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的建立與擴張戰爭(1)

羅馬帝國的建立與擴張戰爭(1)

愷撒改制

公元前3世紀,羅馬統一義大利並建立共和政體后,開始憑藉強大的軍事力量,進行對外侵略擴張。公元前264年—前146年,羅馬在「布匿戰爭」中打敗了另一強國北非的迦太基,同時將其勢力向地中海擴張,於公元前215年—前168年發動了馬其頓戰爭,征服了馬其頓王國。公元前192年—前188年,羅馬在小亞細亞西部打敗了塞琉古國,將之併入自己的版圖。擴張的結果,使羅馬在公元前1世紀,成了一個橫跨歐、亞、非的強大帝國,把地中海變成了它的內湖。

隨著羅馬版圖的擴張,羅馬共和國的社會經濟基礎和階級關係發生深刻變化。大土地所有制開始建立,小所有者大量破產,成為無產者,最後淪為奴隸。社會內部各種矛盾激烈,騎士和元老貴族之間、奴隸和奴隸主之間、平民和貴族之間激烈對抗。此時,建立在城邦基礎上的共和政體已經喪失了存在的經濟基礎、社會基礎和政治基礎,已不能適應羅馬和各行省奴隸制經濟的發展,不能適應管理龐大的國家的需要。羅馬共和制度逐漸走向崩潰。

公元前1世紀80年的蘇拉獨裁表明,面臨日益激化的民族矛盾,羅馬奴隸制已經找到了軍事獨裁政權這樣一種新的統治形式。但是元老院貴族們極力反對,因為他們是共和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共和制度給予他們統治國家的實權。雖然蘇拉獨裁的時間不長,但是公元前73—前71年發生的斯巴達克奴隸起義表明,共和制已經無法維持羅馬奴隸主的統治了。羅馬奴隸主加速了向帝國的過渡。

羅馬共和國在向獨裁帝制轉變的過程中,先後出現兩次軍事獨裁,史稱「前三頭同盟」和「后三頭同盟」,正是這兩次軍事獨裁,加速了共和政體的滅亡,促使羅馬帝國建立。

在連年不斷的對外擴張中,手握兵權的將士們一個個都野心勃勃,妄想奪取國家大權。其中影響最大、力量最強的是愷撒、龐培和克拉蘇3人。

克拉蘇(公元前115年—前53年)出身貴族,是羅馬政壇上顯赫一時的人物。公元前83年,他出兵義大利,嶄露頭角,隨後又在殘酷鎮壓斯巴達克起義中立下了「顯赫戰功」。同時他又經營高利貸業,投資商業,稱為羅馬首富。

龐培(公元前106年—前48年)在鎮壓蘇拉的運動中權勢開始抬頭,後來又通過清剿地中海海盜和遠征東方進一步掌握軍政大權。他原是貴族派的代表,後來看到民主派實力不斷壯大,使見風使舵,倒向民主派。

愷撒(公元前100年—前44年)出身沒落的貴族,是著名的奴隸主政治家、軍事家和演講家,雖然他在權勢上遠不如龐培,在資財上遠不如克拉蘇,但他為人機警,有雄才大略,以改革創新、慷慨大方的作風以及赫赫戰功而贏得平民和一部分上層人士的信任。

克拉蘇、龐培和愷撒都企圖壟斷羅馬政權,但是任何一個人都無力單獨對抗當時尚且掌握實權的元老院,只有聯合起來,才能與元老院抗衡。公元前60年,愷撒施展政治手腕,與龐培、克拉蘇兩人結成了一個相互支持的秘密政治同盟「三人同盟」,史稱「前三頭政治」,成為羅馬事實上的統治者。三頭政治是羅馬從共和制向帝制轉變的過渡形式。

蘇拉的獨裁統治及其倒行逆施,引起普遍不滿。蘇拉死後,公元前78年執政官雷必達企圖取消蘇拉部分立法,后又利用伊達拉里亞失地居民暴動,聯合向羅馬進軍,結果被蘇拉部將龐培鎮壓下去。在西班牙,馬略餘黨塞多留堅持鬥爭,他們和當地土著部落結合一起,使鬥爭運動迅速發展壯大。公元前77年,龐培奉元老院之命討伐塞多留,在連年戰爭中屢遭敗北,直到公元前72年塞多留被叛徒刺殺,才把運動撲滅。龐培班師回國,協助克拉蘇消滅了斯巴達克的余部。龐培和克拉蘇分別鎮壓了西班牙和義大利起義后,成了羅馬顯赫人物。公元前70年兩人一起當選為執政官。

