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生存本領》(10)

第四十九章《生存本領》(10)

大辯若訥:福從口入的話語藝術

古語云:君子三緘其口。又云:不得其而言,謂之失言。大智若愚者懂得禍從口出的道理,深知失言的害處,他們總是看破而不說破,平時沉默是金,寡言少語,不讓自己陷入是非糾紛的漩渦中,即使要說也是做到充分掌握分寸,說話之前每一句話都得再三推敲,讓別人無法從自己的言語中找到破綻,說話之時含蓄委婉,抓住關鍵,讓自己的意圖得到實現。

禍從口出,言多必失

俗話說,一張口可以榮升,同樣也可以奪身家性命。鳥兒會被自己的雙腳絆住,人會被自己的舌頭拖累。做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都要在腦子裡多繞幾個彎子。

人往往會因為說錯話而自找麻煩。其實,愛說話、喜歡饒舌並不是什麼大毛病,只不過古語說「禍從口出」卻一直屢試不爽。不少人即使職業前程栽在了舌頭上,還滿腹委屈地說:「我也沒做什麼啊?」甚至還有人為此丟了性命,這不得不讓我們警醒。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寒,因此,小時候就是與一幫窮哥們在一起玩耍。到他做了皇帝之後,那些昔日的窮哥們就自然少不了要到京城來找他。他們總是在想,自己與朱元璋是從小一起玩大的,朱元璋怎麼也得念在昔日共同受罪的情分上,給他們封個一官半職吧。但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朱元璋現在身為一國之君,最忌諱的就是別人揭他的老底,因為這樣會有損於皇上的威信。

有位跟朱元璋從小一起光屁股長大的好友;千里迢迢從老家鳳陽趕到南京來見朱元璋,費了好大的周折,總算進了皇宮。一見到朱元璋,這位老兄便不顧周圍還站著眾多的文臣武將的情況,沖著朱元璋大叫大嚷起來:「哎呀,朱老四,如今你當了皇帝,可真是威風啊!你還認識我嗎?當年咱倆可是一塊兒光著屁股玩耍啊,而且,你那時幹了壞事,總是讓我替你挨打。記得有一次,咱倆一塊兒去偷豆子吃,背著大人的面,用破瓦罐煮豆子.豆子還沒煮熟呢,你就先搶了起來吃,結果把瓦罐都打爛了,豆子撒了一地。你當時吃得太急了,豆子都卡在嗓子眼兒里了,還是我幫你弄出來的。怎麼,你不記得啦!」

這位老兄還在那繼續喋喋不休地嘮叨個沒完,而寶座上的朱元璋卻再也坐不住了。在朱元璋看來,這個人也太不知趣了,居然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揭自己的短處,而且自己現在是皇帝了,他這樣,讓自己的臉往哪兒擱。盛怒之下,朱元璋下令將這個兒時的窮哥們殺了。

這位老兄就是說話不分場合,不注意聽者的身份,隨心所欲地說話,口無遮攔,結果將自己一步步推向了死亡的邊緣。

我們與人談話,無非是以下幾種目的:或是為了加深了解,發展相互間的合作關係;或是託人辦事,有求於人;或是批評別人的錯誤,使對方棄舊圖新;或是申述事情的原委,讓對方弄清真相,等等。

可要達到上述目的中的任何一種,都必須讓對方樂意聽你的談話。我們說話的時候,應該經常考慮,為什麼有的人常常被人誤解呢?為什麼有些人原是來安慰別人,反而惹起別人的反感呢?為什麼有些人原意是讚美別人反而被人以為是諷刺呢?為什麼有些人原意是要和別人和好,反而引起一場戰爭呢?

我們常說「言多必失」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總是滔滔不絕地講話,說的多了,話里就自然而然地會暴露出許多問題。老於世故的人,通常說話都有所保留,你一定會認為他們很狡猾,是不誠實的。其實說話前先要看對方是什麼樣的人,如果對方不是可以盡言的人,你就應該有所保留,對方若不是深交的人,你也暢所欲言,以快一時,對方的反應是如何呢?你說的呢,是屬於你自己的事,對方願意聽嗎?彼此關係淺薄,你和他深談,顯出你沒修養,如果話題是關於對方的,你不是他摯友,不配與他深談,逆言逆耳,顯出你的冒昧。如果你的話是涉及他人的,對方的立場如何,你並不明白,對方的主張如何,你也不明白,你偏直言不諱,則往往招尤得咎呢。

說話時還要注意場合特別是人多的場合。你一不小心,一旦失言,你的話就有可能傷害到某個人,這自然會讓你招惹禍端。逢人只就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我們不論與誰說話,最好都不要將自己知道的東西全部說出來。

一言一行關係著個人的成敗榮辱,所以言行不可不慎。由於「言多必失」的教訓很多,不少人將「三緘其口」作為處世的座右銘。那些成功的人,說話就會把握分寸,不管在什麼場合都是落落大方,說話的時候,說得很充分,不該說的時候,一句話也不說。

有的人口齒伶俐,在交際場合口若懸河,滔滔不絕,這雖然是很多人嚮往的,可如果在人多的地方,口無遮攔,說錯了話,也是很難補救的。所以在人多的場合要盡量少講話,並講究「忌口」。否則,要是因言行不慎而讓別人下不了台,或把事情搞糟,那是最不合算的事。

心猿意馬,心是很容易躁動,而意念則是帶它馳騁的千里足,如果意志不堅定,就很容易受到誘惑迷失心性,從而誤入歧途,越行越遠,失去人生的航向旅程又如何能達到成功的彼岸?

因此,守口如瓶與防謹慎嚴都是人生的必修課,說話不能心存怠慢,只有做到說話把握好必要的分寸,人生的道路才能一帆風順。

話語直接易傷人

別人的缺點並不會因為你的譏諷而不存在,你的譏諷反而會成為傷人傷己的由頭,有智慧的人決不會為逞口舌之快,去說這些有害無益的話。

公司里有一個身材胖胖的女職員,偏偏她對於衣服的搭配一塌糊塗,而且喜歡追趕時髦。最近一段時間,流行緊身束腰的時裝上衣,很快她就買了一套,喜滋滋地穿在身上,精神抖擻地來上班。

一位男同事首先看到了這位女同事特立獨行的新裝,可是他覺得這樣一件好看的衣服實在被糟蹋了,因為與她的胖身材太不相稱了。

男同事忍了半天,最後說:「你的衣服可真是漂亮,只可惜啊……」

「你是說我的衣服漂亮,還是說我穿上它漂亮?可惜什麼?」女職員不禁有點得意洋洋起來。

「可惜,這麼漂亮的衣服到了你的身上,我怎麼看怎麼像木圓桶被包上了艷麗的花布,你呀,實在太胖了。」

女同事氣不打一處來,一甩頭就走了,從此和他處處作對。

坦誠並不意味著有什麼話就說什麼話,因為有些話可以撫慰人心,有些話可以給人指明方向,有些話可以激勵人或者給人帶來快樂,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話都有這些正面效應。有些話太過直接,容易刺傷人的自尊,讓人下不了台階,陷入尷尬境地,上面那位先生所說的話不就是這樣嗎?

