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17章 密林懸棺(1)
密林懸棺
宓婠
赤日炎炎的七月,正值暑假,我托學院外聯部的蔣書怡,也就是我的閨蜜,找人去自助游。這小妮子不負所望很快就找到了一個新奇有趣的好地方——党項族的墓葬文化遺址,我對這種最近大熱的墓葬遺址旅遊並不熱衷,奈何拗不過書怡這個盜墓迷。
到了集合地點,書怡老遠就從我招手,我看到她身邊站了一個五大三粗的女生,那身材連男人都自愧不如。蔣書怡熱情的介紹,她是學校體育系的郭曉薇。
寒暄了幾句以後,我們便坐上車前往党項遺址的原始森林。我因為前幾天熬夜太累,所以上車沒多久就睡著了,模模糊糊間聽見蔣書怡和郭曉薇在興緻勃勃的聊党項這個古老神秘的民族。
党項發源於「賜支」,在漢代進行過一次大內遷,隋唐時期內附,在唐朝末年黃巢起義時,因為勤王保駕被賜國姓為「李」,擁有夏、銀、綏、宥、靜的五州之藩鎮,最後被元朝所滅。
等我睡了一覺醒來,發現周圍的風景全變了樣,城市的鋼筋水泥早就退卻,取而代之的是大自然滿目的綠色。
由於天色已晚,我們便入住旅館,說來也湊巧,就在我們到了沒多久,來了兩個二十歲上下的年輕男子向服務員打聽党項族的墓葬文化遺址的最新新聞。在得知了我們的目的地和他們一樣后,兩人很高興的向我們自我介紹是來自另一所高校的李俊和方榆。旋即,他們提出結伴同行,如此可以互相照應,也可以節省開銷。
起初我不同意,我不想因為可以省點車費就節外生枝。可書怡悄悄對我說:「有什麼可怕的,我們有郭曉薇啊。她散打可以以一敵五。」
坐在近處的郭曉薇頗為自信的沖我笑笑,二比一,我也只好默許。
新加入的李俊和方榆歷史底蘊豐富,對於党項族的文化很了解,把党項的一位聖武皇帝元昊故事說的活靈活現,逗得書怡和曉薇兩人前仰後合。我看著兩個男生的碩大的背包,相信他們一定經常出去旅遊,裡面的東西一定有用且齊全,不會像書怡那樣為了帶幾瓶防晒霜而糾結半天。
我望著窗外的景色。樹叢比昨天更加濃密,在車行進到半山腰間不知何時倏然起了大霧,七月山裡起霧顯然不太正常,我把連貼到車窗上向外望。
濃霧中,有一個人影。
這個人距離我們車的前方大約一百米處,看背影和走路姿勢應該是個男人,大霧裡我只能看清他戴著一頂很奇怪的帽子,走的非常緩慢。
當時車裡大家說說笑笑,我也沒在意,等到車開到前頭的時候,我吃驚的發現那人居然不見了,而且此處是盤山公路的一個拐彎處,照剛才那人的位置應該是懸停在半空中。
我低頭思索,書怡碰碰我,讓我抬頭,一瞬間,我驚呆了。
濃霧早已散去,眼前是一副絕美的景緻,兩遍都是和恐龍同時代的蕨類植被,前面是一條清澈的小溪蜿蜒流向樹林里。一座座連綿的大山讓人入目只有生機盎然的綠色。而綠色的盡頭是一排排古老的竹樓。
汽車把我們帶到竹樓前,我們和司機約好三天以後來接。
書怡他們去竹樓借宿,現在這些古樸的竹制吊腳樓已經作為民宿經營。我一個人信步走到小溪前,小溪嘩嘩的流水聲在靜謐的時刻格外動聽,走著走著,我看見前面有幽幽的綠光在路邊跳動,順著那光我看到一個身影從路邊慢慢騰騰地走過。
又是這個身影,幾小時前在瀰漫大屋地山路上,莫名的出現和消失。
蔣書怡從後面跑上來,我連忙用手一指,對她說:「看。那是什麼?」當她順著我指的方向望去,綠光和神秘的身影都已經消失。她什麼也沒有看到,只詫異地看著我。
我尷尬一笑,幸好這時,李俊、方榆和郭曉薇都過來了,身後還跟著一個半大的男孩,我也就不打算解釋什麼。
那個十五六歲的男孩老練的告訴我們,我們要去的党項遺址就是當地有名的懸棺,是近兩年好多人到這裡旅遊的必看項目。隨手一揮,讓我們跟上。
「你從哪裡找來的小導遊?」我小聲問。
