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警察行動」(3)

第23章 「警察行動」(3)

第23章「警察行動」(3)

美國加強幹預

6月28日,星期三,三軍參謀長們通宵達旦地研究了前線的局勢后終於承認,僅僅靠海空軍是無法挽救韓國局勢的。空軍的戰鬥機和轟炸機在白天可以摧毀北朝鮮的坦克縱隊,但它們卻阻擋不了10萬之眾的步兵進攻僅有其四分之一兵力的韓國部隊。在上午舉行的一次會議上,參謀長聯席會議指示聯合戰略研究委員會研究一下,如果當前在朝鮮採取的行動方針收效甚微,那麼從軍事角度出發,應採取什麼行動方針,並且限其48小時拿出答案。該委員會應該考慮空軍在三八線以北採取行動以及「不包括派遣地面部隊」在內的其他行動。聯合參謀部主任阿瑟·戴維斯海軍少將在一張向聯合戰略研究委員會下達任務的便條中強調了後面一點,他草草地寫道,參謀長聯席會議「不主張動用部隊」。

但時隔不到24小時,參謀長們意識到已經別無他擇。丘奇將軍的調查團從朝鮮發來的第一批報告概括地指出,10萬之眾的韓國陸軍銳減到2.5萬人,北朝鮮的坦克仍在推進。穆喬大使在一份緊急報告中說,麥克阿瑟就戰爭的方向提出了「至關重要的建議」。美國在兩天前詢問蘇聯人是否打算依照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約束北朝鮮人,但至今還未得到答覆。(幾天以後,蘇聯人復照,否認對這場戰爭有任何責任,並指出北朝鮮人越過邊界為的是回擊南朝鮮人的入侵,這一聲明被當時正在現場的聯合國朝鮮問題委員會指為謊言。)雖然中央情報局未發現蘇軍和東歐衛星國部隊在歐洲有何異常動向,但是籠罩在不安情緒下的華盛頓人士始終認為,北朝鮮的入侵或是試探美國抵禦共產黨陣營擴張的決心,或是一場全面戰爭的前奏。

不管蘇聯的動機如何,共產黨人插手朝鮮使美國戰略家們忙不迭地重新審查他們制訂的計劃。1950年6月之前,代號為「offtackle」的美國作戰計劃依據的是一份五角大樓參謀報告所歸納的「在遠東採取戰略守勢,在西歐實行戰略攻勢」的構想。如果可能的話,就保住西歐,並以此作為進攻蘇聯的基地。該文件指出:「西歐對美國的整體安全具有最為重大的戰略價值,必須反覆強調這一點。」要優先保衛「向西不超過萊茵河」的一條防線,並且在西北非洲部署部隊,確保西地中海的暢通。計劃也適用於西半球的防務,它建議「打一場先發制人的核進攻」,以及保護重要的通信線路。遠東被忽視了;在該地區的首要任務是保衛日本、沖繩和菲律賓,以及防止台灣落入蘇聯人或者中國共產黨人之手。該計劃的亞洲部分不提倡向中國或蘇聯西部以東發動進攻。

1950年6月,美國陸軍總兵力約59.1萬人,共10個作戰師。大約36萬人分佈在美國大陸,即本土防區(軍事上簡稱ZI)。其他23.1萬人駐紮海外,執行佔領任務。駐遠東的兵力最多,達10.85萬餘人。在歐洲,8萬人駐在德國;9500人駐紮奧地利;駐的里雅斯特約4800人;7000餘名士兵分散在太平洋區域;阿拉斯加駐軍7500名;另有1.22萬人駐在加勒比地區;其餘數千名軍人參加各種使團,擔任武官、警衛和輔助人員。

步兵的力量如此單薄,美國能給朝鮮多大幫助呢?10個步兵師中有4個師在日本執行警備任務,它們是步兵第7師、第24師、第25師和第1騎兵師(也屬步兵,沿用歷史名稱)。第5團戰鬥隊駐紮夏威夷;第29團在沖繩。各部隊均未滿員:駐日本三個師的人員各在1.2萬至1.3萬人不等;第四個師有1.5萬人。他們的坦克、迫擊炮、無後坐力炮、槍支和車輛等裝備大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舊貨,而且保養不好。駐日本的四個師主要是防範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稱它們為戰鬥部隊可謂誇大其詞。

然而,這些已是美國可資動用的全部力量了。先前引用過的五角大樓文件已經注意到,這些部隊投入朝鮮作戰會引起直接的戰略後果。如果駐日本和西歐的部隊被抽調到朝鮮作戰,這一損耗「將嚴重影響我們的戰備狀態」。鑒於蘇聯在東歐的地面部隊數量上佔據絕對優勢(40萬人與10萬餘美國人對峙),美國在西歐的地位已經顯得脆弱。歐洲防禦的基礎計劃「offtackle」根據的是「戰爭初期西歐可能陷落敵手的設想」。把部隊調往朝鮮「會使已經十分緊張的兵力更加枯竭,一旦爆發一場熱戰,就難以拯救我們的歐洲盟國」。

因此,杜魯門總統及其周圍的人所要做出的決定牽涉到範圍極廣的多種因素。軍隊的規模受制於國會施加的財政限制,國會這樣做又是為了適應民眾施加的政治限制,軍事力量的局限性又反過來決定了外交活動的局限性。美國政府的決策人物——首先是總統——已經確定優先考慮歐洲。朝鮮作為毫無戰略價值的一隅死角已經被拋置一旁。自星期日以來,美國就在猶豫不決地逐步轉向直接捲入朝鮮的軍事活動。現在該走最後幾步了嗎?美國應該改變既定政策並進入朝鮮打一場地面戰爭嗎?

