝說道:「原來如此。」
他只是沉默著,片刻后才開口:「此事我無法做決定。」
李世民十分坦然的說道:「遼州與幽州相連,牽一髮而動全身,我不知道臨安兄的想法,若是屆時他動手了,那麼我必定也會出手。」
「所以仲孫兄找錯了人。」
「此事應當找臨安兄。」
說到這裡,李世民又帶著些許暗示意味的說道:「不過說起來仲孫兄的野望,我倒是想起來了一個人。」
他笑著說道:「昔年的高祖皇帝也曾經有如此野望,後來更是與楚王項羽爭霸,二人逐鹿中原,但最後還是沛公更勝一籌。」
「仲孫兄可知道,沛公勝在了哪裡?」
仲孫謝微微思索后說道:「勝在能夠任用賢才,使得賢才歸心;能夠善待百姓,使得民心歸攏?」
李世民點頭:「不錯,正是如此。」
「仲孫兄能夠有此感悟,日後爭霸若能不忘此心,定能有善終啊。」
待到仲孫謝走了之後,李世民才笑著搖了搖頭,他身旁的長孫無忌倒是有些好奇。
「二郎,今日怎的換了一身如此顯年輕的衣衫?往日里你不是最不喜歡翠色的衣服,說是不能夠使得下面的人屈服於威嚴么?」
面對長孫無忌的發問,李世民只是感慨了一聲后說道:「著裝其實是一面鏡子,折射出自己想要讓別人看到的自己的樣子。」
他看著長孫無忌說道:「往日里我是為了維護郡守的威嚴、亦或者是想要下屬的士卒能夠服從我,所以著裝大多數都是威嚴的、顯得老持穩重的,因為那個時候我的身份是主政一方的郡守亦或者戰場上號令全軍的將軍。」
「而今日,面見仲孫謝的時候,我需要這位想要拉我入伙的郡守明白一件事情。」
李世民伸出雙手,嘴角含著些許笑容。「我是一個年輕的、甚至是比他年輕了二十多歲的年輕將領,這個年輕將領才華橫溢、年紀輕輕就已經憑藉軍功站在了郡守以及遼州黜置使的位置上。」
「偏偏這個年輕人家世還十分不錯,自己也有爵位——甚至是國公的爵位。」
「這個年輕人和左右天下局勢的官渡陳氏關係更好,他的父親是官渡陳氏當代家主的弟子,他的過命兄弟是當代家主的嫡次子。」
「內兄。」
李世民笑著看向長孫無忌問道:「若是你想要謀逆,你會找這樣的一個年輕人當下屬么?」
長孫無忌心頭一驚,而後迅速反應了過來:「不會。」
李世民說道:「是的,不會。」
「尤其是在前面有一個「楊堅」的情況下。」
「這麼年輕的我,等到天下一統,他建立了新朝之後,我的官位他敢封么?他敢不封么?」
「封則必定是三公之位,掌握天下軍權,甚至還要讓我兼任三省職位——因為我的軍功也好、家世也好,都在這裡,官職若小了必定會引起所有人的不滿。」
「但——這般做的下場便是我很有可能是下一個楊堅。」
「他好不容易打下來了天下,結果卻被我輕而易舉的拿下,他會願意么?」
長孫無忌搖頭:「自然不會願意。」
李世民眉宇中帶著笑容:「但不封問題就更大了——封了我很有可能等到他死了之後再動手,但如果不封我很有可能立刻就會動手——而且會讓手下的人寒心,說不定跟著我就謀逆了。」
「所以他只要招攬我,雖然暫時會有一些好處,但未來的麻煩是無窮無盡的。」
長孫無忌陷入了沉默當中,良久后才長嘆一口氣說道:「唉——」
「果然我不如世民多矣。」
他看著李世民問道:「但為何世民要點醒仲孫謝呢?若是他未曾想到這一點,咱們順著下來,不是能夠以最小的代價稱雄么?」
李世民站了起來,走到樹下,背著手,神色複雜。
「有兩方面的原因。」
「其一,我想要試一試,看看仲孫謝此人是否是一個明主。」
面對著自己大舅子的疑惑神色,李世民只得耐心的為他解釋。
「若是仲孫謝就此退縮,說明他的確不是一個雄主。」