公元前1世紀70年代末,羅馬局勢發生變化,民主派勢力逐漸得到恢復和發展。龐培和克拉蘇執政期間,恢復了保民官的權力,清洗了元老院中的蘇拉派,以爭取民眾的支持。公元前67年,龐培被公民大會委以全權清剿海盜。他採用分區圍剿辦法,三個月便完成了在地中海消滅海盜的任務。次年,龐培受命指揮對密特里達提戰爭,接替同本都國王交戰已獲重大戰果的魯庫魯斯。經過三年時間,龐培勝利結束了密特里達提戰爭,把本都西部和比提尼亞合併為羅馬行省,並在小亞細亞扶植一些附庸國,置於羅馬控制之下,隨後引兵南侵,把敘利亞置為羅馬行省。公元前62年,龐培凱旋返回羅馬,成為羅馬最有權勢者。元老院勉強允許舉行凱旋式,但拒絕批准其在東方實行的各項措施以及分給老兵土地。龐培極為不滿,開始同元老院對抗。

受騎士支持的克拉蘇,也懷有野心。他在追隨蘇拉時候,通過侵吞贓物和從事高利貸與投機商業活動,聚斂了大量財富。他在擔任執政官期間,大擺宴席,廣疏錢財,收買人心,擴大影響。當龐培出征東方時,克拉蘇活躍於羅馬政界,企圖柒指西班牙、山南高盧和埃及事務,均未成功。公元前65年擔任監察官,一事無成。龐培返回羅馬,克拉蘇嫉妒在心,從中作梗,力圖鉗制龐培。

此時,愷撒崛起於羅馬政治舞台。在當時,愷撒論權勢不如屢建軍功的龐培,論資財不及羅馬巨富克拉蘇,但他出身名門貴族,與民主派領袖有著密切關係,又曾參與反蘇拉活動,因而在平民中頗有威望。愷撒歷任財務官、市政官、大祭司長。公元前62年任執法官,期滿后出任西班牙總督。

公元前60年愷撒返回羅馬,因元老院作難,他放棄凱旋式,競選執政官。經他調解和撮合,龐培和克拉蘇摒棄嫌隙,三人出於政治需要,達成了互相支持的秘密協議,即建立歷史上所謂前三頭政治同盟,以期共同對抗元老院。為了鞏固這個同盟,愷撒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龐培。

根據三頭協議,愷撒擔任公元前59年執政官。他在執政期間,實施了一些法令,批准龐培在東方實行的措施,分給2萬老兵和貧民土地,免除小亞細亞包稅人欠款的1/3,等等。愷撒卸任后,擔任山南高盧和伊利里亞總督,為期五年。後來,元老院又給他增加了那爾旁高盧的統治權。愷撒到高盧后,兼施外交手段和軍事行動,步步推進,在三年內征服了高盧大部分地區,不僅為羅馬開拓疆域,掠奪了大量財富和奴隸,而且也為自己贏得了雄厚的實力和政治資本。

愷撒聲望提高,引起貴族派以及龐培的戒心。龐培和克拉蘇因爭奪出征埃及指揮權產生矛盾。羅馬元老院代表人物西塞祿乘機挑撥離間,並攻擊愷撒的土地法案。愷撒需要時間征服全部高盧,於是在公元前56年先和克拉蘇在拉溫那會面,后又一起到路卡同龐培會晤。在這裡,三頭彌合了同盟之間的裂痕,達成重要協議:延長愷撒擔任高盧總督的期限;龐培和克拉蘇出任公元前55年執政官,期滿後分別擔任敘利亞和西班牙總督。路卡會談除三頭外,還有200餘名元老參加,所以這次會談具有公開的政治結盟的性質。公元前55年,龐培和克拉蘇擔任執政官后,通過保民官提案,規定敘利亞和西班牙總督任期皆為五年,同時也將愷撒的高盧總督期限延長五年。克拉蘇求戰心切,任期未滿便赴東方任敘利亞總督,進行帕提亞戰爭。龐培卸任后留在羅馬,指派其副將管轄西班牙。愷撒則在高盧繼續率軍作戰。

公元前54年,愷撒的女兒尤利婭去世,愷撒和龐培的聯姻關係即告結束。次年,克拉蘇死於帕提亞戰爭,三頭同盟只剩下兩雄對峙。公元前52年高盧部落舉行起義,被愷撒鎮壓下去,山北高盧併入羅馬版圖。愷撒權勢的增長,即使元老院心懷戒懼,也使龐培產生妒忌。元老貴族竭力拉攏龐培,龐培也逐漸倒向元老院。當時羅馬政局日趨混亂。公元前52年元老院通過緊急法令,授權龐培徵集軍隊,平定騷亂。不久,元老院又任命龐培為「沒有同僚的執政官」,這在實際上開始了龐培在羅馬的獨裁統治。龐培上任后,利用職權提出高級官員和卸任高級官員擔任行省總督應有五年間歇期等法律,把鋒芒指向愷撒;並把自己在西班牙的統治權延長五年,完全不提愷撒的高盧總督是否延長問題。一些貴族群起攻擊愷撒,要求解除愷撒的高盧總督職務,交卸兵權。愷撒通過其代理人提出對等條件,要求與龐培同時交卸兵權。元老院拒不接受,授權龐培招募軍隊保衛共和國,繼而宣布愷撒為公敵。於是,一場新的內戰爆發了。