批准動用地面部隊

6月29日(星期四)上午,一個參謀委員會提交了一份謹慎升級的建議,這對三軍參謀長來說是一個根本的轉變。兩天來,聯合戰略研究委員會努力平衡各種長遠的戰略目標與迫在眉睫的戰爭之間的關係。雖然其建議模稜兩可,但還是比參謀長聯席會議迄今為止所批准的行動更為大膽:應該授權麥克阿瑟使用海上和空中力量向韓國陸軍「提供儘可能全面的支持」。美國如果驅逐了北朝鮮人而又無須把戰火推向三八線以北,那麼美國「將處於強有力的政治地位」。但是,假如麥克阿瑟判斷,轟炸北朝鮮基地「可以避免南朝鮮陷落的嚴重危險」,那麼應該批准他執行。即使這樣,他必須得到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批准。(正如所指出的那樣,麥克阿瑟已經擅自下令轟炸三八線以北地區,而華盛頓還被蒙在鼓裡。)

這項建議在三軍參謀長和國防部長路易斯·約翰遜之間引起了激烈的爭論。爭論后形成的一致意見——用參謀長聯席會議一份文件的話說是「相當勉強地」達成的——認為,該委員會的力度還不夠大,而且投入地面部隊的時機已經成熟。在約翰遜建議下,會議挪到了白宮繼續舉行,國務卿艾奇遜和其他外交官一同參加了討論。約翰遜首先發言。他提議僅是為了建立一個供空軍行動的安全基地,就應該動用地面部隊。從遠在日本的基地飛來的飛機,在目標空域行動的時間極為有限,並且無法與它們要支援的韓國部隊取得聯繫。約翰遜還抱怨把海空軍行動限制在三八線以南的做法,使北朝鮮的補給品和增援部隊能安全地向南運送。建立一個得到保護的空軍基地不但可以鼓勵南朝鮮人,而且一旦需要,還可以保證那裡的美國人員安全撤離。總之,約翰遜認為:「我們在南朝鮮必須至少要有一個美國人的立足點。」

杜魯門擔心,蘇聯人會把這些強有力的行動視為美國企圖進攻蘇聯的一種跡象。儘管他已準備採取一切必要的行動把北朝鮮人趕過三八線,但是他不願意美國過於捲入朝鮮戰爭,以致「無法應付後來可能發生的類似局勢」。杜魯門不希望流露出「絲毫準備同蘇聯打一場戰爭的意思」。約翰遜和三軍參謀長們告訴他,他們也不希望有這種暗示。

陸軍部長佩斯也表示在三八線以北採取行動要慎之又慎。杜魯門應該同意飛機在北半部行動,但是只准「摧毀軍用補給品」。艾奇遜似乎魄力更大一些,他認為空軍「在執行任務時,不要機械地把三八線作為一條限制線」,但是行動不能蔓延到「滿洲」。

艾奇遜概要地向會議彙報了國務院對蘇聯行動所做的估計。兩天前,美國發出一份照會,提請蘇聯人注意安理會的決議,並且敦促他們利用他們的影響,使北朝鮮人停止入侵。蘇聯人在答覆中把入侵的罪責加在南朝鮮人身上,但卻說他們將恪守「外國力量不得干涉朝鮮內部事務的原則」。據國務院的解釋,這番引語表明俄國人將置身朝鮮事務之外。

「這意味著,」杜魯門評論說,「蘇聯人將讓中國人和北朝鮮人替他們打仗。」艾奇遜說,儘管國務院和中央情報局還未發現中國干涉的任何跡象,但是他們「可能」會參戰。

最後,會議決定批准空軍和海軍打擊在北朝鮮的軍事目標,並且迅速向朝鮮派出地面部隊以保衛釜山周圍的港口、機場和通信設施。艾奇遜指出,這「遠在作戰區域以南」。華盛頓將通知麥克阿瑟,如果蘇聯人干預,他就要保衛自己的部隊,同時向華盛頓報告,華盛頓將會發布進一步的指示。如果美國要同蘇聯開戰,這一決定將由華盛頓而不是東京做出。發給麥克阿瑟的指示未確定他可向朝鮮派遣的地面部隊的數量,這將根據麥克阿瑟視察朝鮮後向華盛頓提出的建議而定。

