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升旗儀式
第18章升旗儀式
【天安門廣場舉行升旗儀式,為祖國的繁榮昌盛點贊,我愛你中國!】
畫面中,天邊的一角泛起淡藍色,雲層之中刺出一抹紅光。
太陽就要升起來了,地面上的人群突然喧囂沸騰起來,手指的方向是氣勢恢宏的升旗班,綠、白、藍三色和諧,相得益彰。
陸海空三軍儀仗隊大踏步走上白石橋,皮靴每次踏落在地,發出的清脆聲響,使在場的每一人心中泛起激動的狂瀾。
各朝代的古人看到這裡的時候,全都下意識的停住了手中的工作,全都屏住了呼吸,認真觀看天幕上的升旗儀式。
大家不知道為什麼,彷彿畫面中有一種神奇的力量,讓他們不由自主的集中精神看著天幕上的一切。
從三軍儀仗隊的穿著和氣勢,嬴政百分百確定這一定就是後世的軍人。
也唯有軍人,才能有如此威勢。
即便是隔著天幕,他也能感受到後世軍人的那種士氣。
此刻嬴政內心震驚不已,這樣的軍隊是他頭一次見到,即便是他的大秦猛士也有所不如。
他不知道後世是怎麼培養出如此氣勢威嚴的軍隊,僅僅只是看一眼就讓他心頭震動,讓他有一種不可匹敵的感覺。
所謂見微知著,僅僅只是通過這一小支軍隊,他就能大概猜測出後世的軍隊戰鬥力有多麼強大。
嬴政眼睛死死的盯著天幕上步伐整齊劃一的三軍儀仗隊,他想試著從中找出後世軍隊強大的原因,看看能不能運用到他的大秦軍隊。
不僅是秦始皇,各個朝代的皇帝全都是臉色慎重的注視著儀仗隊。
這樣充滿士氣的軍隊是他們夢寐以求的。
畫面還在繼續。
一個正方形的國旗護衛隊大踏步走了過來,最前面的三人是代表著海陸空的護旗手。
其中身穿綠色軍裝的護旗手扛著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兩邊則是手拿機槍的海空護旗手。
儀仗隊每走一步都很整齊,昂首挺胸,眼神非常堅定,每踏一步,靴子發出整齊劃一的響聲。
儀仗隊走到了國旗台前面,他們立即停住了腳步,三位升旗手走上了國旗台,手拿著國旗的護旗手把紅旗綁在繩子上面。
當《義勇軍進行曲》響徹全場的時候,其中一位護旗手把國旗朝著南邊用力一揮,紅旗迎風飄揚,和太陽一起升上了湛藍的天空。
隨著紅旗升起,現場的人群都激動的唱起了國歌。
《不知道為什麼,每次看到這樣的視頻就會激動得熱淚盈眶》
《去現場看過升旗,非常震撼,這會是伴隨我一生的記憶》
《金秋十月迎國慶,朝陽照耀國富強,綻放煙花普天慶,放飛白鴿紅旗飄,國泰民安笑開顏,國慶佳節齊祝福,祝祖國再創輝煌,繁榮昌盛永不巧》
《紅旗是烈士鮮血染紅,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每次看到這樣的儀式就會淚流滿面》
《這是只屬於中國人的安全感和自豪感》
《這是我們國家的軍隊,看著就特別帥》
《一定要去天安門看一次升國旗儀式》
《此生不悔入華夏,來世還做中國人》
《通宵等待只為親眼看到國旗清晨升起,奮力爭先只為距離那一抹神聖的中國紅更近,這是中國人獨一無二的儀式感》
《第一次去北京看升旗儀式,在附近酒店4點就起來了,那種期待的心情真是無法形容》
《現場看升旗,我怕我會忍不住哭出聲》
《在屏幕前我比現場還激動,這種熱淚盈眶是外國人理解不了的》
《這就是中國人愛國精神!中國人的信仰!》
《為什麼我手機調的是靜音,在升旗的瞬間還能聽到國歌聲,好神奇》
《不知道為什麼,每次看到這樣的場景,聽到國歌,我心裡一激動,汗毛也會豎起來》
《看到升國旗的那一幕,眼淚汪汪的》
《全世界也沒有哪個國家的人願意排隊半宿,就為了看一眼升國旗》
《我刷哭了,只有中國人才懂這份心情,不同的身份,同一個祖國》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祖國愛的深沉》
嬴政:不僅後世的軍人令人震撼,就連普通老百姓的愛國之心也令人震撼,也難怪後世能夠安居樂業,有這樣的軍隊和老百姓,何愁國家不強大。
劉徹:後世人的愛國精神真是令人震撼,僅僅只是一面紅旗就讓這麼多百姓心潮彭拜,要是朕大漢的子民也能這麼愛國就好了。
諸葛亮:這軍隊氣勢,這百姓民心,足以看得出後世人生活在多麼幸福的環境里。
三國百姓眼神複雜的看著天幕,後世人對他們的國家有多麼熱愛,他們看得一清二楚。
甚至不少百姓看到後世人在紅旗升起來的那一刻感動得淚流滿面,後世人對他們的國家到底是有多麼熱愛才能達到這種程度。
三國百姓無比羨慕後世人的安居樂業,他們也想有這麼安穩的環境,能夠平平安安的生活下去。
多年來的戰亂讓無數百姓都已經麻木了,隨時都有可能死亡的亂世令他們絕望,他們想要結束這一切,早點過上安安穩穩的日子。
李世民:百姓對國家如此熱愛,真是讓朕羨慕啊!不過也能理解,後世人的生活條件這麼好,也難怪他們熱愛國家。等什麼時候朕把大唐治理得國富民強,那時候相信大唐的老百姓也會像後世那般熱愛大唐。
趙頊:哎!這後世老百姓對國家如此熱愛,真是讓人羨慕啊!朕的大宋百姓能夠不罵國家,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朱棣:這天安門不就是朕大明皇宮的承天門嗎?沒想到承天門過了幾百年還能在後世綻放光彩。後世在承天門舉行升旗儀式當真是一步妙招,如此一來可以極大的增強百姓的愛國情懷,這個升旗儀式好,朕可以借鑒一下,搞一個大明版的升旗儀式。
乾隆:這天安門是皇宮重地,閑雜人等是嚴禁靠近的,怎麼能讓這麼多百姓一窩蜂的聚集在正門口,這成何體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