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零章 韋后奪權
第一八零章韋后奪權
這一晚上對於京城大多數的老百姓來說是一個平靜的夜晚,可是對於很多朝臣來說,今夜過後,整個大唐帝國的天就真的變了。
韋后當天晚上就召集了不少后黨的核心成員入宮,緊急磋商了一個晚上。
第二天,韋后一大早就召集所有的宰相班子成員進宮,小範圍的向宰相們通報了皇帝李顯駕崩的消息,至於昨天還好好的皇帝為什麼過了一晚上就駕鶴西去,大家都非常默契的選擇了沉默。
接著韋后以皇后詔命的形式下發了一些列命令。
「命令駙馬都尉韋傑,韋灌,衛尉卿韋睿,中郎將韋琦,朗將高嵩,你等迅速從京師附近緊急徵調五萬名府兵進入長安城戒備,維護整個長安城的治安秩序,並且繼續徵調更多的伏兵加入城防,務必嚴防死守,防止有人趁機作亂。」
駙馬都尉韋傑和韋灌都是韋后的侄兒,前者取了李顯的女兒成安公主,後者娶了李顯的女兒定安公主。
韋睿,韋琦兩人都是韋后的侄兒,高嵩則是韋后的外甥。
韋后這一條命令是把整個京城的安防工作都交給了自己的親族,這時候自己這些親族是最可靠的。
而韋傑等人得到詔命以後,也是馬上行動,在京師附近到處抓人,很多青壯年都被直接抓了壯丁,發一身衣服,一根長矛就是軍人了。
所以韋傑徵召的這些人也就是能夠裝裝樣子,真要靠這些人來成事,估計柳飛揚的天穹衛能夠以一抵百都沒有問題。
此刻的韋傑等人都是沉浸在即將封王的巨大喜悅中,他們知道韋后一旦控制了京城的局勢,他們韋氏一族將會真正成為大唐帝國的主宰。
至於大唐帝國到時候還叫不叫現在這個名字,那還真就是不好說了。
解決了京師城防問題之後,韋後下達了第二道命令
「命令中書舍人韋元帶兵在長安城內巡邏,維持治安,安撫百姓,謹防有不法之徒異動。」
韋元接到詔命之後,馬上明白了這道命令的意圖,維持治安是假,實際上是要他監視長安城的各大豪門望族以及那些個皇親國戚。
而隆慶坊,太平公主府等地方都是韋元重點關照的地方,這些地方哪怕是飛出一隻蒼蠅,韋元也要求手下人必須馬上上報。
韋元作為韋后的族弟,可以說也是老奸巨猾的存在,他明白韋后登基路上最大的敵手就是隆慶坊的幾位王爺以及大唐帝國另一個野心勃勃的女人,太平公主。
所以接到命令之後,韋元迅速召集人馬,除了監視長孫家,秦家等落魄的豪門之外,他將主要的兵力都排布到了隆慶坊,相王府,太平公主府等幾個重要的位置。
當然柳飛揚家所在的柳府並沒有引起韋元的足夠重視,只是象徵性的派了幾名士兵看著就算是完成了任務。
至於其他朝中大臣,大部分都被勒令待在家中不得外出,只有后黨的核心成員才能夠有資格進入宮中參與朝中勢力的洗牌。
按住了長安城的權貴之後,韋后發布了第三道命令。
「命令薛思簡大將軍,接到命令后迅速率領一千人馬進駐均州,嚴密控制軟禁在均州的李顯次子焦王李重福,如有異動,格殺勿論!」
韋后能夠想到的是一旦李顯駕崩的消息走漏,作為皇位最正統繼承人的焦王李重福一定會按捺不住自己心中的野心,所以對於韋後來說,控制焦王李重福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由於現在的宰相班子裡面大部分都是后黨的死忠成員,所以這些人雖然是心中疑惑皇帝駕崩的原因,但是韋后的命令還是得到了不折不扣的執行。
即使有個別宰相不屬於后黨成員,但是此刻明顯是韋后最大,也不願意冒著生命危險與韋後為敵。