其實,直率不乏是條明智的交際準則,直率的人往往給人以一種心胸坦蕩、胸無城府的感覺,他們比那些深藏不露、遮遮掩掩的人更令人放心,更容易博得對方的信任和好感。但過分的直率卻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反而會不知不覺地吃大虧。

為什麼這樣說?這是因為每個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一個人的容忍度有其限度,當這一限度被突破,直接觸及對方心中最敏感的自尊時,你的直言快語就變成了挑釁和侮辱,而自己往往不顧及這一點,也不掂量話的輕重,結果無意中就傷了人。

我們要知道語言具有強大的力量,它既可以擊倒一個人,也可以扶起一個人。脫口而出的話就像射出的箭一樣不可能再收回,也許我們常說出令我們自己後悔的話。

聖菲利普是16世紀深受愛戴的羅馬牧師,他總是會用溫和的方式教導民眾,人們都很喜歡他。

有一次,一位年輕的女孩來到聖菲利普面前傾訴自己的苦惱。聖菲利普明白了女孩的缺點,其實她心地倒不壞,只是她常常說三道四,喜歡說些無聊的閑話。這些閑話傳出去后就會給別人造成很多傷害。

聖菲利普說:「我知道你為自己的言行而苦惱,如果你想贖罪的話就到市場上買一隻母雞,走出城鎮后,沿路拔下雞毛並四處散布。你要一刻不停地拔,直到拔完為止。做完這些再到這裡來找我。」

女孩覺得這種贖罪方式非常奇怪,但為了消除自己的煩惱,她沒有任何異議。她買了雞,走出城鎮,並遵照吩咐拔下雞毛。然後她回去找聖菲利普,告訴他自己按照他說的做完了一切。

聖菲利普說:「你已完成了贖罪的第一部分,現在要進行第二部分。你必須回到你來的路上,撿回所有的雞毛。」

女孩為難地說:「這怎麼可能呢?在這個時候,風已經把它們吹得到處都是了。也許我可以撿回一些,但是我不可能撿回所有的雞毛。」

「沒錯,我的孩子。可是你那些脫口而出的愚蠢話語不也是如此嗎y它們不也是到處散落嗎?你能收得回嗎?」

女孩說:「不能,神父。」

「那麼,當你想說些別人的閑話時,請閉上你的嘴,不要讓這些邪惡的羽毛散落路旁。」

俗話說:「會說話的令人笑,不會說話的令人跳。」人與人相處,會說話是一門藝術。說話不當、不得體,就會傷害到別人。

正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假如能在責備的話裡帶撫慰,批評的話裡帶讚揚,訓誡的話裡帶推崇,命令的話里含扶掖,讓別人聽你的話如沐浴春風,抱著誠懇和平易的心境講話,一定會到處有人緣,而人緣好可以讓你笑傲江湖。

還要記住,每一個人都會有他的優點和缺點,不要嘲笑別人的缺點,因為這些優點和缺點都是相對的,誰也不能保證別人的缺點不會幫助到自己。

盡量讓對方多說話

聰明的人很少跟人搶話說,他們總是將說話的機會讓給他人。

聰明的人對於不同見解,他們不會指出誰對誰錯,即使他們心知肚明,而那些表現欲極強的人則不然。尤其是當他們要使別人同意他自己的觀點時,往往滔滔不絕,沒完沒了。盡量讓對方說話吧,他對自己事業和他的問題,了解得比你多。即使你在批評別人的時候,也要向對方提出問題,讓對方講述自己的看法。

如果你不同意他的看法,你也許會很想打斷他的講話。但不要那樣,那樣做很危險。當他有許多話急著說出來的時候,他是不會理你的。因此你要耐心地聽著,抱著一種開放的心胸,要做得誠懇,讓他充分地說出他的看法。

盡量讓對方講話,不但有助於處理商務方面的事情,也有助於處理家庭里發生的矛盾。芭貝拉·魏爾生和他女兒洛瑞的關係快速地惡化下去,洛瑞過去是一個很乖、很快樂的小孩,但是到了十幾歲卻變得很不合作,有的時候,甚至於喜歡爭辯不已。魏爾生太太曾經教訓過她,恐嚇過她,還處罰過她,但是一切都收不到效果。

一天,魏爾生太太放棄了一切努力。洛瑞不聽她的話,家事還沒有做完就離家去看她的女朋友。

在女兒回來的時候,魏爾生太太本來想對她大吼一番。但是她已經沒有發脾氣的力氣了。魏爾生太太只是看著女兒並且傷心地說:「洛瑞,為什麼會這樣?」

洛瑞看出媽媽的心情,用平靜的語氣問魏爾生太太:「你真的要知道?」

魏爾生太太點點頭,於是洛瑞就告訴了媽媽自己的想法。開始還有點吞吞吐吐,後來就毫無保留地說出了一切情形。

魏爾生太太從來沒有聽過女兒的心裡話,她總是告訴女兒該做這該做那。當女兒要把自己的想法、感覺、看法告訴她的時候,她總是打斷她的話,而給女兒更多的命令。

魏爾生太太開始認識到,女兒需要的不是一個忙碌的母親,而是一個密友,讓她把成長所帶給她的苦悶和混亂髮泄出來。過去自己應該聽的時候,卻只是講,自己從來都沒有聽她說話。

從那次以後,魏爾生太太想批評女兒的時候,就總是先讓女兒盡量地說,讓女兒把她心裡的事都告訴自己。她們之間的關係大為改善。不需要更多的批評,女兒再度成為一名很合作的人。

使對方多多說話,試著去了解別人,從他的觀點來看待事情,就能創造生活奇迹,使你得到友誼,減少摩擦和困難。

記著,別人也許完全錯誤,但他並不認為如此。因此,不要責備他。試著去了解他,只有聰明容忍、特別的人才會這麼做。

別人之所以那麼想,一定存在著某種原因。查出那個隱藏的原因,你就等於擁有解答他的行為、也許是他的個性的鑰匙。

試著忠實地使自己置身於他的處境。

如果你對自己說:「如果我處在他的情況下,我會有什麼感覺,有什麼反應?」「那你就會節省不少時間及苦惱。」戴爾·卡耐基指出:「若對原因發生興趣,我們就不太會對結果不喜歡。」

吉拉德·黎仁柏在他的《打入別人的心》一書中評論說:「在你表現出你認為別人的觀念和感覺與你自己的觀念和感覺一樣重要的時候,談話才會有融洽的氣氛。在開始談話的時候,要讓對方提出談話的目的或方向。如果你是聽者,你要以你所要聽到的是什麼來管制你所說的話。如果對方是聽者,你接受他的觀念將會鼓勵他打開心胸來接受你的觀念。

避免與他人爭論

天下只有一種方法能得到爭論的最大利益--那就是避免爭論。

爭論中,也可能你是有理的,但如果你想憑爭論來說服對方改變他的意見,那你就錯了。

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崇尚儉樸的生活,經常戴著一頂破舊的帽子在街上行走。一天,有個富人嘲笑他:「你腦袋上的那個玩意兒是什麼?能算是帽子嗎?」

