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前言

茶詩是濃縮了的茶文化,也是茶文化的集中呈現。眾所周知,中國是茶的原產地,茶文化的發祥地,所以茶詩亦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如把《詩經》中的「荼」(「茶」的原字)因未定論暫且不談,則至少在晉代(3世紀)已產生了茶詩,到了唐宋兩代,隨著茶業的不斷興旺發達,而許多大詩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韓愈、柳宗元、蘇軾、歐陽修、梅堯臣、王安石、曾鞏、曾幾、陸遊、楊萬里等參與吟茶,於是使茶詩清新脫俗,琳琅滿目。據粗略統計,自晉代迄今,已產生茶詩一萬三千餘首。將這浩瀚的茶詩收集整理出版,則更是一件富有意義之事。原浙江省詩詞學會會長戴盟先生很愛茶,並喜吟茶詩,主張把茶詩收集整理出版。他向廣大茶人建議,編寫《全茶詩》。本人從上世紀70年代起,便大量地收集我國古今茶詩,聽了戴盟先生的高論,更有了一個新的追求目標——全茶詩。全茶詩,根據我的理解,是把我國從古到今的茶詩統統收集起來,整理出版,這將是一項浩大的茶文化工程。本人抱著一種鍥而不捨的精神,經過數十年的努力,已收集了相當數量的茶詩,而由於《全唐詩》、《全宋詩》、《全金詩》的先後問世,使得唐宋金三代茶詩收集齊全成為可能,於是決定先編著《唐宋金茶詩大全》,今定名為《歷代茶詩集成·唐代卷·宋金卷》。經十年整理,業已成書。近又蒙上海文化出版社黃慧鳴先生提供了一套《全唐詩補編》(分上中下三冊),我從該書中收集了茶詩數十首,從而使唐代茶詩的收集更臻完備。本書共收入唐代茶詩作者187人,茶詩665首(其中全詩558首、摘句107首);宋代茶詩作者917人,茶詩5297首(其中全詩4422首、摘句875首);金代茶詩作者54人,茶詩117首(其中全詩97首、摘句20首)。合計唐宋金三代茶詩作者1158人,茶詩6079首(其中全詩5077首、摘句1002首)。另外,本書還收入茶句75則。據說近年來,有趙方任先生出版了一本《唐宋茶詩輯注》,收有唐茶詩約600首,宋茶詩約5100首,合計約5700首。該書是當今收集唐宋茶詩最多的,但和本書比,本書尚比它多近400首茶詩,並多了一個朝代(金代)。

本書的茶詩由於均從《全唐詩》(中華書局出版)、《全唐詩補編》(中華書局出版)、《全宋詩》(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全金詩》(南開大學出版社出版)中收集,因此茶詩文字精確可靠。

本書收集的茶詩,包括兩類,一類是專門茶詩,即詩題為茶之詩;另一類是生活茶詩,即詩題非茶而詩中有茶之詩。對專門茶詩不論其詩是長篇或短篇均全詩收入;對生活茶詩,僅將其為絕句或律詩的作全詩收入,如為長篇古詩等則摘取其中有關茶的兩句而將全詩略去。在《全唐詩》、《全宋詩》中,作者詩集的結尾處常存在「句」的這種形式,它只有幾句,而無全詩,茶句也出現在其中。茶句往往是一則茶的故事,如胡嶠茶句:「沾牙舊姓余甘氏,破睡當封不夜侯。」陶彝茶句:「生涼好喚雞蘇佛,回味宜稱橄欖仙。」合起來便是一則茶古詩。《廣群芳譜·茶譜·茶董》:「胡嶠飛龍洞飲茶詩:『沾牙舊姓余甘氏,破睡當封不夜侯。』陶谷愛其新奇,令猶子彝和之。應聲曰:『生涼好喚雞蘇佛,回味宜稱橄欖仙。』彝時年十二。」

本書收集了1158位作者的茶詩,其中有的作者寫的數量很多,據統計,寫茶詩在57首以上的有11人,其中寫得最多的是陸遊,達397首,依次為韓淲132首、黃庭堅127首、方回91首、蘇軾84首、趙蕃79首、梅堯臣68首、釋德洪(惠洪)67首、楊萬里65首、白居易64首、曾幾57首。寫茶詩在35首至46首的有12人,依次為蘇轍46首、方岳45首、周紫芝45首、陳造43首、郭祥正41首、張鎡40首、李洞38首、張耒37首、洪咨夔36首、周必大35首、白玉蟾(葛長庚)35首、吳則禮35首。

這近七千首茶詩中,體裁眾多,有古詩(五古、七古、雜言)、律詩(五律、七律、排律)、絕句(五絕、六絕、七絕),還有宮詞、竹枝詞、迴文詩、寶塔詩、集句詩、聯句、偈、帖贊等。以絕句、律詩為最多,而迴文詩、寶塔詩、聯句、集句詩、帖贊則很少。

在本書眾多的茶詩中,最膾炙人口的當然是盧仝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又稱《走筆章》,亦稱《七碗茶歌》)。范仲淹的《和章岷從事鬥茶歌》古人以為可與盧仝的《走筆章》相比美。杜牧的《題茶山》、《題禪院》,袁高的《茶山詩》,皎然的《飲茶歌誚崔石使君》、《尋陸鴻漸不遇》,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並序》,白居易的《夜聞賈常州崔湖州茶山境會想羨歡宴因寄此詩》,蘇軾的《汲江煎茶》,王禹偁的《龍鳳茶》,陸遊的《效蜀人煎茶戲作長句》,楊萬里的《澹庵坐上觀顯上人分茶》等亦均為佳作。韓愈的《寄盧仝》、《石鼎聯句》,則更為茶人們所津津樂道。