這些中間派的宰相成員很快就發現他們已經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就在當天,韋后以火箭般的速度將五名后黨核心成員提拔為宰相班子成員,並且罷免了之前的中間派及反對派宰相,以加強對帝國中樞權利的控制。
這五名新提拔上來的宰相人員分別是刑部尚書裴坦,工部尚書張曦,吏部尚書張家福,中書侍郎岑羲,吏部侍郎崔明。
原先在位置上的有些尚書,侍郎招呼都沒有打一個就直接被韋后給罷免了,另外一些則是幸運的被留用。
裴坦和張曦原本都在東都洛陽擔任留守,韋后並沒有調動他們二人的職位,只是直接給他們加了宰相銜,希望通過籠絡這兩人,實現自己對東都洛陽的控制。
做完了這一切,韋后終於是牢牢的掌控了整個大唐帝國的最高權力,至少韋后自己是這樣認為的。
整個過程下來竟然比他們想象中要容易太多了,這一系列動作下來基本上就沒有遇到多少的抵抗,這樣的順利也讓韋后錯誤的估算了自己的實力。
她滿心以為目前整個帝國朝堂已經是她的囊中之物了。
而臨淄王李隆基,相王李旦,太平公主等人則是冷眼看著韋後母女的賣力表演,他們都知道韋后在徹底控制帝國最高權力之前,是不會貿然向他們開戰的。
當然這些人也不會是就這樣束手待斃,等著韋後上門來,包括相王李旦在內,大家都是緊鑼密鼓的做著某些準備。
而柳飛揚此刻也是密切關注著京城局勢的變化,他知道京城最混亂的時刻還沒有到來,這兩天柳飛揚也沒有讓上官傲雪姐妹去天下第一樓,而是在柳府待著,另外芙蓉,芍藥,牡丹等人也沒有去長安府衙上班。
柳飛揚還專門調集了一隊天穹衛進入柳府,以加強柳府的保衛力量。
這種時候是最怕對手趁火打劫的,因為現在帝國處於一個權力真空時期,這時候被殺了,估計伸冤都不知道找誰。
而柳飛揚在長安城內的對手也是不少的,而且得罪的基本上都是長安城有頭有臉的人物。
另外京城一些豪門望族如秦家,長孫家等紛紛緊閉大門,高掛免戰牌,不少家族甚至是明確表示不參與這場鬥爭。
這些家族的集體沉默,讓韋后的奪權行動變得無比的順利,接下來韋后要考慮的就是如何讓到手的權利變得合法化,常態化。
這時候偶像的榜樣作用就顯示出來了,韋后的榜樣當然就是作古不久的則天女皇了。
韋后準備效仿當年的則天女皇先是扶植一個傀儡天子,然後自己可以像當年的則天女皇一樣,以皇太后的身份臨朝攝政,將權力進一步鞏固。
最後導演一幕禪讓的大戲,從而朝著自己心中的那個至尊之位發起最後的衝鋒。
那麼這個傀儡天子到底花落誰家呢,肯定是只能從李顯的兒子中來選擇了。
前面提到過,李顯一共有四個兒子,其中老大李重潤是李顯和韋后所生的,因為詆毀武后的面首張氏兄弟被武則天逼迫李顯殺死。
老三李重俊,也就是前太子,被韋后和安樂公主逼得走投無路,最後不得不舉兵謀反,可是最終功敗垂成,慘遭殺害。
這兩個都是已經魂歸西天,當然不能夠從地府裡面爬出來競選儲君之位。
那麼剩下的兩個人選就是老二,此時正被軟禁在均州,他已經三十一歲,按理說根據古代立嫡以長的政治傳統,這個儲君位置非他莫屬。
可是現在大唐朝堂是韋后掌權,韋后直接就否定了焦王李重福作為儲君人選。
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李重福已經三十一歲,有了自己的思想,不好控制;第二,韋后和李重福還有血海深仇。
至於這仇恨的來源則是和韋后的兒子李重潤有關,據說當年李重潤之所以得罪武則天,最後被李顯逼殺,就是因為這個李重福背後告密。