安徒生不卑不亢地回敬道:「你帽子下邊的那個玩意兒是什麼?能算是腦袋嗎?」

嘲諷刻薄的話語被安徒生以牙還牙的機智幽默順勢一轉,便狠狠地回敬了對方。反攻的力量是如此強大,對方簡直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人們總是把激烈的語言交鋒稱為唇槍舌戰,有時候兩片嘴唇一個舌頭,比真槍實彈的威力還要大。然而,針鋒相對的反擊雖然精彩,卻無法贏得對方內心的好感。就人際關係而言,它不會給我們帶來任何好處。因此,我們要盡量避免與他人爭論。

人際關係專家告訴我們:絕大部分的爭論,結果都會使雙方比以前更加堅持自己的立場和觀點。在爭論中沒有贏家。不管你是否在爭論中佔了上風,本質上你都是輸了。即使你在爭論中把別人駁得體無完膚、一無是處又能怎麼樣?你可能會暫時高興,但對方因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會對你產生怨恨的心理。並不會對你真正地口服心服。

因此,我們在做人做事時,要避免與他人發生爭論。就像睿智的本傑明·富蘭克林所說:「假如你總是爭論,辯駁,或許你偶爾能贏!可這種勝利是空的,因為對方內心的好感你是永遠得不到的。」

如果不能贏得對方內心的好感,那我們的爭論是否也失去了某種意義呢?難道我們用盡腦筋,費盡唇舌,就是為了要那種語言上、表面上的勝利?

林肯曾經這樣批評一位和同事吵架的青年軍官:「任何想有所作為的人,絕不會把時間浪費在私人爭執上。你承擔不起爭執的後果,如發火、失去自製等。在擁有相等權利的事物上,要多讓對方一些;即使在明顯是你對的事情上,你也要讓一下。與其和狗路,被它咬傷,還不如讓它過去;否則就算是你把狗殺了,你還是已經被它咬了。」

那麼,該如何避免與他人作無謂的爭論呢?

其實,許多人在別人提出不同意見時,出於保護自己的想法和自尊心的需要,第一反應往往是反感、反駁。其實,這樣只會給人留下狂妄自大、氣量狹小、聽不進不同的意見、沒有自我批評精神的印象。

我們要做的,首先是要適當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要知道,鬧情緒、發脾氣根本無助於解決任何問題。反而只能激怒對方,加劇矛盾的升級。

你應先仔細傾聽,讓別人發表意見、把話說完,切不可立即作出回應,更不要拒絕或爭論。否則,沒有溝通的基礎和依據,只會出現誤解,增加彼此溝通的障礙。只有先多聽聽,聽了以後才有可能進行良好的溝通。

聽完后,仔細考慮對方的意見,用心找出彼此的共同點,因為一旦擁有共同語言,雙方就容易溝通了。分歧縮小了,才能達成共識,化干戈為玉帛。如果事實證明是你錯了,那你可就難堪了。

當然,如果是別人錯了,你也不必嘲笑指責,這樣會傷害其自尊心,只能導致人際關係更為緊張。待事情過後,一般而言他也會感覺到自己的錯誤。

其實,無論結果誰對誰錯,都應對對方真誠地心存感謝。因為關心,所以才會產生意見。如此則說明互相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有著共同的追求;這樣的話,與其與對方持對立的立場,倒不如把對方看做是能給自己帶來幫助的人。或許在磨合的過程中互相還會成為朋友。

無論說話做事,我們都應從容以對。如果時間允許,為什麼不給雙方多一些時間呢?不要急於行動,適當地停下來,將事情再多想想,更仔細地考慮一下。有時爭論的氣氛特別緊張時,不妨找個借口讓大家輕鬆一下,分散大家的注意力,給雙方多一些時間思考。

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的手法是「把一種面臨爭辯的事情暫且擱下」。你不要小看這拖延的措施,它可以產生一種意想不到的功效,那就是讓雙方都有機會去反省自己的錯誤。絕大多數人在問題未能解決前,都會自己花點時間來想一想的。如果錯誤確屬自己,那麼下一次就要有所糾正;如果錯誤在於對方,對方自然也會作出適當的改正或讓步。

掌握了以上這些技巧,我們一般就不會隨便地與別人發生無謂的爭論了,自然,便也不會放任自己白白地流失別人的好感和善意了。

學會裝聾作啞

在日常生活中,對於那些不宜表態或難以回答的問題,最好裝聾作啞、保持沉默。這樣做既可以瞞住對手,封鎖消息,又可以爭取時間,積蓄力量,以便抓住機會反敗為勝。

說到裝聾作啞,元代王實甫《西廂記》中有「叉手躬身,裝聾作啞」一句,意思是指故意裝做沒聽見或者沒看見。裝聾作啞作為人的常用表情,也是待人處事的一種有效方式。平素總有人認為裝襲作啞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小計」,實際上只有那些修養達到一定程度的人,才能嫻熟地運用它。孔子年輕時就曾請教老子,老子對孔子說:「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意思是:善於做生意的商人,總是把東西藏得好好的,不讓別人知道他有多少財物;真正的君子都是看起來好像有些愚笨的樣子,以不讓別人發現他的高尚品德。其深刻含義是告誡人們不要過分表現自己的聰明與智慧,不要對眼前發生的事情喜怒形於色。

1945年7月,蘇聯、美國和英國三國的首腦在柏林附近秘密集會,歷史上稱為波茨坦會議,就在這次會議前夕,美國在新墨西哥州引爆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原子彈。新上任的美國總統杜魯門帶著這份喜悅步人會場,其自信和驕傲溢於言表。

杜魯門認為,擁有原子彈的美國可以目空一切,稱霸世界了。然而,他畢竟心裡沒底,於是想在蘇、英兩國首腦間試探一下原子彈的威攝力。

在1945年7月24日那天,杜魯門私下與斯大林聊天,輕描淡寫地談到美國正在研製「一種破壞力特別巨大的新式武器」,然後他特別留意了斯大林的表情。令杜魯門失望的是,斯大林木然地坐在椅子上,好像什麼都沒有聽見,杜魯門感到討了個沒趣兒。

其實,斯大林當時聽得很清楚,並且內心受到極大的震動。他離開會場之後,立即指示國內加快原子彈的研製工作。四年後,蘇聯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擁有原子彈的國家。

試想,如果當時斯大林在杜魯門面前表現得很緊張,不僅會使杜魯門得到極大的心理滿足,給國家丟了面子,而且對蘇聯研製原子彈的保密工作也十分不利。

同樣的道理,如果在談判中,一方拚命「高談闊論」,而對方卻毫無反應,說話的人越拚命說,就越收不到效果。這時就要使用一些技巧,巧妙地使對方居於下風,他才會聽你說話;若是你不改變談判方式,對方就會一直將你的話當耳邊風。而對於聽的一方而言,保持裝聾作啞的姿態,往往會對自己有利。

台灣有個經營印刷業的老闆,在經營了多年之後萌發了退休的念頭。他原來從美國購進了一批印刷機器,經過幾年的使用后,扣除磨損費應該還有250萬美元的價值。他在心中打定主意,在轉讓這批機器的時候,價格一定不能低於250萬美元。有一個買主在談判的時候,針對這批機器的各種問題滔滔不絕地講了很多缺點和不足,這讓印刷業的老闆十分惱火。但是他在自己剛要發作的時候,突然想起250萬美元的底價,於是又冷靜了下來。他一言不發,看著那個人,任憑他繼續滔滔不絕地說,到了最後,那人終於再也沒有繼續說話的氣力,突然蹦出一句:「嘿,老兄,你這批機器我最多能給你350萬美元,再多的話我可真是不要了。」於是,這個老闆很輕鬆地比原計劃多賺了整整100萬美元!