公元前49年1月10日,愷撒率軍渡過盧比康河,迅速攻佔羅馬和義大利。龐培偕同大批元老倉惶逃往希臘。愷撒鞏固政權后,出兵西班牙,肅清了龐培的勢力。后揮師東進,在法薩盧決戰中大敗龐培。龐培逃往埃及,為托勒密廷臣殺害。愷撒進兵埃及,轉戰小亞細亞,隨後又翦滅了北非和西班牙的龐培殘部。到公元前45年,羅馬內戰以愷撒的勝利暫告結束。

在內戰期間,愷撒曾擔任執政官等職務,還三次被任命為獨裁官。公元前44年又被任命為終身獨裁官。他獨攬大權,成為羅馬世界的最高主宰者。在愷撒統治時期,雖然共和制機構和各種官職仍然保存,但都聽命於愷撒,所以愷撒政權實質上是君主專制政權。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擴大奴隸主階級統治基礎,愷撒在內戰和獨裁期間,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第一,他使大部分老兵在義大利或行省得到份地,使81

及自治市活動法令中,規定了老兵應該享受的特權。

第二,改革元老院,對元老院進行清洗,把一些非元老貴族出身的奴隸主(有的是軍人出身,有的是來自義大利和各行省的中小奴隸主)選進元老院,把元老數目增至九百人。他補充了元老院,使自己的親信成了元老議員。經過這樣改革,元老院發生了深刻變化,它不再是一個狹隘的、僅僅代表羅馬一小撮貴族奴隸主專政的機構。不論從地域或社會階層來看,它代表的範圍都比以前擴大了。

第三,在改革中具有重大意義的是他的調整行省管理制度的措施。

愷撒抨擊行省管理中的弊病,他頒布了新的嚴厲懲治貪污枉法的行省官員的法令。改進行省的管理,委派有能力正直的行省總督。使各地自治市有一定的政治權力,開始把公民權授予行省人民。他使山南高盧、西班牙和許多城市取得羅馬公民權。在行省廣建羅馬公民殖民地,使羅馬公民有權在行省擁有完全自主的土地。這些殖民地成為羅馬政權的可靠支持者。

第四,改善稅收制度,規定國家徵收直接稅。愷撒贊成每年支付固定稅款代替農業稅,以保護行省居民。只有間接稅仍然採用包稅制。

第五,為了便於對羅馬全部領土實行統治,愷撒採用一種新的單一的金幣制。

另外,還有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改革,就是愷撒的曆法改革。羅馬人曾實行太陰曆,一年三百五十五天,增加一個周期性的閏月。現在愷撒接受一種新的曆法,這是由亞歷山大里亞天文學家發明設計的。每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四年外加一天,稱為朱理歷,被西方世界一直使用到一千五百八十二年。

愷撒的改革措施不僅有利於整個羅馬國家奴隸主階級的聯合,而且削弱了元老貴族,提高了行省的地位,改善羅馬對行省的統治,促進了各地經濟的發展。他的行省政策為未來帝國在這方面的改革開闢了道路。經過愷撒的改革,由一小撮元老貴族操縱的狹隘城邦共和國被基礎比較廣泛的愷撒帝國所代替。

但是,愷撒的獨裁統治和改革措施卻遭到一部分元老貴族的堅決反對,其代表人物就是布魯圖斯和卡西烏斯。他們懷念舊的城邦共和國,視愷撒為暴君、共和國的顛覆者。經過一番精心策劃,公元前44年3月15日,他們在元老議事廳刺殺了愷撒。

愷撒是一位偉大的改革家,他的改革措施加速了共和國向帝國的過渡,這符合當時的歷史發展趨勢。

愷撒大帝

公元前1世紀的某一天,天氣晴朗,風和日麗。幾個羅馬貴族青年相約外出郊遊。當他們有說有笑地走過高盧一個貧窮的小村時,一個青年開玩笑地說:「哎呀!在這樣鄙陋的角落,該不會有人為占居首位而爭奪利了啊?」話音未落,青年們都哈哈大笑起來,其中只有一人沒有笑,而是神情嚴肅地說道:「我寧願在這裡當老大,也不願在羅馬當老二。」這個青年就是後來名震遐邇的古羅馬大政治家、軍事家、史學家愷撒。

