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一年一季
程景舟不僅自己忙,還把謝榮琅給指使喚得團團轉。
謝榮琅的直屬上官並不是程景舟,但這絲毫不耽誤程景舟使喚人,直到這天謝榮琅從外面回來時,人已經鬍子拉碴的,可把常雅琴給嚇壞了。
「怎麼成這樣了?」
謝榮琅擺擺手,無力道:「快別提了。我都快累死了,有吃的嗎?趕緊地給我整一口。」
謝榮琅一連半個月,基本上都是宿在了一處農莊里,條件倒也不是太差,只是他要乾的事情太多,不僅要盯著那些人幹活,還要把所有的細節都抄寫下來,晚上還要再整理,往上彙報,可把他給累個半死。
當然,他辛苦的成果也是很可喜的。
目前他們已經總結出,什麼樣的田地可以種紅薯、玉米、小麥等等,都做了不同的區分,如此一來,再製成了小冊子,就可以在民間傳閱,也可以讓老百姓們根據自己土地的實際情況來耕種了。
當然,這還只是一小部分。
還有什麼樣的田地適合種什麼樣的藥材,又或者是如何讓稻子增產等等,這一忙就是兩年。
景文帝現在一個月基本上就是參加一兩次的朝會,其餘時候,基本上都是太子監國。
戶部做出的成績亮眼,景文帝看了自然高興。
「不錯,這程景舟和謝榮琅不愧是謝閣老的愛徒呀,的確能幹。」
太子笑道:「稟父皇,現在還不是誇他們的時候,他們現在已經動身去北地了,想看看北地那邊是否也能種植合適的糧食,若是真能成功了,那咱們戶部的稅糧便又能多收上來一成。」
北地地廣人稀,主要是土地產量極低。
很多五口之家種著四五十畝的田地,也未必能養得起一家人,就是因為產量太低了。
莊戶人家,就指著土地吃飯呢,這三畝五畝加一起,都抵不上江南一畝地的產量,能不讓他們著急嗎?
北地天寒,一年只能種一季糧食,這是產量低的最主要原因。
江南、甚至是京城這邊基本上都是一年兩季,有的地方還能一年三季。
而北地一年裡頭基本上有半年都是冬天,到了過年的時候,更是冷得沒人出門,也因此,這糧食產量上不去,這邊的稅收也相對而言更輕一些。
程景舟帶著謝榮琅仔細去看了這些土地,聽一些老把式的說法,這些土地相當好,種出來的糧食應該很好,雖然只能種一季,但是可以大豐收。
程景舟和謝榮琅盯著這裡可不是一天兩天了,早在去年就已經安排人過來了,如今看著他們自己弄的試驗田莊,倒還像是那麼回事兒。
「大人,雖然這稻子的產量不是太高,但是不得不說,這產出來的米糧好吃呀,今兒中午就做一些米飯,您二位嘗嘗。」
北地的大米的確是比江南的米要好,這一點程景舟也知道。
可是再好,一斗米也變不成兩斗米,這要怎麼辦?
還是平安的腦子好使,「大人,我記得咱們京城好多富貴人家都喜歡吃北地大米的,而且這種大米市面兒上賣價也高。」
一句話提醒了程景舟。
「有辦法了!」
北地大米口感好,而且既然是富貴人家喜歡吃,那就乾脆都賣給富貴人家便是。
至於普通百姓,直接就可以換成南方的大米來吃,又或者是吃粗糧。
只是說起來容易,這實際操作起來還是有些麻煩的。
兩人一連幾天都在為了這個事兒想辦法,如果是賣去京城,這價格的確是能高,但是這一路上的費用也不少。
車馬費、裝缷費,等送到糧行,人家糧行的夥計掌柜也得吃飯吧?
所以這麼一來,這大米的價格還得往上浮。
這倒也不算什麼,畢竟富貴人家還差這麼點兒銀子?
大米再貴,他們也能吃得起。
可關鍵是,如此一來,這錢北地的老百姓得不了什麼好處,基本上都被其它人賺到了。
而北地人生活艱苦這個事實,還是改變不了。
二人冥思苦想,謝榮琅一拍腦門兒:「姐夫,若是咱們直接讓朝廷給官員發北地大米呢?」
程景舟眼睛一亮,這法子好呀!
反正朝廷官員們都是有?米的,若是發這種祿米,不僅能省了官員家的一些錢,還能直接由朝廷出面接收這些糧食,那是再好不過的。
「可問題是,若是稅糧還好,若是讓百姓將這些米糧都賣給朝廷,他們怕也是捨不得。」
「這有什麼捨不得的?咱們可以直接從京城的糧庫里將其它各地送來的稅糧拉過來,打比方說,咱們就拿北地大米來換,一斤北地大米換兩斤稅糧,你說他們換不換?」
程景舟點頭,這法子的確不錯,當然,到底怎麼換,或者是怎麼收,這個他們還得再詳細弄個章程出來,這麼大的事情,可不是他們兩個一商量就能成的。
兩人寫好奏摺,命人連夜往京城送。
除了北地的米糧之外,他們二人還重點提到了北地的藥材,尤其是他們曾專門詢問過許多大夫,都說北地某些藥材藥性極好。
要不說程景舟和謝榮琅辦事細心呢,連藥材名單都給附上了。
內閣自然也看到了這份奏摺,之後又請示太子,太子一瞧,這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還是不敢自作主張,便又去請示景文帝。
景文帝看到奏摺之後,又詢問太子的意見。
「兒臣以為可行,只是具體的章程還得再細化,不能如此草率。另外,北地的藥材名單他們附上了,但兒臣以為還是應該再詢問太醫署的意思,若有遺漏也好補充。」
景文帝很滿意,兒子有主見,這讓他高興;兒子沒有自作主張,心裡頭還敬著他這個父皇,所以景文帝就更覺得選對了繼承人。
「依你的意思去辦,此事若是辦成,也算是解決了北地百姓們的一件大事。另外,這上面提到北地荒田很多,可以遷移一批百姓過去,那就將流放的人犯改往北地,若是有良民願意遷過去,朝廷也可以給予一定的優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