白宮會議結束時,華盛頓已將近黃昏,東京正是上午10時。雖然麥克阿瑟回到東京已經超過12個小時了,但他一點也沒有向華盛頓的上司說起他在朝鮮見到的潰勢以及他的設想。

令人難以理解的是,三軍參謀長們把下午的會議結果傳達給他們的戰地司令官,並且坐等他的迴音。

麥克阿瑟請求增援

麥克阿瑟發出的一份洋洋2000字的電報,終於在6月30日星期五午夜至7月1日凌晨1時之間到達五角大樓。麥克阿瑟描述了韓國軍隊的潰敗,並稱其為「完全喪失了反擊的能力」。守住目前戰線(當時僅在漢城以南)的唯一希望「是在朝鮮作戰區域投入美國地面戰鬥部隊」。沒有地面部隊,單憑海空軍恐怕難以奏效。他建議立即派遣一支大約2200人的團戰鬥隊到朝鮮。隨後,他希望「從在日本的部隊中抽調多至兩個師的兵力,供早期的反攻使用」。

麥克阿瑟電報的最後,用了一段被勞頓·柯林斯將軍稱為「要麼照我的干,要麼拉倒」的詞句,這成了他後來很多電報中一種讓人(讓參謀長聯席會議)惱怒的風格:「除非準備在這一飽受戰火蹂躪的地域充分使用陸海空戰鬥部隊,否則我們的任務將無謂地付出大量的生命、金錢和榮譽的代價,最糟糕的甚至可能會招致失敗。」

五角大樓的一位值班官員把柯林斯將軍從床上喚起,這位陸軍參謀長急匆匆地趕到辦公室,一口氣讀完麥克阿瑟的電報。他「被電報描述的嚴峻局勢以及麥克阿瑟急切的心情弄得如此焦慮不安」,以致他決定親自同麥克阿瑟將軍通話。柯林斯命令在華盛頓時間凌晨3時(東京時間下午5時)舉行電傳打字會議。

柯林斯召集他的人員來到設在五角大樓地下幾層的會議室。這裡是作戰室,把這座軍事機構同戰區司令官聯繫在一起。這裡到處是地圖和(在1950年的時候是)先進的通信設備。柯林斯坐在一張低低的長桌邊,兩邊坐著他的副手艾爾弗雷德·格侖瑟將軍和陸軍總參謀部的幾位將軍。雖然一切決定純屬軍事性質,但是迪安·臘斯克和朝鮮事務科的奈爾斯·邦德等國務院官員也在座。半個地球之外的東京第一大廈內,阿爾蒙德將軍也在一間類似但卻小得多的房間里召集了他的五位高級參謀軍官。

凌晨3時40分,電傳打字會議開始,比計劃推遲了40分鐘。室內光線暗淡了下來,柯林斯手寫了第一個質詢的問題,遞給通信軍士。軍士在一台與辦公用的打字機並無不同的鍵盤上迅速地打字,這些文字立刻被投射在正對五角大樓的各位的一塊屏幕上,同時也顯示在東京同樣的一塊屏幕上。毋庸說,人人皆知形勢嚴重——在深夜裡將決定是否送美國士兵去朝鮮打仗和送死。柯林斯說:「氣氛相當緊張。……不知不覺地我們說話的聲音壓低了。……我們的腦際泛出東京會場的情景,來自那裡的回答將會極大地影響我們是否決定參加這場陌生的新戰爭。」華盛頓首先發出電文:

陸軍部第1號

你方C56942電報提議的授權一事,將由總統做出決定,這需要幾個小時的時間供他考慮。同時,(根據參謀長聯席會議當晚早些時候發給你的指示)你已被授權向釜山基地派遣一個團戰鬥隊。這一點將在(當天上午8時即將)舉行的電傳打字會議上詳細闡述。

麥克阿瑟的回話顯得很不耐煩。他已提出了具體要求,並且希望當場拍板。深夜驚動五角大樓並不是他所考慮的事。

遠東司令部第1號

現在你們的授權確立了可以在朝鮮使用地面作戰部隊的基本原則,但並未對在目前形勢下採取有效的行動給予足夠的自由余地。我的電報提出的基本要求仍未得到滿足。……時間緊迫,刻不容緩地做出一項明確的決定十分必要。

柯林斯建議,如果麥克阿瑟不使勁地催促總統,那麼如願以償的可能性更大。他設法解釋華盛頓官方想法的動向以及杜魯門做出重大決策時所持的審慎態度。

陸軍部第2號

我出席了白宮6月29日下午舉行的會議,當時總統做出決定,授權按照參謀長聯席會議第84681號文件所確定的許可權採取行動。我認為,決定的精神表明,總統希望與他的高級顧問們經過慎重考慮后再授權美國作戰部隊進入戰區。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朝鮮戰爭:未曾透露的真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朝鮮戰爭:未曾透露的真相
上一章下一章

第23章 「警察行動」(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