蓋馬斯·尤利烏斯·愷撒出身於羅馬古老而著名的尤利馬斯家族,受過良好的教育。少年時代,愷撒就有著非凡的志向,幻想權威和榮譽。他喜歡閱讀關於馬其頓王亞歷山大大帝的事迹。但讀了之後,卻又使他黯然神傷。亞歷山大與他同齡的時候,已經赫赫有名,而自己呢?至今還默默無聞。然而,羅馬社會的動蕩變遷終於給了愷撒大顯身手的機會。

愷撒生活的時代,奴隸制的羅馬共和國正面臨著嚴重的危機。斯巴達克起義給了它沉重的打擊。羅馬元老院由於無能而地位大為削弱。不少奴隸主都希望有一個強有力的軍事獨裁製度來取代瓦解中的共和制度。奴隸主階級內部出現了兩個對立集團:民主派和貴族派,其代表人物分別是馬略和蘇拉。愷撒一開始和民主派接近。當蘇拉獨裁的時候,他因此而受到迫害;幸好,蘇拉不久便死了。愷撒重新活躍在羅馬政治舞台上,先後擔任了市政官、大祭司和西班牙總督。

任職期間,愷撒穿著講究,言談機敏,為了籠絡人心,他不惜自己借債而慷慨捐資,為公民們舉辦豪華的午宴和演出,還免費向觀眾分發麵包。這樣,愷撒便在平民和一部分上層人士中贏得了威望。可是愷撒深知,這還僅僅是開頭。因為在他面前,有兩個比他影響更大的人物:龐培和克拉蘇,於是,在公元前60年,他與龐培、克拉蘇結成了「前三頭同盟」。在他們的支持下,愷撒出任公元前59年的執政官。

為了鞏固這一同盟,他還把與別人訂了婚的女兒尤利婭嫁給了龐培。愷撒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公元前58年,愷撒出任高盧總督。在他赴任之前,他也沒有丟掉羅馬,而是扶植了自己的代理人克勞狄烏斯,儘管這個人是個有名的「花花公子」,還曾與愷撒第二個妻子私通,但愷撒選擇他,因為克勞狄烏斯在他看來是最適合於自己計劃的人。

愷撒在高盧任總督期間,正是那一地區大動亂的時期,居住在那裡的克爾特諸部落矛盾重重。愷撒在對其征服的過程中,表現了出色的軍事才智。他只化了兩年時間就基本上合併了高盧,還越過萊茵河打敗了日耳曼的部落,兩次入侵不列顛島,並於公元前52年鎮壓了高盧的反羅馬人大起義。

他用從高盧掠奪來的巨額財富收買城市貧民,培植黨羽,而在征服期間久經征戰的10個軍團則成了他奪取政權的重要資本。還值得一提的是,愷撒為了表白自己在高盧的戰功,還用簡練優美的文字寫下了一本《高盧戰記》,這本著作史料翔實可信,贏得了後代不少史學家的讚賞。

但是,愷撒在高盧的巨大勝利引起了龐培和克拉蘇的嫉恨。為此,三頭同盟曾在魯卡舉行會議,但裂痕無法彌補。

想效仿愷撒的克拉蘇遠征帕提亞,不想戰敗身亡。龐培則進一步靠攏元老貴族,與愷撒對立。

龐培在元老院貴族的支持下,一度佔了上風,公元前49年1月1日的元老院會議上通過了決議,要愷撒立即卸任,否則就被宣布為祖國的敵人。愷撒的擁護者、保民官安東尼和克文杜斯·卡西馬斯則對此行使了否決權,但受到了元老院貴族的侮辱。1月7日,元老院宣布共和國危急,並讓龐培在義大利招募軍隊,形勢非常緊張,安東尼和卡西馬斯化裝成奴隸逃出羅馬,到愷撒所在的山南高盧報告了羅馬的情況。

當時,愷撒的大部分軍隊駐在山北高盧,他身邊只有一個軍團和一些輔助部隊,但是為了抓住時機,他還是決定出兵。1月10日,他率領軍隊渡過了義大利和高盧之間的界河盧比孔,趕在行動遲緩的龐培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羅馬突進。他進軍的借口是維護被侮辱的保民官。龐培果然猝不及防,只得逃出了羅馬。愷撒進入羅馬之後,並沒有對那些政敵進行迫害,而是實行了懷柔政策,無條件釋放了俘虜。他的士兵在城裡也沒有進行劫掠。這樣,就使羅馬的政治生活很快恢復,並且贏得了一部分元老貴族和騎士的好感,逃亡的人也陸續回城。

