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第19章
「那您恨他嗎?」
「不瞞您說,剛開始確實有。伊東君您應該知道大凡女人都喜歡美男子。看您的名片就知道您肯定畢業於名牌大學。而大學校園裡的種種情況,您應該比我更清楚。在京大,美女比比皆是。而美男子卻很少,尤其像高橋君這樣的更是出類拔萃!所以形成了眾星捧月的效果。因為您也就畢業不超過十年。我和高橋畢業都二十多年了。對了,您畢業於……」
「那個,我畢業於東大。只是碌碌無為,靠爬格子混口飯吃。丟盡了東大前輩們的臉。不過這也沒法子,我就這水平。不錯!在校園裡,美男子猶如香氣撲鼻的鮮嫩花朵,女生們趨之若鶩。而我等只配搖曳充作背景的青枝綠葉被她們視而不見,最後作為殘枝敗葉只能腐爛后化作沃土。」伊東苦笑。
「殘枝敗葉嗎?很生動的比喻啊!有句唐詩說『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您這句看來有異曲同工之妙。您和我在愛戀方面的遭遇都是相同的,在追逐女孩的過程中一敗塗地。不過也沒有辦法,誰讓我們的基因是父母給的,誰讓高橋君生得那麼英俊!況且他品學兼優,樂於助人。幾乎沒有缺點。」
伊東搖搖頭:「您是說高橋先生是完人?日本會有完人嗎?這不可能!在平成年代,完人比怪物還要可怕啊!」
佐佐木夷然道:「當然不可能,我只是想說明高橋君算是完美的人。至少,以一般人完美些。不過通常說來,人越完美,越容易掩蓋其不為人知的。所以當時很多人以為他完美地背後,有著巨大的缺陷。當然,純屬想象!」
「原來如此。那麼高橋先生在班級里有要好的朋友嗎?」
「高橋在學校大放異彩,在班級里也是擁簇眾多。所以我們接觸並不多,算不上是朋友。伊東君你若是想打聽他在大學的情況,應該去找當時工學部化工系的鳩山慧悟。他和高橋都在同一個社團。」
「是這樣啊。那麼您能告訴我是什麼社團嗎?」
「將棋社。」
伊東鞠躬道:「拜託了!佐佐木先生。請您給我鳩山先生的聯繫方式吧。」
佐佐木卻擺擺手道:「我先幫您聯繫一下。您稍等。」
在佐佐木的幫助下,伊東聯繫上了在安京化學株式會社工作的鳩山慧悟。
伊東聽得出來,話筒里鳩山的聲音顯得非常激動。看來他已經得知了高橋的死亡。不是看《京都新聞》,就是看了株式會社京都放送(京都府和滋賀縣為放送地域的電視台兼廣播電台,為獨立UHF電視台。)的新聞。
鳩山答應伊東,在他居住的公寓附近的喫茶店見面。鳩山的家是在下京區的西木屋町。所以伊東從安京大學出來,就直奔下京區。
伊東還沒到達下京區,高大壯觀的京都塔就映入他的眼帘。全白的瞭望塔高達131米,由建築師山田守設計。是世界最高的非鋼結構建築。在昭和三十九年(1964年)12月28日啟用。並安然度過平成七年(1995年)1月17日阪神大地震。
從外縣或者關西地區坐JR到京都站,白天出站就能看到偉岸的京都塔。雖然沒有東京塔那麼高,也沒有那奪目的艷色。但是展露風姿的白色京都塔,給人以潔凈安詳的感覺。
京都塔的設計造型比較現代。建成之初即為保守的京都人所詬病。本地人看京都塔不順眼,外地人晚上從京都站出來大概也是一臉茫然。古都?我們是來看古都的。而古都弄這麼個現代的高塔做什麼?期待風情韻味的心情頓時煙消雲散。然而這種粗略的印象很快就會一掃而空。通過遊覽才發現,原來古都還是古都。只是與時俱進,多了不少現代建築。
若是站在京都塔頂端設有的展望台。則可以肉眼眺望到清水寺。當然也可以使用免費的望遠鏡。由固定的望眼鏡看京都,猶如在觀看一幅巨大的畫卷,別有味道。觀看者似乎穿越時空回到了日本古代。由於京都的建築布局是仿照中國唐朝時的長安,所以又可以領略到到大唐盛世的風采。只是舊京都在應仁之亂中幾乎完全被焚毀,眼前的這些古建築基本都是以後重建的。而應仁之亂后,日本長達百年的戰國時代轟然開啟。
伊東記得自己住的W酒店,似乎有免費贈送京都塔的參觀券。當然,如果有JCB卡,也能免費獲得一張參觀券。他搖搖頭,他只有mizuho銀行(瑞穗銀行)的信用卡。再說,即使想去也得有時間和心情才行。
到了西木屋町,伊東四處尋覓便利店。他列印了幾張和高橋一起買票的女人照片,然後步行前往約定的喫茶店。這家喫茶店位於通四條下。
這家喫茶店的外觀很有藝術風格,顯得古典神秘。外面的看板極具特色,將日式的內斂和美式的張揚兼容並蓄,隱晦地透露出店內的氛圍。
伊東撥打了鳩山的手機,卻見靠窗位置有人向他揮手。原來,鳩山早就到了。
鳩山應該和高橋同齡,也是四十三歲。不過看起來比較憔悴,眼睛大而無神。潔凈略帶蒼白的面容,透露出悲傷和寂寞。颳得鐵青的下巴上,有著刮鬍刀留下的血痕。
伊東一眼認出,鳩山穿的是Mackintosh的經典款風衣。這個來自蘇格蘭的品牌,在平成19年(2007年)被大手商社八木通商株式會社收購。由於這款風衣挺拔有型,款式考究併兼具雨衣功能。所以他買了不止一件。
他走入店鋪的自動門。一般說來,喫茶店的外門通常都是外拉門,既安全又不容易壞掉。所以他心裡有些嘀咕:這裡又不是百貨商店!
「歡迎光臨!」一個女服務員向著伊東喊道。
他微微鞠躬。相對於喫茶店的寧靜,這句本來聲音不高的話語就顯得非常響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