「嗨,就是那邊民宿老鄉家的小孩。」李俊邊背上他的大登山背包邊不以為意的說著。
一路上我們跟著那個少年七拐八彎的走了一個多小時,聽小導遊介紹,我進一步了解了這個前幾年新發現的旅遊景點:
蒙古帝國興起以後一度橫跨亞歐大陸,當時的党項族已經日益衰落,但仍舊不服從大元的統治。在歷經數年的血站之後。党項人的一隻躲到了這裡,最後被困死在這裡。附近的村民同情這些英勇的戰士,將他們集體葬在這裡。
眼見林子越來越密,身邊的蔣書怡不斷詢問到了沒有。沒過多久,帶路的少年用手一指前方,那邊有一座山。一抬頭,我正好看見一群鳥從山裡飛出來,並不是尋常那樣繞著山外飛,而是直接從山的裡面飛來,意味著山頂像火山口一樣不是封死而是上下通達。
少年對我笑笑說:「100。」我們三個女生顯然一頭霧水。還是李俊明白,他抽出一張一百塊錢給了那少年。望著他樂顛顛的遠去,書怡小聲說了一句:「民風不古啊。」
走了這麼久的山路,我和書怡早就累壞了,因為男女有別所以我們跑到遠處去休息和方便。半個小時以後,方榆招呼我們進洞。
此處是一個新型的旅遊項目,所以來這裡的遊客比較少,加之當地的財力不夠,山洞裡面就前面一小段是通電的,後面要摸黑走。所幸,李俊和方榆準備充分帶了大功率的手電筒,他們為我們探路,率先進入山洞。我們緊隨其後。這山洞看似不大卻極深,並且一路向下行走。洞壁內非常的潮濕,光打到石壁上還磷磷反射出光亮。
在黑暗中,方榆突然說話,聲音在石壁上回蕩:「剛才那個男孩子只說對了一半,很多人來這裡旅遊的目的是想見一見党項人留下的復國寶藏。」
郭曉薇說:「我也想見見寶藏。」
「是啊。」李俊聲音發抖,難掩興奮。
「哈哈哈。」書怡笑了起來,「在我們之前不知道來了多少遊客,要真有寶藏早讓人拿走了,哪輪得到我們啊。」
我附和書怡的說法,來這裡只是想看看令人震撼的懸棺。一行無人又默不作聲的走著,這突如其來的安靜,詭異的沉默,讓我覺得我們像是一隻去送葬的隊伍。
洞里的地下部分長年不見陽光,分外寒冷,完全感覺不到外面那炎炎的酷暑。在黑暗中的時間格外漫長,我們可能又走了半個小時或者不到。地面開始陡然下降,我和書怡不得不互相攙扶往下緩行。
「這哪裡是來旅遊的,搞得像下冥界地獄一樣。」我不滿的嘀咕,身邊穿著短裙、衣衫單薄的書怡起了一身雞皮疙瘩。正當我走得不耐煩打算打道回府的時候,前頭的李俊突然指著頭頂驚奇地漢:「你們快看上面。」
大家循著方向仔細一看,只見已經走到了山洞的盡頭,就著手裡手電筒的光線大家大吃一驚。聽到大家倒吸涼氣的聲音,儘管我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但仍是被奇景震撼。我覺得眼前一亮,在頭頂的上方,山壁三米高到二十米的位置,鑲嵌了二十多口大棺材,他們大小一致卻高低錯落。有些離得近的棺木,帶給人一種窒息感,好似他隨時就會砸下來覆壓在我們身上、
我不禁感嘆起古代先民的智慧,這麼高的距離,古人是怎麼把它們三分之一砌進山裡,餘下留在半空中的。
我拿出手機準備拍照留影,意外發現山洞中幾乎沒有信號。
「怎麼沒信號呢?我還想發個微博呢。」郭曉薇不滿的說。
在這裡比走在半道上光線好的多,山洞的正上方是通著陽光的,就像四周封起來的一線天。方才的群鳥大概就是從頂上這個口飛出去的。這兒的環境就像一個魚簍。
瓮中捉鱉,不知為何,我心裡閃過這個成語。
忽然,「轟」一聲巨響,地面穿來劇烈的晃動。
「地震了?」不知誰說了一句。
「怎麼回事?」書怡高聲驚叫道,我們幾人突聞有變立即像入口處跑去,好不容易跑到入口,發現那裡被塌落的大石頭堵得嚴嚴實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