但是,龐培還有著眾多的部下,他在巴爾幹半島集聚了一支大軍,西班牙也有他的七個軍團。愷撒仍然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公元前49年秋天,他首先進軍西班牙,經過四十天的艱苦戰鬥。愷撒終於包圍了敵軍的營寨,截斷了水源,迫使龐培的兩員部將投降。

第二年,愷撒開始與龐培本人進行決戰。儘管愷撒的兵力少於對方,但他的神速大膽和龐培的遲緩使他贏得了勝利。公元前48年6月的法薩盧大戰中,愷撒徹底擊潰了龐培。龐培逃到埃及,但被國王派人殺害。愷撒的軍隊窮追不捨,也到了埃及,消滅了龐培黨羽,把歸順愷撒的埃及女王克列奧帕特拉七世扶上王位。在以後的兩年中,愷撒又轉戰各地,清除龐培的餘孽,結束了羅馬內戰。他終於成為羅馬的老大了。

愷撒回師羅馬時,受到了空前熱烈的歡迎。他被元老院推為終身獨裁官,成了集軍、政、司法、宗教權於一身的最高權威,這在羅馬歷史是空前的。愷撒掌權期間,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改組元老院,增加高級官員數目,改善行政管理等等。他還制訂了「儒略曆」,這種曆法在西歐流行了一千多年。

但是,愷撒的獨裁統治也激起了一部分守舊的貴族共和派的不滿。以卡西約斯和布魯圖斯為首的密謀者陰謀暗殺愷撒。但愷撒卻陶醉於那些要他戴皇冠的甜言蜜語中,公元前44年3月15日,愷撒出席元老院會議,陰謀分子藉機圍在他身邊,一聲暗號,愷撒周圍就出現了一片刀光劍影。愷撒流著血,憤怒地大喊著,躲避著劍鋒,但當他看見他一直認為是他朋友的布魯圖斯也舉劍向他刺來時,他停止了抵抗,用斗篷遮住臉,倒在血泊之中,他的身上中了23處劍傷,帶著遺恨離開了人間。

古羅馬文武雙全的傑出政治家就這樣結束了生命。但是,羅馬由共和轉向帝制已不可避免,作為一個不是皇帝的獨裁者,愷撒的事業將由他的後繼者來完成。

愷撒之死

公元前44年3月15日,羅馬帝國的奠基人愷撒(公元前102—前44年)在元老院議事廳,被他從前的幾個朋友——加西阿斯和布魯特斯等人刺殺了。愷撒身中23劍倒在龐培雕像的腳下。

公元前一世紀,羅馬共和國已面臨崩潰的邊緣,逐步走上軍事獨裁的道路,力求發展擴張的「騎士」民主派和主張守舊的元老院貴族矛盾重重。公元前83年,元老院任命權勢炙人的蘇拉為無限期的狄克推多,蘇拉成為羅馬的第一個獨裁者,民主勢力受到壓制。蘇拉死後,羅馬政局再度動蕩,出現三個風雲人物:蘇拉的舊屬龐培、克拉蘇和初露鋒芒的愷撒。他們中每一個都可能像蘇拉那樣依靠軍隊成為狄克推多。大將龐培,久在東方作戰,帶著大量戰利品回到義大利;富人克拉蘇,由於戰勝了斯巴達克而在羅馬出名,愷撒出身破落貴族,由於他的妻子是著名民主派人物秦納的女兒,因此蘇拉當權時曾一度受到迫害。但是愷撒年輕,比前面二人都更有才幹。他被認為是民主分子;因常在羅馬舉辦娛樂活動獲得平民的擁護和愛戴;作為一名大將,他在西班牙的戰績也使他贏得一定聲望。雖然當時的羅馬奴隸主在斯巴達克起義打擊下,仍心有餘悸,他們中許多人更希望羅馬再出現一個像蘇拉那樣的獨裁者,以為這樣會更妥善地保護他們避免新的奴隸起義。但是無論龐培、克拉蘇或愷撒,都還沒有足夠的力量可以單獨奪取政權。因此,他們決定締結同盟,分享國家權力。公元前60年,愷撒和龐培、克拉蘇結成了同盟,這就是羅馬歷史上有名的第一次「三雄政治」。根據三人的約定,愷撒在次年出任執政官,克拉蘇去東方,龐培留在羅馬。執政官任滿后,愷撒在龐培的支持下,破例取得為期五年的高盧行省的總督職位。愷撒知道,要推翻元老貴族的專政,抬高自己的地位,還必須從軍事上樹立權勢,東方的征服已經為龐培造成不可一世的威名,因此他把目光轉向西方,以征服高盧來作為掌握兵權和獲得更高權力的跳板。