在本書中,還有別具風味的詠茶花詩10餘首。乞茶詩亦有多首。

陸羽以一部《茶經》出名,盧仝以一首《走筆章》出名,從諗禪詩以「吃茶去」三字禪出名,於是在詩人們的詩中不斷地提到他們,有關陸羽的詩近150首、盧仝的詩110餘首、從諗禪詩的詩近50首。大家把茶也常稱為陸羽茶、盧仝茶、趙州茶(從諗禪詩稱「趙州古佛」)。從諗禪詩活到120歲,是古今最為長壽的茶人。

儒釋道三家都愛茶,但參與吟茶者,從本書來看,絕大部分為儒家,其次為釋家,而道家最少。如釋家,唐代有從諗、皎然、齊己、貫休、靈一、護國等27人,宋代有100餘人。《全宋詩》在僧人法名前均冠一「釋」字(除了一位念禪詩),故在本書中宋代僧人的茶詩都集中在一起,大家查閱起來很方便。道家吟茶詩者雖甚少,但均為知名人物,如唐代有呂岩(世稱八仙之一)、施肩吾(世稱華陽真人)、陳摶(宋太宗賜號希夷先生)等。宋代有白玉蟾(葛長庚,南五祖之一)、張繼先(嗣漢三十代天師,宋徽宗賜號虛靖先生)。金代有王喆(重陽子)、馬鈺(王喆弟子,稱丹陽抱一無為真人)、王處一(亦王喆弟子,稱玉陽體玄廣度真人)等10餘人。

古代女士,吟茶詩者很少,故女士茶詩,彌足珍貴,本書收集到有李冶、鮑君徽、花蕊夫人、張玉娘、周氏等數人的茶詩。在宋代,有太宗、徽宗、高宗、孝宗、光宗、度宗等六位皇帝詠茶,徽宗有多首茶宮詞,宋代茶業興旺,茶詩眾多,這和皇帝的愛茶是分不開的。

在本書中,南宋詩人戴復古的《田園吟》詩中出現了一條茶諺:「桐樹發花,茶戶大家」,應該是我國較早出現的種植茶諺之一。南宋胡融有《葛仙茗園》詩。葛仙,即三國時方士葛玄,他種茶於浙江省臨海的蓋竹山,也稱「葛仙茗園」,是浙江種茶的最早記錄。

本書的茶詩部分計80餘萬字(不包括目錄和索引。目錄為12萬字,索引為10萬字)。本稿的編寫方法是先按朝代分卷,即分為唐代、宋代、金代三大卷,然後在本朝代內,所有茶詩作者均按其姓名筆畫排列,而單名的排在雙名前。首先排姓,姓的筆畫相同的則和名的第一字一起排,如又相同則和名的第二字再一起排,如再相同則參照一般辭書所用的排列法,即以「一」、「丨」、「丿」、「丶」、「乛」為順序。作者均列出其生平簡介,而在該作者的名下,又列出其所詠的全部茶詩(全文及摘句)。茶詩以詩題筆畫為序,排列法與作者姓名同。有些作者分別出現在《全唐詩》和《全宋詩》中,或出現在《全宋詩》和《全金詩》中的,本書只選取一個朝代的。如徐鉉,《全唐詩》、《全宋詩》均載,本書取《全宋詩》的。如吳激,《全宋詩》、《全金詩》均載,本書取《全金詩》的。為了方便大家從引書中查對,所以茶詩作者亦遵循引書的寫法,如趙佶,便採用《全宋詩》的寫法,稱「宋徽宗趙佶」。為了便於大家查對引書,每首茶詩下均註明出於某書某冊某頁某卷。為了便於大家對茶詩的查找,書尾再附一個「茶詩索引」,索引以詩題首字筆畫排列,首字筆畫相同,則按以下筆形順序排列,即「一」:(一一)、(一丨)、(一丿)、(一丶)、(一乛);「丨」:(丨一)、(丨丨)、(丨丿)、(丨丶)、(丨乛);「丿」:(丿一)、(丿丨)、(丿丿)、(丿丶)、(丿乛);「丶」:(丶一)、(丶丨)、(丶丿)、(丶丶)、(丶乛);「乛」:(乛一)、(乛丨)、(乛丿)、(乛丶)、(乛乛)。

本書是一部包羅唐宋金三代全部茶詩的資料性工具書,一書在手,則唐代、宋代、金代的茶詩,便可一覽無餘。

姚國坤同志為我浙江大學(原浙江農業大學)校友,平素交誼甚厚,他喜愛茶詩,並悉心加以深研,對《歷代茶詩集成》的問世,給予了極大的關心和支持,並提出修改意見。他四處奔走,最後落實在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故特邀他參加本書的作者行列。

夫人高菊兒,我的賢內助,她參加了本書茶詩收集、整理的全過程,付出了艱辛。因此本書成為錢時霖、姚國坤、高菊兒三人合作之書。還要感謝上海文化出版社黃慧鳴先生鼎力相助,為本書的出版,她多次奔波滬杭兩地,並對書稿提出了很好的編排意見,為書的順利出版、提高質量做出了積極的努力。

錢時霖於杭州餘杭區餘杭鎮宅中

2012年10月11日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歷代茶詩集成:宋金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歷代茶詩集成:宋金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