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3章 最後的演講
重達四公斤的追夢號人造衛星並無實際用途,但其中卻內置了一台電子播放機,能夠依靠電子合成音,不間斷播放瓊妃娘娘演唱的《酒家》。採用皇家化學實驗室研製的第三代太陽能電池板,這枚衛星擁有兩年的設計壽命,在這段時間內,只要打開收音機,調整到相應的波段,就能聽到這首雖然有些失真卻始終風靡全國的《酒家》。
追夢號的成功發射,開啟了新漢帝國的宇航元年,其重大意義讓後世歷史學家們稱道不已。不過這樣轟動性的事件,卻依然無法在本年度十大新聞中排上榜首位置,因為還有一件更讓所有國民震驚的事情,吸引了所有的注意力。被全國百姓視為英明神武,舉世無雙的新漢帝國開國皇帝劉磊,宣布正式退位,將皇帝寶座傳於太子劉懷華。
此消息一出舉國震驚,各地官員紛紛上表,百姓們也自發組織起來上萬民書,希望劉磊能收回上諭,繼續坐穩皇帝寶座。仍有著舊時代記憶的百姓們,那血與火的動蕩年代仍歷歷在目,因此他們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好日子。
整個華夏民族在劉磊的帶領下,終於過上了和平穩定的生活,並在短短三四十年間成為了世界超級大國,放眼望去再無一個敵手。國內則政通人和,民間生活水平如坐火箭般直線上升,以至於他成為了有史以來最讓國民心悅誠服真心擁戴的皇帝。
這樣一位好皇帝,百姓們如何願意放棄。許多人希望他留任,讓新漢帝國能繼續高速發展,讓大家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也有人擔心太子繼位之後,會改變劉磊的政策,讓國家出現動蕩不安的局面。更有些陰謀論者,認為是有人脅迫,想要掌控帝國,讓大家重回黑暗時代,不少人為此不遠萬里到京城集結情願,鬧得人心浮動。
對於民間的各種意見,政府根本無法平息,此時在位的司空霍明,司徒萬斯同和司馬張廷玉三人聯袂前往北海皇宮,請求劉磊收回成命。
為了解除官員們的疑慮,讓全國百姓安心,劉磊宣布將在退位之前,於新漢帝國政府要地中南海懷仁堂進行最後一次演講。此次演講將邀請媒體參加,特別是由京城電視台錄製成紀錄片,並在剛剛開通半年的電視頻道上,面向從全國百姓轉播。
當一身皇帝盛裝的劉磊出現在懷仁堂大殿門口,這裡已經是座無虛席了。凡是級別足以進入此地的官員,都已經或坐或站,擠滿了每一個角落。除了給四台電影攝錄機留出的機位,其他的地方几乎到了人挨人的境地。見到劉磊進門,大殿中立刻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十幾個工作人員則迅速打開攝錄機,記錄下了這珍貴的畫面。
已經五十八歲的劉磊見慣了大場面,早已不會怯場了。他面帶微笑走入會場,頻頻向官員們舉手示意,直到他走上臨時搭建的演講台,站在整個懷仁堂的中間位置,掌聲才逐漸落下。
掃射了全場的官員,劉磊在話筒前朗聲道:「屈指一算,新漢帝國已經成立四十年了。四十年來歷經寒暑,諸位盡心竭力,將我們的國家建設到如此繁榮昌盛的地步,朕在這裡感謝諸位的付出,也感謝那些為了國家的興盛而努力奮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老臣們。」
「皇上盛讚,臣等愧不敢當。」眾官員紛紛拱手還禮回答道。
劉磊站直身子說道:「今日的新漢帝國已經立於世界之巔,無論經濟、科技、軍事、政治,皆是世界第一等的存在,再無任何國家可以稱之為敵手。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未雨綢繆放得永世昌榮。沒有一種政治制度是完美的,就如沒有一塊美玉毫無瑕疵。華夏民族是個謙虛謹慎,善於自省自查的優秀民族,只要我們不斷完善自身,心繫百姓,政治清明,華夏民族永遠繁榮昌盛下去。」
「臣等敢不從命。」眾臣再次回答道。
「朕在這裡,為諸臣工提出三點建議,希望諸君共勉。」劉磊伸出一個手指說道:「作為國家首重團結,政府需關心百姓,將人民福祉放在心間,以共同富裕為執政方針,才能讓百姓和睦國家安定。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國家的發展必須以百姓為根基,才能真正的安定,對於那些為了一己私利,搜刮民財的人,必須嚴加懲處絕不姑息。對於那些損害國家利益,投敵叛國,認賊作父的人,只有死路一條,這一點必須寫入基本法,永世不得更改。」
劉磊頓了頓又開始說第二點:「其次,工業是國家的基礎,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如今的世界已經進入工業化,只有工業化才是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國家的工業化,不要放棄國家的全產業鏈,這是一個強國可以保持強大的最基本條件。為了達到這一點,就必須重視發展科技,不僅僅是實用科學,理論研究也相當重要,只有全方位的科技提升才能讓工業變得越來越強大。同時要盡量嚴格金融管控,只有約束金融賺快錢的能力,才能讓更多資金投入工業,這叫做可持續性發展。」這一點得到了各研究所負責人的認同,也讓二千石曹的官員們連連點頭。
「最後是堅持以糧食為本,以環境為先。不管一個國家多麼強大,糧食才是百姓生存最根本的保障。吃飽肚子才論其他,這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生存條件,絕不可以輕忽。為了達到這一點,必須要重視良種改進,重視以工業促農業,保證國家糧食穩定。同時我們也要兼顧環境,不管是農業還是工業,都必須盡量減少對環境的破壞,這是養育我們的土地,若破壞了便無法生存。即使重新恢復也需要花費大量金錢和人力,花費許多的時間才行,這樣做得不償失,不如從一開始就重視此點。」這番話卻是讓劉淏之麾下的伊犁官員們很贊同,他們這些年來在大西北治理沙漠,對惡劣環境相當有感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