當時的高盧,大體上以阿爾卑斯山為界,分為山北的外高盧(今法國、比利時等地)和山南的內高盧(今義大利北部)。愷撒到任時,高盧行省的管轄範圍只是內高盧,外高盧還未被羅馬征服。外高盧土地肥沃,出產豐富。居民分為許多部落。高盧人驍勇強悍,作戰勇敢。他們不剪髮,不剃鬚,把頭髮染成火紅色,向後梳成一個高高的髻,作戰時在髻上戴著安裝獸角的帽盔,看起來很怕人。高盧人許多房屋的欄柵上,掛著風乾了的被割下來的仇敵的頭顱。這是房屋主人勇敢的標誌。高盧人的勇猛,使愷撒的軍隊不止一次吃敗仗,但是,羅馬人較高的軍事技術、組織性以及愷撒輝煌的軍事才能佔了上風。愷撒一方面利用高盧部落之間的矛盾,唆使他們自相殘殺,一方面發揮他的軍事才幹,大顯身手。從公元前58年起,在僅僅三四年的時間裡,他不僅征服高盧的全部土地,而且擊退日耳曼人的入侵,把羅馬的西北邊境一直推到萊茵河岸。在征服高盧期間,愷撒掠奪了豐富的戰利品,他搜刮高盧神廟中滿坑滿谷的貢品,往往專門為掠奪財富而破壞城市。由於搶到的黃金是那麼多,一時間,他竟在義大利和各行省把黃金當商品論磅出賣。而且愷撒還加倍地增加軍隊的兵餉,甚至把許多奴隸送給士兵,以使軍隊團結在自己身邊。征服高盧,使愷撒的威名蓋過了龐培,而這威名是以奴役高盧人民換來的。愷撒本人曾經用流暢的散文寫成《高盧戰記》,這本書就是他自撰的紀功埤。

愷撒征服高盧時,克拉蘇在美索不達米亞戰爭中戰死。

克拉蘇的死使所謂「三雄政治」變成二雄並立的局面,而愷撒日益提高的威望,對龐培的地位是莫大的威脅。因此,龐培為了對付愷撒和元老院貴族重溫舊好,再度結合起來。

公元前52年,元老院違例任命龐培為惟一的執政官,並立的二雄公開決裂。到這時,羅馬的政治棋局已經十分明朗化了。從個人說,是愷撒對龐培;從黨派說,是「騎士」民主派對元老貴族派。雙方都依恃軍隊,要解決的問題是:保全共和國的制度呢?還是否決它?

公元前49年,政局急轉直下。這一年,愷撒擔任高盧總督再度任滿。元老院先發制人,命令愷撒解散軍隊,回到羅馬,否則以羅馬的「公敵」論罪。愷撒對於這道命令的答覆是用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進兵羅馬,他想藉助自己的軍隊奪得羅馬的政權。愷撒會拒不受命,元老院是應該估計到的,但愷撒在剎那間決定用兵,顯然出乎元老院的意料之外。元老院貴族們的想法畢竟陳腐了,他們雖然準備對愷撒用兵,但總以為傳統的法律還會有一定的約束作用,因為按照羅馬法律,羅馬的將軍是不許帶兵越出自己的防區的。沒想到,就在元老院命令發出后的第三天,即公元前49年1月10日的夜裡,愷撒已帶領軍隊,渡過作為義大利邊界的盧比孔河,向羅馬進發。據說,愷撒曾站在盧比孔河邊,久久地遲疑不決,最後,愷撒說了句「大勢已定」,於是下令軍隊渡河,以強行軍向羅馬挺進。從此,「渡過盧比孔河」

成為一句諺語,意思就是不顧一切,下了決心。對於這樣堅決的行動,元老院貴族們毫無思想準備,他們慌了手腳,軍事靠山龐培也認為倉促間抵不住愷撒,在愷撒的步步進逼下,他們逃出了羅馬,逃出了義大利,最後到了希臘。

愷撒兵不血刃佔領了羅馬,成為羅馬的主人,很快被選為執政官,他的政變披上一件合法的外衣,而元老院貴族和龐培倒成了羅馬的叛逆。不過,愷撒在羅馬對他的政敵很溫和,沒有屠殺一個人,他主要的進攻對手是龐培。在羅馬小住幾天之後,愷撒馬不停蹄,奔赴西班牙,擊敗龐培留在那裡的部屬,強迫他們投降。然後移師希臘,對付龐培直接統率的軍隊。公元前48年6月,他們雙方大戰於法薩盧,龐培的軍隊被打垮,龐培本人逃往埃及,在那兒被埃及王下令殺死。