有這一層仇恨在裡面,韋后當然不可能讓李重福重新回到長安掌權的。
那麼最後就只剩下李顯最小的兒子,時年16歲的溫王李重茂。
確定了立李重茂來當這個政治花瓶,那麼問題又來了,廢長立幼明顯是不符合禮制的,在古代可是非常講究一個名正言順的。
韋后其實也想過直接以她皇太后的身份強行下旨擁立溫王李重茂,可是有大臣表示此舉恐怕會引來極大的非議。
這時候如果柳飛揚在此的話肯定是要罵這些人一句死腦筋的,篡位的事情都不怕被人非議,偏偏這時候只差最後一步了非要圖個名正言順,都不知道這些人是怎麼想的。
韋后等人正在想著如何規避這個廢長立幼的禮制的時候,這時候宰相宗楚客站出來說道
「其實這件事情不難操作,我們還是需要在先帝的身上做文章,廢長立幼雖然是不合禮制,但是如果我們奉的是先帝的遺詔呢?」
眾人聞言頓時豁然開朗,對啊,如果是先帝遺照立溫王李重茂當皇帝,然後由韋后以皇太後身份臨朝攝政,這樣不就名正言順了。
韋后也朝著宗楚客投過去讚賞的目光,緩緩說道
「就按照宗大人的法子去辦,這件事情一定要辦好了,至於擬旨這件事情就由上官大人負責吧,你從女皇時期就是負責宮中詔命的,這件事情交給你來辦我放心。」
「是,下官領命!」
上官婉兒接到這道命令頓時心中大喜,她知道這是一件決定帝國命運的事情,同時也是一件決定他個人後半生命運的重大事件。
上官婉兒首先想到的是,如果她完全按照韋后的意願來草擬這份遺詔,那麼就相當於徹底的把自己和韋后綁在了一起,以後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自己也就沒有了半點退路。
可是這樣的真的妥當嗎,上官婉兒多年的從政經驗告訴她永遠不要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裡面。
原因也很簡單,上官婉兒非常清楚的知道,韋后其實並沒有她自己想象中那麼強大。
在帝國宮廷這個天下最險惡的角斗場裡面浮沉了大半生,上官婉兒早已經練就了一種識人斷事的深刻洞察能力。
她看得非常清楚,現在的韋后雖然是一門心思想要當武則天第二,但是韋后的智慧,城府,能力,謀略,膽識,包括政治根基和執政經驗,跟當年的武后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武后三十六歲就開始臨朝聽政,直到六十六歲才正式登基稱帝,中間足足謀劃了三十年。換句話說,武後為了實現自己的女皇夢,整整花費了三十年時間來做準備工作,期間耗費了無數的精力和心血,付出了常人難以承受的種種代價。
而韋后這樣的人卻是只盯著她那炫人奪目的巨大成功,卻無視了武後走過的那條充滿了荊棘和血淚的艱辛道路。
而再看看韋后呢,從李顯登基之後開始垂簾聽政,到現在也不過是五年時光,中間還有很多時候並不是她說了算。
韋后一心想抄一條近路通向至尊之位,但是無論是在收拾人心,培植黨羽方面,還是打擊異己,剷除政敵方面,或者是積累政治經驗,鍛煉執政能力方面,她都還差得非常遠。
所以從這些看來,韋后的勝算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高,要將自己的後半生完全壓在這樣的一個女人身上,上官婉兒覺得風險有些大了。
眼下最好的辦法就是坐山觀虎鬥,採取騎牆的策略,先靜觀其變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