裝聾作啞,並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輕鬆做到的。正因為如此,許多擅長心理戰的高手才經常會利用這招打擊對手,而且往往可以達到目的。當你是談話人時,你要提防對方裝聾作啞,儘力在談話中爭取主動,掌握節奏;而當你作為一個聽者的時候,就要巧用「裝聾作啞」,既不會失身份,也不會讓人尷尬,還能達到預期的目的。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有時不妨也適當運用一下裝聾作啞的技巧,說不定可以收到奇數。

看破而不可說破

世間的許多事情你可看破,但不可說破,說破了就沒有什麼意思了。有的時候朦朧的感覺是最美妙的,揭去了那層薄紗,一切都赤裸裸地呈現在你面前,你會覺得很寡味,甚至有種難以名狀的很噁心的感覺。

今年春節聯歡晚會上,台灣的魔術師劉謙表演了幾個近體魔術,讓我們近距離,甚至零距離領略魔術的魅力與神采。在那個萬家團圓的時候,我們應該感謝魔術師給我們帶來的歡樂與享受。

但不久,在網上就接連暴出了所謂劉謙表演的穿幫鏡頭,還有好事者甚至說看出了劉謙的手法,予以揭露等等。於是議論紛紛,彷彿他比劉謙還要高明,因為他看出了高手的所謂「破綻」。我可以想象得出這位自以為看破劉謙手法的人那種自鳴得意的神態,以及傲視一切的眼神。

大家都知道,魔術肯定是假的,能有七十二般變化的,只是神話里的傳說而已。魔術師是人,他並沒有超自然的能力。魔術師用他驚人的速度以及用一些遮人耳目,轉移人們注意力的手法和巧妙的道具,給人們帶來一種亦真亦幻,真假難辨的景象,從而給人們帶來藝術享受。雖然所有的人都知道魔術是假的,騙人的,但在欣賞的時候卻身臨其境,跟著魔術師的動作與語言,進入了一個美妙的玄幻世界,從而體驗出魔術的魅力與神秘感,獲得了身心的滿足感。

小的時候也經常看走街串巷,類似於「走江湖」的人表演的魔術。那表演的手法自然很粗糙,於是漏洞百出,有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他空手抓東西,卻分明從身上的兜子里快速地取出拿在了手裡。明眼人是很容易看出的。但即使看出了,我們也信以為真,覺得魔術師有神奇的能力,可以變出任何想要的東西,心甘情願地被他騙一回,享受一回。村裡的一個老者說過這樣的一句話,「走江湖的不易,說破了人家的機關就等於砸了人家的飯碗,是缺德」。因此,即使再拙劣的表演,我們也報以掌聲,送以鼓勵,而且把身上的零錢一分,五分,一毛地扔到那個白圈子裡。而那江湖人則雙手抱拳,四外作揖謝恩。

其實,那個老者所說的應該是看魔術的與表演魔術的人之間共同遵守的一種「潛規則」:表演的要傾其所能,為觀眾帶來藝術享受;觀看的人要尊重表演者,可看破,但切不能說破。你說破了,表演的人覺得沒意思;觀看的人也覺得沒意思;你在大家的眼裡,也就是「沒意思」的人了。這如同「觀棋不語真君子」是一個道理。看棋的人,即使你棋藝再高超,哪怕身懷絕技,也要不露聲色,靜觀其變,暗自思襯。若你覺得自己不含糊,總認為別人是臭棋簍子,任意發言,隨口支招,那定會招致別人的怨恨,是非常討厭的行為;嚴重的,人家還會跟你翻臉,甚至於大動干戈,鬧個不歡而散。所以,觀棋的最高境界也是可看破,但千萬不可說破。

這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是最常見的,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別人便覺得你是很含蓄,優雅,很有修養的人,處處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有些事情許多人明明已經看破了,但卻從來不曾說破。萬一說破了,那美麗的光環立刻消失,神秘的色彩頓然全無。因此,人們寧願保留幾分遐想,保留一些空間,保留些許遺憾。「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啊。

那些多嘴多舌,以為事事就他明白,處處數他伶俐,時時顯擺自己,哪兒哪兒都要露一「小手兒」的人,大家便會覺得很討厭,很無聊,很煩人,很容易招致天怒人怨。

記得小的時候聽評書,聽了上回,就老是惦記著下回,自己琢磨下回哪個英雄該出場,該會有怎樣精彩的場面,該出現多麼精彩的情節。於是,在沒有聽到下回書之前,就在自己的腦子裡勾勒了一副很動人的情景畫面,而且有種百爪撓心的那種迫不及待的感覺,恨不能早些聽到下回書到底是怎麼樣的情況。

但總是有些以前聽過這段書的人,便「狗掀門帘——露尖嘴兒」,把下回書里的情節一股腦地說出來,顯示他比別人高一頭,強一塊,想博得別人的羨慕與感謝。但我們所有的人都不領情,用很損的言語奚落他,取笑他,甚至辱罵他,「河邊青草少,不缺你這頭多嘴驢!」總覺得這樣的人太可惡了,太討厭了,自己的好端端的心情,卻無端地別他給攪了,實在無趣的很。再聽評書的時候,心情自然差了很多。

所以,請管好你的嘴,你的智商或許確比別人高些,你的腦子或許確比別人靈光,你的眼神或許確比別人機敏,但你可看破,千萬不能說破。給別人留一點遐想的空間,讓他們在自己想象的空間里自由的翱翔;也給自己的一個升華的機會,給自己留一個含蓄睿智的好名聲。

寡言少語方可不失言

掌握大智若愚藝術的人不僅行為謹慎,不好張揚,甚至寡言少語,說每一句話都得再三推敲,既怕被人誤解,有口難辯,又怕出語傷人,與人結怨。的確是這樣,話出口容易,但收回卻永不可能。

說話如寫遺囑,言詞愈少,爭訟愈少。聰明人深諳「禍從口出」之理,因此對語言禁忌十分警覺,唯恐自己失言。

老於世故的人,對人總是唯唯諾諾,可以不開口,情願學金人之三緘其口,實行其「庸言之謹」。比方你對他說話,他有隱私的事情唯恐人知,你偏在無意中說著他的隱私,言者無心,聽者有意,認為你是有意揭破他的傷疤,他便恨你入骨。這是說話的第一忌。

他做的事,別有用心,他極力掩蔽,不使人知。你對他的用心知之甚深,他雖不能斷定你一定明白,終是對你十分猜疑。你便處於兩難境地,既無法對他表明沒有知道,也無法表明決不泄漏,那你將何以自處呢?你唯一的辦法,只有假作痴聾,若無其事。這是說話的第二忌。

他有陰謀詭計,你卻參與其事,代為決策,認為得當。從樂觀方面說,你是他的心腹;從悲觀方面說,你是他的心腹之患。你雖守秘密,從不提及此事,不料另有智者,看得一清二楚,說得明明白白,那麼你就難逃走漏消息的嫌疑,無辦法的辦法,你只有多親近他,表示絕無二心,同時設法偵知泄密的人。這是說話的第三忌。