但是,愷撒並不因此而停止進攻,他追蹤到埃及。在馬其頓亞歷山大帝國崩潰以後,埃及不久即獨立,建立了托勒密王朝。此時,托勒密一個已故國王的兒女發生王位之爭。

愷撒來到亞歷山大城后,干預了這場鬥爭。已故國王的女兒——克婁巴特拉的絕色使愷撒傾倒,他幫助克婁巴特拉打敗她的兄弟,當上埃及女王。克婁巴特拉在歷史上是很有名的,這並非因她治國有方,而是因為她有傾國傾城的容貌。

她的美麗征服了羅馬歷史上的兩位英雄,愷撒和安東尼(「后三雄」之一),以至於有這樣一句典故:「克婁巴特拉的鼻子若是短一些,整個世界的面貌會不同的。」在英文中就把克婁巴特拉作為絕代佳人的同義語(clepatra)。由於克婁巴特拉的魅力,使愷撒這位羅馬英雄流連在埃及深宮有大半年之久,甚至有人謠傳愷撒要在東方自立為王,立埃及女王為後,定都在近東某城。後來,埃及人民反抗羅馬人的起義,才迫使愷撒離開埃及。

三年後,當愷撒勝利地返回義大利時,羅馬為他舉行了空前盛大的凱旋式。愷撒成為羅馬的權力無限的統治者。人民大會和元老院贈予愷撒無比榮譽的稱號:「祖國之父」,宣布他為終身獨裁官、終身保民官以及為期十年的執政官。

在廣場上,神廟裡樹起了愷撒的雕像,他的頭像被鑄到錢幣上,他的身體神聖不可侵犯……。在愷撒當權的短暫日子裡,他作出了重大改革。他改革元老院,把議員的人數增加到900人,其中當然有許多是他的同黨;他擴大公民權,擴大了羅馬統治的基礎;他還使地方城市取得較多的自治權,行省長官的貪黷行為受到限制等等。他的改革使「騎士」

民主派打擊元老院的主張得到實現,羅馬與周圍地區的區別開始消除,建立起基礎較為廣泛的奴隸主政權,從此,羅馬就不再是一個騎在行省頭上的城邦共和國,而是行省環繞的奴隸制帝國的中央。這一切都是羅馬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它意味著羅馬的共和制度已遭到了完全破壞。甚至,在公元前44年,愷撒的一個同黨馬可·安東尼曾把月桂皇冠加在愷撒頭上,要他稱帝,並喊出「愷撒大帝萬歲!」可惜無人與他呼應,愷撒見勢不妙,怕引起民眾公憤,決定暫時放棄公開的君主政體,並提出「我非大帝,我是愷撒」,以贏得民心,不過,事實上,羅馬名義上還是共和政治,實際上愷撒已是極權的君主。

但是,愷撒畢竟是愷撒。他是羅馬帝國的奠基人,歷史中的雄傑,他也是羅馬奴隸主利益的維護者。他以民主的面貌,靠平民的支持,奪得了權力,隨後,便背棄了他們。愷撒當權后,否決消滅債務的法律,減少免費的糧食配給,禁止手工業者的聯盟,並不止一次用武力鎮壓義大利的騷動。

這些行動,使平民逐漸離開了他。同時,不甘心於共和制度消亡的元老貴族的餘黨亦不滿於愷撒,他們不滿於愷撒毀滅了已經固步自封的共和國;不滿於愷撒因迷戀埃及女王,竟想在東方稱王,削弱羅馬的優越地位,……因此,他們陰謀刺死愷撒,企圖以愷撒的死,復活共和國。於是,反對黨借口討論愷撒在義大利以外稱王的提案,誘使愷撒來到元老院議事廳,將他謀殺了。

但是,歷史總是要向前發展的。愷撒之死並未能使企圖恢復共和制的人如願以償。共和制度的潰亡是羅馬社會政治長期演變的必然結局,愷撒不過是在當時的客觀形勢下,完成歷史賦予的使命。愷撒死後不久,一個強大的羅馬帝國不可避免地在羅馬歷史中出現了。

愷撒死後,他的部屬為爭奪繼承權一度展開紛爭,但元老院派勢力的抬頭使他們不得不重新團結,一致對敵。最後,愷撒黨人安東尼和雷比達掌握了羅馬實權,但愷撒在遺囑中指定他的外甥及養子屋大維為自己的繼承人。屋大維當時正在希臘北部,聞訊后悄悄從希臘渡海回到義大利。安東尼本來就有掌握獨裁大權的野心,屋大維的歸來對他形成了威脅,他利用手中的權力,對屋大維百般阻撓。勢孤力單的屋大維不得不佯裝支持共和制,和元老派接近,藉助他們對獨裁帝制的痛恨來壯大自己的力量。