「當年的沛公在還未成事的時候就懷疑韓信等人會篡奪他的位置么?當年大虞太祖皇帝擔心過祖天師自立為帝么?哪怕是當年的大漢的玄德公,他什麼時候懷疑過諸葛亮呢?」
「仲孫謝若是因為往昔歷史中的幾個人物,就開始提前懷疑我、甚至開始退縮,那麼這樣的人必定不是一個明主,也並不是我所要投靠的人。」
「長孫兄,不管你是否相信。」
「其實我從未曾想要成為過皇帝,當皇帝太苦了——那個位置絕對不像是沒有坐上去的世人想象的那個樣子——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擁有無限制的權力。」
「會這樣想的人,他必定在史書中有一筆——荒淫無度的昏君。」
「難道人爬到那個位置。千辛萬苦的做到那個位置上,就是為了成為歷史上的昏君,如同桀紂一樣被後人唾罵的么?」
「而若是想要成為明君,必定是要辛苦而又承擔著無盡的責任。」
「所以如果仲孫謝方才沒有退縮,反而是十分坦誠的說明自己心中的擔憂,然後給予我許諾,那麼我或許真的會奉他為主,幫助他征戰天下。」
「可惜的是,這世上從來就沒有如果。」
「仲孫謝退縮了。」
「而這放眼天下,其他的人比起來仲孫謝只會更加不堪。」
長孫無忌聽著自己這位妹夫的話語,臉上神色不變,但心中已經浮現出無數的歡喜之情。
這是李世民第一次表露出來自己想要稱霸的心!
若是李世民成為皇帝,他豈不就是國舅?
長孫氏也能就此借著李氏的權勢發展起來。
但隨即長孫無忌就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方才李世民所說的是「這天下其餘人更加不堪」,如今亂局未曾顯露,能夠被李世民所知道的、且說出這樣話語的人更少。
他不用想就知道是誰。
唐國公李淵。
長孫低著頭:「那第二個呢?」
李世民嗤笑一聲:「第二個當然是因為我覺著他沒有能力走到最後。」
「方才說天下其餘人更加不堪,只是說人品德行,並非是說其餘人的勢力。」
「不說別的,就是我那個偏心的父親、以及那個壞透了的兄長,隴西李氏的勢力可不是他仲孫謝能比的。」
「這世上的許多事情,終究還是要看實力看背景的。」
「尤其是在世家強橫的情況下。」
「你覺著,獨孤氏李氏,這樣的勢力是仲孫謝這幾年的經營就能夠超越的么?」
「在這種情況下,我當然不可能投靠他。」
「否則豈不是自己進了火坑,還要將天下也推到火坑裡面?」
長孫無忌更是陷入沉默當中。
話糙理不糙,但這話是不是有點太糙了。
搖搖晃晃的馬車當中
仲孫謝閉著眼睛想著剛才李世民所說的話。
李世民此人雖然年輕,但卻城府極深,所說的話絕對不可能只是單純的表面意思。
他說沛公與楚王爭霸的事情,必定是有所隱喻。
「沛公、民心、賢才?」
仲孫謝腦海中一道閃電彷彿劃過,他好像明白李世民在說什麼了。
沛公最開始的確是有賢才在身側,比如沛縣的三賢,但其餘的賢才是為什麼才會匯聚在他的身邊?因為沛公找了當時的陳公,得到了陳氏的默許。
沛公的確是擁有民心,但民心從何而來?因為沛公找了陳氏,陳氏默許,所以百姓們也願意相信沛公,所以他有了最開始的「機會」。
沛公為何能夠讓「秦武烈帝」給他一點機會?
因為陳氏默許。
大漢為何能夠順利的渡過剛建立的時期?
因為陳氏的幫助。
仲孫謝猛的睜開眼睛:「備馬。」
「我要即刻前往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