他對你尚無深切的認識,沒有十分信任,你偏力求討好,對他說極深切的話,即使採用,但試行結果卻不怎麼美妙,他一定疑心你有意捉弄他,使他上當;即使試行結果很好,對你未必增加好感,以為你是偶然看到,實行又不是你的力量,怎好算你的功勞,所以你還是不說話的好。這是說話的第四忌。

他有罪過被你知道,你認為不對,不惜維護正義,直言勸諫,他本唯恐人知,你去揭破,他自十分慚愧,由慚愧而忿恨,由忿恨而與你發生衝突,你又憑空多了一個冤家,你還是不說的好,即使勸告,也以婉轉為宜。這是說話的第五忌。

他的成功,計出於你,他是你的上司,深恐好名譽被你搶去,內心惴惴不自安,你知道了這種情形,應該到處宣揚,逢人便說,極力表示這是上司的善謀,這是上司的遠見,一點不要透露你有什麼貢獻。這是說話的第六忌。

他不能做的事,你認為應該做,而強要他必須做到。對於某事,他是箭在弦上,不能不發,或業已騎上了馬背,無法終止,你認為不應該做,而令他必須終止。但是事實如此,雖強之也不會有效。在你的道義上,當然不應該熟視無睹,不妨進言婉勸,使他自己覺悟,自己來發動,自己去終止,這是上策。萬一他不願接受你的勸告,也只好見機而行,適可而止。如果過於強求,只會徒傷情感。這是說話的第七忌。

除了以上七種語言禁忌,大智若愚的人在說話時還注意盡量不令人猜忌,消除他人的顧慮。說話真是不易,不該說卻率性而言,有時反而引起對方的疑心。你同對方議論他手下的高級幹部,你以為是一番好意,其實你已犯了「新問舊,下犯上」的毛病。話雖不錯,他卻以為你是有意離間,有意挑起爭端,破壞他們的團結,從此對你發生極大的懷疑,心中不愉快,甚或格外與你疏遠。這是第一種疑心。

你同對方議論他手下的普通人員,說某甲的長處是什麼,短處是什麼,某乙的行為如何,品性如何,能力如何?你的話也許說得不錯,而他卻以為你是有意刺探他的反應,獲得一些表示,以此告知他們,使他們知道你與他可以無話不談,因以提高你的身份,不然何必絮叨不休。這是第二種疑心。

你同對方議論他手下的親信,當然你的說話是著重於他們的特點及長處,決不會攻其所短,論理正投他所好,一定樂於接受,誰知他的反應,大不其然。雖然你的話句句與他所知相合,他並不以為你真能認識他的所愛,以為你是藉此為見知的引線,妄想加入他們的群體,彼此結成一體。這是第三種疑心。

你同對方議論他手下的憎厭分子,當然你的說話是一種持平之論,他們的所長所短,雙方面都加以評價,意在減低他的憎厭心,使他知道憎厭的人也有長處可取。「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你的用心無可厚非,他卻以為你是有意刺探他含怒的原因,以及含怒的深淺,完全是結黨營私。這是第四種疑心。

你同對方議論某種問題,因為還未能明白他的見解與意向,於是籠而統之,述其大端,以觀他的反應,在你不失為審慎辦法,誰知他卻以為你是詞不達意,所見未真,所識未透,一得之論,無當於事,庸碌如此,淺陋如此,還須再讀十年書,何必妄論天下事。這是第五種疑心。

如果你對於某種問題,自信確有心得,對他暢論一切,旁徵博引,不厭其詳,你以為可以表現你的學問,引起他的注意,誰知他卻以為你是所得蕪雜,並無獨到之處,至多不過是賣弄學識,嘩眾取寵。這是第六種疑心。你同對方議論某種問題,為了各種顧忌,只談原則,不論事實,略示誠意,你以為巧妙,他卻以為你是畏首畏尾,不敢直說,顧忌太多,安能辦事?這是第七種疑心。

如果你勇氣十足,就事論事,痛陳利弊,極言得失,語氣激昂,忠義之氣溢於言表,你以為如此必能打動他,誰知他卻以為你是性情粗野,缺少涵養功夫,閱歷未深,人情未熟,未能顧慮周詳。這是第八種疑心。

究其病根,實由於彼此間的認識沒有清楚,你雖然認識他,他沒有隊識你,單方面的認識,還不是說話的時候。率然進言,總是引起他的疑心,你還是致力於使他徹底認識你的功夫,不要急於說話。

話到嘴邊留三分

為人處事非有城府不足以立世,含蓄來自於自我控制的黑白轉化之功。能夠像冰山一樣只露出一角,讓人摸不透你的心思,但你會自保無虞,而且具有強大的威懾力。

聰明人如果想得到別人的尊敬的話,就不應該讓別人看出他有多大的智慧和勇氣。讓別人知道你,但不要讓他們了解你;沒有人看得出你天才的極限,也就沒有人感到失望。讓別人猜測你甚至懷疑你的才能,要比顯示自己的才能更能獲得崇拜。你要不斷地培養他人對你的期望,不要一開始就展示你的全部所有。

隱瞞你的力量和知識的訣竅是要胸有城府。一受辱而不驚,也就是說,當別人侮辱自己的時候,能夠有克制情緒,而不馬上覺得自己丟了臉、失了面子,因此火冒三丈、惱羞成怒,抱著一種「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心理,大打出手,破口大罵,非要把面子爭回來不可。在這種情況下,「不驚」首先是心平氣和地接受這一事實。至於以後如何,等等再說。

二戰英雄巴頓將軍是「受辱不驚」的反面教材,他愛放大炮毫無城府,不但使上司頗為難堪,而且自己也失去了不少人緣,被同事們稱為「和平時期的戰爭販子」。1925年巴頓到夏威夷的斯科菲爾德軍營擔任師部的一級參謀。一年後,他被升為三級參謀。巴頓的工作主要是負責對戰術問題和部隊的訓練提出建議並進行檢查,但他經常越權行事。1926年11月中旬,他觀看了第二十二旅的演習,對這次演習非常不滿。他直接向旅指揮官遞交了一份措辭激烈的意見書。他的這種做法是紀律所不允許的,因為他只是一名少校,無權指責一名准將指揮官。這樣一來,他便招致了上司的非議和怨恨。

但巴頓並未汲取教訓。1927年3月,在觀看了一場營級戰術演習后,他又一次大發其火。他指責營指揮官和其他人員訓練無素,準備不足,沒有達到預定的目標。雖然這次他很明智地請師司令部副官代替師長簽了名,但其他軍官心裡很清楚,這又是巴頓搞的鬼,所以聯合起來一致聲討巴頓。眾怒難犯,師長沒有辦法只好把這位愛放大炮的參謀從三級參謀的位置上撤下來,降到二級。

話到嘴邊,要留住哪「三分」呢?