公元前43年,屋大維要求元老院把執政官的位置讓給他,卻遭到了拒絕,於是他率領大軍直逼羅馬,迫使元老院屈從。屋大維和元老院的關係開始惡化,但是這卻促使了他和安東尼、雷比達的結合。事後,3人在義大利北部伯羅尼亞附近會晤結盟,確立了3人對羅馬的聯合統治。后三頭彼此間劃分了軍政勢力範圍:安東尼管轄東方行省;屋大維管轄西方行省;雷比達管轄非洲,史稱「后三頭同盟」。

與秘密結盟的前三頭政治不同的是,后三頭政治具有公開的性質。三者結成同盟后,以「安定國家的三雄政治」

之名為掩飾,建立了集體無限權力的軍事獨裁製度。后三頭共同執政后,對貴族派實行「公敵宣告」,凡列入公敵名單者,不用審判即可處死並沒收全部財產。當時約有300名元老和兩千名騎士被列入公敵名單,遭到殺戮。之後,安東尼和屋大維又率領軍隊與元老貴族派的軍隊決戰,徹底摧毀了元老貴族在軍事上的反抗能力。

共同的威脅被驅除后,三頭開始了各自的打算:在各自的勢力範圍里積蓄力量,準備奪取最高權力,實行個人獨裁。屋大維一方面利用愷撒外甥和愷撒政治繼承人的身份,贏得平民的信任,同時採取賞賜政策,獲得軍隊的忠誠支持。另一方面,他對義大利各地的貴族和富有者採取溫和政策,取消了公敵宣告,緩和與貴族的關係。他還殘酷鎮壓奴隸的反抗鬥爭,贏取奴隸主的好感。他的努力獲得了效果,元老貴族甚至決定在羅馬廣場上為屋大維塑黃金雕像,並授予他終身保民官的權力。

屋大維逐漸在三頭政治中佔據首要地位,積聚了個人獨裁的軍事和政治資本后,他開始向昔日的盟友開刀。公元前36年,屋大維與雷比達聯合消滅龐培的兒子在西西里一帶的勢力后,馬上排擠雷比達,只讓他保留大祭司的榮譽職位,確立了自己在西方的權勢。屋大維的勢力慢慢抬頭的時候,他最主要的對手——安東尼的聲望卻在不斷地下降。他先是出征安息,遭到失敗。之後又違反羅馬習俗,和埃及女王克婁巴特拉七世(公元前69年—前30年)正式宣告結婚,並把羅馬東部領地贈給克婁巴特拉七世的子女。羅馬人對此極其憤慨,屋大維乘機利用和煽動這種情緒來反對安東尼。

屋大維先是通過公民大會剝奪了安東尼的一切權力。公元前31年9月,又率領了陸海軍與安東尼、克婁巴特拉女王的聯軍在希臘西部海岸的亞克興展開決戰。屋大維的艦艇先進靈活,裝備有投擲器和接舷戰錨,不斷發動進攻,雙方激烈交戰,死傷無數。正當雙方勝負未分時,聯軍中的埃及女王克婁巴特拉認為勝利無望,竟帶著60艘埃及戰艦撤出戰場,逃往埃及。安東尼見女王撤退,也指揮自己的軍隊向埃及方向逃去。屋大維取得了亞克興海戰的勝利,幾天之後,安東尼的陸軍部隊也向屋大維投降。第二年夏天,屋大維進軍埃及,安東尼見大勢已去,和女王克婁巴特拉雙雙自殺。

屋大維凱旋羅馬,成為最後的勝利者。公元前30年,屋大維宣布成為羅馬惟一的統治者,但他並沒有仿效愷撒,公開實行軍事獨裁製度,而是盡量把自己的政權用合法的外衣掩蓋起來。公元前27年,他宣布恢復共和國,但同時又裝作迫於元老院和公民的請求,接受與共和制完全背道而馳的絕對權力,建立了元首制,自稱「元首」,並獲得「奧古斯都」(神聖、莊嚴的意思)和「祖國之父」的尊號。他總攬行政、軍事、司法和宗教等大權,元首制實際上是披著共和國外衣的帝制和軍事獨裁。

在屋大維的元首政治下,元老院雖然仍然存在,但是只有名義上的立法權,實質是元首的工具。公民大會也仍然存在,但只按指定的候選人選舉官員和組織節慶活動,在政治上已沒有實際作用。

前後三頭同盟最終使羅馬完成了從共和政體向帝國政體的轉變,從此羅馬正式進入了帝國時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影響世界歷史的大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影響世界歷史的大事
上一章下一章

羅馬帝國的建立與擴張戰爭(1)

%