其一,留住自以為是的見解。人們都是根據有限信息進行思考並形成想法,在信息殘缺不全時,會形成偏見。加上感情傾向與情緒作用,會使自己的見解偏得更厲害。正如索羅斯說:「我們對世界的所有認知都有缺陷,因為我們無法透過沒有折射作用的稜鏡看待這個世界。

雖然每個人的想法都帶有偏見,但掌握信息較多、比較理智、能有效克服情緒的人往往意見更正確,至少更令人信服。因為在一些人中,大家的見解都超不過他的見解。你看那些經驗豐富的領導人,當別人進行熱烈的討論時,他卻坐在那裡一言不發;等別人把想說的話都說完了,他再發表意見,一開口就語驚四座,讓大家都覺得自愧不如。其實,他在保持沉默時,並非沒有想法,只不過能隱忍不言而已。當他聽完所有人的討論后,掌握的信息已經比別人多了,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想法,自然勝過所有人。

其二,留下對別人不恰當的批評和指責。所謂不恰當,有多種含義:如果你看錯了現象,誤會了人家,批評和指責無疑是不恰當的。假如對方確有挨批的理由,是否批他,還得看風向。

比如,你這樣做,是否對他確有幫助?是否會加深誤會激化矛盾?另外,如果對方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有改正的傾向,就沒有必要對他說三道四了。

當你確定批評他是必須而且有用的,點到為止即可,把多餘的廢話還是得咽回去。你也許有幸挨過一些領導的批,那些被你認為是有涵養好的頭,總是含羞答答地說那麼一句半句,好像很難為情似的,你這麼大的人了,真不方便說你。正因為這樣,給你的印象反而特別深刻。

其三,留正毫無價值的牢騷。老毛曾告誡那些革命意志不堅定的同志,尤其是知識分子:牢騷太盛防腸斷。生活本來就是不如意的事要佔很大比例,你到哪裡去找一個圓滿的世界?已經吃到肚子里的東西,無論米穀糟糠,總是要自行消化的,豈能吐出來讓別人心情難受?抱怨通常沒有價值,只有一種例外:你想讓某人知道你的想法,卻不便當面說,想讓眼前這個喜歡多嘴饒舌的人帶話過去。

其四,留下不著邊際的廢話。為說話而說話,把東家的長西家的短都搬出來當談資,講完了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說了什麼,這無疑是廢話。那又何必要說?那又何必說太多?

古語云:君子三緘其口。又云:不得其而言,謂之失言。如果你不能確定自己說的話對人對事有益無害,或者利多害少,那麼不如不說。

適時地保持沉默

高調者往往因逞一時口舌之快,而使本可以迅速解決的事情陷入僵局;難得糊塗者沉默寡言,卻可以令諸多問題迎刃而解。因為沉默也是一種利器,它也能讓人有所畏懼。

過去,心理學家常常認為我們應該把自己的事情講出來,告訴別人,但現在人們逐漸發現在與別人的交往中有時更需要忍耐和沉默。

你必須認識到沉默與精心選擇的詞具有同樣的表現力,就好像音樂中心音符與休止符一樣重要。沉默會產生更完美的和諧,更強烈的效果。

在商業或私人交際中,無言也許是最好的選擇之一。

一個印刷業主得知另一家公司打算購買他的一台舊印刷機,他感到非常高興。經過仔細核算,他決定以25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並想好了理由。

當他坐下來談判時,內心深處彷彿有個聲音在說:「沉住氣。」終於,買主按捺不住,開始滔滔不絕地對機器進行褒貶。

賣主依然一言不發;這時買主說:「我們可以付您350萬美元,一個子也不能多給了。」不到一個小時,買賣成交了。

在日常交往中,沉默往往會給你帶來益處。在某些場合,沉默不語可以避免失言。許多人在缺乏自信或極力表現得禮貌時,可能會不假思索地說出不恰當的話給自己帶來麻煩。有時候說話不經思考,即使言者無心,也會產生嚴重後果。一天深夜,哈羅德回家時誤人隔壁鄰居家,他非常窘迫,便自我解嘲地說:「我好像聽見裡面在慶賀什麼。」房間里頓時出現了一片尷尬的沉默。事後,哈羅德的妻子告訴他,鄰居家的主婦剛剛小產。哈羅德說:「現在,即使是情況萬分緊急,我也要靜思慎言。」

適時地保持沉默不僅是一種智慧,而且也有實際的好處。常言道:「沉默不會使人後悔。」一位女士的經驗證明了這一點,她說:當我們的第一個孩子出世時,我丈夫由於工作繁忙,對我和孩子疏遠了,這樣幾周以後,我感到筋疲力盡,並想大發雷霆。

一天我給他寫了封充滿怒氣的信。然而不知為什麼我沒把信給他。第二天,丈夫提出要給嬰兒換尿布,並且說:「我想我現在應該學會做這些事了。」

「儘管我不知道他為什麼會改變想法,但還是非常高興地把信撕了,並暗自慶幸我給了他時間。一場爭吵就這樣避免了。此後,他一直對我很好。」

人們往往不善於等待,而等待往往是適用於各種情況的一種策略。有時片刻的沉默會產生奇特的效果。

聖誕節后大甩賣期間,瑪麗安去退貨。櫃檯前擠滿了顧客。瑪麗安要求退錢,售貨員正忙得不可開交,告訴她衣服售出概不退換,然後就去為其他顧客服務了。瑪麗安一聲不響地拿著衣服在櫃檯前等候。

10分鐘后,售貨員又走了過來,瑪麗安面帶微笑,依舊在等待。售貨員也只顧在櫃檯前忙碌,瑪麗安還是沉默不語。又是幾分鐘過去了。這時,售貨員什麼也沒說,拿起衣服走了。大約3分鐘后,她回來了,而且,還帶著錢!瑪麗安的耐心和溫文爾雅的沉靜得到了回報。如果她大吵大鬧的話,也許什麼也得不到。

當然有時候開口說話也很重要。例如打抱不平、撫慰朋友、消除誤解。在這種時候,人們必須開口,但重要的是要找到恰當的話。這時,片刻的沉思能使你說出的話更準確、更有效。

米西爾的祖父母是猶太人,死在納粹集中營。去年,兩位不了解米西爾身世的朋友抱怨他們的兒子和一個猶太人結婚了,並拒絕見他們的兒媳,這使他們的兒子感到非常痛苦。米西爾非常珍惜與朋友的友誼,但他們明顯的偏見又使她極不愉快。經過權衡,米西爾直言不諱地告訴他們:「我為我的猶太祖先感到自豪,而你們的做法使我感到遺憾。你們的言論使我非常不愉快。」

米西爾的朋友大吃一驚,向她道了歉,並把她的話記在心裡。沒過多久,他們就和兒媳和好了。

研究談話節奏的學者們認識到,有張有弛的談話在人際交往中至為重要。《談話的藝術》的作者、心理學教授格瑞德·古德羅解釋說:「沉默可以調節說話和聽講的節奏。沉默在談話中的作用就相當於零在數學中的作用。儘管是『零』,卻很關鍵。沒有沉默,一切交流都無法進行。」

正確的交流由兩個方面構成:既被人關注,又關注別人。安靜、專心地傾聽會產生強大的魔力,使談話者更加心平氣和、呼吸舒暢,連面部和肩部都放鬆下來。反過來,談話者會對聽眾表現得更加溫和。

當你發怒、焦慮或自己想大發雷霆時,請你喝上一杯水或是握著自己的雙手,然後露出你的微笑。這種簡單的方法或許可以幫助你控制住情感。

免遭妒忌的說話技巧

學會淡化別人的妒忌心理,將有利於促進同事、朋友、鄰里及多種範疇內的人們彼此減少敵意和隔閡,使人們成為成功者。

低調是一種風度。低調者會在充滿鮮花與掌聲的賀功會上悄悄隱退,即使自己比任何人付出的汗水都多;低調者不會獨享榮耀,他們會將自己的成功歸於他人的幫助、上天的眷顧,而不會傾訴一路走來的艱辛。低調者深知:當自己明顯比別人強時,你在感情上還是要和大家在一起,這樣別人就不會再嫉妒你了,也會認為你是靠自己的努力得來的優位。

以下是低調者為了免遭妒忌的一些說話方法:1.介紹自己的優位時,強調外在因素以沖淡優位。

你被派去單獨辦事,別人去沒辦成,而你卻一下子辦妥了。這時,你若開口閉口「我怎麼怎麼」,只能顯出你比別人高一籌,聰明能幹,而招致妒忌。如果你這麼說:「我能辦妥這件事,是因為我賣力肯干」,就容易讓人覺得你處於優位是理所當然的,因而會妒忌你的能幹。但你要這麼說:「我能辦妥這件事,一方面是因為前面的同志去過了,打了基礎,另一方面多虧了當地群眾的大力幫助」,這就將辦妥事的功勞歸於「我」以外的外在因素「前面的同志和群眾」中去了,從而使人產生「還沒忘了我的苦勞,我要是有群眾的大力幫助也能辦妥」這樣的藉以自慰的想法,心理上得到了暫時平衡。「我」在無形中便被淡化了優位。

2.言及自己的優位時,應謙和有禮以淡化優位。

人處於優位自是可喜可賀的事。加上別人一提起一奉承,更是容易陶醉而喜形於色,這會無形中加強別人的妒忌。所以,面對別人的讚許恭賀,應謙和有禮、虛心,這樣,不僅顯示出自己的君子風度,淡化別人對你的嫉妒,而且能博得對你的敬佩。

「小李畢業一年多就提了業務廠長,真了不起,大有前途呀!祝賀你啊!」在外單位工作的朋友小張十分欽佩地說。「沒什麼,沒什麼,老兄你過獎了。主要是我們這兒水土好,領導和同事們抬舉我。」小李見同一年大學畢業的小王在辦公室里,便壓抑著內心的欣喜,謙虛地回答。小王雖然也嫉妒小李的提拔,但見他這麼謙虛,也就笑盈盈地主動招呼小李的朋友小張:「來玩了?請坐啊!」

不難想象,小李此時如果說什麼「憑我的水平和能力早可以提拔了」之類的話,那麼小王不妒忌死了,進而與小李難以相處才怪。

3.不宜在優位者的同事、朋友面前特意誇獎優位者。

顯然,誰都希望處於優位而得到他人的誇獎,但事實上總會有懸殊的差別。當同事、朋友各方面條件都差不多,其中有人處於優位,別人若不提及,有時還不覺得。一旦有人提起,其他人聽了就不好受。難免會妒火中燒。所以,作為不會對此妒忌的旁人,一定不要在優位者的同事、朋友等多人面前特意誇獎優位者。否則,不僅會引發和加強其對優位者的妒忌,還可能同時妒忌你與優位者的「密切關係」。

某單位宣傳部幹事小張在較有影響的報刊上發表了幾篇理論文章。團委小高在工會宣傳幹事小王面前羨慕地誇獎道:「小張真不錯,最近又有一篇文章在某某刊物上發表了!」小王頓時斂住笑容,酸溜溜地說:「他有那麼多閑工夫,發兩篇文章有什麼了不得了?哼!」小高見狀,自知失言,讓小王覺得掛不住臉了,只好尷尬地點頭笑了笑,走出工會辦公室。這裡,小高就是犯了大忌:在可能產生嫉妒的敏感區偏偏又增添了引發妒忌的「發酵劑」。

4.突出自身的劣勢,故意示弱以淡化優位。

如同「中和反應」一樣,一個人身上的劣勢往往能淡化其優勢,給人以「平平常常」的印象。當你處於優位時,注意突出自己的劣勢,就會減輕妒忌者的心理壓力,產生一種「哦,他也和我一樣無能」的心理平衡感覺,從而淡化乃至免卻對你的嫉妒。

比如,你是大學剛畢業的新教師,對最新的教育理論有較深的研究,講課亦頗受同學歡迎,以至引起一些任教多年卻缺乏這方面研究的老教師的強烈妒忌。這時,你若坦誠地公開、突出自己的劣勢:教學經驗一點都沒有、對學校和學生的情況很不熟悉等等,再輔以「希望老教師們多多指教」的謙虛話,無疑會有效淡化自己的優位,襯出對方的優位,減輕弱化老教師對你的妒忌。

5.不要當眾說「我們怎麼怎麼」,而給人以「厚此薄彼」之嫌在眾人面前談某群體中的某人時,你若說「我們很要好」、「我倆情同手足」、「我和你們單位的某某交情很深」之類的話,對方很容易產生「你厚他薄我」的冷落感。因為這種複數關係稱謂具有明顯的排他性。對方會覺得被你稱為「我們」中的人員是優位的而滋生妒忌。

6.強調獲得優位的「艱苦歷程」以淡化妒忌。

通過艱苦努力所取得的成果很少被人妒忌,如果我們處於優位確實是通過自己的艱苦努力得到的,那麼不妨將此「艱苦歷程」訴諸他人,加以強調以引人同情,減少妒忌。

比如,在鄰居、同事還未買電腦的時候,你卻先買了。為了免受「紅眼」,你可以這麼說:「我買這台電腦可不容易。你們知道我節衣縮食積攢了多少年嗎?整整六年啊!辛苦啊!我們夫妻倆都是低工資,一毛錢一毛錢地攢,連場電影都捨不得看,太難了……」聽了這些話,對方就很難產生妒忌之心。相反,或許還會報以欽佩的讚歎和由衷的同情。

7.切忌在同性中談及敏感的事情。

女性之間的妒忌多半因容貌而起。女人愛妒忌。妒忌可以說是女人的明顯特徵之一。而女人又往往因為容貌姿色才處於優位。所以,女人對容貌、衣著以及風度氣質所帶來的愛情生活、夫妻關係等相當敏感,很容易產生妒忌。比如,一個姑娘因有一張漂亮的臉蛋而被不少小夥子包圍著,那些容貌平平的沒有人追求的姑娘,自然會對她產生妒忌。這時,你作為男性,千萬不要在女性之間當面誇讚其中某一姑娘:「某某真漂亮!」「某某的穿著打扮真時髦!」「某某的氣質太迷人了!」「某某的男朋友我見過,特帥,特有魅力!」這不僅會引起其他女性的妒忌,而且會對你產生一種莫名的敵意。

男性之間的妒忌大多因名譽、地位、事業所致。男人對社會活動能力、工作業績、創造手段等最為關注,也最易導致相互妒忌。比如,某人升了職而贏得不少漂亮姑娘的追求。某人因才華出眾、能說會道而顯身揚名等等,都會受到身邊其他男人的妒忌。因此,在男性之間,作為女人的不宜當眾評頭論足,說什麼「某某真能幹!」「某某女朋友真標緻!」「某某和你一塊來的吧?現在已經是廠長了!」尤其作為妻子,更不宜有所比較地奚落自己的丈夫:「你看人家小王,學理科的出身,卻發表了那麼多的小說,稿費一拿就是幾萬塊!虧你還是學中文的!」如此,就是再敦厚的人也會生出對他人的妒忌之心來,導致家庭、鄰里、同事之間關係的僵化和冷漠。

學會成功運用默語

常言道:「沉默是金」。沉默雖然是一言不發,但並不是空無一物,沉默背後所蘊含的內容才是它真正的力量。

沉默也是語言,甚至是談判桌上的一件利器。

如果對方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者你對他所說的東西感到厭煩,最好是坐在那裡,一言不發。

我們有時會看到這樣的現象:一位談判者在和別人談話中,當他感到乏味時,會拿起桌上的報紙或其他什麼,隨便翻閱起來,這是暗示對方,報紙雖然很乏味,也比你的話有意思。

這種做法,知趣者自然會停止談話。

談判中,恰到好處的沉默也是一種藝術,所謂「此時無聲勝有聲」。

英國政治家賴白斯在一次演講中,突然停頓,取出了表,站在講台上默默注視觀眾,時間長達72秒之久。正當聽眾迷惑不解之時,他說:「諸位剛才所感覺到的、局促不安的幾秒長的時間,就是普通工人壘一塊磚所用的時間。」賴白斯以默語(即話語中短暫的間隙,又稱停頓)的方式來表現演講內容,實屬高超,這是吸引聽眾注意力的一種方法。談判中默語所表達的意義是豐富多採的。它既可以是無言的讚許,也可以是無聲的抗議;既可以是欣然默認,也可以是保留己見;既可以是威嚴的震懾,也可以是心虛的流露;既可以是毫無主見、附和眾議的表示,也可以是決心已定、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標誌,談判者應根據談判進展和現場氣氛,分析對手沉默的真實含義,從而做出應對之策。

當然,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默語的語義是明確的。

林肯在辯論中善於使用默語,甚至運用默語反敗為勝。

林肯和道格拉斯著名的辯論接近尾聲之際,所有的跡象都顯示出林肯已失敗。

在林肯最後的一次演說中,他突然停頓下來,默默站了一分鐘,望著他面前那些半是朋友半是旁觀者的群眾面孔。

然後,以他那獨特的單調聲音說道:「朋友們,不管是道格拉斯法官或我自己被選入美國參議院,那是無關緊要的,一點關係也沒有;但是,我們今天向你們提出的這個重大的問題才是最重要的,遠勝於任何個人的利益和任何人的政治前途。朋友們——」

說到這兒,林肯又停了下來,聽眾們屏息以待,惟恐漏掉了一個字。

「即使道格拉斯法官和我自己的那根可憐、脆弱、無用的舌頭已經安息在墳墓中時,這個問題仍將繼續存在……」

林肯在辯論中,巧妙運用默語,一舉扭轉敗勢,是成功運用默語的經典。

默語不僅可以增強語言的效果,還可以作為談判中一種有效的策略。

比如,你提出一個誠懇的建議,而對方卻給了你一個不完全的回答。這時,你應該等下去。用耐心的沉默讓對手感到不自在,非得用回答問題來打破僵局不可。

要注意的是,你提出問題沉默后,不要繼續提出其他問題或發表評論,以防止對手抓出話柄,這樣,默語才有可能奏效。

用沉默來對付饒舌的對手,要注意禮貌問題。如果對方在興緻勃勃的講述,你卻表現得極不耐煩,或無動於衷,那都是不禮貌的。

但如果你隨聲附和一兩句時,對方會誤認為是對他的贊同,他述說起來就會更起勁。

你不妨採取這種方式的沉默:

不時地勸酒端茶。

或者不時地看看錶。

這樣,多數人見到這種姿態就會終止談話。

當然,也有少部分人故意視而不見,非得講完不可。

這時,你可以做一些明顯動作:

如動一動身體。

或故意上一趟廁所。

或借故干點別的什麼事。

如果擔心這些動作還是有不禮貌之嫌,你可以眼睛故意不看對方,而看身旁的某處。

從道理上講,聽別人說話時應當看對方眼睛才算有禮貌。

但遊離的目光會影響溝通效果,減弱對方講話的興緻。

讓別人先吐為快

大智若愚者不願處處表現自己,而是以一種低姿態出現在他人面前,所以往往讓人誤認為其能力不佳。其實,適時的隱退和沉默也是一種智慧。

一個經常只顧自己說話的人,可以說很難把事情辦成。社會上這種頗令人傷腦筋的人到處都有,他們對於自己總是近乎陶醉,常滔滔不絕地說個沒完,他們經常以演說家的姿勢從頭說到底,這種人常常不管對方想不想聽,總是興高采烈地說個不停,似乎獻寶般地大肆炫耀自己的所見所聞,不知哪句話就會把對方給得罪了。與其這樣,不妨滿足對方好為人師的心理,做個好學生。

古人云:「人之惡在於好為人師」,從中可見一般人都有這樣的心理,除了愛聽奉承話之話,也願做別人的老師。

在日常生活和求職就業的過程中,在與他人交往時,你也不妨做一個忠誠的聽眾,把別人都當成自己的老師,少說多聽,做一個學生,給對方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最後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就是「甘為人徒」的根本所在。

日常工作中與人交往時,「閉嘴」可使你得到好處,有時可以幫你免掉自找苦吃之虞,有時還可以幫助你成功地做上一筆好買賣。

那麼,是不是我們什麼都不說,只一味地去聽呢?當然不是。假如一句話都不說,別人即使不認為你是啞巴,也會認為你對談話一點興趣都沒有,反應冷漠。這樣會使對方覺得尷尬、掃興,不願再說下去。到底多說好,還是少說好呢?這就要看交談的內容和需要了。如果你的話有用,對方也感興趣,當然可以多說;倘若你的話沒有什麼實質內容和作用,還是少說為佳。即使你對某個活題頗有興趣和見解,也不要滔滔不絕,沒完沒了,更不要打斷別人,搶話爭講,因為那樣會招致對方厭煩,甚至破壞整個談話氣氛。

專註認真地傾聽別人談話,向對方表示你的友善和興趣,這樣做的最大價值就是深得人心,能使雙方感情相通,休戚與共,增加信任度。

在談話過程中,你若耐心傾聽對方談話,等於告訴對方,「你說的東西很有價值」,或「你值得我結交」,等於表示你對對方有興趣。同時,這也使對方感到他的自尊得到了滿足。由此,說者對聽者的感情也更進一步了,「他能理解我」,「他真的成了我的知己」。於是,二人心靈的距離縮短了,只要時機成熟,兩個人就可以成為好朋友。

由此可見,適時的緘默對人際交往十分有益。讓他人先吐為快,既表示了對其尊重,又能藉機了解為人。此外,你低調的言行又會使對方感到你的和善、謙遜。這樣看來,與其自顧自地滔滔不絕,倒不如將說話的機會讓給他人。有人認為,言行低調可能會被人蔑視或忽略,得不到關注。事實上,低調一些,你會贏得更多的好感、機遇,以及朋友。

只要對人際關係融洽的人和人際關係僵硬的人作個比較,就會明白,越是善於傾聽他人意見的人,人際關係就越理想。就是因為,聆聽是褒獎對方談話的一種方式。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智勝未來書系(套裝四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智勝未來書系(套裝四冊)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十九章《生存本領》(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